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不完美,漏洞需彌補,墨子是如何為推廣自己的學說勞心勞力的

2020-12-14 騰訊網

兼愛是一種投資,一種為自己的社會保險。 ———馮友蘭

兼愛是墨家的核心學說,也是墨子觀念中的主流,在墨子的眼中兼愛是非常偉大的,這要求大家將自身的利益與他人利益共同對待,實現無差別的愛,也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夠不因各種利益糾紛而產生衝突和矛盾,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就相應的不會發生戰爭,社會才能真正的達到和平狀態。

我們並不能說這種觀點不好,因為如果一旦達到了墨子所要求的那般,社會就真的和諧了。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現實的社會不可能沒有利益,也不可能沒有矛盾和衝突,兼愛大概只能夠當做人們的理想,就如同我們所喊出的人人平等一樣,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的希望,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的時代不可能人人平等。

所以說墨子的觀念是與現實有些脫節的。可作為墨家的核心觀點,墨子又必須去踐行和推廣他的學說,那麼要推廣一個本身有漏洞又不與現實相符合的觀點當如何做呢?自然是要先彌補漏洞的,那麼墨子為了彌補家害學說的不完美,又提出了哪些相關聯的觀點呢?對此,墨子是從三方面進行分析的。

一、講清楚利害關係

要在現實社會中奉行一種學說,那麼首先要讓人們感受到這類學術的可實行性以及好處,墨子首要做的則是將兼愛的好觸感眾人講明白。

他告訴眾人,兼愛並不是讓自己放棄自身的利益不去追求,也並不是一種吃虧的做法,而是通過愛護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利益,畢竟對於人來講,幫助別人的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所謂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大家如果想要獲得利益,想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就需要通過關心愛護別人來達到。

這其實是墨家觀念中比較高明的地方,它將功利和道德維繫在了一起,讓人們在承認利益的基礎之上來達到道德的標準,說白了,就是讓人們通過追求自身的利益和維護他人的利益來實現道德的目標。

這相應的改善了人們對於道德和利益對立的認知,很多人認為我們追求道德和善良就是要放棄自身的利益,而墨子的觀念則說明了這一觀點的不正確,並且給人們指明了一種更良好的維護利益的方式。

但是這一方法也有一定的問題,我們常說道德只能夠跟講道德的人來講,確實如此,我們並不排除現實社會中有一些人並不在乎幫助他人所得到的快樂和好處,甚至有一些人更希望在自己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況之下也想得到相應的利益,那麼對於這一類人,墨子的最觀念走無法約束,那又該怎麼辦呢?墨子提出了第二個辦法。

二、鬼神的威脅

對於自身不想付出並且總是損人利己的人,墨子是通過宣揚鬼神的存在來對其進行約束的。墨子曾經大力地向人們宣傳鬼神的作用,並且告訴人們實施兼愛的人,樂於付出的人會得到神的獎賞,同時損人利己的人也會得到鬼的懲罰,他希望通過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鬼神對於眾人進行規範,減少危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現象發生。

但是鬼神本身就是虛無縹緲,對此,更多的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畢竟現實社會中本身就存在著官府和一定程度的刑法,但是在這些措施存在的時候並不能防止錯誤發生,也不能防止惡人的出現,而鬼神則有官府和刑法擁有著類似的作用,同樣也不能完全的阻止犯罪行為。

而且墨子將鬼神觀念所受的特別絕對,哪怕是人生生活中遇到了不幸或者是疾病也都會歸結在鬼神的懲罰範圍內,這就將墨子置身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墨子也是人,也會生病。

據傳,有一次墨子生病,他的弟子便問道:先生是一個恪守道德的人,又為何會生病呢?是因為先生本身不道德呢?還是因為鬼神不能明辨是非了呢?這個問題墨子無法回答,因為他既不能承認自己是不道德的人,也不能承認鬼神沒有用,所以他只能說,生病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比如心情原因,工作原因等等。

但是如此一來,墨子也就給自身的鬼神學說撕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鬼神並不是監督人的日常生活的唯一標準,既然鬼神不是唯一,既然就算信奉了鬼神也依舊會遭遇不幸,那麼信和不信還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這一點在邏輯上是不通的,很多時候甚至連君子都約束不了。

那麼到底要通過什麼方式來約束眾人呢?到底要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來監督人們的行為呢?墨子提出了第三個辦法。

三、君主的「專政」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的行為也是能夠切實影響社會發展的,如此,依靠所謂的感化以及鬼神並不能真正的約束人們的行為,對於社會的管理最有用的還要是人,或者說是領導階級。要通過英明的人來主持社會的公道,來監督社會的發展,來維繫國家的安穩。

因此墨子的學說特別注重於君主本人,他主張君主要廣開言路,聽取平民百姓的意見,要讓平民百姓能夠敢於發聲。

這確實是非常好的主張,但是當真正推廣的時候也同樣出現了問題,因為每個人對於社會的認知和發展的現狀都是有著不同理解的,對於同一個事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不甚相同,如此一來,到底是按照誰的要求去做更加合適呢?墨子說要按照君主的決策。

也就是說,平民百姓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但是這些意見和建議到底實不實施?怎麼實施?要君主說了算,這樣的話,平民百姓們提不提意見又有什麼區別呢?

