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網採訪南方在野:新墨家是否支持大漢民族主義復興運動?(2010年)

2021-01-08 網易


  訪談方:漢網,中國早期「皇漢」、漢民族主義復興的重要網站及社群。

  訪談對象:南方在野,當代墨學復興運動鼓吹者、新墨家代表人物。

  

  漢網:南方在野先生,墨子有非兵、休戰的主張,這是站在墨家角度思考問題,也代表了戰國時期百姓厭戰的情緒。在當下的民族國家裡,列強爭霸、你死我活。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不求戰、要避戰,但是也不能夠戰、不備戰。從墨家的角度是否同意這樣的論述?你是否支持中國建造「航母」和保有一定的核威懾?

  南方在野:首先,我並不認為當今世界「列強爭霸、你死我活」。我個人認為,和平與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流。當然,和平時期居安思危是沒有錯的,《墨子-七患》指出:「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 墨子將執政者自我標榜先進性,「自以為安彊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列為亡國七患之一。中國建造「航母」和保有一定的核威懾。贊成。高科技不是奇技淫巧,而是必要的防務工具。墨家向來主張科技強兵,重視國家防務,保障人民安全。

  建議大家了解一下墨子兵法。先秦墨家是非常重視防務的。墨家非攻而善守,善於正當防衛,能保證自己的應得利益不受損失。墨子兵法有三個特點:其一,專門研究防務問題;其二,在防務戰略上強調「太上無敗」的強國方略、居安思危的戰備理論;其三,在防務戰術上注重尖端科技與武器的發明與應用。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何懼之有?墨子兵法強調的是「入守則固,出誅則強」。墨家非攻,反對的只是侵略戰爭而已。如果侵略者來犯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根據戰略需要有所攻呢?回答是肯定的,孫子很了解墨子兵法,他曾說過一句話,「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也」。

  當然,從人類和平出發,也從本國人民的利益出發,從總體上來講,墨家是反對將戰爭視為兒戲的。國與國之間的紛爭當然難免,我們中國要善於利用國際規則,要善於合縱連橫,避免戰爭,努力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問題,以樹立大國風範。

  

  漢網:有人認為恐怖主義者就是墨家軍的現代版,先生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恐怖主義和墨家軍有什麼區別?墨家在當代應該怎樣體現其價值?

  南方在野:認為恐怖主義者就是墨家軍的現代版,是極端錯誤的。歷史上的墨家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是非攻的力量,他們的行為方式,是幫助小國抵禦大國的侵略。現在的恐怖主義者,是製造世界混亂的,是世界不安定因素,他們的行為方式,是不惜犧牲本國平民的生命,以殘害他國無辜平民的生命。墨家軍的產生源於兼愛;恐怖主義者的產生源於仇恨。

  墨家在當代應該怎樣體現其價值?這個問題很大,所以我也只能籠統的回答。墨家的基本主張,其精神,比如說兼愛的平等人權原則,非攻的和平發展原則,早已為聯合國人權宣言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肯定。其意義是不言自明的。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首先要對照這些原則來作為立國之本。對內以兼愛為公義,行平等人權,立民主憲政,建設真正的和諧社會,尊重人的權利、價值與尊嚴,激發人的力量,那麼我們的國家就自然會利於不敗之地。對外以非攻為國策,倡和平發展,非世界霸權,建設真正的和諧世界,高舉聯合國大旗,成為負責的大國。如果這樣做,中華民族就不但能有利於己,也能有利於人,就能獲得世界的尊重。所謂「王天下,霸諸侯」就指日可待了。很簡單的一個原則——如果國不愛人,人又以何報國?無仁之國,安可言強?所以首要之事,唯立公義而已!

  

  漢網:在我的理解,墨家思想體現了下層民眾的理想。但是,墨家學說有其時代的局限性。比如墨家「敬鬼」,本質是對墨家信徒的一種精神恐嚇。在當代,墨家的「敬鬼」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如何體現?

