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風險!美容院、健身房、培訓機構等跑路或倒閉,卡裡的錢要不回屢見不鮮!預付卡資金存管該怎麼管?

2021-02-15 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要看發行預付卡的商鋪是不是正規報備過單用途預付卡的公司。如果真的走正規程序,預付卡公司銀行會有20%-40%保證金。但大部分沒有。」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辛繼召、雷思敏

編   輯丨周鵬峰

跑路的美容院,倒閉的健身房,與退不回的預付卡,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帶來的眾多衍生風險中,看似微小,卻事關眾多個體的「老大難」問題。

這背後,是近年來,預付卡式消費的廣泛使用。這一消費模式通常是「預付卡高折扣讓利」,商家通過大額折扣誘使消費者存入一定額度現金,但也因缺乏監管,「跑路」風險不斷引發爭議,維權艱難。

究其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反饋稱,單用途預付卡按規定應在銀行存管20%-40%保證金,但進行資金存管主要是地方規模較大的零售企業。

但是,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嚴重依賴預付卡模式,有的採取預收資金的方式運營或購買設備,這些預付卡資金進入公司甚至個人帳戶,並未進行資金存管。

疫情後預付卡糾紛增多

「由於疫情,我們公司合伙人撤資,股東撤資,資金鍊斷裂,造成這家投入了很多心血和資金的場館無法經營下去。」6月,一家位於鄭州、名為原野瑜伽館的店長在微信群裡向會員發信。

該店會員唐傑(化名)說,5月中旬有人去瑜伽館,發現下一家已來裝修店鋪,才知被騙,當即就打電話報警。不少會員已在12315投訴,也給當地電視臺新聞欄目反映了,但至今未接到回應。

唐傑在這家店辦理了1799元的年卡,用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家店有一部分對學生做生意,就推出了這種除去寒暑假的年卡。對於我來說真的挺多錢了。還有人報的兩年,還有私教的就更貴了,快3000塊,就去了兩月。我們群裡統計的就已經十幾萬了。報警後,因為店方並沒有明確拒絕賠償,只是在拖延,所以警方還不能拘捕。但之後,他就又只在會員群裡露面了一次,說解決完債務問題會給解決方案,但至今還沒有回覆。」

這不是孤例。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網站也公布了數起預付卡相關投訴。7月17日,多名消費者反映,在龍崗區卡妃汽車服務店預付式購買洗車服務,年後該商家一直關門停業,消費者多次聯繫商家協商退款事宜,商家承諾5月底辦理退款,但多次拖延不履約,目前商家已失聯。近一個月,該公司已接到消費者投訴12宗。

教育培訓則是另一個「重災區」。僅2月以來,全國就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例如,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3月公告正式宣布破產,其在全國直營門店49家,付費會員超10萬,課時數突破100萬。在線教育品牌明兮大語文、韋博英語、尚德機構、良莘教育、優勝、子曰六藝、漫塗等教育培訓機構都因預交費問題被投訴。

7月14日,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謹慎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消費警示,提及賽優教育、中公教育、東奧會計在線、中業網校投訴量較大。該局警示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注意的四點問題之一是,避免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培訓費,避免通過微信、支付寶或其他方式向個人帳戶繳納培訓費,繳納培訓費應開具正規發票。

「預付卡跑路確實不少,但單用途預付卡基本都是打到個人帳戶,甚至掃個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根本沒有做資金存管,規模大小沒法統計。很多消費者損失幾十到數百塊錢,大部分人也就不了了之。」一位華南地區支付業內人士坦言。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

在315消費保平臺上,2020年因企業倒閉,預付卡無法退款的投訴有316件,包括服務業、零售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其中教育培訓、健身、美容美髮等服務行業尤為突出,從2020年初至今,教育培訓類的退款投訴逾250件,佔預付卡退款投訴的81%。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搜索「預付」、「退款」,關於預付卡的退款問題投訴共1555條;

