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秦軍是他的對手嗎?

2020-12-26 亮劍千鈞

引言

亞歷山大,但凡了解點歷史的人都聽過這個名字。此人除了是歐洲歷史上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還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廣袤的國家。不少人都在猜測:如果亞歷山大的遠徵軍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那秦軍是不是他的對手,能否抵擋得住?

戰國中期的強盛

亞歷山大首先要通過毒霧毒蟲繁多的印度叢林無人區,接下來在穿越寒冷的喜馬拉雅山脈,然後在穿過炎熱沙漠無人區就能見到北狼匈奴,就算他能勝利吧,接下來將面對兵強馬壯、武器精良的戰國七雄了。

亞歷山大20歲繼位,十年時間統一希臘,摧毀波斯帝國,戰勝上下埃及,創建橫跨亞歐非的亞歷山大帝國。此後仍舊東徵,直到徵服印度才凱旋而歸。如果當時亞歷山大能夠進去中國,此時是公元前330年左右。

公元前340到公元前330這段時間中國是什麼時期?戰國中期。這段時間魏國經歷了馬陵,桂陵之戰,走向了衰落,齊國兩戰,走在了諸國最前。楚國一直在覬覦泗水十二諸侯。秦國秦惠文王才剛剛處死商鞅,剛剛立政。亞歷山大大帝來到了甘肅地界。秦惠文王一聲令下,諸國的哥哥們,有蠻子來我們華夏之地,怎麼說?然後組成了五十萬聯軍,亞歷山大大帝從此住在了中原,跟周王室相依為命。

就算沒有合縱連橫,如果亞歷山大選擇從北方入侵,就會碰上趙武靈王,他正在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此時趙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可媲美秦國軍隊,且機動性更強,亞歷山大碰上的話估計跑都跑不掉。而若從北境最弱的燕國入侵,就要面對至少20萬的帶甲士兵。抵禦外敵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打得東胡哭爹喊娘。亞歷山大僅僅幾萬人,的確不夠看。同一階段,魏國擁有強大的魏武卒。齊國的國君是齊威王,他的軍師叫孫臏。所以,亞歷山大應該慶幸沒來中國,不然真的是有來無回。

中華的確非常強大,尤其是戰國時期,但是也不要小看亞歷山大,因為小看自己的敵人,那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還有就是亞歷山大,不光有這所謂的5萬遠徵軍。每徵服一個地方亞歷山大也會招募一些本地人,充當自己的士兵。甚至有一次自己的遠徵軍,還和這些本地軍人發起過幾次衝突。他們的人數如果真的到達了中國就不會單單的只有5萬,還有就是亞歷山大他們的軍事實力也並不弱,但是總體來說,亞歷山大和中華還是有一定區別。在某些方面,中華高過了亞歷山大帝國,一個層面,那就是當時的中華已經拋棄了奴隸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這就代表上有更多的士兵,有更多的糧食,有更多的作戰人員可以投入戰鬥。但是亞歷山大帝國不一樣,雖說很強盛但是就像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實力會因為某一個人而強大,但是如果這個人死掉的話,那麼這個帝國就會土崩瓦解。

亞歷山大是能打,但卻只是一個人,秦始皇自已「不會」打,但手下有一班能打的,換句話說表面是秦始皇和亞歷山大打,其實是秦始皇手下群毆亞歷山大。舉個例子:劉邦絕非項羽對手,但劉邦手下有一班能人,而項羽卻是眾叛親離光棍一個,結果項羽被劉邦手下三傑群毆了。

僅僅是中等程度的戰役

亞歷山大的希臘軍大敗波斯百萬軍隊,就有人說希臘強,這是不對的。商鞅變法後,秦軍訓練了一支精銳部隊,搞定了魏武卒,魏武卒的實力有多強我不清楚,但這是一支重步兵,身著重甲是基礎,剩下裝備眾說紛紜,但卻說明了魏武卒的單兵素質,而且這是一支軍隊,不是幾個湊一起的遊勇,結果被秦軍教育了,魏武卒單兵實力遠超馬其頓人,還會團隊合作,還打不過秦軍,馬其頓能不能和秦軍勢均力敵的過招都懸。

還有秦弩布下的弩陣,弩陣讓匈奴四十萬大軍就剩幾萬,這樣的實力馬其頓根本不是一合之敵,楚國當時的實力不遜於秦國甚至超出一部分,馬其頓來我們這邊根本就是送菜,還只是碟小菜,就算這兩國不敵,剩下的五國和周天子也不是好相於的,至於趁火打劫和落井下石,這麼說,當時秦軍打算攻打趙國,恰巧匈奴犯趙,秦王停止計劃,還下令趙國如果需要,盡力幫助,趙軍得勝歸來,秦軍在九原郡城頭為趙軍歡呼,對於外族,當時華夏族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以,馬其頓來犯,只是送菜的。

