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墨家「兼愛」、「非攻」,你了解嗎

2021-01-09 蘆薈之探秘生活

墨家是一種學說學派。

在戰國時期,墨家與儒學並稱為兩大顯學。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那麼什麼是「兼愛」?「非攻」又如何解釋?

「兼愛」可理解為: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兼相愛,交相利」是對「兼愛」的一種闡述,不否定自愛,也不鄙視自利,而是追求自愛與博愛同在,力求自利與互利同存。「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的愛。

「非攻」並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反對「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鼓勵弱小國家積極防禦,防範於未然!

生活中,墨家的「兼愛」可以使我們的胸襟變得更加開闊,「非攻」支持我們永遠站在正義一邊。筆者認為,也許變不成「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模樣,但是平和的心態還是很容易修煉的。你覺得呢?

作者——蘆薈之探秘生活

相關焦點

  • 墨家,墨子十大主張,兼愛非攻
    大家好,我是小花,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墨家。墨京的創始人是墨子,名翟。他是春秋來期至戰國初期的思想家。他曾經學習儒學,後來又反對儒學,創立了墨家學派。這個學派發展很快,不久就成為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大學派。韓非稱它們並為「顯學」。
  •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主張,那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核心主張。「兼愛」指的是愛所有人,是指不分親疏、不分遠近的普遍的愛,強調「愛無差等」。「非攻」指的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說白了,就是主張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才能實現和平共處,社會才能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
  • 農民哲學家墨子,為何會提出「兼愛」、「非攻」思想?
    他作為經歷頗為豐富的平民,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但從這一點上來分析,就可以了解墨子以及墨家,絕對擁有比其他學派更多的民眾支持。墨家作為一個與儒家相對立的強有力的競爭學派,雖然最終的結局是曇花一現。但是墨子與墨家的存在,為先秦文化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墨子的主要思想成就就是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墨家以墨子的觀點和主張不斷發展,並最終形成了以「兼愛」,為核心的墨家思想體系。
  • 兼愛非攻的「墨子」
    【說你,說我,說他】金州第一公眾號是你嗎?我知道,一定是你來了,我們一直在等你.有時與街邊小販聊天,有時與鬧市小偷談理想,有時與當下名人聊生活,良哥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總有一種方式進入。
  • 墨家創始人墨子的非攻兼愛和節葬節用思想
    墨家創始人,墨子,名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農民出身,年少時做過牧童,學過木匠。墨家當時影響極大,和儒家合稱顯學,有非儒即墨的稱呼。墨翟,給我們留下墨子一書。書中除了社會思想外,還有對自然科學的觀察思考,實為中國自然科學研究的源頭,墨子被後人稱為科聖。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其中儒家以「仁愛」,墨家以「兼愛」為自己的核心思想,究竟他倆之間有什麼區別?儒家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的思想學派,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其門下弟子根據孔子平時的言論,編成《論語》,「仁愛」是《論語》的主要核心思想。「仁」就是「愛」,「愛」就是「仁」,包含了以家庭.社會.以及整個自然宇宙三大體系,這三大體系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繫在一起。
  • 一個理想主義者——墨子,為何說他的「兼愛,非攻」不切實際?
    問題的核心在於:1 應該贊成墨子的學說嗎?2 儒家的批評是否具有一定道理?每一種理論都可能會被人批評。稍微想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說「沒有一種學派是十全十美的」要是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墨子的兼愛學說,這真的不會是個好世界嗎?筆者覺得也很不錯呢!
