同是帶娃,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身高停滯,醫生:都怪午睡

2020-12-13 茉莉媽咪育兒日記

編輯:貝貝豆

審核:貝貝豆

提起送身高發育,父母都會很看重,都想孩子擁有高挑的身材,希望孩子身高比例好,因此,多數父母從小就開始關心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為此採用了讓孩子睡眠充足,補充足夠的營養,做運動等方式,然而,有些寶媽卻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小心「中招」了。

同是帶娃,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身高停滯,醫生:都怪午睡

鄰居曉菲前段時間工作太忙了,無暇顧及孩子,無奈之下將孩子暫時送到了婆婆家照顧。

工作繁忙過了之後,她就去把孩子接回來了,發現孩子去奶奶家這段時間,身高竟然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生長,她以為婆婆有什麼神奇妙招,於是就想請教一下婆婆,可婆婆卻說:「我什麼也沒幹啊,孩子也就每天午睡一會,吃的也和在你們家的時候差不多啊。」

曉菲自己也心裡犯嘀咕,心想:我每天也堅持讓孩子午睡啊,即使孩子說不困,我也會強迫孩子睡半小時,吃的也沒差下啊,為啥孩子在自己家卻不見長。

她就向她的醫生朋友請教了一下,醫生給出了答案:強迫式午睡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你弄巧成拙了。

強迫式午睡會偷走孩子的身高,孩子到底要不要午睡?

曉菲的孩子在奶奶家時候的午睡進入了深度睡眠狀態,當讓孩子非自願午睡,則會影響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自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午睡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作用,孩子也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

一、初學走路的孩子

午睡是確保他們的睡眠能量滿格的一種方式,對於他們午睡自然不可缺少了。

有教授研究:睡眠不足會影響幼兒表達不同情感的方式,他們自身的面部表情經常呈現出來的會是悲傷、難過等消極的,對於塑造他們不斷發展的情緒大腦有不利的影響,隨著時間,可能會對寶寶之後的情緒發展還有影響。

二、年齡稍大一點

孩子年齡增長,身體狀態自然不同了,當有的孩子能夠靠夜間睡眠就滿足一天的能量補給,他們對於午睡的需求就變小了,他們即使不午睡也可以,但如果孩子不午睡會下午打盹,就還需要讓孩子進行午睡來補充能量。

除了午睡,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一、孩子缺乏母愛

專家研究:情緒障礙也會影響身高。通過研究,在充分得到母愛的孩子會比缺乏母愛的孩子高,充分得到母愛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在睡眠質量方面就會強,對於身高有影響的生長激素就會產生作用。

二 、心理因素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派思,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緊張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緊張焦慮心理障礙可能是由於孩子對於父母關係、自己容貌、家庭經濟等長期處於擔心的狀態下產生的。

三、核心營養缺失

營養物質是築城孩子身高的重要原料,有的孩子由於挑食、偏食、飲食不均衡等,會缺乏許多影響身高的的微量元素等,比如蛋白質、鈣、磷等,也因為缺乏影響兒童的食慾,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四、孩子早熟

