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

2020-12-18 澎湃新聞

《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

2020-12-16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又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也許會問,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為什麼有鮮明而統一的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很多影視作品,也是以黑色作為秦國的視覺主色調的。

其實這裡有一個小迷因需澄清:那就是五德相生相剋的理論,雖然發源於戰國陰陽家鄒衍的時代,但是其實將五行生剋與王朝服色掛鈎,已經是大漢建立之後的事情了,而且頗有事後諸葛亮的感覺,屬於後人為前朝歷史附會因果解釋的做法。因此在先秦時代,諸侯國一以貫之,旗幟鮮明的統一服色其實不存在,更有可能存在的是4個因素:

1.通用的喜好,比如周人用赤,以赤為徽號,這一風俗無疑對周人治下列國都有影響;

2.基於地域和宗教的喜好:比如楚人認為自己是日神後裔,火神之嗣,所以即使和周朝分庭抗禮,他們也對赤色服飾,有非比尋常的熱愛,楚莊王的服飾就是「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

3.上行下效:列國王公都有一時的喜好,這些喜好也會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風潮:比如「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楚靈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君王喜好對臣民影響力的體現。

4.實戰需要:此外,列國不同的制度或者實際需要,也會催生不同顏色的軍服,比如戰國策-趙策一記載的趙國王宮禁衛軍被稱為黑衣;越國的王宮衛士的衣甲也是黑色;

理論上曾國是姬姓後裔,又受楚國影響,整體服色應是紅色才對;但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記載:陪葬的部分楚甲和吳甲疑似白色:「二真楚甲,索(素)」,「一吳甲,索(素)」;著名的成語「如火如荼」出自《吳越春秋》,記載的是吳軍不同陣型部分戰士的衣甲顏色不同。

而經常被各種網絡文章引用的《睡虎地秦軍士兵家書》也顯示,在戰爭間隙,「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錢衣,願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士兵提到希望母親給他送錢和布匹來,如果母親所在地的布匹貴,那麼就讓她送錢來,他自己去買布做衣服。也就是在戰事非常緊急的時候,士兵需要自己買布做戎服。

