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好呀,我是九姑娘~
上周和你們複習了一下減肥=攝入熱量<消耗熱量這個知識點,然後有個菇涼就問九:
講真,九姑娘有一瞬間被問住了——
首先,如果她真的能嚴格控制總熱量攝入、從理論上沒有變胖的理由,是不?
然而,這樣的飲食模式想想就不太對勁啊!
且不說營養不良等各種問題:只吃垃圾食品還不長胖?天理何在嘛!!!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為了找到理論依據勸她迷途知返,九姑娘翻了很多資料,答案來啦——
長時間吃大量不健康食品(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
即便你以為自己熱量計算很精準,
你還是會胖的!!
因為你吃進去的食物熱量≠你身體吸收的熱量!!
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腸道菌群,我們的腸道住著龐大的益生菌,它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的繁殖生長,幫助我們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可以吸收的成分(比如葡萄糖)、或者是形成便便。
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表明,你的飲食模式會改變你的腸道菌群,而你的腸道菌群會影響你的體重。
首先來說說腸道菌群和體重的關係:
早在2006年的時候,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就發現,人類(以及小白鼠)的腸道菌群有約90%屬於兩種菌群,厚壁菌和擬桿菌,胖紙腸道裡的厚壁菌更多,瘦子的擬桿菌更多。
為了方便理解,九姑娘PS了一個圖來表達,圓形的就表示厚壁菌,條條的就表示擬桿菌(其實它們並不是長成這樣哈)
如果一個胖紙體重下降,那麼他體內的菌群比例就會發生改變,厚壁菌會減少,擬桿菌會增加。
科學家們用小白鼠的實驗證明,厚壁菌可以幫助人體更高效的從複雜的碳水化合物裡吸收熱量(所以以下我將簡稱它為胖菌群)。
如果有小胖和小瘦兩個人,每天給他們吃一樣的食物,安排他們做一樣的活動。最後一定是小胖越來越胖,小瘦保持苗條或者沒有那麼容易長胖。因為小胖腸子的胖子菌比較多,更加高效吸收能量啊。
新的問題又來了——腸道菌群受什麼影響?為什麼胖子體內那個超能達人厚壁菌會更加多呢?
科學家又進一步的用小白鼠做實驗,他們把人類腸道的菌群接種到無菌培養的小白鼠,然後把小白鼠的飲食模式從低脂肪變成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各種西式快餐就屬於這一類),總熱量保持不變哦。
結果,科學家們發現,小白鼠們腸道的胖菌群(厚壁菌)快速繁殖,最終,
它們胖起來了。
事情還沒完,科學家們又孜孜不倦的做了第三個實驗,他們找了一些體重差別較大的人類雙胞胎(一胖一瘦),分別把他們的腸道菌群接種到小白鼠身上。
最後發現,從胖子身上獲得菌群的小白變胖了,從瘦子身上獲得菌群的小白鼠保持苗條。
然後把對應的一對對小白鼠分別關在一起(因為小白鼠有個噁心的癖好,會去吃它們籠子裡的便便…所以把胖瘦小白鼠關在一起,可以相互感染腸道菌群)
你猜,最終是胖白鼠的菌群勝利,還是瘦白鼠的菌群勝利呢?
這一切決定於小白鼠們吃什麼。
如果科學家給小白鼠們吃的是低脂肪、富含蔬菜水果的食物,那麼瘦菌群勝利了,胖的小白鼠會逐漸瘦下來。
而如果科學家們給小白鼠們吃的是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那麼胖菌群勝利了,瘦的小白鼠會逐漸胖起來。
胖從口入,這一點都不假。
況且這些實驗還沒有考慮到垃圾食品因為富含脂肪和糖分,口感極佳,同時熱量極高,你非常容易失控,攝入過多的熱量這一因素呢!
所以,想減肥的話,還是要儘量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比如:
而要選擇這些食物:
適合吃&偶爾可以吃&儘量少吃一定要分清:
弄清楚吃什麼後,這樣安排你的減脂餐:
🍥根據「碳水:蛋白質:脂肪= 5:3:2」的原則分配。
🍥三餐的最佳用餐時間和比例
🔸早餐(30%)7:00—9:00
🔸午餐(40%)12:00—14:00
🔸晚餐(30%)17:00—19:00
🍥【減肥餐萬能搭配公式】碳水化合物(五穀雜糧和一些粗糧麵條等)+蛋白質(肉+蛋+奶)+優質脂肪+蔬菜
如果還是不會,那么九也準備了一份1500大卡的減肥食譜,可以直接抄作業:
點擊可以放大查看↑
希望大家都能不挨餓變瘦~
-end-
福利時間
九姑娘送福利啦~
價值199元的減肥瘦身大禮包,
現在0元就有機會獲得!
動動手指點擊下方圖片
馬上參與抽獎!
↓↓↓
對了,最近商城上新了好多
性價比超高的瘦身神器哦
來都來了,順便戳進來看看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