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談《我11》:中國藝術電影欲遮還羞的尷尬

2021-01-10 搜狐網
專訪王小帥:國家應扶持藝術電影院線王小帥談《我11》

  搜狐文化:現在我們的院線設置是否不太科學,全是放商業片的,沒有專門的藝術片院線,更不必說專門長線放映的。我覺得中國觀眾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電影類型太單一。

  王小帥:我也曾對影院小有微辭,不過後來想想,可能影院也很無奈。我總在呼籲,國家對此要有所作為。我認為,文化藝術與教育,醫療這些相似,如果完全投入市場競爭,那它只有死路一條。國家有所作為才是其發展的好方式。

  我去過巴黎很多次,放藝術電影的影院牆上都會掛一個牌子,明確標識出「藝術影院」,非藝術電影進不了這條線。而政府會給予補貼,讓影院可以專心致力於自己該做的。我仔細了解過,全法人口七千多萬,有五千多塊銀幕,我曾膽小地猜測,其中標識「藝術電影院」的是否能有200塊,結果他們告訴我,其實有1500到2000塊。

  相比之下,我國有13億人,差不多一萬塊銀幕,想必還有得做。

  搜狐文化:這個比例確實很鼓舞人心。我特別喜歡一位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他的電影就並不靠商業化,全是由政府補貼拍的,完全可以據此生存。

  王小帥:其實藝術與商業在面對市場時,並不一定是兩個極端的命運。藝術電影也可以拿到票房,比如《桃姐》。1994年日本電影《情書》,在中國大陸票房很慘,但在日本卻成為票房冠軍。

王小帥VS程青松:我們都是弘揚藝術片的異類 程青松王小帥對談中國藝術電影

  程青松:其實藝術電影代表和記錄著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心靈。可由於藝術電影這兩年的生存空間小,反而是很多公益紀錄片在做這些事,國家沒有付出力量來保護這筆寶貴財富。田壯壯前段時間說,現在中國電影不敢去紮實講一個故事了,多是一堆段子攢在一起,越來越像小品,越來越段子化。

  王小帥:我們這麼聊,不知有多少人會笑話,說我們不懂中國的現實、中國的體制。現在國內拍電影必須說自己是痞子、流氓、沒文化,不可提「藝術」二字,提了必死,這叫「談藝色變」。我抱著這個概念到法國,他們就覺得很奇怪,因為在法國是另一個極端,不論是不是商業片,都要包裝上藝術二字。

  我不敢評判這兩種極端孰優孰劣,我只是覺得這種反差很奇怪。

  怎樣的時代產生怎樣的電影,如今的商業片可能正好印證了這個時代的混亂。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印證這個時代的混亂,而不留住這個時代的思考?

  程青松:其實,我做《青年電影手冊》了解到,現在很多年輕人是喜歡藝術電影的,他們有各種途徑來接觸各種電影,他們自己也拍片子,拍MV,拍自我表達的電影。年輕人不傻,對現在市場上的國產電影不滿意,他們會選擇的。

  王小帥:你做《青年電影手冊》,我拍電影,我們大約都是犧牲了榮華富貴的可能性,去做那個弘揚藝術片的異類。

  程青松:不會的,我們會得到回報的。前兩部電影就發行得好,我相信《我11》也會如此,不是簡單增加一個票房數字,而是會被更多人接受。

  王小帥:現在業內的風氣是沒票房就活該被嘲笑。坎城電影節上無法入圍,就拿票房說事,說光得獎沒票房有什麼用。很可悲。

  程青松:上世紀80年代時,田壯壯的《盜馬賊》零拷貝,當時大家也都在嘲笑。當時田壯壯說過一句話:我的電影是拍給二十一世紀觀眾看的。

  王小帥:如今回頭看,那嘲笑是不對的,還把這麼好的導演生生傷到最後不拍電影了。婁燁今年去坎城,雖然沒拿到獎,但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別再涼了這些人的心。

商業電影必須老套,這是一個規律

  程青松:我們商業電影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創作的不自由。其實上世紀80年代有一段時間,我們的商業電影做得非常好,出現了《最後的瘋狂》、《瘋狂的代價》這樣的片子,真正含有一些商業片的情懷。可惜後來大部分就主旋律化了。現在,涉及現代都市、驚悚這些時,類型非常單一,而其中又要調和一些主旋律的東西,很不純粹。