另外,關於健身房的投訴共2410條,投訴原因基本為退卡退款難。

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投訴信息亦可見一斑。

其中,成都市市場監管局7月稱,近期收到不少消費者投訴稱,個別採取預付式經營的培訓機構、健身房、美容院等商家關門跑路,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福建省自2019年1月至今年3月末,全省12315平臺共受理涉及預付式消費領域的投訴13399件,餐飲業、理髮及美容服務業、洗浴服務業、健身服務業、汽車摩託車修理與維護行業、影院觀影服務、教育培訓行業佔投訴總量的80%以上。

陝西省12315平臺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上升了4.4%,投訴類首位是銷售服務類,銷售服務類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辦理的預付卡因店鋪關門或轉讓,要求退卡;二是購買的加油券、團購優惠券無法正常使用;三是辦理的會員卡,商家限制或拒絕消費者使用。

實際上,早在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就發布《疫情期間消費維權熱點問題及相關案例》指出,受假期延長、延期復工等影響,部分經營者面臨資金緊張、服務人員不足等問題。疫情結束後,經營者可能通過擴大發卡範圍、以較高折扣出售預付卡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資金存管、服務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

預付卡消費表徵的法律關係是消費者同經營者間締結的,需預先支付金額,以服務為標的的消費服務合同關係。在關於預付卡的民事案件裁判書中,多將其歸為合同糾紛。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逸聰表示,新頒布的民法典未對預付類消費模式分編典型合同,實踐中出現預付式消費糾紛時,適用合同法、民法總則中對合同的一般規定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民法典為促進商家誠信經營,根據消費習慣、消費規則等作出新規定,如商家告知消費者預付卡權利變更或轉移第三人時,沒有通知消費者或未得到消費者的明確表示,視為消費者不同意,消費者可就商家任意更改預付消費內容等行為要求違約或侵權賠償。

他表示,預付卡上金額的所有權屬於消費者,而發行者僅享有佔有的權利。立法者為了在消費者的資金安全與經營者使用預收款之間實現平衡,從行政監管角度出臺了部門規章,建立了事前監管體系。「發卡企業應對預收資金進行嚴格管理。預收資金只能用於發卡企業主營業務,不得用於不動產、股權、證券等投資及借貸。」

問題出在哪?

儘管已建立事前監管體系,新冠肺炎疫情亦是「不可抗力」,但拉長周期看,預付卡也已是老大難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9年投訴情況分析中指出,預付式消費因市場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資金監管難,近年來連續成為投訴熱點,且已從傳統美容、健身個體行業向裝飾裝修、教育培訓等單個消費金額較大領域發展。

例如,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統計,上海市2019年度涉及單用途預付卡投訴4.43萬件,同比增加61.53%,原因是明翼舞蹈、魚樂貝貝、萬豐文化、食之秘、鼎中鼎豆撈、好山美食自助等連鎖企業關門預付卡不能兌付;廚易時代配菜、賽維洗衣等的關門跑路事件影響至今;部分商戶利用預付卡金額惡意圈錢。

問題出在哪裡?

「要看發行預付卡的商鋪是不是正規報備過單用途預付卡的公司。如果真的走正規程序,預付卡公司銀行會有20%-40%保證金。但大部分沒有,現在這些小商戶發行的飯卡、健身卡根本管不著,怎麼收保證金,這裡邊其實是沒有什麼約束的。」一位深圳地區銀行支付業內人士表示。

該人士表示,公眾很難確切知曉預付卡內涵,輕信充值。我國內地單用途預付卡由商務部門監管,而非金融監管機構,在中國香港等地預付卡則需報備,由金融管理局進行監管。

我國對「購物卡」等預付卡監管經歷過數次變化:

1991年,禁止發放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券;

1993年,嚴禁領導幹部收受任何形式的商業預付卡;

2001年,央行再次通知,嚴禁發放使用各種代幣券、卡;

2006年,原銀監會通知,禁止銀行與商業機構聯合發放不記名、由商戶發售並開具購物發票的聯名儲值卡;

2010年,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機構發行的各種預付費卡,不得開具預付款發票。