  南方在野:墨家「敬鬼」,本質是對墨家信徒的一種精神恐嚇?——這個理解是根本錯誤的。

  墨家的確是明天志鬼神的。這不是什麼迷信,而是一種信仰。中華先秦哲學博大精深,不是用唯物唯心就可以分的清楚的。讓我們回到先秦來理解.。

  先秦時期,國人是信仰 「天」「上帝」的。這種信仰也有一個流變的過程。夏桀與商紂,皆因殘暴而滅亡。所以西周人初步意識到,上天並非偏袒執政者,而是有親民傾向。他們甚至說,天是順從民意的,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中》)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泰誓》逸文)。這種思潮在「國人暴動」之後,影響極大。就連西周政治家周公也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要求天子必須「以德配天」。可見當時的民本思想與尊天神學有合流的跡象。

  到了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已是日薄西山。而以民本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尊天神學,更是風靡一時。公元前706年,隨國大夫季梁與隨君論述治國之道,說:「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左傳?桓公六年》)在這裡,「忠於民」是「信於神」的必然選擇,而「信於神」是「忠於民」的精神支柱。士人在廟堂之上,公然地向國君宣揚這種神學思想,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虢國的大臣史囂,更是說:「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傳 莊公三十二年》)東周時期,這種進步的神學思想儼然形成了一種傳統。神,並非遠離民眾,而是聰明正直始終如一,順從人民的意志而行事。

  試問,對這樣進步的神學傳統,是繼承,還是不繼承?孔子「敬鬼神而遠之」。但墨子主張繼承這種神學傳統。在墨子看來,這麼進步的天志,神意,不但要倍加珍惜,而且要將之明確地確定下來,所以墨家就專門寫文章:《法儀》《天志》《明鬼》。這些文字的中心主旨,就是宣揚:「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之愛天下之百姓」。墨子告誡執政者「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他要求執政者順天意,行義政,而不要反天意,行暴政(力政)。墨子說的「天志」不是人為的道德仁義,而是要以天為明法,實行真正的法治。這一點請大家閱讀墨子的《法儀》篇。

  所以,墨子明天志鬼神,在當時是對中原進步神學思潮的一種繼承。實際上,墨家這種天志,並未完全斷絕,而是已經深入到民間,中國人的精神潛意識。「蒼天在上」,「上有天理」,「天理不容」,等等,天志是一種永恆的正義,是一種法律的自然主義。自然法要高於人定法,是人定的指導原則,現早已為文明國家之基本法律信仰。現在要做的只是將此種天志進一步明確,然後將之立為憲法精神,就可以了。墨子說:「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墨子·法儀》)。——有沒有價值?今天試問諸君,你信,還是不信?

  

  漢網:當今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現代墨家軍」,先生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對於非政府組織先生持什麼態度?有什麼建議?

  南方在野:我謹慎地同意這種說法。當今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比如綠色和平組織,其主張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張是完全符合墨家主旨的。

  墨家在歷史上就是最早的非政府組織(NGO)。所以墨子是主張民眾自由結社的。先秦墨家社團,其鮮明的特點是「和平、合法、理性、公開」,這在今天也是要注意的,不然的話,結社就會變質。兩千年的專職統治,使中華兒女失去了結社了自由,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這就是華人社會失去了基本的自救能力。失去結社傳統的惡果,就是使華人社會出現了兩個怪胎:(1)華人社會的「江湖生態」,到處是小混混,比狠,比黑,欺負窮弱,做上不了臺面的事。(2)華人民族成為「散沙民眾」,遊兵散勇,縮頭縮腦,正義力量永遠無法匯聚,自救能力底。