  王小帥:商業片要面對大眾,更須有責任感,要倡導老百姓心中的那個主旋律,而非意識形態的主旋律。或許藝術片可以劍走偏鋒,可以壓抑一點,但是商業片必須有樸實的價值觀。其實觀眾看電影,是要圓他現實中不能圓的夢。美國大片的價值觀就是個人英雄主義,正義與邪惡十分清楚,因為觀眾在現實社會中普遍很渺小,都是被壓抑的,但他們可以在電影的價值觀中得到宣洩。而我們現在的商業片,只談商業,不談基本的價值趨向。

  程青松:西方商業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英雄拯救人類之後會得到嘉獎,要麼是老婆和女兒在機場等著他,要麼是獲得了很高的榮譽,最後都是好人得好報,而我們電影中的英雄和模範最後要麼死掉,要麼殘了,這是在宣揚什麼呢?

  王小帥:是的,美國很多商業片都在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撫慰社會問題。像《獨立日》裡表現單親家庭,孩子的爸爸來看他,結果媽媽與另外一個男人在一起,但到最後末日,爸爸會來救他們,最後孩子又擁有了完整的家庭。在這個離婚率很高、單親家庭很多的現實社會中,通過電影,一點點潛移默化地告訴小朋友,爸爸是很愛你的——電影的這種功能,才是真正撫摸人心的。

  程青松:可惜,我們的所謂商業片裡大多是一些可笑、荒誕、扭曲的人物,普通觀眾絕不會願意在電影裡去消費這樣的東西,他們還是希望看到夢想。

  王小帥:另一方面,也不能用藝術片的眼光來看待商業電影。《阿凡達》上映之後,也很多專業人士詬病它故事老套。而我認為,一旦進入商業狀態,就必須老套,這是一個規律。《阿凡達》的主訴求是高科技,三維動畫、外星球,以及基本的價值觀輸出,有這些就夠了。

  程青松:商業片要讓層次最淺顯、文化水準最低、甚至低齡的觀眾都能看,人心過於複雜確實不行。好萊塢商業電影都有一些類型元素和模式,這些模式其實正是觀眾願意重複消費的。我們也有一些此類影視作品,比如《新白娘子傳奇》這樣的電視劇,一到假期就重播,而如今的90後、00後也仍然喜歡看,其中那些愛人分離、對抗邪惡勢力,青蛇白蛇傳說的元素,正是觀眾愛看的。

  王小帥:是的,這些雖然老套,但能夠流傳久遠,觀眾也喜聞樂見,這正是一種規律。而現在大家往往避此不談,卻大談美國商業片的外在技巧,什麼幾分鐘一高潮的節奏,以為用了這些技巧就提高層次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之物,如果核心遠離老百姓,這種商業片肯定是走不遠的。

《我11》:在細微處回溯時光

  程青松:作為導演,對這部自己拍出來的《我11》,最後還會有興趣看嗎?

  王小帥:別看我是導演,別看我們親手做場景、做衣服,但拍攝製作過程中我一直是在監視器上看,剪接房也是小銀幕。一直做到結束,已經看過幾百遍,最後在大銀幕前坐下,蟲鳴、鳥聲、水聲、風聲合圍過來,雨落下來,那時才能真切感受到那種溼氣、泥土香氣、小蟲叫聲撲面而來的氛圍,讓人沉浸下去。這是在小屏幕上說體會不到的。

  程青松:你做這麼豐富幹什麼呢?

  王小帥:舉個例子,我們選知了的叫聲,聽了非洲的、法國南部的,都不合適,直選到中國,最後選到一種,我一聽之下,就是它!一查目錄,正是中國西南部雲貴川一帶的知了。

  混音的時候,他們都把聲音拉小,而我要求放大,他們很疑惑,那麼大聲行嗎?我說,就這麼大,這就是我們鄉村的記憶。

  再如,《我11》開始那扇窗戶,風一吹,響幾下,這個細節在電視上聽不到,只有在電影院能聽到。他們都做得很細。這也是我對夏天的記憶:睡在窗前,蓋著小蓆子,窗戶開一半,你突然感覺微風吹過,一陣涼快的時候,窗戶就嘎嘎輕響。我對他們說,我對夏天的記憶不是風,不是別的,就是窗戶被吹動的那個聲音。