到2011年5月,央行、監察部等五部門發布《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簡稱《意見》),預付卡正式得以監管。一改此前的「嚴堵」口徑,轉而從規範市場的角度出發,將預付卡正式納入支付管理。

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

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

其中,對於多用途預付卡,按規定,發卡人必須在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帳戶存放預付資金,設定專用存款帳戶,接受銀行對備付金使用情況的監督。

「多用途預付卡常由每個城市公交地鐵一卡通公司發行,會有牌照,這類預付卡既可以乘公交,又可以線下商店買東西,也可以交水電煤氣費用。」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多用途預付卡實際處於逐漸萎縮狀態,因為一些多用途卡涉嫌「二清」問題,平臺帳戶是虛擬帳戶,然後再清算出去。

多用途預付卡監管也在趨嚴。華南一位支付行業人士表示,其在對華南某地一卡通公司進行系統改造時,當地監管要求一卡通收縮戰線,將多用途場景逐漸改為單場景,「坐車就是坐車,不要搞別的。」

對於單用途預付卡,《意見》只是表示「商務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單用途預付卡預付資金的監管,防範資金風險」。此外,只要求購卡時執行實名制,且只對一定數額的卡執行實名制,但並沒有對使用環節進行規範,且每次購買不超過10000元無需記名。

隨後商務部門也要求單用途預付卡進行資金存管。2012年9月,商務部制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對規模發卡企業、集團發卡企業和品牌發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其存管資金比例分別不低於上一季度預收資金餘額的20%、30%、40%。企業應有專門的存管資金銀行帳戶,當企業超額調用存管資金時,銀行應拒絕並按照備案機關的要求提供發卡企業資金存繳情況。

「預付卡的資金由銀行存管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我們有開展這個業務。但商戶做資金存管很不積極。對銀行來說,如果有合作意向,我們可以談,可以提供包括貸款、結算便利、存款利息以及投資、投行、保險等一攬子的綜合金融服務。前期我們推廣會員類金融業務時,找過一些大型商業集團,但沒搞定。」一位股份行託管事業部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坦言,儘管早有監管規定,但備案的企業並不多。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企業239家。另據新華社報導,截至2017年10月18日,上海市發卡企業約達10萬家,但只有396家企業備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監管上看,商務部門不主管資金結算,即便是備案也是靜態的,不能動態監測資金。

有利可圖的生意與風險警示

更重要的是,預付卡的有利可圖。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數據,2018年,137家預付卡發卡機構(含123家商業類預付卡機構、14家公交類預付卡機構)合計發卡2.25億張,同比增長19.05%;合計充值785.12億元,同比下降12.26%;全年發生預付卡交易133.79億筆、745.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14%、0.7%。需要指出,該統計不包括「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認為,預付費卡本質是無息存款,發卡公司可以此沉澱大量資金。在消費者買卡到向商戶進行結算的這段時間,預付卡資金由發卡商戶使用。此外,預付卡也具有殘值,一張100塊錢的卡一般不會100%用完,留下一點殘值就變成發卡公司的收益。

國外預付卡一般由信用卡組織、商業銀行發行,其商業邏輯是可滿足消費者不用換匯、小額現金交易的需求。例如,沃爾瑪與運通公司曾推出預付借記卡,讓收入較低及缺乏銀行帳戶服務的消費者,能以此支付日常開支及享用類似信用卡的服務。

而在我國,預付費卡則演變成企業向員工發放「福利」,送禮等人情往來的工具。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稱,美容美髮行業經營高度依賴預付卡,銷售後直接提成的模式造成了消費者要退卡必然承受高昂的損失。

一位華南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按規定,要求企業自有資金、客戶資金分開兩個不同的帳戶,但在以前粗放式管理情況下,甚至一些一卡通公司的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也會混用。實際上,美容美髮等商鋪倒閉帶來的違約行為,並非真正意義上預付卡業務問題,而是經營違規行為,因其當時收款可能是個人收款帳戶,或者自己公司收款帳戶。

