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隔木香餅灸
【概念】
隔木香餅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木香餅 而施灸的一種方法。隔木香餅灸見於清,許克昌 《外科症治全書》:「以木香五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 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艾灸之」。
【灸前準備】
大艾炷,木香末,生地黃,粗針,鑲子,火柴,線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法】
取木香末15 g,生地黃30 g,搗爛如膏,將上2 味藥和勻,製成餅狀,厚約0. 6 cm,直徑2〜3 cm, 用針穿數孔。放於患處,在木香餅上放好艾炷,用 線香火點燃艾炷進行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熱時,則 換艾炷再灸,不換木香餅,將預定的壯數(5-10 壯)灸完為止。一般以灸處出現汗溼紅暈現象而不 起泡,患者又有舒適感為度。
【適應證】
隔木香餅灸法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止痛的作 用,臨床本法可用於跌僕損傷,氣滯血瘀等症。
【注意事項】
(1)木香片的厚薄,宜根據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木香片可厚些;
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木香片可切得薄一些。
(2)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 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 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 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 宜少。
【按語】
木香別名雲木香、廣木香,性溫,味辛、苦,歸
肺、胃、大腸、膽、三焦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用於胸骯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
飲食。隔木香餅灸出自清代許克昌《外科證治全 書》卷五:「以木香五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膏,和 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艾灸之。」其法用木 香15 g,搗成細末;生地黃30 g,搗成膏;上2藥調 勻,製成餅狀,厚約。.6 cm,將藥餅放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指用木香等藥作墊隔物以施灸的方法。
隔木香灸對於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等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