其實不講別的,就亞歷山大把人從歐洲拉來,累都能把人累死,然後和秦軍打仗,首先地形上秦軍就比他們熟悉些,再就是亞歷山大只能進攻,秦軍是東道主,有防守工事,再就是歐洲那時候都喜歡穿重重的鎧甲,和騎馬射箭的秦軍打,就相當於群狼攻擊一頭跑了很多路的棕熊,打贏只是時間問題。

還有,亞歷山大的後勤不可能撐到秦國,就算能到。秦國的軍事動員能力絕對是戰國七雄裡面最強的,準確的說秦國基本上屬於全民皆兵的狀態,至少是全體男子都算兵。遭到入侵保家衛國有戰鬥意志加成,上戰場砍頭能升官發財有戰鬥力加成,兵力佔絕對優勢有士氣加成。大帝的軍隊長途奔襲體力減半,一路爬雪山過草地累死餓死三分之一(這估計都算多),馬匹估計都沒一隻能活著過蔥嶺,到了秦國估計處於難民狀態,秦王說不定還給他們經濟援助收編進秦軍。

戰國戰國就是天天都在戰爭的年代,那時候可能晚上一覺醒來就被滅國的時期,軍備可是每天都充分準備的。春秋到戰國由140多個國家變成了20幾個國家。戰國時期200多年秦國幾萬到幾十萬人的戰爭經歷了兩百多次,那基本是一個爹和兒子都是兵的時代。面對一個長途奔襲幾萬人的戰爭對秦來說也只是中等程度的戰役,還談不上動員全國的大戰。

「孱弱」的豐功偉績

秦兵,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強大,戰略戰術最成熟,統兵將領最優秀,單兵素質最強悍,軍亊思想最先進,軍功榮譽最突出,後勤保障最完善的軍隊,此部可與天下戰,無與爭鋒,強爭者滅。

亞歷山大東徵都是什麼級數的,誇張一點說,沒比原始人強多少。笨重的馬其頓方陣也就只能打打波斯、印度這些了。事實上馬其頓方陣在西漢時代跟中國打過,陳湯討伐匈奴至支單于時就碰見一夥西方僱傭兵排列一個類似我國初級陣法魚鱗陣的馬其頓方陣,那麼漢軍是怎麼大敗他們的呢?史書記載就三字:射,敗之。

鴨梨山大啊鴨梨山大,你為什麼走錯了,這麼遠的徵途都沒錯,為什麼印度後就走錯了?我嚴重懷疑你在印度國聽說了華夏之強悍,所以為了不被滅或面子故意走錯。

不過也幸虧走錯了。要不然亞歷山大的豐功偉績在中國就截止了。整個歷史格局就發生了重大改變。說不定歐洲就沒了,平攤到亞洲了,由於地域太大,戰國七雄也不爭了,大家平分國土,相安無事。如果他沒有走錯那結果就會像SHE的那首「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

由此可見中國的農業社會時代確實強,主要原因第一秦國時代中國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封建社會了,相當於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經濟結構已經逐漸進入小農經濟時代,第二政治上進入封建社會,由分封轉為郡縣,第三法家治國實行古代的軍國主義制度,國家一切轉入戰爭狀態,秦朝那個時候就已經確立了標準化生產,還有以軍功激勵戰爭。秦國領土大國力強盛,亞歷山大失敗概率很大,這就跟當年鴉片戰爭一樣制度壓制。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是糧食而糧食產量高低決定人口決定國力,中國的農業是農耕糧食產量高還有就是農耕的糧食產量比遊牧民族穩定,所以古代中國的人口在世界佔比很高,秦國能滅掉其他六國是不斷擴展後方領土改革制度增強國家組織能力,然後不斷蠶食其他國家,古代中國打敗遊牧民族的原因就在於此。

最後說回秦國,感覺秦始皇對於統一六國操之過急了,如果把統一的計劃放緩一點,統一大計可以分幾代人去完成,慢慢的去同化和吸收統一領土的文化,如果那樣大秦帝國也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轟然倒塌,