一位券商消費行業分析師說,零售公司預收帳款中大部分為購物卡收入,零售企業上市公司預收帳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此前是比較高的,平均值超過10%,最高的接近40%。

截至目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Wind統計,50家A股零售類企業中,2019年預收款470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7.9%。佔比最高的天虹股份、鄂武商,去年預收款分別是48.28億元、46.59億元,佔營收的比重分別達48.28%、46.58%。

其中,天虹股份披露,去年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餘額44.50億元,因客戶尚未消費,帳齡超過1年的預付卡餘額達17.67億元。

預付卡甚至成為融資和資本運作的手段。根據媒體報導,2018年倒閉的連鎖鋼琴培訓機構「星空琴行」,連續獲得三輪融資共計1.64億元,採用買課免費租琴、買琴免費送課、買課免費送琴的新的營銷模式,2016年財報淨利潤虧損將近2億,期末金額的預收帳款高達近1.4億元,幾乎都來自家長們提前預付的學費和鋼琴購置金。

監管部門也已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對預付卡的影響,近期,多地監管就預付卡發出風險提示。

今年4月,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針對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不同行業的特點,梳理髮卡行業和企業兌付風險先導指標。

商務部要求,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大幅折扣發卡、存管資金異常變動、停止報送業務數據、重大負面輿情等各類風險信息。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建立異常發卡企業名單制度,摸清風險底數,力爭把風險控制於源頭、化解在早期。

7月14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等部門,聯合發布預充值預付費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該提示稱,近年來,個別居民服務、燃油銷售等行業企業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發售預充值、預付費卡吸引消費者預充、預付大額資金,後因資金鍊斷裂無法按約兌付,造成消費者較大經濟損失。近期,個別外省企業在該省設立分支機構吸引加油站加盟,吸引消費者在網上商城或微信公眾號充值,在加油站加油時使用。該行為涉嫌違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一旦企業主資金鍊斷裂,消費者將血本無歸。

一些地方已經在著手建立預付卡消費市場監督機制。例如去年12月,北京市市場消費環境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多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並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體育健身經營場所、交通運輸新業態、旅行社和在線旅遊等預付卡消費集中的領域專門制定管理細則並徵求意見,提出「全面推行規範合同」和「全面引入消費保險」。

記者觀察|預付卡資金存管該怎麼管

上千萬人排隊退款ofo小黃車一景還未走遠,眾多中小商戶因新冠疫情關門跑路又充斥各大社會新聞版面,預付卡怎麼管?

筆者認為,由於美容美髮、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分支機構數量眾多,若出現不落實「資金存管」關門跑路情況,消費者追回損失成功率極低,應將單用途預付卡提前到事前監管。

此外,預付卡防爆雷的關鍵仍在資金存管,可參考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懲預付卡跑路,並採用監管科技,進行反洗錢、反逃稅監管。

既要防止預付卡商家「跑路」,消費者維權無門,又要讓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獲得急需資金,兩難之下,湖北省提出,鼓勵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打折銷售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盤活資金鍊,促進商品和服務消費。

一份第三方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體育休閒服務與運動健身類場館總數已突破23萬家,與健身相關度較高的泛健身場館達到18.5萬家。

這些門店的商業模式之一是「辦卡」。例如,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上海共有406家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企業,發卡金額49.81億元,預收資金餘額216.09億元,存管資金共計145.09億元,資金存管佔預收資金餘額的67.14%。

目前,多用途預付卡監管較為嚴格,其申請者大多也是地方知名零售企業,違約者不多。單用途預付卡的監管由商務部門負責,其中又以小型健身房、美容院為主,大多未備案。

隨著行動支付的崛起,微信支付、支付寶接入網聯和銀聯再接入銀行帳戶,央行等支付業務監管部門,已可以實時完成反洗錢等監管。但商務部門不是銀行帳戶的主管部門,即使備案也很難掌握資金動態,更何況大部分單用途預付卡並無備案、在銀行存管資金。

