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秦軍都是黑衣黑甲的「黑武士」嗎?

2021-01-10 History心發現

此文部分內容之前有寫,這次是前文的補充完善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發現,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以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但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一些著名影視作品比如《英雄》,也以黑色作為秦國的主色調的。那麼真實歷史上的秦軍遠遠望去,真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黑壓壓一片?其他諸侯國的服色是什麼樣的呢?

雖然《史記》中的確有秦始皇時代「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的記載,這種印象還被很多影視劇所強化,讓人誤以為秦人和秦軍一直偏好黑色,但真實情況絕非如此:黑色從來都沒有為秦人壟斷;東周時代的諸侯國們並沒有一以貫之的統一服色,統一顏色的戎服在那個年代也不存在。

1.東周時代還沒有系統的德性-服色理論

雖然秦屬水德,水德尚黑的說法深入人心;五德相生相剋的理論,也發源於戰國時代,但系統性地將政權服色和王朝德性作對應,則是秦漢大一統之後的事情了。

披紅甲的周朝戰車兵

在此之前,五行和服色的對應關係雖有萌芽,但是大都不成體系,而且頗有事後諸葛亮的感覺,比如戰國中期的鄒衍是這樣解釋周朝尚赤的:

"……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

而此時距離周朝建立已經有數百年了,這種對上古歷史的解釋可信度並不高。所以,以秦始皇時代的服色風尚反推東周時代的秦軍服色並不合理。

2.東周列國怎麼穿?每時每地都不同!

既然在東周時代還沒有系統性的服色-德性理論,所以在東周時代,每個諸侯國從上到下、在數百年間一以貫之的統一服色並不存在。歷史記載顯示,當時有的,僅是盛行於一時一地的服色風潮。而這些流行元素,往往受如下原因的影響:

1.通用的喜好:比如周人用赤,以赤為徽號,這一風俗無疑對周人分封的各個諸侯國都有影響。

當然,黑色在周禮體系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比如《周禮·春官宗伯·司服》:凡冕服皆玄衣臔裳;《周禮·天官冢宰·司裘》: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大裘就是黑羔裘);《《周禮·春官宗伯·司服》:司服掌王之吉兇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論語·鄉黨》:羔裘玄冠不以吊(黑衣是吉利的服飾,不能用於弔唁場合)。而且根據西周青銅器銘文的記載,玄衣等級最高,這與傳世文獻是吻合的。

而秦國是周人分封的諸侯,佔據關中後又收編了周遺民,接受周人的部分傳統。所以秦國的「上黑」,也是來自於西周的古老傳統+通用喜好,並不具有絕對的特殊性。要說東周時代的秦國壟斷了黑色作為國家服色,那就是搞笑。

2.地域和宗教:南方的楚人認為自己是日神後裔,火神之嗣,所以即使和周朝分庭抗禮,他們也對赤色服飾,有非比尋常的熱愛,比如楚莊王的服飾就是「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現在出土的大量楚系文物,也有鮮明的赤色裝飾。

楚人以日和鳳為圖騰,崇拜紅色

考古發掘出土的楚系皮胎漆盾也以紅-黑為主要色調

3.貴族的喜好:列國王公都有一時的喜好,這些喜好也會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風潮:比如「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一些歷史類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將齊國的服色設定為紫色的出處,可能就是這裡。但是這樣的風潮和楚靈王好細腰類似,波及面很可能只涉及到宮廷和社會上層,社會底層受的影響不大。

「好紫服」的齊桓公

4.實用的需要:列國不同的制度或者實際需要,也會催生不同顏色的軍服,比如戰國策-趙策一記載的趙國王宮禁衛軍被稱為黑衣;越國的王宮衛士的衣甲也是黑色,將精銳部隊區別於其他的部隊。

曾侯乙墓出土的后羿射日圖

如火如荼

理論上曾國是姬姓後裔,又受楚國影響,整體服色應是紅色才對;但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記載:陪葬的部分楚甲和吳甲疑似白色:「二真楚甲,索(素)」,「一吳甲,索(素)」;著名的成語「如火如荼」出自《吳越春秋》,記載的是吳軍不同陣型部分戰士的衣甲顏色不同。