  所有這些細節,你在大銀幕前感受到的時候,你的時光一下就回去了。所以必須在大銀幕前看,只有在這些小細部裡,才能安安靜靜回到過去,以這種形式回溯生命的成長過程。

相關焦點

  • 《我11》:王小帥半自傳體的童年影像
    這種導演個人話語體系在華語電影中頗為常見。例如,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構建了一個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下的傳統「家」的解構重塑;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則是時代變遷下的普通人精神困惑。《我11》放到王小帥的話語體系下是導演半自傳體的「三線建設三部曲」的第二部,它與前作《青紅》形成一種呼應(第三部為《闖入者》)。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王小帥:如果態度垮了,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
    他最近的一部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獎以及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從1993年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無論是《十七歲的單車》還是《我 11》,一直到最近的《地久天長》,王小帥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梳理著時間,凝視著時間,他的電影裡有著獨特的個人生活印記,比如對三線記憶的雕刻描摹,他也通過對這些記憶的回顧,重新抒寫了記憶所棲息的那段歷史。
  • 《我11》5.18上映 觀影臺前幕後大盤點
    盤點四:影評人看好王小帥《我11》:中國式回憶不可替代  面對如今好萊塢大片大肆侵襲國內市場,眾多國產電影皆敗下陣來的情況,《我11》的強勢上映,也讓眾多影評人大讚:好萊塢電影講述的都是美國人的故事,而《我11》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回憶,而這種中國式的回憶是不可替代的。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王小帥:如果態度垮了,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
    記者 | 劉燕秋1王小帥是國內第六代導演的代表,從影二十餘年,執導了十三部電影長片,多次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並屢屢斬獲大獎。他最近的一部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獎以及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 王小帥獲「學院獎」電影導演獎
    時光網訊 10月17日,新中國電影教育七十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七十周年「光影盛典」紀念晚會舉辦,第二屆「學院獎」獲獎名單揭曉,導演王小帥憑藉《地久天長》獲電影導演獎,該作品也獲得電影故事片獎。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迎來首位嘉賓王小帥!(附大師班...
    12月9日下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迎來首位嘉賓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王小帥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有許多標籤,貼在王小帥身上,比如「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中國獨立電影先鋒導演」等。
  • 深度對話丨王小帥:電影是對時間的凝視
    從1993年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王小帥導演就發現了電影的秘密。無論是[十七歲的單車]還是[我 11],一直到最近的[地久天長]。他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梳理著時間,凝視著時間。王小帥:這個話題從一開始拍電影就被問到,也聊到很多回了。今天在座的都是一些新的觀眾或聽眾,不太了解,我就再稍微重複一下。1989年電影學院畢業,畢業之後在那個階段中國還是有分配的。一畢業了要分配到一個電影廠,然後你到電影廠裡慢慢的實習,慢慢的工作。
  • 王小帥:中國斷層式快速發展,真的對每個人都有益嗎?
    來源:娛理以《冬春的日子》《扁擔·姑娘》《十七歲的單車》《青紅》《日照重慶》《闖入者》《地久天長》等電影蜚聲國際的王小帥,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之一。入行近三十年來,他執導過十三部電影長片,多次入圍歐洲三大節並斬獲大獎。
  •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11-28 14:20:5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2012年,他為知名藝術家曹斐和音樂家左小祖咒設計的網站被BLOUIN ARTINFO選入「20個必看的中國藝術家網站」藝術中國:您是如何開始書籍設計之路的?為什麼著迷於此?孫曉曦:在我上高中的時候,甚至更早。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獲獎名單公布,王小帥獲年度導演