在此情況下,僅依靠消費者的警醒、金融機構的推動,無法解決單用途預付卡資金被卷跑這一社會老大難問題。

實際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有針對單用途預付卡資金存管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甚至部分民營銀行引入Ⅱ類戶預付費消費模式:消費者在商店購買會員卡(預付卡),同時在線開立銀行Ⅱ類帳戶,資金在銀行的監控下完成支付劃轉。表面上看,消費者資金安全性得以保障;銀行拓展了存款來源和Ⅱ類帳戶數量;銀行掌握了商店會員情況、經營數據,可以向商店放貸,解決其現金流問題。

但這類模式面臨幾項難題:

一是需要商店的配合,但由於回籠現金流速度不能完全滿足商戶需求,且商戶調動自己存款帳戶的錢總比銀行貸款更快,因此意願不強;

二是僅依靠會員情況,銀行實際仍無法掌握商戶經營情況。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調研276家對接發卡企業發現,超過一半的發卡企業反映發卡越來越困難、資金存管或保險成本太高。

預付卡防爆雷的關鍵仍在資金存管。主管單用途預付卡的商務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在監管上進行合作,商務部門做好預付卡受理、準入和審批,金融監管部門做好存管帳戶、現金流、個人和企業徵信監測,雙方合作嚴格管理預付卡資金流動情況。

對於出現預付卡跑路等情況,可考慮借鑑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披露違約個人和組織,提升違約成本。

同時也可考慮採用監管科技,對於名下註冊公司、現金流有頻繁異動,但均未在監管部門備案的個人進行反洗錢、反逃稅監管。

參考境外經驗,美國預付卡主要是由支付卡公司(或金融機構)發行開放型或品牌型預付卡,預付卡存入銀行的存款是發卡機構的存款,而不是持卡人的存款,並對預付卡存款徵收存款保險費用。對於預付卡殘值,為限制發卡機構濫用消費者財產,美國部分州將一定期限內預付卡或其他憑證內的餘額看做是無主財產,不能隨意由經營者無償佔有,要上交州政府保管。

商務部4月發布《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建立異常發卡企業名單制度,摸清風險底數。

此外,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大幅折扣發卡、存管資金異常變動、停止報送業務數據、重大負面輿情等各類風險信息。

商務部提出,將會同銀行等金融部門,嚴格執行對預付資金的存管要求,防止企業違規挪用存管資金。針對問題突出的行業或企業,基於客觀實際,適度增加檢查頻次,對假借疫情影響,違規開展單用途卡發行和服務等行為的,加大執法力度,震懾違法行為,避免形成「破窗效應」。