最後,上述風潮主要適用於各國的宮廷或者精銳部隊,各國社會底層,往往和上流社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比如文獻記載秦國有上黑和上尚白(祭祀白帝)的傳統,但是在具體的社會分工上,我們又能發現「城旦春,衣赤衣」的記錄。

3.秦軍士兵怎麼穿?各種戎服色繽紛

睡虎地秦軍士兵家書

那麼戰國時代的秦軍究竟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他們應該穿的是顏色鮮豔的各色戎服。

睡虎地的秦兵在寫家書的場面;護甲細節和戎服配色有參考秦俑等材料,復原圖出自「大塗鴉國」。

經常被引用的《睡虎地秦軍士兵家書》顯示,在秦楚戰爭間隙:「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錢衣,願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秦軍士兵提到希望母親給他送錢和布匹來,如果母親所在地的布匹貴,那麼就讓她送錢來,他自己去買布做衣服。也就是在戰事非常緊急的時候,士兵需要自己買布做戎服。這樣一來,一旦戰事曠日持久,那麼一線的戰鬥部隊遠遠望去,就是花花綠綠的。

兵馬俑出土時是帶顏色的

剛出土不久的秦俑

而《睡虎地秦軍士兵家書》透露的信息,也和秦兵馬俑剛剛出土時的狀態相吻合:有人穿全套的黑色衣甲,但在數量上不佔絕對優勢;其實大多數普通秦兵的護甲是赭色的,用紅色繩索綴連,護甲的包邊和繩帶則是黃,黑,白等各種顏色;至於護甲下面的戎服,綠色,粉色,藍色,朱紅,粉紅,粉紫等顏色其實都有。而一個中級軍吏俑的護甲下,則有紅色長褲和綠色長襦。

所以軍服呈現雜色,才是東周時代一線部隊的視覺觀感常態。在歷史環境中,真實的秦軍戎服無法做到影視劇中那般整齊。

此外,隨著考古發現的深入,秦鹹陽宮殿遺址發現的彩色壁畫殘存、秦兵馬俑武器上的彩繪花紋、殘存的彩色秦盾漆皮、秦陵銅車馬上的紋飾車輿部件在不斷地證明:秦人對顏色的喜好也是豐富多彩的:

2010年發現的兩件彩繪鼓面殘跡,直徑均為60釐米,材質為皮革,色彩鮮豔:

秦鹹陽宮壁畫的圖案,也並非是全黑色;

除了秦鹹陽宮壁畫上的彩繪車馬圖案之外,2010年出土的秦代彩繪皮盾殘跡,上面也有彩繪的紋路。

4.兩軍如何識敵我?口音髮型和負章

如果說兩軍在服色上沒有明顯的區別,那麼他們是如何識別敵我的呢?

高級軍人可以通過頭盔來識別,所謂的「甲首」一般都是軍官或貴族:

燕下都鐵盔

燕下都鐵盔

曾侯乙墓皮甲的頭盔樣式

秦石胄

對於廣大沒有頭盔的士兵而言,類似於兵牌的「章」也是區分敵我的手段。《戰國策·齊策》記齊、秦交戰,齊將章子命齊軍「變其徽章以雜秦軍」,以便讓己方士兵混入敵軍之中。這些章大都是方形的,背在戰士背後,相當於古代軍銜或士兵名牌,上面有軍人的姓名,身份,籍貫,所屬建制等信息,也用於防止敵軍混入己方的陣營之中。

戰士的章

《尉繚子·兵教篇》說:「將異其旗,卒異其章」「書其章曰某甲某士。」《周禮·司常》鄭玄註:「徽識之書則云: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號。……兵,兇事,若有死事者,亦當以相別也。」一旦該士兵陣亡,那麼他的戰友可以根據信息將他還給家屬,送歸故裡。正是因為士兵背後的「章」十分重要,所以《尉繚子·經卒令》中說:「亡章者有誅。」一旦喪失了自己的銘牌,那麼友軍就很難識別這是不是自己的同僚了。

