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來說,雍正在中國歷史上二百餘位皇帝當中,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若以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眼光來看,中國歷史上沒有絕對的明君,像唐太宗、宋仁宗、明仁宗、清聖祖等等,普通老百姓在他們的治下過得並不怎樣,只是相對其他朝代要好些罷啦!至少有一頓飽飯可以吃,但是除了這個,其實其他並不差別。
雍正的黑料,有史可察的無非就是虐待兄弟、殘殺功臣,但是說實話這跟我們這些平民百姓有何關係?雍正殘殺幾個功臣,虐待幾個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和我們這一介草民有什麼關係?
對平民百姓來說,只要有一口飽飯吃,他就是好皇帝。
封建時代,平民百姓最怕的是什麼?
一怕戰爭,戰爭意味著動亂,意味著家破人亡;
二怕橫徵暴斂,賦稅的加重,意味著財盡人逃;
三怕大興土木,國家修的東西越多,徭役就越重;
四怕天災人禍,天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朝廷不管。
對百姓來說,只要這位皇帝在位期間沒有發生這四件事,那就是好皇帝。除此,皇帝是殺功臣也好,還是害兄弟也罷,這些頂多就是成為平民百姓的飯後談資,其他的,老百姓根本就不關心,更不在乎。
雍正在位期間,清朝是否發生以上這四件事呢?
戰爭發生過,但其他三件事在雍正朝卻並未發生。
雍正朝戰事相對頻繁,西北用兵,耗銀無數,兵士死傷眾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可是,除了戰爭,老百姓擔心的其他三件事,在雍正朝卻並未出現,至少在明面上並未出現。
雍正一朝,橫徵暴斂之事那是從未做過,雍正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為挽救康熙末年以來農民起義頻繁出現的局勢,拯救大清江山,他推行各項惠民政策,主動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百姓的負擔。
先是攤丁入畝,所謂的「攤丁入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廢除人頭稅,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徵收丁稅,以後農民繳稅只以田地多少為準,田地多繳納賦稅就多點,少就少點。這項政策直接就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再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這兩項政策也間接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百姓可減輕徭役的負擔,火耗歸公則可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官員對百姓的剝削。除此,這兩項政策使得國庫充盈,也間接地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最起碼要用兵,要救災時,就有錢了,用不著攤派給老百姓。
同時,雍正本人不是個一個喜享受的皇帝,他不像康熙那般好大喜功,更不像乾隆那般七下江南,他就是靜靜地待在紫禁城中,最遠也就到圓明園,後勤於政事,為挽救大清朝而努力著。對於下江南、修園子,雍正是絲毫不感興趣,他唯一感興趣的也就是處理國事了。
此外,對於百姓而言,雍正做的最大快人心的事情,那就是廢除賤民籍,讓那些連做草民都沒資格的老百姓終於能成為一個草民,一個自由的大清國民。
這些事情,那些王侯將相們定然是在意的,甚至是不樂意的,但是平民百姓樂意啊!他們高興啊!
對於我們這些底層的老百姓來說,雍正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好皇帝,至少在他治下為民,只要肯幹,就不用擔心吃不飽飯,即使天災到來也不用怕,至少朝廷會官,會發救濟糧,會相應的減免賦稅,總歸在他的治下生活著,活著的機會要大於中國歷史上多數朝代。
說實話,底層老百姓對皇帝是好是壞的確定很簡單,能讓自己吃飽飯的,不用每天都擔心受怕的,能讓自己平平淡淡過完這輩子的,那這個皇帝就是好皇帝。
和成人的世界相比,孩子的世界很小;
和帝王的世界相比,百姓的世界也很小。
百姓眼中,沒有遠大的志向,更沒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他們眼中只有「苟且偷生」,活著就是幸運。
在他們心中,能勉強吃飽飯就是神仙一樣的生活。
哪個皇帝在位,肚子能飽一點,就是好皇帝!
百姓眼中的好皇帝,就是這麼簡單,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