相關焦點

  • 警惕風險!美容院、健身房、培訓機構等跑路或倒閉,卡裡的錢要不回...
    圖 / 視覺中國(資料圖) 跑路的美容院,倒閉的健身房,與退不回的預付卡,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帶來的眾多衍生風險中,看似微小,
  • 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疫情影響的預付卡糾紛怎麼管?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楊思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的健身房跑路了」「我的美髮店關門了」「我充值的洗衣店快開不下去了」等消息,頻現各種網站和社交媒體。預付卡由誰管、怎麼管,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 健身房「跑路」頻發 消費者維權難
    直到5月10日,工作人員的承諾成為泡影,等來的是健身房倒閉了。事後,記者調查發現,維動動健身俱樂部今年4月倒閉。記者聯繫了一名工作人員,他表示已離開該健身房,退費的事情他一概不知。即使創辦時間在一年以上,跑路前大多會頻繁更名或更換老闆。「以前我見過,一家健身房以店慶、節假日、年末酬賓的噱頭,低價招攬會員,經營者拿到錢後便跑路了。」杜教練提醒健身者注意私教的流動性,私教大規模離職需要警惕,尤其是總教練的更換;觀察健身房日常情況,設備有無定期更新或維修;保存好書面合同以及轉款記錄、收據、發票等證據。
  • 貝思客蛋糕運營停擺 「任性」的預付卡消費該怎麼管?
    「任性」的預付卡消費該怎麼管?  今年中秋節,杭州市邵先生所在的工作單位給每一個人發了兩張貝思客月餅兌換券和一張價值99元的冰淇淋兌換券,當他按照操作步驟在貝思客微信公眾號上兌換的時候,系統卻顯示「獲取數據失敗」。  邵先生:我們單位中秋節發了貝思客的券,去他們公眾號兌換,一打開他們公眾號就發現已經無法兌換了,我就很好奇,去網上看了一下,發現貝思客已經跑路了。
  • 央視曝光健身房辦卡陷阱!女子辦5年健身卡後門店倒閉,店員:不退,你告吧
    金女士多次與該健身連鎖機構工作人員溝通退款事宜,一直協商未果,截至目前仍未全額退款。消費者 金女士:後來承諾我就說幫我卡轉了,就說幫我卡轉給別人,然後退了2000塊錢,還有4000塊錢沒有未退。投訴量較多的跑路商家以健身行業和教育培訓行業為主。
  • 單用途預付卡監管之路
    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市法學會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近些年,從小到幾百元的理髮卡、洗車卡,到大到成千上萬元的健身卡、培訓卡、美容卡,發卡機構捲款跑路的新聞已經是屢見不鮮比如11月8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就披露,僅2020年第三季度消費者投訴商家「關門跑路」的就有636宗,涉及到80多個商家。又如,10月某個擁有超1100個校區、創始人還上過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做大BOSS的教育培訓機構也被爆出「跑路」,有家長交40萬也退費無門。「卡卡」爆雷,這種商業模式該不該監管,怎麼去監管?
  • 交的幾萬元學費 培訓機構跑路怎麼辦?這地教育局宣布:錢 我們來管
    原標題:交的幾萬元學費,培訓機構跑路怎麼辦?這地教育局宣布:錢,我們來管!  近年來,教育培訓市場需求旺盛,受到眾多投資人的青睞,但在資本的熱捧下,不少培訓機構靠燒錢盲目擴張。  山西運城上線教培雲  據財新網報導,近日,山西運城鹽湖區教育局聯合中國工商銀行運城分行推出「教培雲」平臺,開創了當地民辦教育機構資金監管服務新模式。  該平臺要求屬地培訓機構將收取的培訓費用全部納入該平臺。預留最低餘額後,教育局分三個月按比例將學費返還給機構。機構若臨時支取資金要打申請,且每次金額有限。
  • 超46萬家企業倒閉!消費卡會員卡違約潮將至?有人10萬打水漂!
    有媒體引述「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因遭受疫情打擊,第一季度就有超過46萬家企業倒閉,其中逾三分之一營業不足三年。業界人士認為,消費卡雖然表面是負債形式,但其本質就是向不特定多數人募集資金,卻又不受金融監管,一旦風險集中爆發,危害恐怕不亞於網貸平臺跑路。
  • 預付卡跑路歸口單一執法部門查處是否可行?商務、市場監管、人民...
    總體看,預付卡作為商業企業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在商業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休閒娛樂等服務性行業較為普遍,對擴大市場、促進消費、便利支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預付卡市場也存在監管不嚴、缺乏風險防範機制等突出問題,嚴重擾亂了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1.監管範圍沒有全覆蓋,存在監管盲區。
  • 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如何防止花式跑路騙局?