除了野戰場合之外,在攻城和守城作戰中,將士們也要配戴章來區分身份:《墨子·旗幟篇》說:「吏卒民男女,皆辨異衣裳徽識」,在守城作戰中,將士們要將章戴好,來識別彼此的身份。

在佩戴部位上,戰士們一般是將章背在背上:「城上吏卒置之背,卒於頭上。城下吏卒置之肩,左軍於左肩,中軍置之胸。」

這種小巧的構件,非常類似於二戰時期美國士兵的兵牌。

除了章之外,方言和口音也是古代戰鬥中區別敵我的重要手段。秦漢時代的文獻中,有很多關於列國方言差異的記載。比如「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孟子說的「南蠻鴃舌之人」,還有先秦典籍中不時出現的楚語詞彙:「於菟」。漢代揚雄在《方言》裡,也談到了這一點,比如「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由於各地方言差異巨大,而且那個年代不存在現在普及度如此高的共同語,所以「四面楚歌」才對項羽有巨大的震撼力。因此語言是重要的識別手段。雖然上層貴族之間有「夏言」或「雅言」進行會盟,賦詩等活動,但是普通人就需要用各國方言溝通了。

根據《國語-齊語》的記載,同一建制來自同鄉的齊國軍人們「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

類似的操作還發生在公元前7世紀的鄭國和楚國的戰鬥中:公元前666年,楚國司馬子元在伐鄭的過程中,發現鄭人城門洞開,等待楚人冒進深入,最後甕中捉鱉;但是在司馬子元發現了敵人的預謀,於是用楚地方言「楚語」下令楚軍有序撤退,這就避免了軍事口令被敵軍識破。

最後,髮型在古代也是識別敵我士兵的重要手段,比如秦兵馬俑的髮型就有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存在。特別是不同文化圈的族群開戰時,髮型是很重要的識別依據。比如在齊國和吳國開戰之前,齊國大夫公孫揮下令士兵準備好繩索,捆綁短髮的吳國人的人頭,表示志在必得,因為吳越人在當年有著斷髮文身的習俗。

而先秦時代大家豐富的髮型,也得到了出土文物的證明:

春秋早期吳越的伎樂銅屋:

青銅鳩杖上斷髮文身的吳越之人:

此外,其他地方的居民也有各自的特色髮型:

洛陽金村周王室成員墓葬出土的馴鳥女子,其顴骨和髮辮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徵,其原型可能是進入周王室領地的戎狄使者或者俘虜;

洛陽金村出土的疑似北方女子青銅燈;

洛陽金村出土的東周銀質人物立像,人物原型可能是在宮殿內部服務的侍從;

山東章丘女郎山戰國齊墓中出土的齊女樂人俑和髮型:

包山楚墓中的髮辮楚俑:

馬山1號楚墓木俑:

曾侯乙編鐘架上的青銅武士像:

中山國銀首人傭銅燈上的中山人形象:

為什麼大眾對黑衣秦軍的接受度很高?