所以秦兵馬俑剛剛出土呈現出的狀態,是有人穿黑衣甲,但不佔絕對優勢,大多數衣甲是赭色,鎧甲包邊和繩帶是黃,黑,白等各種顏色都有,戎服的話綠色,粉色,藍色等顏色其實都有。部分高級軍吏甚至還有偏粉色的衣褲。所以軍服呈現雜色,才是那個年代實戰軍隊的視覺觀感常態,《大秦賦》的復原士兵鎧甲的主色調是黑-紅其實是有依據的,只是在歷史環境中,真實的秦軍戎服花花綠綠,和六國軍隊的區別,還是得靠服飾,髮型,旗幟,鎧甲樣式,口音等因素來區分。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看看《大秦賦》前3集就知道!
    在口碑崩塌前,《大秦賦》因為一開始的攻城戰而備受矚目,被人寄予厚望,那麼從歷史角度考慮,電視劇一開頭的邯鄲圍攻戰到底有哪些拍的好的,和明顯的史實性失誤呢?別急,我們可以結合歷史記載和文物來看看,這些場面的得失所在。1.真實歷史上的邯鄲城的防禦工事是怎樣的?
  • 《大秦賦》製作精良,秦軍高度模仿兵馬俑,帽子掉價卻貼合歷史
    12月1日,由張魯一、段奕宏等人主演的古裝歷史劇《大秦賦》終於迎來開播,雖只播出了短短6集,網上卻好評如潮,強大的演員陣容,劇方精良用心的製作,高度還原了大秦時期的面貌風採。大眾向來對歷史都非常尊重,難得有這麼一部良心歷史劇,對此必然是驚喜萬分。
  • 我們終於有了《大秦賦》
    文|令狐伯光原本叫《大秦帝國4》的歷史劇《大秦賦》終於開播了。歷史劇這個題材在現在的國內非常的稀少,《大秦賦》開播可以說是繼《清平樂》過後。又一次在歷史劇上,還有古裝大劇上的一次全面回歸。秦軍這邊傷亡再打下去,基本就是完蛋的節奏。但秦軍士氣不散還能結陣,說明秦軍素質絕對是比較高的。只不過沒重甲的先鋒步兵對待對面的騎兵,完全被壓制是打不過了。幸好後面大部隊跟過來有戰車,趙軍騎兵不可能硬剛就跑了。
  • 大秦賦大結局:嫪毐調動驪山大營五萬秦軍,仍鬥不過嬴政三千騎郎
    談秦說漢(341)大秦賦大結局:嫪毐調動驪山大營五萬秦軍,仍鬥不過嬴政三千騎郎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率百官前往雍城行冠禮。嬴政之母后趙姬所寵幸的嫪毐趁機用加蓋了王璽及太后璽的矯詔,發動縣卒、衛卒、騎郎、外族戎人及手下門客,欲進攻雍城的蘄年宮,刺殺嬴政而改立自己與太后的私生子為新秦王。
  • 《大秦賦》裡的考據,誠意有了,那還原度呢?
    所以,本文就談一下我們對秦人服飾的一些誤解,和《大秦賦》裡出現的一些有跡可循的歷史參考。秦人總穿得烏漆麻黑?由於「大秦」系列開始得比較早,所以古裝風格與現在的古風有一定的差異。《大秦賦》裡的兵馬俑「大秦」系列拍到今時今日,雖然風格上與現行古裝劇有差別,但也受到了現在大家觀賞古裝劇需求的影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參考文物。古裝劇的服裝設計以「復原」的目的去要求或自我包裝,其實是近幾年才變得突出起來的。回過頭去看前面三部《大秦帝國》就會發現,有些服裝造型(尤其女裝)甚至讓人滿頭問號。
  • 戰國時代的秦軍都是黑衣黑甲的「黑武士」嗎?
    此文部分內容之前有寫,這次是前文的補充完善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發現,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以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但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一些著名影視作品比如《英雄》,也以黑色作為秦國的主色調的。那麼真實歷史上的秦軍遠遠望去,真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黑壓壓一片?
  • 大秦賦火了!從髮髻到兵器都太考究了!主演扮相就是兵馬俑本俑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的播出,網上好評如潮!強大的演員陣容,劇方精良用心的製作,高度還原了大秦時期的面貌風採。電視劇相關的話題,屢屢引發熱烈的討論,而且長期霸榜熱搜!這麼一部良心歷史劇,你追了沒?
  • 《大秦賦》服化道神還原,細節決定成敗,火不是沒道理的!
    不過最近有一部古裝劇可是全民都適合觀看,甚至是對於這部作品的收視率和口碑都非常的不錯,這部作品也就是熱播中的《大秦賦》了。有關注這部作品的觀眾應該都可以看到,這部作品也算是年度良心作品了,在劇中很多演員演技都在線,也獲得了不少觀眾們的認可。
  • 大秦賦大結局:李牧沒死於郭開之手,回到邯鄲,以怪異姿勢自殺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在歷史上,一代戰神李牧真的是這樣死的嗎?這也太憋屈了吧!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其實真實的李牧之死,比電視劇中還要憋屈十倍。與電視劇中略有不同的是,滅趙之時秦軍其實只有兩路,並且李信並未參戰,軍中另一位副將名叫羌瘣,沒有獨立領軍而是協助王翦作戰。當此危難之際,李牧臨危受命,舉傾國之兵二十萬迎擊秦軍。他用兵神出鬼沒,變幻莫測,先打敗楊端和解除了後顧之憂,後又引軍急行,趕在秦軍到來之前將王翦堵在井陘關前。
  • 由《大秦賦》中的秦軍所想到的:穿了一層盔甲等於多了一條命?
    青銅劍。這是我自己塗色的秦軍劍盾手。其實我也忘了是哪集了(主要是我自己從不關注集數,一般也是瞎看)有一個趙軍騎兵在平原上進攻秦軍步兵的片段,秦軍和趙軍雙方的護甲在對方的弓弩和青銅兵器的進攻之下如同土雞瓦犬一般,但畢竟雙方穿的都是皮甲,而且雙方的殺敵手段無外乎用弓弩射,以及戈戟的啄擊,這幾種手段破甲的機率都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盔甲對於古代士兵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 《大秦賦》力求還原史實細節 開播後收穫好口碑
    人物風俗禮節皆有出處《大秦賦》延續「大秦系列」前三部大劇風格和史詩意蘊,「大秦系列」歷史劇完整呈現了「秦一統天下」的漫長過程,其中,《大秦賦》以嬴政為主題承載者,描繪了始皇帝嬴政從幼年質趙到壯年一統天下的非凡歷程。劇中既有「開天下萬世之太平,為黎民百姓謀安生」這樣的激昂臺詞,也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樣的經典吟唱。
  • 《大秦賦》豆瓣開分8分,久違的歷史正劇還是市場寵兒嗎?
    人物風俗禮節皆有出處 《大秦賦》延續「大秦系列」前三部大劇風格和史詩意蘊,「大秦系列」歷史劇完整呈現了「 作為「大秦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起點極高,又是完全原創的劇本,從創作之初備受矚目。據主創團隊介紹,《大秦賦》編劇團隊在先秦史料中抽絲剝繭,歷經八年打磨,並融合最新考古史料,對史實做了最大程度還原。
  • 《大秦賦》之王翦:戰功不輸白起,最終是什麼結局?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韓霓結局是什麼 歷史上子楚的后妃有韓國公主嗎
    歷史上沒有韓霓這個人,嬴子楚后妃裡也沒有叫韓霓的,但是韓霓的原型應該是成蟜生母,史書裡並沒有記載成蟜生母的信息,所以韓霓除了身份外,無法得知她和成蟜生母是否有相同的地方。  據悉,演員黃小戈在劇中飾演韓國公主「韓霓」一角,她被華陽夫人安排與贏異人政治聯姻,由此開啟了在秦國坎坷的人生。
  • 《大秦賦》讓兵馬俑「活了」!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大秦賦》正在央視8套熱播,作為一部歷史大劇,還原時代背景、重視細節打磨是一部好劇的重要標準。而《大秦賦》無論是戰爭場面、各國服飾、場景布置都堪稱精良。
  • 看看《大秦賦》第四季集吧
    《大秦賦裡》第四集的歷史背景,是公元前259年邯鄲之戰,魏國和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楚考烈王重新發起各國合縱,還派人到赧王處請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義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周赧王為此求助於西周公。西周公傾其國力組建起一支5000多人的軍隊,與諸侯商定在伊闕會師。
  • 《大秦賦》:好看的歷史正劇長這樣!
    《大秦賦》播出已近三分之一,豆瓣評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從剛剛上線時的8.9分再到8.0分(截至發布前),儘管如此,《大秦賦》依然是同時段評分、口碑都不錯的良心好劇。「大秦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原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梳理秦的興亡,一個不算冷的知識:秦朝的統治期也就15年。如此傾盡心血的作品,自然是佳作。
  •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22)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各自率兵,在邯鄲城外大敗秦軍,取得中原諸國合縱攻秦以來少有的大勝。春申君黃歇是當代之豪傑,但與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羋八子屬於不同的時期。
  • 《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三晉因大肆私鑄銅鐵,導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流民紛紛入秦。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
  • 《大秦賦》開篇的邯鄲之戰:秦強趙弱,為何秦國會敗給趙國呢?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