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頻發勞務糾紛 iPhone 12產能趨緊:要漲價了

2020-12-26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代工廠頻發勞務糾紛 iPhone 12產能趨緊:要漲價了

2020-12-23 18: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臨近年關,蘋果的供應鏈卻頻發負面事件。11月份,和碩使用學生工的醜聞曝光,蘋果調查後發現了和碩存在一些違規行為,決定暫停與和碩展開新業務合作。

  本月,緯創印度工廠發生打砸事件,多達2000多人參與。緯創在最新情況說明中承認了剋扣工資問題,蘋果也暫停對緯創下單。

  有消息稱,由於這兩家組裝企業收到了蘋果的「黃牌」, iPhone產品線的供應局面將面臨很大的穩定壓力,尤其是新款iPhone 12系列,或遭遇緊張局面。

  截稿時,蘋果官網的iPhone 12 mini、iPhone 12已經做到現貨,但iPhone 12 Pro/Pro Max仍最長需要3周時間才能到貨。

  渠道方面,港版iPhone 12 Pro最低起步價7635元,iPhone 12 Pro Max最低起步價7865元,iPhone 12 128GB最低起步價6070元,如果供給側發生異動,渠道價格或面臨上漲。

  【來源:快科技】【作者:萬南】

相關焦點

  • 蘋果供應鏈頻發負面事件,消息稱iPhone 12產能趨緊要漲價
    打開APP 蘋果供應鏈頻發負面事件,消息稱iPhone 12產能趨緊要漲價 萬南 發表於 2020-12-22 17:32:48
  •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整個產業鏈開啟漲價潮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整個產業鏈開啟漲價潮 21世紀經濟報導 發表於 2020-12-10 11:05:14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漲價潮正由晶圓製造向整個產業鏈傳導。
  • 聯華電子謀求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打開APP 聯華電子謀求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0-12-19 09:13:32
  • 半導體2021開年關鍵詞:漲價
    晶圓代工廠全面漲價 2020年第四季度,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價格提高了約10%-15%。國信證券預計,2021年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甚至40%。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中的大多數廠商已經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的代工價格,少數廠商雖未明確漲價幅度,但亦有漲價跡象。
  • 聯華電子將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主要是28nm工藝產能
    【TechWeb】12月18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第一大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晶片代工產能緊張狀況有從8英寸晶圓廠延伸到12英寸晶圓廠的趨勢的消息出現之後,也有代工商在謀劃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
  •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打開APP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海藍 發表於 2020-12-19 10:17:10
  • 晶圓產能缺到2022年,ST決定自2021年全線漲價!
    htoesmc事實上,今年3月,ST就因為歐洲疫情不容樂觀而決定將法國工廠減產50%。當時ST還將部分晶圓訂單外包給臺積電和三星。htoesmc受到上述改變的影響 ,ST的MCU開始出現小幅漲價。htoesmc晶圓產能緊缺情況短期內無解,缺貨漲價頻現眾所周知,由於5G相關應用部署大幅提振市場對半導體需求,但自年初以來,因疫情因素導致廠商生產延後,產能遲遲未能恢復,加上國外疫情未見轉好,以致於晶圓產能吃緊的問題再度加重。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晶片代工廠臺積電也要漲價 汽車晶片越來越貴
    12月17日,外媒報導,晶圓代工商臺積電將取消原有折扣價,相當於變相漲價。臺積電此前在為大客戶代工12英寸晶圓時,提供了約3%的折扣,但在2021年,他們將取消這一折扣,價格折扣取消之後就意味著大客戶的代工成本,將因此而上升。
  • 晶圓代工產能奇缺!臺積電(TSM.US)也已到極限?下遊晶片持續缺貨漲價
    除了受下半年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強勢反彈影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8吋晶圓廠產能本身就有限,且上遊晶圓廠投資少。此外華為大量囤貨、日本旭化成(Asahi Kasei)一座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東南亞因為公共衛生事件封城、意法半導體(STM.US)爆發罷工等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近日,日本一家電子元件供應商透露,Wi-Fi、藍牙晶片已陷入短缺,預估的延遲時間已超過10 周之久。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今年10月中旬,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就在微博上發文披露,一個晶片設計公司的老總,為了拿到產能給代工廠的高管下跪!在電子行情上漲的趨勢下,全球晶片代工訂單在近幾個月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對於「漲價」報導,格芯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但業界對晶圓代工廠的提價有所共識。由於中美貿易問題,設備及材料廠出貨8英寸晶圓代工訂單亦傳出,比如由中芯國際將轉單中國臺灣工廠的消息。