看看大秦,再看看大隋,好多地方有驚人的相似,所以才感覺統一大業不能操之過急,大秦的統一給西漢做了嫁衣,大隋結束了五胡亂華,最後也是在隋二世楊廣的手裡失了天下,可能關鍵的地方應該是馬背上得天下,馬背上治天下,丟失了民心,沒有及時的讓百姓休養生息,所以才會民怨四起,天下大亂。

相關焦點

  • 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徵討到中國來了,會發生什麼?
    其中西方的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凱撒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甚至可以說他們所參與的戰爭,獲得的成就完全是無人能敵的。而東方非常著名的軍事戰略家,是公認的最強大的秦始皇。而西方公認的最強大的軍隊是亞歷山大領導的軍隊。我想許多人想知道同時代的秦始皇和亞歷山大如果相遇,誰會是勝者?而其實戰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依靠軍隊的合作和指揮官的正確指揮,這才是勝利的關鍵。下面筆者將會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當年,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秦始皇會發生何事?誰勝利的機率更大
    在《商君書·境內》中對秦國軍隊有所描述,其軍隊戰術最小單位是伍,是由五個士兵組成,然後十個伍組成一個屯,五個屯組成一個主,兩個主組成一個大將。也就是說,一個大將的人數通常是一千人。 由於戰術單位足夠細分的緣故,秦軍在作戰時,即能採用馬其頓軍隊類似的戰術,同樣也能夠靈活多變,採用圓陣、數陣、雁行陣、鉤形陣等等。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來到中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亞歷山大東徵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根據記載,公元前327年夏,東徵軍率兵越3萬人沿考芬河(今喀布爾河)經開伯爾山口侵入印度河上遊地區。公元前326年4月消滅波魯斯王國,迫使其國王投降。
  • 他徵服三個文明古國,如果繼續東徵秦國?外國學者:不是一個級別
    很多不禁要問,如果亞歷山大四大文明古國徵服了三個,他選擇繼續東徵中國,那麼四大文明古國是不是都會敗在他手上呢?秦國可不會答應!雙方生產力對比:首先我們來看看雙方的國家生產力,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經濟發展迅速,而當時歐洲那邊還是流行奴隸制度,這生產力肯定不一樣。
  • 如果李牧不被趙悼襄王的寵臣郭開害死,他能夠阻擋秦軍滅趙嗎?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那在中國是大名鼎鼎,無論是戰國秦漢時期,還是現在。筆者記得曾經買過一本孫子兵法36計,其中舉的一個戰例就是,李牧全殲十幾萬匈奴騎兵。從歷史上看,李牧的戰績也是非常輝煌的,在戰國晚期,也是數一數二的名將,那問題就來了,如果李牧不被郭開害死,他能夠阻擋秦軍滅趙嗎?
  • 白起平生遇到的最強對手是誰?不是別人,正是被很多人都低估的他
    白起可謂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一個殺神。倘若我們看了歷史書以後就會知道,在戰國時期,直接死在他手中的人不下百萬。不少人都是被他帶領的秦兵給殘忍殺害。尤其是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更是將趙國的40萬降兵全都殺害了,而且這次沒有動屠刀,而是直接活埋。因此他才會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才能獲得武安君這個稱號。
  • 交易5位主要輪換,雷霆唯獨留下亞歷山大,他是球隊的未來嗎?
    從雷霆隊的運作上來看,顯然,他們對於亞歷山大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在其他球員被交易出去之後,新賽季球隊將會重點培養他,也希望他能夠成為球隊重建路上的領袖和核心。那麼問題來了,今年只有22歲的亞歷山大,能夠成為球隊的未來嗎?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亞歷山大這位球員。
  • 當亞歷山大大帝碰上秦惠文王時到底鹿死誰手,本文給你終極答案
    在這一年,西方的馬其頓帝國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叫亞歷山大。同時在這一年,東方的大秦帝國也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叫嬴駟。 亞歷山大在20歲時就繼承了馬其頓帝國的王位,在其父親腓力二世文治武功的雄厚基礎之上開啟了徵服世界的步伐。
  • 深銳|為啥保羅對他如此器重?帶你認識一下雷霆新人王亞歷山大
    看看這個賽季他的進步幅度有多大吧。亞歷山大兩個賽季數據對比我們能夠看到,他的上場時間、得分、籃板、蓋帽都有了提升,當今的亞歷山大,可是保羅最信任的小弟,當然也是雷霆隊內的得分王。如果和聯盟老牌得分高手路威相比,他的實力如何呢?先看場均數據。
  • 秦朝滅亡時,究竟有多少秦軍留在百越之地,為什麼秦軍不救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整個華夏核心地區已經納入秦朝的統治,秦始皇隨後開始了一系列的統一,包括度量衡、文字、車軌、貨幣等等,雖然天下歸於一統,但秦始皇並沒有放棄兵戈,反而是繼續向整個中國南方發動進攻。