    9月19日,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辦,現場揭曉年度影片、年度男女演員、年度青年導演、年度編劇等獎項。王小帥憑藉《地久天長》獲得年度導演,霍猛憑藉《過昭關》獲得年度青年導演;刁亦男憑藉《南方車站的聚會》獲年度編劇;周冬雨憑藉《少年的你》獲得年度女演員,王景春憑藉《地久天長》獲得年度男演員;餃子執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獲得評委會特別表彰,《流浪地球》獲得年度影片。此外,年度特別表彰獎花落《我和我的祖國》,傑出貢獻導演獎頒給了李少紅。
  • 第11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與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名單揭曉
    6月29日, 第11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暨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頒獎典禮在北京「松美術館·松藝術區」舉行線上頒獎禮。頒獎儀式由程青松、李學剛主持。
  • 古代女子的內衣,欲遮還羞!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它是女性私密空間的悄悄話,欲遮還休,一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此肚兜菱形,上半黑地,下半部分橘紅色地上貼繡人物花卉紋,圖案精美,做工細緻,是中國服飾傳世珍寶。魚紋肚兜肚兜上的「魚」紋樣,隱喻女子欲婚之意。
  • 電影創作要保持柔軟的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譚琦/文 沙曉峰/圖)從1993年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王小帥就發現了電影的秘密。無論是《十七歲的單車》還是《我11》,一直到最近的《地久天長》,他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梳理著時間,凝視著時間。
  • 娛評:王小帥的憤怒也是我們的無奈
    《左耳》,我倒沒覺得失望,因為本來也沒抱什麼希望, 從《致青春》到《萬物生長》,以及蘇有朋的這部《左耳》,這些號稱青春片的電影,其實是與青春無關的,青春是什麼?但在這幾部電影裡,對青春的表達只剩下對性的躁動和作死的愛情。也可以說,這是一群對青春缺乏基本的審視的人,製作的一份甜美但毫無營養的汽水。  我女兒也看得冷笑,「我們在學校裡高中三年都全給高考了,跟男同學多說幾句話老師都會叫去背書的。這不是我們的青春。」
  • 藝術電影排片,為何這麼難
    我覺得從整體上看,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上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與觀眾接受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市場機制有關。在中國電影市場,觀眾對藝術電影本身就帶有一定偏見,覺得藝術電影會很悶,沒有觀賞性。《氣球》上映後,觀眾想看但是影院不排片,不排片就找不到潛在觀眾,缺少中間環節和橋梁。在中國,一批藝術電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 「柏林電影節」王小帥:不能囫圇吞棗地過活
    最佳男女主角分別由王小帥導演新作《地久天長》的王景春和詠梅獲得,這也創造了華語影視同時拿下金熊獎最佳男女主角的歷史一刻。左起:詠梅、王小帥、王景春(圖源:視覺中國)《地久天長》作為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受到了中國媒體和外國媒體強烈的反饋。儘管看哭了很多人,但影片依然在中國影評人的筆下面臨著兩級分化的局面。
  • 王小帥電影《沃土》劇情簡介 系「家園三部曲」第二部
    王小帥電影《沃土》劇情簡介 系「家園三部曲」第二部  3月13日,據國家電影局備案公示,導演王小帥新作《沃土》正式立項。該片改編自李師江小說《爺爺的鬼》,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首部是去年在第69屆柏林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雙銀熊獎的《地久天長》。
  • 100年前,中國女性曾鬆開乳房、大膽露點,如今卻羞於談性、「胸不由己」?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含蓄」,它讓人們遠離「性」、羞於表達「性」,甚至迴避討論與之相關的一切「露骨」話題。
  • 田壯壯:我快70歲了,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
    馬上就要70歲的田壯壯依然在拍攝自己感興趣的電影,新作《鳥鳴嚶嚶》已經在後期階段,這些年他也演電影;在《相愛相親》《後來的我們》等影片中貢獻了令人動容的表演;同時他也是當下青年電影創作幕後的重要推手,包括《過春天》《我心雀躍》等近年來在各大電影節嶄露頭角的青年導演作品也是由田壯壯擔任監製。「我覺得這個獎給我是一個提醒,可能(我)年齡確實大了,但是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
  • 超人氣女神 若兮 玉指若隱若現 欲拒還羞
    我不知道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我只說說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被超薄美絲包裹的超級可愛的「五姑娘」翹起的玉指用力掙扎欲漏還羞、欲拒還迎的感覺.(感覺太美不能言語表達,各位原諒)感覺一波接著一波,到這裡,已經是本組第四張,我感覺到了一種期待,一種渴望,朦朧中有一種曖昧在其中,仿佛在說:你來不來,我都在這,你來我歡喜,你不來,我就等有緣人。你是不是那個「她」想的有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