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理解「墨守成規」,那麼就要從墨家「非攻」思想入手,而墨家「非攻」思想,也是墨翟核心思想之一。至於「墨守成規」這個詞與墨家的聯繫,可能主要是墨翟在其非攻思想的踐行上表現出的堅持,以及墨翟之「守城」功夫確實一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墨守陳規」雖然就現代含義來說是在批評一個人「不懂變通」,但是這並不是說墨翟「不懂變通」,而僅僅是以「墨翟」對「非攻」思想的堅持,以墨翟「堅不可破」的防守來比喻「墨守陳規」之人的「堅持」。「墨翟」的「守」有其合情合理的理由,以及自己的章法,而「墨守陳規」的人,則僅僅只是「僵化」固守「既定規矩」,缺乏靈活性。
1、 墨家「非攻」思想:侵略無罪之國,不可取
墨翟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為社會底層的手工業勞動者發聲,墨翟的思想,也大多是為了維護底層手工業勞動者的利益。墨翟觀察當時社會上的戰爭,大國發動戰爭去吞併小的國家,往往不是為了百姓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僅僅是因為君主好大喜功,或者說貪婪等等。而這樣的戰爭,最終受苦的,總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基於對這種「不必要」之侵略無罪國家的戰爭,墨翟採取批評的態度。
對於大國侵略小國發發動的不義之戰,墨子評價說:「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墨子還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
也就說,在墨子心裡,出於好大喜功而對無罪的小國家發動兼併戰爭,這是不符合仁的。而大國家發動戰爭去吞併小國家,以此爭奪自己本來就富餘的土地,這是不明智的行為。
也就是說,在墨子心裡,大國家對小國家因利而發動的戰爭,是「不仁」且不「明智」的做法,只會讓百姓遭殃,於是墨子的「非攻」思想油然而生。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也能看出來,墨子並不是反對所有的「戰爭」,只是反對一個國家為了利益去攻打「無罪之國」這樣的戰爭。所以,墨子總是帶著弟子去幫助「無罪之國」防守。
2、「墨守陳規」的「墨守」與墨翟守城
「墨翟」的才智,在其幫弱國守城,阻止不義之戰上有所體現。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請來魯班為自己做好攻城的器械,準備去攻打宋國。這場楚國攻打宋國的戰爭,無疑是大國因「利」攻打「無罪之國」的「不仁不智」之戰,亦是墨翟「非攻」思想所反對的戰爭。於是,墨翟來到楚國,和魯班做了一場攻守的演示。他們用衣帶作城牆,用筷子當守城器械,魯班攻,墨翟守,魯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但是墨翟的守城器械卻還綽綽有餘。基於此,楚王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決定。
從這個故事,我們大抵就能看出來墨翟守城之法有多麼精湛了,也能看出墨翟對其「非攻」思想的踐行。一來,墨翟守城之法高明,似乎無懈可擊;二來,墨翟對「非攻」思想的恪守,都反應了一種「執著」的精神趨勢。而對於 「墨守陳規」這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規矩」的執著,這裡「墨守」,大抵和墨翟有關,表明了「堅持」和「執著」的程度,只是這個「成規」可能就不符合墨翟的精神了。
3、總結:墨翟對「非攻」思想的堅持,以及其精湛的「守城」技藝,突出了「墨守」二字中的「執著」意味,但並不能將墨翟的堅持與「陳規」聯繫起來
綜上所述所述,墨家之「非攻」思想,體現了墨翟十分反對功伐「無罪之國」,而墨翟一生,也在踐行其「非攻」思想,為阻止「不仁不智」之戰而奔走。同時,從墨翟與魯班就楚國攻打宋國一事進行的攻防演練來看,墨翟對其「非攻」思想十分堅持,而其防守的技藝也確實精湛。基於此,「墨守」二字就有相對濃鬱的「堅持」與「防守」意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墨守」是「墨守」,成規是成規,「墨守成規」僅僅只是用「墨守」透露的「堅持」與「防守」意味來形容一個人對規矩的僵化固守而已,並非說墨翟是「墨守成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