  近代以來,因著各種原因,國人政治普遍政治冷感,不關心政治,力量很小,聲音很輕,這和結社意願衰弱有關。世界上很多排華事件的發生,比如前幾年發生的印尼屠華事件,近日發生的小國千戶華商被洗劫事件,都與華人喪失結社傳統,力量小有關係。只有自由結社,華人成為威武君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漢服:從「華夏復興」到單純喜歡 從奇裝異服到龐大產業
    這是個名叫「漢網」的論壇,孫異已經混跡了幾個月,裡面有很多帖子在談論漢民族的歷史。呂曉瑋一下子明白,「漢族是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服裝。這不是隨著經濟發展而被自然淘汰的。」她當即進行了註冊。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進入漢網後,她立馬對這個核心理念深感認同。「華夏」是論壇裡的重點概念。之前有網友發帖《我們,漢服復興先行者的統一稱呼為——同袍!》,引用了《詩》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這樣,就形成了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傳統文化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試圖影響大眾進而弘揚傳統文化。其活動區域除組織及討論活動計劃的網際網路外,多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傳統意義的事業單位、景點、公園等。漢服運動參與者認為,漢服運動是當前時期的華夏文化復興和中華民族復興運動在文化領域的形式之一。目前漢服運動的當前重要網上基地是百度漢服吧、漢網、漢社,及一些論壇等。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除了墨家學術學理上的重新訓詁、現代性轉化以外,墨家元素文化產品井噴式湧現,也是一大文化現象。最近幾年得益於中央大力推進傳統文化建設和國學復興,墨家元素文化產品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連續劇、動畫、漫畫以及各種周邊。
  • 全球化與地方化丨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民族主義政治異動
    印度國內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極端排外民族主義迅猛抬頭,並發展成為一場政治異動。圖為2020年4月13日,印度孟買,人們等待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在資本主義核心地帶之內,各種政治動員頻繁湧現,全球範圍內的,有反WTO 運動、「佔領華爾街」運動、「阿拉伯之春」運動、「歐盟反緊縮運動」等。在第三世界的民族國家中,各種青年抗議活動也經常佔據全球新聞的頭條。全球化核心國家美國和歷史更悠久的歐盟成員國,也在經歷傳統的權力中心——社會民主黨和主流保守派——日益失去影響力的過程。
  • 葉攀︱波蘭民族主義的轉變歷程
    國內一些學者對波蘭民族主義的敘事就止步於此,似乎解放性是波蘭民族主義與生俱來,並且永遠持續的特質,1863年之後波蘭民族主義也因此沿著解放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直到1918年波蘭獲得獨立,甚至延續到了波蘭獨立之後。但是,正如本書指出的,這不是事實。恰恰相反,波蘭民族主義從十九世紀初中期知識分子的密謀,向社會運動轉變的過程中,其言辭和實踐也日益傾向威權主義。
  • 法家為骨,墨家為輔,談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墨家崇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墨子教授弟子時,讓學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因而形成了墨子弟子中「談辯」「說書」「從事」三大派別。《莊子·天下篇》曰:「相裡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 有學生建議把校服改成漢服,家長會支持嗎,復興傳統是否可行?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更加重視復興傳統,在2019年北京時裝周就舉辦了「傳承漢服之美」這次時裝周,一共展示了近50套高級成衣漢服禮服與漢元素禮服,禮服的端莊典雅、常服的清新可人,讓人目不暇接。
  • 謀劃大漢江灣新區,關係到武漢復興和湖北崛起
    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省份,是時候該打出自己的特色牌,復興大武漢和實現荊楚崛起了。文中接下來要講的大漢江灣指沿漢江從武漢市礄口區,漢陽區到東西湖區,蔡甸區和漢川市的區域 (沿漢江從武漢西部的三環線一直到六環線)。
  • 極端民族主義是如何煉成的?
    1848年席捲全歐洲的革命運動,也波及到普魯士,但最終被鎮壓下去,國王所憑藉的是軍隊,主要由東部不發達地區的子弟組成,這些士兵缺少文化,尚未啟蒙,能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可是誰又能保證以後呢?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提升,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是遲早的事,這一點國王非常清楚。