大眾對黑衣黑甲的秦軍的接受度很高,則可能是在威權主義的環境下,大眾對於集權體制的mass game有天然的崇拜;黑衣黑甲象徵的壓抑和肅穆,則在無意中迎合了當代人對於威權體制的畏懼和想像。經過電影等強有力的大眾傳媒傳播之後,這種印象就更加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
    《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古戰愛好者又開始對秦軍甲冑形制津津樂道起來。有人也許會問,電視劇中秦軍的軍服為什麼有鮮明而統一的紅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不是說好了秦國是水德,水德尚黑嗎?之前的很多影視作品,也是以黑色作為秦國的視覺主色調的。
  • 由《大秦賦》中的秦軍所想到的:穿了一層盔甲等於多了一條命?
    不說劇情(其實我也不太看劇情),我看這種古裝劇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在看盔甲和武器,這部劇真可謂是近幾年來有關秦國和秦朝的古裝劇中還原最好的一部了,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無論是秦軍還是其他六國以及東西周軍的盔甲看起來還是橡膠質感滿滿,如果能刷上黑漆,把穿系盔甲片的甲繩改成紅色,那真就是完美了,但是畢竟拍電視劇要考慮到成本問題,能做成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 戰國時代的攻城戰怎麼打?看看《大秦賦》前3集就知道!
    首先,擺在秦軍面前的邯鄲城,電視劇鏡頭中,秦軍圍攻的邯鄲城只展示了一面城牆,但是實際上,戰國時代的邯鄲城具有品字形結構,並不是四四方方的回字形結構,這一建築風格,和之前山西侯馬的晉國都城類似,也許是趙人對晉國遺風的發揚:而且城牆上有10個以上的城門,供三個城區內的守軍機動支援,或者派部隊出城騷擾作戰。
  •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秦軍是他的對手嗎?
    商鞅變法後,秦軍訓練了一支精銳部隊,搞定了魏武卒,魏武卒的實力有多強我不清楚,但這是一支重步兵,身著重甲是基礎,剩下裝備眾說紛紜,但卻說明了魏武卒的單兵素質,而且這是一支軍隊,不是幾個湊一起的遊勇,結果被秦軍教育了,魏武卒單兵實力遠超馬其頓人,還會團隊合作,還打不過秦軍,馬其頓能不能和秦軍勢均力敵的過招都懸。
  • Y3黑武士、黑武士椰子,不可錯過的「黑武士」單品!
    縱觀時尚潮流配色如何演繹,但黑色永遠都是大部分人最愛也最容易搭配的顏色。黑色自帶低調沉穩的氣質,也經常被運用到各種單品之上,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黑武士」鞋款。「黑武士」最早出現在阿迪達斯的 Y3 系列較多,後來逐漸成了一個流行元素,久而久之變為大家對黑色系球鞋的別稱。
  • 縫上青銅片的豬皮甲,秦軍裝備遠落後各國,為什麼卻能橫掃六合?
    以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看來,棉甲多屬於接敵的第一線部隊的穿著,第一線部隊主要是手持短兵器的步兵,與弓手和弩手;而穿有青銅甲片的多是第二線的部隊,主要為持長柄武器的車兵、戈手與矛手。據推測,穿著棉甲的第一線部隊應該是臨時徵召來的農民軍,或是沒有作戰經驗的年輕士兵;而身穿豬皮青銅鎧甲的是比較有經驗的資深老兵,而他們才是秦軍的主力部隊。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3部歷史懸疑小說,塑造戰國時代真英雄,展現亂世將軍夢
    戰國,是繼三國之後最為人們所關注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是各國紛爭的混亂時代,還是古代歷史上非常少見的百家爭鳴時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戰國時代群英薈萃,今天為大家帶來的3部歷史懸疑小說,就展現了3位戰國時期的英雄人物。
  • 不會出錯的顏色,誰都買得起的高級黑,5款性價比黑武士推薦!
    最初,黑武士和小白鞋是同一時代的流行元素,但黑色似乎比白色更好。去年,除了350滿天星之外的所有椰子產品幾乎都「關門大吉」,這一對被重新貼上了超限量標籤的 Yeezy 700 MNVN」在中國仍然沒有銷售。
