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良友說免費訂閱!
【說你,說我,說他】金州第一公眾號
是你嗎?我知道,一定是你來了,我們一直在等你.
有時與街邊小販聊天,有時與鬧市小偷談理想,有時與當下名人聊生活,良哥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總有一種方式進入。墨翟
01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約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貴子,墨子應運而生。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故背周道而行夏政」。從墨子對儒家的攻訐中可以看出,兩者在愛的問題上似乎沒有什麼扞格。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的反對兼併戰爭。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以後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並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書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終沒有接受。後來他又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給他以五百裡的封地。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遭到越王拒絕。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他認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適合的方案。如「國家昏亂」,就選用「尚賢」、「尚同」;國家貧弱,就選用「節用」「節葬」;等等。
墨家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墨家的最高領袖稱為「矩子」(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服從巨子的指揮必須服從「巨子」的指導,甚至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02
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後來的「矩子」有孟勝、田襄子、腹等。由「矩子」執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人,本應依法處死。但秦惠王認為腹年老,只有一個兒子,就命令不殺。腹卻說,墨者之法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刑。」這是禁止殺人傷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義」,還是堅持把自己的兒子殺了。這個故事生動的反映了墨家紀律的嚴明。
正因為如此,墨者很能戰鬥。但是,墨家是一個具有宗教性的集團,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據《史記》記載,在楚國舊貴族陽城君等殺害從事變法改革的吳起時,墨者「矩子」孟勝就站在陽城君一邊。後來陽城君畏罪逃走,楚國要收回其封國。孟勝為陽城君守封國,忠於陽城君。他傳「矩子」于田襄子,自己為陽城君死難,許多弟子也從其死。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俠客"的精神。正如《史記·遊俠列傳》所說的遊俠那樣,可能行為並不符合正義,但是說話算話,講信用,答應人家要辦的事就必須辦到。而且行動果斷,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別人的危難。
墨子思想
1.兼愛非攻
墨子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
2.天志明鬼
所謂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
3.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4.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5.非樂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甚至有一次出行時,聽說車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馬掉頭。他認為音樂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聖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音樂。
6.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藉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務於他的「兼愛」,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張「非命」。認為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只要通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墨子看到這種思想對人的創造力的消磨與損傷,所以提出非命。
在墨家整個思想體系中,軍事思想佔有重要位置。《墨子》軍事思想是處於弱者地位的自衛學說,其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完】
【萬物君碎語】墨者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俠之大者,是有著英雄情結的。有時候會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有犧牲自我的精神,有些堂吉訶德似的悲劇命運。
萬物君往期文章:
天下十豪陳駢的「貴齊」思想
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四大天師之許旌陽
太極仙翁葛玄
從小體弱多病,他志為道士
他將全真龍門派發揚光大,又自己研習修行心法
赴試進士落第,在山裡做起了神仙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降妖除魔張天師
西遊神人丘處機
* 圖文編輯:梁墨
*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 版權所有:良友說
遇見你,遇見生活,遇見「良友說」
說你,說我,說他,說說世界
感謝朋友們對「良友說」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