而且墨子還要求人們必須要提意見,不提意見是要接受懲罰的,這就將人們說話的權利當成了是義務,並且還美其名曰是民主,這完全曲解了民主的含義,將讓人們實施本身就擁有的權利當成是民主,甚至還要求人們感恩戴德,這到底是民主呢,還是專制呢?但其實這是必然的,因為在墨子的學說裡需要有一個人來監督實施他的兼愛,所以專制是免不了的。

小結:

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墨子為了推行兼愛的學術是煞費苦心的,他先是通過維繫道德和利益之間的關係來約束普通人,然後有前行宣傳鬼神學說來希望達到減少罪惡的目的,又在自我認知的鬼神學說邏輯不通的時候強行推出一位所謂的神通廣大的君主來進行監督,目的則是讓人們強行的推行兼愛的學術,在自願或者被監督的情況下來來達到所謂的無差別的愛。

這其實讓墨子走入了一個誤區,他本身推行的兼愛是講究人人平等的,是講究民主和權利的,可是在解釋兼愛的過程中墨子又不得不選出一位監督者,並且賦予這位監督著大量的權利,還要要求下屬的沉迷對其無條件的服從,自然而然的就走向了專制的道路。

當然,在墨子的主張裡,君主是聖明的,也是實施兼愛的,但是墨子卻忽略了這樣的君主存在的可能性,一旦君主不能兼愛天下又當如何呢?墨子沒有給出答案,也給不出答案。所以對於兼愛學說的理解我們很難界定,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墨子傳·八十一·兼愛利民
    兼愛非攻接著,墨子在學館上了四堂課。第一課,兼愛非攻第二課,節用節葬第三課,非命非樂第四課,尚賢尚同墨子講課的詳情,不再細述。在我們學堂和學館上學的人,大部分都是窮人,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怎麼辦?而他們又是需要教育之人,經過教育,都會成為既勞心,又勞力的有用人才,都會成為有學問的勞動者。不然就會成為那些,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被人治的壓制對象,永遠不能翻身,幾百年來,不就是這樣麼?
  • 墨家,墨子十大主張,兼愛非攻
    可見,墨家學派從春秋末期到戰國末期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與孔子、楊朱的學說並盛。墨子有什麼主張,怎麼會得到那麼廣泛的傳播呢?墨子有十大主張: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分、尊天、事鬼、兼愛、非攻。而且這些主張是針對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不同的方針,「擇務而從事」。恨據不同的社會問題,有針對性地宣傳自己的主張,目的在於糾正時弊,為人民造福。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也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
  • 一個理想主義者——墨子,為何說他的「兼愛,非攻」不切實際?
    稍微想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說「沒有一種學派是十全十美的」要是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墨子的兼愛學說,這真的不會是個好世界嗎?筆者覺得也很不錯呢!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儒家愛有階級之分的說法,那麼當你不被愛之時,你也能理解,這只是因為你在他心中並不是那麼重要。可是這卻是在所有人都接受某種學說的前提下假想的;也就是說,這些學說被認為不是「十全十美」,是因為會有人不接受。
  • 兼愛非攻的「墨子」
    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
  •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墨子核心思想「兼愛」原來並非「博愛」
    墨子墨子的學說,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平民階層立場的思想家。墨子與眾君子墨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 墨子兼愛論
    墨學認為:亂的根源是因為人人自愛,而不相愛。比如說,做父母的不愛兒女,做兒 女的不愛父母,做哥哥的不愛弟弟,做弟弟 的不愛哥哥。因為不愛,就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虧害對方。如果父母兄弟,都能像愛 自己一樣愛對方,就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 虧害對方,相反,還會因為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對方而給予對方利益。所以,墨學講,因 為彼此相愛,就會父慈子孝,兄友弟悌。
  • 兼愛精神解讀之一:敬兼愛之天,立兼愛之法
    「兼愛」一詞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即是全面兼顧、內心友好。《墨子-經上》有註:「體,分於兼也」,「仁,體愛也」,「仁,愛己者非為用己,不若愛馬者」,可見,墨家學說中兼愛的基本義也就是真心誠意地為天下考慮,兼顧社會整體的各個部分。然而這裡還有一個疑問,這個兼愛來自哪裡?兼愛的主體是什麼?要深入了解這個問題,不可不考其語原,明白墨子在何種情況下說「兼愛」。
  • 只有通過勞力,勞心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通過勞心,勞力才能變得愉快
    孟子曰:「或勞心,或勞力。」今天,「勞動最光榮」的桂冠,應該不分勞心勞力,而是屬於所有勇於開創無私奉獻的勞動者。印竹說勞心與勞力本是不二的,忘記了是哪位名人說過:只有通過勞力,勞心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通過勞心,勞力才能變得愉快,勞心與勞力合起來,才共同構成勞動!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勞動人民的日子。在這樣一個日子裡來談「勞動」的話題,特別的當機。
  • 農民哲學家墨子,為何會提出「兼愛」、「非攻」思想?
    墨子及其創立的墨家學派,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學術流派中凸顯出來,除了與其創立人獨特的思想主張有關係之外,還與墨家學派所推崇的「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的實用理論息息相關。