有些孩子會早熟,而家長不自知。當孩子早熟的時候,會影響他的骨齡,如果錯過了就診時間,就會使得身高增長幅度小於同齡人,自然孩子長高不及他人。

孩子需不需要午睡,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區別對待。寶媽們,你家孩子有午睡的習慣嗎?一起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都是午睡惹的禍
    01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問題出在午睡上曾有這麼一件事,金女士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由於事業正處於上升期,金女士帶娃的時間少之又少,正好兒子奶奶閒暇時間很多,也表示樂意幫帶娃,所以她就將兒子交給奶奶帶一陣子。奶奶十分喜歡這個小孫子,經常帶著孫子到處去逛,給他買些好吃的好玩的。在奶奶帶的這段時間裡,娃身高猛長,一個不留神就超越了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了。
  • 媽媽帶娃猛長個,奶奶帶娃「生長停滯」,偷走娃身高「元兇」抓到了
    孩子的身高是很多家長非常在意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高一點,因為這會讓孩子在未來的就業和婚姻選擇上有更多的機會。如果自己的孩子個頭不達標,作為父母自然會焦慮不已,所以從小就抓孩子的身高,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父母的認知。
  • 「猛漲期」竄身高,這些誤區很常見
    我說:「他可能又到猛漲期了。」 午睡醒來,姥姥拿著一大塊蛋糕給他吃。還說:「猛漲期可不敢餓著,趕緊多吃點,吃的多長得高。」 如果飲食得當,適度運動,很多孩子都能擁有超出預期的身高。比如我身邊有位朋友,爸爸一米六三,媽媽一米六,自己卻長到了一米八。那麼影響孩子身高的後天因素都有什麼呢?
  • 孩子身高有3個「猛漲期」,父母抓不住,娃比同齡人會矮25釐米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長高一點,畢竟這樣看上去在外形條件上會更具優勢,孩子的身高雖然和遺傳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和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如果能夠抓住孩子身高增長的三個黃金期,那麼孩子的個子至少不會太矮。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現階段,提到帶娃的主力軍,非媽媽和奶奶莫屬!然而,媽媽和奶奶跨別一個時代,育兒理念不同,帶出的娃自然也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差別之處吧,簡直不能再形象了!你們能做到一眼辨識誰帶的娃嗎?
  • 外婆奶奶輪流帶娃,奶奶很淡定外婆卻抱怨帶娃累,原因就在這裡
    薇薇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生兒子天天時,媽媽和婆婆都來伺候月子,由於兩位老人生活習慣不一樣,時不時就弄得不愉快。薇薇產假結束上班後,就叫外婆和奶奶輪流過來帶寶寶。外婆和奶奶每人都是一替一個月,雖然外婆比奶奶還年輕幾歲,奶奶來帶寶寶從來都沒說什麼。可是外婆卻時常對女兒抱怨:「幫你帶孩子太辛苦,換作是你小時候,帶寶寶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這個階段是娃身高的「猛漲期」,爸媽抓緊別錯過
    因此,新生兒出生時,身高基本都在50釐米前後(除非早產兒或巨大兒)。不過,等到出生後,寶寶的身高開始隨著飲食、睡眠、運動、遺傳、地域環境等影響發生改變,高矮各不相同了!麗麗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倆人同一年結婚懷孕生娃,孩子相差不到一個月。
  • 女孩第一次來月經,若早於這個年齡,身高可能會停滯在一米五幾
    一般而言,媽媽在女孩月經初潮的這段時間往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要教會她們如何使用衛生棉,還要記住初潮的時間。如果低於某個年齡,會存在一些隱患,例如身高會停止增長等等。早於"這個年齡"來月經的女孩,身高會停滯在一米五幾苗苗在九歲時,就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月經,那時候她的身高猛漲,已經長到了1米52,相較於班級裡面的女孩子高出很多,是班裡少見的高個子。她的爸爸媽媽也很高興,覺得孩子在身高上比別人出眾,原本顏值也不錯,將來一定是個人見人愛的高個子女神。
  • 奶奶帶娃挖土玩?爸爸稱天冷沒讓娃出去!一招帶你解鎖帶娃新姿勢
    編輯:邱寫寫01.奶奶帶娃:娃在家玩「挖土拆家」,只因天冷!冬季出行是寶媽的一大噩夢,冰天雪地裡摸啥都「凍手」,抱娃更是苦不堪言。如何順利帶寶寶出行,成了媽媽們冬季帶娃的一大難題。近日就有一段奶奶在家帶孩子「拆家」挖土玩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實就是因為冬天太冷了,帶孩子出去玩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寶寶,冷還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凍得小手僵僵的那種。
  • 奶奶帶娃VS姥姥帶娃,到底有什麼不同?這4點問題很現實
    關於帶娃這個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孩子跟爸爸姓,孩子生下來大多數是由奶奶來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舊的傳統也在慢慢改變,越來越多的姥姥也加入了帶孩子的大軍中。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為了維持生活開支,生完孩子後,夫妻雙方都要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請保姆不放心,同時又加大了經濟負擔。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最近卻有一批奶奶「假帶娃」行為被揭穿,很多年輕父母看完後腸子都悔青了。張曼生完孩子就一直待在家裡,現在女兒已經5歲了,已經上學了,不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地照顧她。於是張曼就想著出去工作,把孩子給婆婆照顧,畢竟現在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壓力還是有點大的。
  • 娃出現這4種現象,說明正在長身高,家長提前了解讓娃個頭漲一漲
    要知道,長身體是在特定時間段進行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徵兆,家長足夠重視才能幫孩子抓住這段黃金期,避免娃在身高上存在遺憾。 小偉今年上初二,特別喜歡姚明,課下經常打籃球。最近晚上睡覺他感覺腿部抽筋,整夜睡不好,平時還特別困。小偉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媽媽詢問醫生後得知小偉正好處於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黃金階段,腿部抽筋、犯困則是長身體的信號。
  • 12歲女孩骨骺線閉合,身高停在1米5!醫生:都怪奶奶「這碗湯」
    一、12歲女孩骨骺線閉合,身高竟停留在1米5從孫女上下來的第一天起,張阿姨就手把手的幫忙照顧,根本沒有讓兒媳婦操一天心。可最近一家人卻因為孩子的身高發育問題,鬧得烏煙瘴氣,而張阿姨每天都背地裡躲著偷偷抹淚。
  • 奶奶帶娃已是過去式,小姨成帶娃「主力軍」,網友:還缺小姨夫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那種傳統式的家庭,父母在外工作,爺爺奶奶帶孫子的模式已經逐漸演化成"親戚帶娃"模式,其中在這最受歡迎的是小姨帶娃,如今小姨帶娃成為帶娃主體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群體加入到這個圈子中。有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姨,許多人都感嘆奶奶帶娃已是過去式,小姨成帶娃"主力軍",網友調侃道:小朋友們,還缺小姨夫嗎?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總不能把兩個娃都扔給公婆吧,他們同時照顧兩個娃確實比較吃力,可能丈夫工作的事又要泡湯了。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
  • 這3種帶娃方式容易傷寶寶脊椎,不糾正的話,會影響寶寶的身高
    父母帶娃多細心一些,孩子也會少遭罪。帶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僅需要父母有耐心,父母還需要有一定的育兒常識,不然一旦父母使用了錯誤的育兒方法帶娃的話,很容易讓寶寶也跟著一起受罪。王女士是位新手媽媽,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是王女士和丈夫一起帶孩子。
  •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
    孩子出生後,趙大媽盡心盡力地照顧了一年多,大家都知道帶娃是個體力活,再加上趙大媽原本身體就不好,這一年著實是不好過。孩子隨父姓,爺奶帶娃就成了義務嗎?其實趙大媽是很多奶奶的縮影,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三四線的小縣城,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奶奶帶,夏天要回老家務農,帶不了就給錢,秋收一過,還沒等歇一歇,就又被叫了回去,每天窩在樓上帶娃做飯做家務,連下樓呼吸個新鮮空氣都很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