    不妨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儘快填補預付卡監管空白,遏制「沒人管、管不了」的惡性循環,引導預付消費模式持續健康發展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楊思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的健身房跑路了」「我的美髮店關門了」「我充值的洗衣店快開不下去了」等消息,頻現各種網站和社交媒體。預付卡由誰管、怎麼管,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 央視曝光健身房陷阱!預付費辦5年卡健身房卻跑路,預支付到底合不合理
    22日晚,央視新聞播報了「預付費辦5年卡健身房卻跑路」的新聞,「央視baoguang健身房辦卡辦卡陷阱」這一話題立馬登上了微博熱搜,今早仍然在榜單之上。去年,深圳金女士在小區遇到賽樂威健身房推銷人員,聲稱小區馬上開分店,交了6000元辦了5年的卡,沒想到,健身房不開了……但交的錢居然不能退!
  • 健身房紛紛倒閉,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
    健身房紛紛倒閉,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上周記者採訪威斯特的經營者楊某時,對方直言,自己投資健身房的啟動金是150萬元,場地2700平方米,裝修投入了170萬元,預售第一個月就賣了120多萬元。通過提前賣卡回籠資金,健身房如期開業了。「割韭菜」式的銷售,讓健身房後續運營難既然健身房如此「暴利」,為何還紛紛倒閉?
  • 二手房交易資金風險頻發,貝殼找房聯合多家銀行上線「資金存管」服務
    來源標題:二手房交易資金風險頻發,貝殼找房聯合多家銀行上線「資金存管」服務買房賣房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大事,尤其二手房市場的環境更為複雜,籤約僅僅是交易的開始,並不意味著交易的成功。
  • 前老闆跑路 新老闆填坑 法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教育機構、健身房、美容院、洗車行等都是預付費的重災區。法官指出,收了錢就「跑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些圈錢「跑路」的老闆,坑的可不僅僅是消費者,就連接手公司的新法人也背上了「債務」。李某剛剛購得一教育諮詢公司,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內竟出現了二十多起要求退款的糾紛,大半年前公司經營所產生的債務卻要李某承擔。
  • 星巴克預付卡亂象:退卡費用標準霧裡看花 律師稱涉嫌霸王條款
    愛喝咖啡的人可能都知道,做工精美的星禮卡是星巴克推出的預付卡產品,可以用來在線下門店消費使用。但是,類似星禮卡這種預付卡往往是辦卡容易退款難,消費者一旦預付了費用,便步入了商家提前設定的「套路」,有的甚至要為商家經營承擔風險。然而,由於相關法律的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監管存漏洞、失信成本低等原因,預付卡亂象久治難愈。
  • 剛辦打折年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這些騙術要看清
    王蕊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家健身房剛開業不久,雖然健身器材、環境並不是很好,但考慮到這是自家附近唯一一個有遊泳池的健身房,開業優惠力度也還可以,就花了1600多元辦了為期兩年的健身卡。「現在各大健身房都是實行會員制,辦理的基本上是年卡,辦的年數越多折扣越大,所以當時也沒考慮會不會跑路的事。」
  • 上海「一茶一坐」大規模閉店,儲值卡裡的錢咋退?回應來了
    上海「一茶一坐」大規模閉店,儲值卡裡的錢咋退?「一茶一坐」作為上海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的會員單位,按照規定,把每年發卡總量的40%折算成金額,作為專門的存管資金,存在指定的存管銀行裡。他表示,在「一茶一坐」預付卡的退卡兌付過程中,如果持卡人都來登記,意味著到時至少能賠付到預付卡面值的40%。
  • 「年代秀飯堂」跑路 預付費消費卡無法兌現該誰買單
    近年來,企業跑路現象接二連三,「瑪花纖體」「康駿養生」「代官山日料」「年代秀飯堂」……消費者蒙受損失卻申訴無門,預付費消費卡無法兌現該由誰來買單?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執行副會長範林根表示,目前上海辦理了備案的企業有366家,而沒有辦理備案的企業有數萬家,「辦理備案的都是大企業,沒辦理備案的多是小企業,也是倒閉風險較高的企業。」   其次,對於這些不備案的企業,監管部門做了啥?範林根說,儘管有了「辦法」,但該《辦法》並沒有對所有商家進行強制規定,對違規企業的處罰也很輕,是一個主要靠企業自律的「軟辦法」。
  • 50元辦了健身套餐健身房卻遲遲不見開業,商家圈錢跑路我們該怎麼辦?
    省吃儉用給孩子報的高價早教班,說倒閉就倒閉了;卡路裡還沒燃燒完,健身房老闆就捲款跑路了……這些預付款的「陷阱」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而且商家跑路事發後,消費者維權也十分苦惱,手續繁多,互相推諉,很難要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