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是墨家核心思想,與「墨守成規」有何關係

2020-12-18 顏小二述哲文

如果要理解「墨守成規」,那麼就要從墨家「非攻」思想入手,而墨家「非攻」思想,也是墨翟核心思想之一。至於「墨守成規」這個詞與墨家的聯繫,可能主要是墨翟在其非攻思想的踐行上表現出的堅持,以及墨翟之「守城」功夫確實一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墨守陳規」雖然就現代含義來說是在批評一個人「不懂變通」,但是這並不是說墨翟「不懂變通」,而僅僅是以「墨翟」對「非攻」思想的堅持,以墨翟「堅不可破」的防守來比喻「墨守陳規」之人的「堅持」。「墨翟」的「守」有其合情合理的理由,以及自己的章法,而「墨守陳規」的人,則僅僅只是「僵化」固守「既定規矩」,缺乏靈活性。

1、 墨家「非攻」思想:侵略無罪之國,不可取

墨翟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為社會底層的手工業勞動者發聲,墨翟的思想,也大多是為了維護底層手工業勞動者的利益。墨翟觀察當時社會上的戰爭,大國發動戰爭去吞併小的國家,往往不是為了百姓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僅僅是因為君主好大喜功,或者說貪婪等等。而這樣的戰爭,最終受苦的,總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基於對這種「不必要」之侵略無罪國家的戰爭,墨翟採取批評的態度。

對於大國侵略小國發發動的不義之戰,墨子評價說:「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墨子還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

也就說,在墨子心裡,出於好大喜功而對無罪的小國家發動兼併戰爭,這是不符合仁的。而大國家發動戰爭去吞併小國家,以此爭奪自己本來就富餘的土地,這是不明智的行為。

也就是說,在墨子心裡,大國家對小國家因利而發動的戰爭,是「不仁」且不「明智」的做法,只會讓百姓遭殃,於是墨子的「非攻」思想油然而生。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也能看出來,墨子並不是反對所有的「戰爭」,只是反對一個國家為了利益去攻打「無罪之國」這樣的戰爭。所以,墨子總是帶著弟子去幫助「無罪之國」防守。

2、「墨守陳規」的「墨守」與墨翟守城

「墨翟」的才智,在其幫弱國守城,阻止不義之戰上有所體現。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請來魯班為自己做好攻城的器械,準備去攻打宋國。這場楚國攻打宋國的戰爭,無疑是大國因「利」攻打「無罪之國」的「不仁不智」之戰,亦是墨翟「非攻」思想所反對的戰爭。於是,墨翟來到楚國,和魯班做了一場攻守的演示。他們用衣帶作城牆,用筷子當守城器械,魯班攻,墨翟守,魯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但是墨翟的守城器械卻還綽綽有餘。基於此,楚王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決定。

從這個故事,我們大抵就能看出來墨翟守城之法有多麼精湛了,也能看出墨翟對其「非攻」思想的踐行。一來,墨翟守城之法高明,似乎無懈可擊;二來,墨翟對「非攻」思想的恪守,都反應了一種「執著」的精神趨勢。而對於 「墨守陳規」這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規矩」的執著,這裡「墨守」,大抵和墨翟有關,表明了「堅持」和「執著」的程度,只是這個「成規」可能就不符合墨翟的精神了。

3、總結:墨翟對「非攻」思想的堅持,以及其精湛的「守城」技藝,突出了「墨守」二字中的「執著」意味,但並不能將墨翟的堅持與「陳規」聯繫起來

綜上所述所述,墨家之「非攻」思想,體現了墨翟十分反對功伐「無罪之國」,而墨翟一生,也在踐行其「非攻」思想,為阻止「不仁不智」之戰而奔走。同時,從墨翟與魯班就楚國攻打宋國一事進行的攻防演練來看,墨翟對其「非攻」思想十分堅持,而其防守的技藝也確實精湛。基於此,「墨守」二字就有相對濃鬱的「堅持」與「防守」意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墨守」是「墨守」,成規是成規,「墨守成規」僅僅只是用「墨守」透露的「堅持」與「防守」意味來形容一個人對規矩的僵化固守而已,並非說墨翟是「墨守成規」之人。