  • 「兼相愛,交相利」,墨子兼愛思想起源與主要內容
    孔子稱其為禮崩樂壞,而墨子則概括為「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同樣的混亂現象,不同的理解將提供不同的救治方案。孔子認為,天下混亂的根源在於周禮的崩壞,人們不再主動遵守周禮的規定。所以,他提出的救世方案是復興周禮,教人修養「仁」,提高人們遵守周禮主動性和能動性,將遵守周禮提高為道德修養的最高目標。
  • 勞心勞力的四大生肖
    想看更多生肖運勢,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喵喵說生肖,每天為你提供更多的生肖運勢解說。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收藏。
  • 中國哲學簡史墨子篇,墨家的兼愛與儒家的仁愛有何不同
    墨家的社會背景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自己的軍事專家,後來周代後期封建制度解體,這些軍事人才喪失爵位,流散各地,誰僱傭他們,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謀生,後來這種人被稱為"遊俠」,簡稱「俠」。墨者與遊俠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我們通過墨子與公輸般的故事來說明,中學的歷史課本中講到宋國受到鄰國楚國的侵略威脅,墨者們為宋國準備軍事防禦,而公輸班是機械發明家,受用於楚王,為楚國發明攻城武器,墨子聽說後前往楚國勸說楚王,在那裡,墨子與公輸進行攻擊、防禦手段演習,而公輸班的各種武器,手段都被墨子一一化解,公輸般說:「我知道怎麼打敗你,但我不願意說出來。」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的辦法,我也不願意說出來。」
  • 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共性
    關於「兼愛」與「仁愛」 的共性之處,其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注重以人為本 「仁愛」是孔子學說的主線,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構成其倫理道德的基本範疇。孔子「仁」的核心理念是「仁者愛人」,所以他把「仁」作為人們應當遵循的道德規 範。他提出「泛愛眾,而親仁」,其所愛之「人」,不僅包括有 血緣關係的親人,也包括非親非故的其他人。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又為什麼會對對方的觀點持反對態度呢墨家無私的「兼愛」首先,墨子認為,愛是無私的,既然無私,那麼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也不能分親疏貴賤、民族種族,無論是什麼樣子的人都通通地要愛;這樣一種沒有等級和差別的愛,就叫作兼愛,也是墨家所有觀點中的核心,大概就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博愛吧,就是統一的要愛。
  • 文化常識:墨家「兼愛」、「非攻」,你了解嗎
    墨家是一種學說學派。在戰國時期,墨家與儒學並稱為兩大顯學。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那麼什麼是「兼愛」?「非攻」又如何解釋?「兼愛」可理解為: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兼相愛,交相利」是對「兼愛」的一種闡述,不否定自愛,也不鄙視自利,而是追求自愛與博愛同在,力求自利與互利同存。「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的愛。「非攻」並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反對「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鼓勵弱小國家積極防禦,防範於未然!
  • 墨子:反對,太浪費!兼愛了解一下?
    身居魯國的孔子,得天獨厚,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最終成為天下間最為精通「周禮」之人,並由此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政治抱負。在政治上,孔子可謂是鬱郁不得志,無論是在魯國,還是十四年周遊列國,都沒有一展胸懷的機會。
  • 墨子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看法是怎樣的?他是儒家的叛徒嗎?
    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苦行僧一樣的行動派,是堅定的和平主義愛好者,是主張愛天下一切人的博愛主義者,是不相信命運的奮鬥主義者,是堅定反對儒家學說的著名思想家。從這一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墨家也就是墨子的思想,是反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而且是強烈的反對。
  • 墨子名言 墨子經典語錄
    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 《墨子·非儒下》戰國·墨子《墨子·非儒下》。這兩句大意是:官吏放棄管理就會發生動亂,農事抓得不緊,誤了農時就會帶來貧窮。這兩句用於論述吏治和農事對國家治亂有重要影響,強調要搞好吏治,抓緊農事。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兼愛下》戰國·墨子《墨子·兼愛下》。
  • 心力論,勞心勞力的分工,在中國傳統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左傳》襄公九年載:知武子說:「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既然說勞心與勞力的分工是先王的制度,可見是由來已久,也不是自孔子開始。孔子「述而不作」,大概也是述了前人的見解。孟子對勞心勞力分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進行了論證,因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孟子論證勞心勞力分工的必要性。他說:一個人的史活資料需要各行各業生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