  • 羅新:超越民族主義的國家史觀
    這個研究對古典、中世紀和近代之間的連續性進行了新的詮釋,給我的啟發之一就是,如果民族主義是在羅馬帝國主義傳統之內孕育生成的,那麼民族主義傳統自身也並非不可能作為一個母體,孕育生成一種新傳統,作為對民族主義的叛逆、否定、揚棄和取代,成為人類社會的新價值、新規範。在這個意義上,從民族主義時代的歷史學母體中,也可以孕育出超越民族主義史學的新歷史學。
  • 神殿爭奪戰:「新奧斯曼」復興夢 訴諸軟實力的泛伊斯蘭化
    縱使土耳其政制多年來仍遵從世俗化方針,然而,自埃爾多安在2003年上臺以來,土耳其的身份認同開始產生質變,漸漸走上一條伊斯蘭化、民族主義道路,部分與凱末爾定下來的世俗化國策愈趨背道而馳。這些質變,尤其反饋於國內社會政策及對外文化輸出兩方面。不過,支持「奪回」聖索菲亞的土耳其人卻不少。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警惕民粹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合流
    民粹主義這個並不新鮮的思潮和運動在當前出現了什麼新動向?它將對國際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有效遏制其發生「病變」?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編者 【歐洲新右翼民粹主義】 進入新世紀,新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的政治影響日漸增大。歐洲的新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除了以法國國民陣線為代表、具有反移民和反歐盟傾向的新極右政黨,還有以反權貴階級為旗幟、在種族和移民問題上態度相對溫和的義大利力量黨(自由人民黨),以及一些具有地方民族主義色彩的政黨。
  • 尼羅河上的超級大壩,帶來復興了嗎?-虎嗅網
    沒有哪一座大壩,能像衣索比亞復興大壩那樣,引發長久的地緣政治爭端和全球關注。衣索比亞復興大壩是非洲最大的大壩,用時十年建成,於2020年7月底開始蓄水,預計蓄水量將達到740億立方米。美國常年援助衣索比亞,根據美國國務院披露的數據,2019年,美國向衣索比亞提供了8.243億美元的援助,其中4.973億美元是人道主義援助,剩餘的則是對埃塞政府改革舉措的支持。世界銀行同樣為衣索比亞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
  • 《戰國爭鳴記》以墨家視角,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新故事
    重新解釋墨家消失的謎題在歷史上,墨家曾與儒家一道並稱戰國時代的兩大顯學,學派弟子遍布各地。這樣曾經輝煌一時的學派卻在秦漢時期徹底從歷史上抹去了蹤跡。直到清末民初,才有學者從故紙堆中挖掘出墨家的學說。直至今日,有關墨家的著作相較其他學派之外也少之又少。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
  • 傳統文化:儒家與墨家的興衰
    一百年前,新文化運動開始,發起了一場「反孔非儒」的「五四運動」,抱著打倒「孔家店」的決心,徹底否定了中華兩千多年的主流文化思想的儒家。後來,儒家又遭「文化大革命」運動最後一劫,在打倒「孔老二」的聲音中,使儒家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現在,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儒家思想對中國及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近年來,大家提倡穿漢民族傳統服裝,形成漢服熱和漢服運動,而「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裝的稱謂被廣泛使用。古代漢民族傳統服飾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幾千年來,它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狀。其基本特徵是頂部下裳、交領右捲曲、蕾絲暗扣、寬袖絲帶、髮帶冠。
  • 「反黑」民族主義:性/別、生育與疾病隱喻
    與《奧賽羅》不同的是,這一故事中,膚色是否得到遺傳,既是造謠者的著眼點,也是丈夫焦慮的來源及妻子是否忠誠的潛在證據。對遺傳特徵的重視暗含著對生育意義的情感投入,即視孩子——異性戀生育的產物——為自我延續的需求和保證。而這則寓言式的故事,通過內化的種族暴力,象徵性地否定了一對跨族男女在不寬容的社會中,順利組成異性戀家庭並延續自我的可能。
  • 中華文化筆記13墨家科學思想之二墨家物理學時空觀及宇宙模型構建
    3 墨家物理學時空觀及宇宙模型構建在《墨經》中,空間也是一個與時間密不可分的概念,並且認為時空的本質是和運動相關的。墨子認為「宇或(域)徙,說在長宇久」(《經下》),意思是空間是供物體運動的區域,而且空間變化伴隨時間的變化。「說長,宇徙而有處(久?)。宇南北,在旦有在莫,宇徙久」《經說下》,意思是關於變化,空間變化伴隨著時間的變化,從南到北的空間連續變動和從早到晚的時間連續進行是相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