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詩人,為何大多都窮困潦倒?歐陽修總結的5個字非常精闢

2020-12-21 諸葛品歷史

每當生活不如意時,世人常用一些勵志名言安慰自己,比如「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或者「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如果可以一帆風順,誰也不願意經歷艱難困苦,安安穩穩過一生,幾乎是所有人的追求。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大多都窮困潦倒。

就拿李白來說,雖然他被譽為詩仙,又有謫仙人的稱號,早年生活還算不錯,娶了曾經宰相的孫女,過著讓人羨慕的日子,至少物質條件優越,這也是李白不用工作,就能整天到處遊玩的原因。後來,結髮妻去世,李白的生活水平瞬間降低,很想憑藉才華和名氣,謀取一官半職,卻始終未能如願。

直至四十多歲,才接到皇帝的詔書,頓時喜不勝收,喊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認為以後必將飛黃騰達。理想和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只在京城一年多,就因得罪權貴,一氣之下選擇離開。此後二十餘年,李白一直處在顛沛流離的狀態,連個固定住所都沒有,最後因生活窘迫,不得不到當塗投奔叔叔,次年便病逝於當塗。

李白如此,與他齊名的杜甫,比李白過得還要悽涼。早年的時候,杜甫也曾放蕩不羈,跟隨李白尋仙問道,把酒言歡探討詩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杜甫與李白告別之後,開始為科舉考試做準備,但兩次均名落孫山,仕途之路無望,可以說是一地雞毛,他寫道:「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一個「困」字,說明生活很艱難,幾乎窮得叮噹響,雖然杜甫也當過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種小官,但並不能改變什麼,最窮的時候,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竟然餓死,有詩為證:「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後來,杜甫漂泊他鄉,貧窮的狀態一直如影隨形,58歲時在一條破船上病逝,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還有《遊子吟》的作者孟郊,家徒四壁,四十多歲才考中進士,開心到無以言表,寫下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後被任命為縣尉,卻依舊窮困至極,人凍挨餓成了家常便飯。另外,像李賀、韓愈、李商隱等人,也窮得讓人心疼。為何那些著名詩人,往往一生不得志,而且窮困潦倒呢?歐陽修用5個字給出解釋。

歐陽修小時候也挺可憐,三歲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的日子很不好過,母親帶著年幼的歐陽修,從四川綿州出發,前往路途遙遠的湖北隨州,投奔歐陽修的叔叔。在叔叔的幫助下,勉強不受饑寒交迫之苦。母親以前是大家閨秀,還曾讀過書,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寫字,他自己也很爭氣,二十三歲金榜題名。

儘管後來歐陽修官居要職,做過樞密副使,也當過參知政事(副宰相),文學成就和仕途都令人仰慕,但早年的貧寒經歷,讓他記憶猶新。歐陽修也算是一位史學家,參與纂寫《新唐書》《五代史》,在修史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規律,凡是以詩歌聞名天下的詩人,仕途大多都不如意,而且窮困潦倒。

以大數據為支撐,歐陽修終於找到原因,總結出5個字:「詩窮而後工。」可以理解為,詩人在經歷窮苦之後,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佳作。歐陽修解釋道:「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其實,歐陽修所說的「詩窮而後工」,還是很有道理的。試想一下,假如杜甫仕途非常順利,就會忙於工作,沒有時間深入民間,不能感受到民間疾苦,寫就很難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詩句,也就沒有影響深遠三吏三別。各位網友,你對「詩窮而後工」,是如何理解的呢?