  • 墨家「兼愛」看似比儒家「仁愛」高尚,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所以他提出兼愛來對治。他認為只要實行兼愛,讓天下之人皆知相愛,便可化解一切矛盾、平息一切鬥爭、消除各種問題。墨子的兼愛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是一種不分國別、家別、人我、親疏,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限制的無差別的愛。這和儒家「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類以血緣親情關係為基礎的、有親疏貴賤等差別的愛不同,也是墨家跟儒家最大的區隔所在。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劉德華飾演的墨家弟子革離,秉持墨家「兼愛非攻」的和平主義精神,隻身一人前往梁國幫助守城,打退趙國大軍,頗有祖師墨翟「止楚攻宋」的風範。不過,墨家歷史上是否真的建製成「軍」(即影片中所謂「墨家軍」),而墨家的守御機關術真有如電影這般出神入化,實未可知。  電影《墨攻》改編自日本架空歷史小說《墨子攻略》,亦有同名漫畫。作者久見賢一是業界翹楚,獲得過中島敦紀念獎。
  • 傳統文化:儒家與墨家的興衰
    一百年前,新文化運動開始,發起了一場「反孔非儒」的「五四運動」,抱著打倒「孔家店」的決心,徹底否定了中華兩千多年的主流文化思想的儒家。後來,儒家又遭「文化大革命」運動最後一劫,在打倒「孔老二」的聲音中,使儒家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現在,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儒家思想對中國及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曾出現過諸子百家爭鳴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各家學派思想的盛行,當時文化十分包容,所以出現了法家、儒家、兵家、墨家等主流學派。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是由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科學先驅墨子創立的,墨家思想當時與儒家和楊朱思想並稱為顯學(指盛行於世且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然而我國兩千年來,各個朝代卻都獨尊儒術,墨子和他的思想被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了,現代人們對他的了解也不多。
  • 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共性
    「仁愛」和「兼愛」分別 是孔墨思想的核心,二者之間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又存在多個方面的不同,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墨子還是孔子,他們之所以大談其愛,目的就是要在一個動蕩無序的世界 裡以「愛」重新構建起新的社會秩序。「兼愛」與「仁愛」的初始含義是相通的,因為他們都明確表示人們應當拋棄彼此之間的冷漠,以愛人之心對待他人。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論中國的民間的俠義精神與墨家
    墨家影響現代社會的另一種價值觀中國主流的文化思想當屬黃老、孔孟、甚至是後世所認如天下大同一樣的馬克思主義。不過有一種思想卻在傳人都斷斷續續甚至可說無人可傳的前提下發展壯大,這就是墨家的俠義之風。墨客就是後來的寫手,但墨者與眾不同,墨者與儒家為敵,墨家善於寫鬼怪玄幻一派。墨匠,墨家科技的集大成者,最早的科學家。
  • 「非攻」是墨家核心思想,與「墨守成規」有何關係
    如果要理解「墨守成規」,那麼就要從墨家「非攻」思想入手,而墨家「非攻」思想,也是墨翟核心思想之一。至於「墨守成規」這個詞與墨家的聯繫,可能主要是墨翟在其非攻思想的踐行上表現出的堅持,以及墨翟之「守城」功夫確實一流。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墨家創始人。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天道觀、知識觀、政治哲學等方面都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在先秦諸子中自成一派,別具特色。筆者在本節談談其「兼愛」的思想。
  • 法家為骨,墨家為輔,談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墨家學說是當時公認的「顯學」之一。由於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紀律嚴明,時常被認為是對抗暴政的力量。因而在當前不少的影視作品和動漫小說的描繪中,墨家子弟儼然成為俠客組織,甚至經常出現墨家與暴秦對抗,或是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堅持幫助六國遺民實現復國大計的情節。很可惜的是,這一設定與歷史事實不太符合。
  • 為什麼儒家強烈反對古代的科學家——墨家?
    說起中國古代的科技,不少人都會扼腕嘆息地說:中國古代文化還行,但是科技精神卻實在是太差勁了。但是稍微了解了一下中國歷史地人大約又會發表反對意見:中國怎麼會沒有科技精神呢?墨家門徒們,不就是古代的科學家嗎?但是,談到墨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對一個問題表示疑惑:為什麼儒家強烈的反對墨家?
  • 漢網採訪南方在野:新墨家是否支持大漢民族主義復興運動?(2010年)
    墨家向來主張科技強兵,重視國家防務,保障人民安全。  建議大家了解一下墨子兵法。先秦墨家是非常重視防務的。墨家非攻而善守,善於正當防衛,能保證自己的應得利益不受損失。墨子兵法有三個特點:其一,專門研究防務問題;其二,在防務戰略上強調「太上無敗」的強國方略、居安思危的戰備理論;其三,在防務戰術上注重尖端科技與武器的發明與應用。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