相關焦點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與儒家思想的不同之處墨子是墨家思想(墨家學說)和墨家的創立人,也是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曾與儒家並稱「顯學」,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說。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下面簡單說一說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1.
  •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主張,那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核心主張。「兼愛」指的是愛所有人,是指不分親疏、不分遠近的普遍的愛,強調「愛無差等」。「非攻」指的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說白了,就是主張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才能實現和平共處,社會才能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
  • 農民哲學家墨子,為何會提出「兼愛」、「非攻」思想?
    墨子及其創立的墨家學派,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學術流派中凸顯出來,除了與其創立人獨特的思想主張有關係之外,還與墨家學派所推崇的「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的實用理論息息相關。
  • 墨家,墨子十大主張,兼愛非攻
    可見,墨家學派從春秋末期到戰國末期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與孔子、楊朱的學說並盛。墨子有什麼主張,怎麼會得到那麼廣泛的傳播呢?墨子有十大主張: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分、尊天、事鬼、兼愛、非攻。而且這些主張是針對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不同的方針,「擇務而從事」。恨據不同的社會問題,有針對性地宣傳自己的主張,目的在於糾正時弊,為人民造福。
  • 墨家創始人墨子的非攻兼愛和節葬節用思想
    墨家創始人,墨子,名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農民出身,年少時做過牧童,學過木匠。墨家當時影響極大,和儒家合稱顯學,有非儒即墨的稱呼。墨翟,給我們留下墨子一書。書中除了社會思想外,還有對自然科學的觀察思考,實為中國自然科學研究的源頭,墨子被後人稱為科聖。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
  • 文化常識:墨家「兼愛」、「非攻」,你了解嗎
    墨家是一種學說學派。在戰國時期,墨家與儒學並稱為兩大顯學。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那麼什麼是「兼愛」?「非攻」又如何解釋?「兼愛」可理解為: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非攻」並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反對「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鼓勵弱小國家積極防禦,防範於未然!生活中,墨家的「兼愛」可以使我們的胸襟變得更加開闊,「非攻」支持我們永遠站在正義一邊。筆者認為,也許變不成「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模樣,但是平和的心態還是很容易修煉的。你覺得呢?
  • 墨家「兼愛」看似比儒家「仁愛」高尚,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這和儒家「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類以血緣親情關係為基礎的、有親疏貴賤等差別的愛不同,也是墨家跟儒家最大的區隔所在。墨家的「節葬」與儒家的「厚葬」墨子曾經提出過「三表法」,目的是為了檢驗人們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此為墨子在中國古代哲學認識論上的重要貢獻。《墨子》一書的論述亦大體依據「本之」、「原之」、「用之」的原則來進行。「何謂三表?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法家為骨,墨家為輔,談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但這並不意味著墨家學派就無所作為。事實上,結合史料分析,墨家學說早在秦獻公(秦獻公是重用商鞅變法的秦孝公的父親)時期,就已得到秦國君主的認可,開始在秦國的大發展,並對秦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有哪些史料可以證實墨家與秦國君主之間的關係密切?
  • 墨家與儒家交鋒,智商同情商相爭,若墨家思想勝利現在會如何呢
    墨家兼愛無私心,平等對待眾鄉親。以身悟道學即運,創造發明鑠古今。在戰國時期,各學派紛雜,各學說碰撞,諸子百家爭鳴。其中有儒家同墨家影響最大,有非儒即墨之說。首先,我們看一下,墨家創始人墨子的簡介:「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 「墨守成規」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墨守成規」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辨形】墨;不能寫作「默」;成:不能寫作「陳」。【近義】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反義】標新立異、革故鼎新。【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結構】動賓式。
  • 簡說墨子和墨家思想
    但在儒者看來,墨家學說卻是邪說流布。《荀子·成相》曰:「禮樂滅息,聖人隱伏,墨術行。」不過諸子對墨家的批評卻不是針對墨子的尊天、明鬼。有論者據此認為,尊天、明鬼只是墨子及墨家學派的宣傳其思想形式,這說明天志、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實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只是墨子用來救世的手段。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墨家創始人。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經過了不同時期的發展,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影響力思想家,創建了不同的學派,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群星閃耀,對中國後期文明的發展起了主導性的作用。據《漢書· 藝文志》記載,有影響力的一共有189家,著有4324篇著作。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劉德華飾演的墨家弟子革離,秉持墨家「兼愛非攻」的和平主義精神,隻身一人前往梁國幫助守城,打退趙國大軍,頗有祖師墨翟「止楚攻宋」的風範。不過,墨家歷史上是否真的建製成「軍」(即影片中所謂「墨家軍」),而墨家的守御機關術真有如電影這般出神入化,實未可知。  電影《墨攻》改編自日本架空歷史小說《墨子攻略》,亦有同名漫畫。作者久見賢一是業界翹楚,獲得過中島敦紀念獎。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導言:墨家與古希臘思想,都具有科學成分,在數學、物理學有何異同,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春秋戰國,學派林立,諸子百家,百花齊放,學術思想繁榮昌盛、空前絕後,作為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其學說體系宏大、結構嚴謹、思想豐富、義理深邃、涵蘊極為廣闊,與當時的儒學並稱為「世之顯學
  • 論中國的民間的俠義精神與墨家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蓋雖天心仁愛,欲以助陛下宵旰之憂,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無聊,所以感傷和氣者,亦容有之乎!」墨家影響現代社會的另一種價值觀中國主流的文化思想當屬黃老、孔孟、甚至是後世所認如天下大同一樣的馬克思主義。
  • 傳統文化:儒家與墨家的興衰
    儒家,又稱儒學,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根據周朝禮樂傳統創立,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觀,強調個人品德修養,注重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倫理道德,提倡德治教化,力圖重建禮樂秩序,以後經過孟子發展起來,到荀子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傳到現在仍有一定影響力的思想學派。
  • 儒家墨家法家:救世主張,有何不同?孟子荀子韓非對人性不同認知
    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是我國古代中社會思想啟蒙的關鍵,他們的存在,讓社會的發展形式變得更加多樣,也讓人們的思維變得更加的開闊,把人們從周王朝的統治當中剝離了出來,讓人們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更好的可能,而且也正是因為諸子百家的存在,後世的歷史發展才有了思想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