相關焦點

  • 窮困潦倒而不失信念:六個古代名人窮困中信念不滅的故事
    很多古代勵志故事都是從名人窮困潦倒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作為起點,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牛角掛書等故事,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了解的故事。當我們一無所有眼望著滿城的高樓大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自己一間,當我們意志消沉看著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自己一輛,都不要因眼前的困難放棄希望。
  • 中國古代30位著名詩人概述
    中國古代30位著名詩人概述(1)陶淵明——先做幾年小官,後辭官隱居——田園風光,平常生活——樸素真摯,悠然衝淡人生經歷:陶淵明(365—427),東晉末年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 《精英律師》:戴曦人設為何成最大敗筆?網友8字總結太精闢
    《精英律師》:戴曦人設為何成最大敗筆?網友8字總結太精闢 戴曦人設成《精英律師》中的最大敗筆,網友「惹事生非、自作主張」8字總結太精闢。
  •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仕途,但在這之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們十幾年的苦讀,為的就是能夠順利中舉,改變自身的命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逆轉自己之前的所有不幸。
  • 故事:一行四個字,歐陽修只寫三個半,大有玄機
    十裡八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看熱鬧。一是身為鄉紳捧個人場,二則是前來目睹重金請來的書法名家「郭百兩」現場潑墨,當眾為宗祠題匾。郭百兩已過知天命之年,一生全部精力都投在寫字上,苦練出一筆好書法,曾有人用一百兩銀子求他十個字,於是便得了這麼一個名號。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2.詩聖——杜甫 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作品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中華傳統國學之古代著名詩人二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 歐陽修《玉樓春》,結尾「燈又燼」3個字,暗示了一場悲慘的愛情
    歐陽修老先生填詞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一個詞牌,他不寫則已,一寫就是十幾首二十首,比如最出名的《採桑子》,他寫了十首;《漁家傲》從正月寫到十二月,每月一首;前幾天剛提到了他的《玉樓春》,這個詞牌子他竟然寫了二十多首……我一度懷疑歐陽修老先生是不是有某種強迫症。
  • 孟子非常精闢的名言,僅8個字,卻揭露了無數人都愛犯的通病!
    在我們讀小學時候,我們就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環境對孟子的影響,更能看出孟子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每一次搬家,隔壁左右的環境都能影響到他,孟母無奈就搬到學校旁邊,孟子從小也就很熱愛學習了。可見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在古代時候都如此。作為儒家代表人物,亞聖的孟子,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 古代的文人墨客,為何都偏愛隱逸田園?從陶淵明和孟浩然說起
    古代社會在現代人的眼中,就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童話樂園。因為他們不僅可以居住在山清水秀的環境中,而且也可以吃到現代人夢寐以求的綠色食品。尤其是一些博學多才的文人墨客,更是可以瀟灑的隱逸山林,並在詩與遠方的陪伴下過一生。相信一提起「隱逸」兩個字,大家腦海中一定會閃現出陶淵明三個字。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化雜感文|褚延鋒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他們取得的詩歌成就是我國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他的詩充分表現了其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精神。
  • 在老河口當縣長的歐陽修 政績如何
    歐陽修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從夷陵翻山越嶺來到乾德。初來乍到,歐陽修首見旱象。自去秋以來,乾德百裡無雨,秋旱連春旱,苗木枯槁,「民被其災者數千家」,「饑民食糟麥為命」。面對旱情,歐陽修引堰灌苗,祭五龍祈雨,求百姓安康。非常幸運的是,不久天降甘霖。為感謝神賜之恩,歐陽修帶著人敲鑼打鼓赴武當山拜祀,這便是縣誌所記的「朝爺鑼鼓」。
  • 汀州府寧化縣詩人鄭文寶,所著詩文受晏殊、歐陽修等宋代名人稱賞
    文寶的詩得到晏殊、司馬光、歐陽修等宋代名人的稱賞,所以著名學者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說他是「宋初一位負有盛名的詩人"。鄭文寶《題緱氏山》(一作《題王子晉祠》)詩云:秋陰漠漠秋雲輕,緱氏山頭月正明。帝子西飛仙馭遠,不知何處夜吹笙。
  • 歐陽修的這首《畫眉鳥》妙趣靈動,且蘊含人生哲理。(圖文原創)
    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繁榮富庶的朝代,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教育,都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同時更是一個詩詞文化的鼎盛時期。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就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王安石和歐陽修等大咖,引用一位不出名詩人的詩句,成千古名句
    詩詞之美,無須贅言,有很多詩人的經典名句,一經問世,就深得世人的喜歡,驚豔千年。因為太過喜愛,便有人將它原封不動地引用到了自己的詩詞之中,更賦予它新的生命活力。當時社會動蕩,民不聊生,而詩人報國無門,官場難容,又逢重病,辭官回張,心情抑鬱,詩中」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極寫詩人的悲情,因為太過經典,被後代詩人多次引用。除了毛主席的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還有歐陽修減字木蘭花宋 歐陽修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 歐陽修一首元夕詞,樸素平淡,卻無比雋永悽美
    他心中非常得意,便問大臣李昉:「這樣的情形比五代如何?」 謝昉回答說繁盛強過五代數倍,趙匡胤心中十分滿意,於是在平定荊湘之後,於乾德五年的正月,宣布將上元節由三天改為五夜官民同樂。
  • 古代阿拉伯人的名、字、號(二)
    該作者在詩人傳記後加按語云:「此公本名叫不響,原來的附名也叫不向,要是我給他換個附名人們就記住了,就叫穆斯太吉斯·敏白拉吉斯(المستغيث من البراغيث,意為:希望逃離跳蚤的求救者)。」這個附名外號也讓我們知道阿拉伯有個跳蚤詩人。再次,附名可以用來區分同名、同字、同號者。阿拉伯人名字號相同者甚多,加附名是最常見最簡單區別方式。
  • 這些常用字,在古代竟然都是仄聲,原來他們都是入聲字
    二、入聲字這種今天讀起來押韻或者不押韻的現象,都是和入聲字相關,古代的字發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在南朝沈約等人發現以後,當時的詩人一開始也都不太明白,例如 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的大詩人梁武帝就搞不清楚。
  • 為何我們古代沒有母親節,品析唐代詩人對母親感恩思念的古詩
    關於母親節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在每年1月8日這天古希臘人都要舉辦活動向眾神之母致敬;其實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親節,只是日期不同,比如挪威每年2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法國每年5月29日等等。我們現在所過的母親節源於美國,1914年美國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
  • 晏殊你好我好大家好,歐陽修懟天懟地對空氣,到底誰髒了誰的眼?
    電視劇《清平樂》中,喻恩泰扮演的晏殊和張本煜扮演的歐陽修是兩個非常出彩的配角,而真實歷史中,晏殊與歐陽修更是光耀北宋的兩顆巨星。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諸多恩怨情仇。在古代,主考官與親自錄取提拔的考生便是師生關係,晏殊和歐陽修又是江西老鄉,按照常理,二人日後必當關係和睦、私交甚篤,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先從二人的交惡導火索「西園賦雪事件」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