  • 世界十大戰神排行榜:中國兩名戰神上榜
    如果是,那你一定聽說過古德裡安這個名字。因為他是坦克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古德裡安,堪稱二戰中陸地上最優秀的統帥。初戰波蘭,閃電戰粉墨登場,一舉擊潰了堅強的波蘭人。 再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心驚膽寒。 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
  • 《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
    《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又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也許會問,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為什麼有鮮明而統一的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很多影視作品,也是以黑色作為秦國的視覺主色調的。
  • 當動漫人物走錯路,蜘蛛俠撒網捕魚,鋼鐵俠成聖鬥士
    對很多漫迷來說,每一個動漫人物,都有自己的場景,如果這些動漫人物走錯路,跑到其他場景會怎麼辦呢?《唐老鴨和米老鼠》是一部經典動漫,也承載了很多80後、90後的回憶。在劇中,唐老鴨和米老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歡樂。可曾想過,如果唐老鴨走錯路,來到北京遊玩,會怎麼樣呢?北京最出名的菜是烤鴨,請唐老鴨吃烤鴨,一定會把唐老鴨嚇暈過去的吧。
  • 中國甲冑史:秦俑修復專家揭秘秦軍甲冑的神秘面紗
    不過,秦軍鎧甲的具體材質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木甲,也有人認為是皮甲,還有人主張是金屬材質的甲片,甚至有人根據石鎧甲坑出土的幾副石甲,認為兵馬俑身上的甲片可能為石制。我們根據現在看到的秦俑甲冑結合秦代史料進行了分析,但謹慎起見,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弄清楚秦軍甲冑實況,筆者拜訪了曾對兵馬俑進行修復的文物修復專家王東峰老師,就兵馬俑甲冑問題向他請教。
  • 章邯為了自保向項羽投降,卻搭上了二十萬秦軍的性命!
    可此時的章邯並未傷筋動骨,他手下還有二十萬人馬,章邯本想保存實力再同起義軍周旋,沒想到,秦丞相趙高為了不受敗仗的牽連,把大鍋徑直砸向章邯,想要治他於死地,章邯無奈,再加上趙國將軍陳餘的勸降,他就打算向項羽投降了。
  • 戀愛多年,如果沒有愛情,還要步入婚姻嗎?
    之前寫到一個37歲女人,戀愛8年,不願向年齡和習慣妥協,拒絕只因為責任和男友步入婚姻的例子。對此,引起了很多人的「討伐」。多數人無法認同的點在於,愛情始終會消失,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這麼久,只因為找不到愛的感覺,而拒絕步入婚姻的話,難免顯得幼稚。且是對彼此的不負責。
  • 重慶北站,中國很容易走錯路的火車站之一,以後去千萬要小心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動車的發展趨勢,它將成為旅客出行的首選,雖然速度給乘客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有一些地方的火車站對人來說不是很方便,乘客如果不仔細看票,很容易走錯路,即使是本地遊客也很容易走錯車站,相當坑人的。
  • 亞歷山大二世皇后,如果歲月可回頭,可還願飲下合巹酒?
    2亞歷山大二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長子,由於他的兩位伯父都沒有子女,亞歷山大二世從小就被寄予厚望,接受最全面的教育。幼年時他就在授業恩師的陪同下走過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大部分省份,使得他了解到了俄國各階層的社會狀況。
  • 戰國時代的秦軍都是黑衣黑甲的「黑武士」嗎?
    此文部分內容之前有寫,這次是前文的補充完善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發現,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以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但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一些著名影視作品比如《英雄》,也以黑色作為秦國的主色調的。那麼真實歷史上的秦軍遠遠望去,真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黑壓壓一片?
  • 極簡瘋子第歐根尼在木桶邊趕走了亞歷山大大帝,他真正自由了嗎?
    原本他還有一隻喝水的碗,只因偶然看到一個孩子用雙手捧水喝,於是丟掉了那個碗,他說,這個孩子打敗了我。他還說,一無所需是神的特權,所需甚少是類神之人的特權。 為了磨鍊自己,他夏天鑽進木桶在滾燙的沙上打滾,冬天抱著蓋滿雪花的雕像,像一狗一樣流浪的世間,並以此為榮。他的身邊經常聚集著一群追隨者,以及戲弄者、嘲罵者、投石者,有成人,也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