  • 你總嫌戴它麻煩,其實它已護我們5000年|石甲|鐵胄|秦軍|青銅器|...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皮胄是組合式皮胄的典型代表,共分胄脊、盔體片、護額片、項頓片四大部分,由絲線連綴成一個整體,盔型美觀,貼合頭部,成本不高,可以說是頭盔界的性價比之王。秦"秦軍無胄"?咱們裝備強著呢公元前 221 年,秦軍滅六國,一統天下。
  • CF英雄級AK47-黑武士 阿卡崛起時代來臨
    CF英雄級AK47-黑武士 阿卡崛起時代來臨 發布時間:16-01-10 13:47 來源:官方 作者:騰訊
  • 神秘詭異黑衣黑甲 蝙蝠俠強勢化身日本傳統古人偶霸氣凜然
    神秘詭異黑衣黑甲 蝙蝠俠強勢化身日本傳統古人偶霸氣凜然 時間:2019-02-12 15:59:53
  • 七龍珠的反派人物穿越到戰國時代,沙魯像武將,比克像印度人
    七龍珠的反派人物穿越到戰國時代,沙魯像武將,比克像印度人1、沙魯沙魯是七龍珠中未來篇的大BOSS,主要是由格羅博士製造出來的人造人,身體上有很多高手的細胞,能夠不斷進化的身體,只有將十七號和十八號完全吸收後才能成為完全體
  • 史學家:秦軍的這些兵器,不應在當年出現
    600多年後,秦國在嬴政的帶領下滅掉了戰國時期的其他六個國家,秦國也變成了第一個封建帝國—秦朝。很多人都有疑問,秦和其他的國家歷史底蘊都差不多,在春秋時期的發展甚至還不如齊國和楚國,為什麼最後能夠一統天下呢? 經過對秦出土文物和相關書籍的研究,歷史學家發現秦的武器很大程度上領先那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已經開始出現。鐵製成的武器比青銅製的武器更加鋒利,而且鐵器比青銅器要堅硬許多,不易折斷。
  • 如果李牧不被趙悼襄王的寵臣郭開害死,他能夠阻擋秦軍滅趙嗎?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那在中國是大名鼎鼎,無論是戰國秦漢時期,還是現在。筆者記得曾經買過一本孫子兵法36計,其中舉的一個戰例就是,李牧全殲十幾萬匈奴騎兵。從歷史上看,李牧的戰績也是非常輝煌的,在戰國晚期,也是數一數二的名將,那問題就來了,如果李牧不被郭開害死,他能夠阻擋秦軍滅趙嗎?
  • 什麼樣的車才叫黑武士?瀋陽汽車改色膜,電光武士黑
    「黑武士」一詞,是來自電影《星球大戰》裡的反派角色達斯·維達,他憑藉強大的原力與高超的武藝,以及多項驚人的天賦,成為「西斯黑暗尊主」。大家喜歡大反派達斯·維達的很大原因是因為黑色背後的象徵意義:低調、粗獷、力量與侵略。
  • 黑武士家族 十大全黑鞋款考驗你的搭配功
    而近日Nike與adidas相繼推出全黑鞋款獲得一致好評後,各大系列款式都推出"Triple Black"鞋款。全黑系列的鞋款究竟有哪些?是不是全黑加身後的鞋款都猶如黑絲一樣變身尤物?Air Jordan 1 Mid但小編最喜歡的當屬如今已經已被大家淡忘的Air Force 1全黑版本,以及一向都以大面積圖案顏色著稱的「噴」Foamposite One,而全黑的Foamposite One也深得小編的芳心
  • 夜話中華28:戰國時代之秦朝一統
    書接上回:《夜話中華27:戰國時代之秦國兵鋒》公元前260,秦趙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及趙上黨民眾45萬人,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全方位對抗。此戰之後,秦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邯鄲之戰公元前259年,未來的秦始皇——嬴政在趙國邯鄲出生。嬴政的父親是當時在趙國做質子的秦國公子異人。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戰國時代秦都鹹陽有高大的外郭城垣嗎?
    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在秦人在公元前5世紀「城雍」之前,秦人都沒有關於建造城池或者城牆的明確記載。而這種建築風俗和早期秦國的人文地理和生存環境不無關係。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飾孝公最早修建的鹹陽城規模不太大,城牆厚度薄,僅有5.5~7.6m,其高度也有限,這種城牆矮小的結果,就是較小的城圈內有8座宮殿遺址,宮殿非常迫近城牆,城牆外就能看見秦宮,小小的城牆幾乎成為了秦宮的宮城,容不下國都的各種設施,所以早期的宮城城牆以外就有相當量的外圍建築自由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