  • 傳韓國8英寸晶片代工廠DB HiTek明年漲價20%
    8英寸晶片代工廠產能急缺,韓媒指稱,訂單爆滿下,韓國企業DB HiTek明年報價最多將漲20%,其他晶片代工廠如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預料跟進,8英寸廠可能掀起一股漲價風。韓媒TheElec 22日報導,據了解韓國晶片代工廠DB HiTek已經通知客戶,2021年合約價最少提高10%,最多提高20%。部分客戶雖不願意,但是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漲價。8英寸廠需求爆棚,DB HiTek已籤以書面形式明確約定年所有生產合約,並獲得多名新客戶。
  • 蘋果印度代工廠遭2000人打砸,被搶走3.89億元iPhone,廠房一片...
    當地時間12月12日6點半,天還沒有亮,約2000名當地工人經過一夜勞作,交接班後本該離廠休息,但此時他們再也無法按耐住心中的怒火,因為在夜班期間,他們交流了困擾他們已久的薪資問題,很快不滿演變成了一場打砸騷亂。而這個損失有多慘重呢?
  • 勞務派遣公司(中介)和工廠的合作關係
    現在90%的工廠和勞務合作,剩下10%的工廠雖然有直接招募的地方,但是你去了最後還是把你拉到勞務去最後還要交中介費,還有所謂的政府提供的介紹工作的地方都可以不用去,根本就沒有招普工的。為什麼工廠喜歡跟中介長期合作招人呢?
  • 印度製造的iPhone 12要來了,蘋果急於提升產能
    據供應鏈消息,富士康「印度製造」iPhone 12不久將開始投產,預計將在兩個月內上市。原定於緯創代工廠生產的訂單由於暴力打砸事件產生巨大影響,但是蘋果急於提升產能保證供應。據悉,蘋果對緯創因違反供應鏈夥伴《供應商行為準則》暫緩對下新訂單的決定,並不會拖延該公司在印度生產iPhone 12的計劃。目前,富士康在印度為蘋果製造iPhone 11和iPhone XR等中端機型,而緯創則負責製造iPhone 7和iPhone SE等預算機型。此外,蘋果也在印度銷售進口iPhone。
  • 被動元件供需趨緊,國巨MLCC、電阻2021年Q2或迎兩波漲價?
    Fiaesmc「一哥」11月中就釋出供給趨緊信號國巨日前表示,由於農曆年前在廠區招工不易,將盡全力維持穩定的產能利用率,以滿足客戶端需求,但仍無法提升成品庫存水位。Fiaesmc鉭電容交期拉長鉭電容部分,法人預期供給吃緊狀況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主因是交貨期維持在30周以上;與此同時,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元器件上下遊產能均滿載,因此推測同行(鉭電容)產能成長有限;另外,國巨鉭電容首期新產能預計在2021年第2季才會上線;汽車需求復甦,個人PC/筆電與雲端需求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等。
  • 面板漲價已成主旋律 TCL科技迎來價值重估
    與此同時,日韓臺產能加速退出,行業供需不斷改善。在這一格局下,面板漲價已成主旋律。   TCL科技(000100.SZ)旗下TCL華星作為面板龍頭企業,將充分享受行業景氣周期紅利,具備巨大的盈利彈性。隨著大屏面板進入穩定高盈利新紀元,TCL科技價值有望迎來重估。
  • 產能吃緊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漢磊等證實漲價
    集微網消息,據鉅亨網報導,漢磊投控旗下漢磊科 6英寸晶圓代工訂單回溫,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本季陸續放量出貨。因遠距應用需求帶動,以及車用電子需求強勁復甦,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已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由於市場 6英寸產能供不應求,在上遊客戶需求暢旺,6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已經上漲,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累計漲幅上看 1 至 2 成,漢磊等 6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已證實漲價。(圖源:網絡)除受惠車用電子等需求回溫外,漢磊 SiC、GaN等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已於本季陸續放量,明年更將進一步拉升,帶動營收成長。
  • 蘋果手機、英偉達顯卡和AMD晶片要漲價了?原因是臺積電提高了代工...
    12月17日消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雖然此前外界一直表示臺積電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緊張,且交貨日期不斷被推遲,但從目前來看,除了8英寸晶圓代工以外,臺積電的12英寸晶圓代工目前也被曝出了產能緊張要漲價的消息。
  • 材料、代工、封測、晶片全線漲價!漲價潮對國內影響幾何?
    根據媒體評論,原有供應商相繼淡出,但市場需求並沒有因此減少是導致產能吃緊的原因之一。 近期,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將取消12英寸接單價取消往年的折讓,等同於變相漲價。還有消息稱聯電明年也將採取同樣措施,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