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供香的意義與功德

2022-01-01 博山正覺寺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與功德。香作為重要的供養具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香代表清淨之義,能清淨一切染垢汙穢,及燥熱煩惱;而以香供佛,則代表滅除一切生死煩惱,得到清淨自在。

古往今來,佛寺中常於每年的四月八日佛誕生日時,以香湯灌佛像,就是依據此上所說而來。通常禪宗所稱之香湯,乃用陳皮、茯苓、地骨皮、肉桂、當歸、枳殼、甘草等藥所煎煮而成,又稱七香湯。

除了被用作殊勝的供品之外,由於香的芬芳遠聞,經典中也常用來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如《首楞嚴三昧經》中,以「香光莊嚴」來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來功德莊嚴,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氣一般。

經典中還記載有香的淨土,如《維摩詰經》中所說的「香積國土」,不但以香構成衣、食、住、行一切,也以香來說法。在《華嚴經》中也說,華藏世界被重重無數的香水海所圍繞。

除此之外,經典中也記載著有關香的修持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沉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入本心。

香除了作為供佛之外,供養種種經典也應當以種種妙香莊嚴。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五中,也記載行者以善根回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網、無量香像、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雲、無量香座、無量香輪、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花,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

除了有形的香之外,經中也以心香供佛來比喻精誠的供養。以心香作供養,佛門中常稱為「心香一瓣」。以心香供佛時,我們不妨將身心沉靜下來,讓心香成為我們與佛菩薩之間,最寂靜深秘的交會。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傳五分法身香,咐矚學人「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供香應當講究一定的方法與儀軌。供香的方法及內容,各經論所記載有多種,結合各經典儀軌中的供香方法,我們認為應當按照以下方式來供香。

在供香之前,首先要洗手、漱口,端正衣冠,身心寂靜安定。此為清淨身心。在所奉養的佛菩薩、本尊聖像之前,恭敬合掌,眼中觀察佛教光明聖像,思惟佛陀及一切聖眾的功德巍巍,一心誠敬供養,就如同佛菩薩現在眼前一般,此為供佛。

接著,我們拈起所供養之香,燃香持至胸前。持誦「金剛香菩薩真言」,此為持誦燒香真言。如果有人專門供養某位佛菩薩,這時可以特別持念:一心奉請南無某某佛。比如,一心奉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奉請,南無阿彌陀佛;一心奉請,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供香者可以隨自己的能力運心觀想,一心觀想所奉請諸聖眾,放出廣大光明,來到眼前,接受我們的供養,並歡喜受用。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在供香之後,接著應當念誦供香偈,觀想祈願以此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賢聖,在無邊的世界中,都能普薰一切眾生,共同成證無上圓滿菩提。供香偈云: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薰諸眾生,皆共證菩提。

接著我們觀想諸佛菩薩十方聖眾,歡喜接受供養,一切有情也都安住於究竟安樂,然後歡喜的供香,將香置於香爐中。

放香之後,接著我們要恭敬禮佛。我們一心恭敬頂禮佛陀三拜,努力觀想佛菩薩如實在前,並且一心思惟憶念: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

我們思惟能禮的我,及所禮之聖者,都是自性本空寂,所以能產生佛入我,我入佛不可思議的感應道交的境界。我們心之道場宛如帝釋天的摩尼寶珠能隨外色映現其中,因此,一切如來皆能影現我們自心之中。

最後我們雙手合十,一心回向、祈願,眾願自然成就。

回向時我們可以念以下的偈誦: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以上的供香方法,可以作為禮佛上香時的儀軌來修持,透過每天供香時真誠的祈願,不但可以圓滿祈求的心願,另一方面也能以此來體悟香的深層意涵,到達解脫的境界。此時我們祈願所供之香,化為無量廣大香雲,普薰法界,上令十方諸佛歡喜,下能覺悟一切有情。

不僅供養純真的香具有很大功德,即使供養一花之香,也能獲得無量功德。《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是說,如果有人以散亂心在佛的畫像前供養一朵花,以此功德也能逐漸值遇無數如來。

關於供香所獲得的功德,在佛教史上有很多生動的事例。隋朝的時候,五臺山有一位解脫和尚,他出家後精進修持佛法,後來在修行的境界中見到文殊菩薩而獲得證悟。一次,解脫和尚到代州傳戒,回來的路上經過一處曠野,他忽然想要焚香供養諸佛菩薩,但當時身上甚麼供品都沒有。正在此時,空中傳來聲音:「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嘆香菸布。」解脫和尚知道這是佛菩薩的開示,就依此作了供養。接著空中又發出聲音:「諸佛聞此香,尋聲求救度,眾等勤精進,終不相疑誤。」後來,解脫和尚的弘法事業日漸興盛,許多高僧大德紛紛向他求法,在他門下求法悟道者不可勝數。他的聲名遠播,住世弘法達五十年之久。


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們與正覺寺一起成長!

繼續關注博山正覺寺建寺動態。

正覺福田網:

http://www.zhengjuefutian.org

歡迎點擊標題下方的,關注本平臺,聆聽正法,增長智慧。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頁面右上角,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內容分享請點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隨手轉發,法布施功德無量。

博山正覺寺新浪微博:@博山正覺寺

博山正覺寺微信平臺:boshanzhengjuesi

博山正覺寺支付寶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供香的意義與功德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香作為重要的供養具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佛教供香的真正意義
    所以,在傳統佛教儀式中總是會先用「香贊」來表達一份敬意。「香」以能通信,成為人佛溝通的最佳媒介,故經上稱「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佛教中還以香比喻「五分法身」,即自身成就的五種功德法: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以香喻之,則稱為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佛教徒在焚香時常唱「香贊」:「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臺遍法界。
  • 供香的意義和功德
    點文章標題下,日期旁的藍色字體: dinglinsi就可以關注南京方山定林寺公眾號咯!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與功德。香作為重要的供養具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在《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了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香在本經中被列為五種供養之一。
  • 供香的功德和利益
    ,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與功德。香作為重要的供養具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香」為真實特殊供品之一,在《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了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香在本經中被列為五種供養之一。《大日經》中講了六供,即這五種供品再加上淨水。
  • 供香的功德利益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會出現「供香」。
  • 索達吉堪布說:供香的功德
    索達吉堪布:供香的功德
  • 供香|的功德
    收錄於話題 #善法功德 佛法的真實利益在於減去我們貪瞋痴的煩惱執著,所以用各種各樣的因緣方法來引導我們出世、得福得慧。
  • 《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佛前供香、水、燈、花等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 [ 問 ]:佛前供香
  • 怎樣供香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和加持?
    諸多佛經論典及高僧大德都提到供香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供香散發出來的香雲,可讓我們內心虔誠地發願:祈願香雲能夠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廣大無邊。把供香普薰的香雲作意布施給法界一切眾生,讓他們得到滿足。做功課前點上一支香,可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而且一些清淨的藥香和除障香對遣除病障等違緣有很大幫助。供香也是積累資糧的一種方便,經論中也提到供香代表著行持精進度。
  • 七師:關於供香,你知道多少?
    七師:漫談佛教與香~為什麼要供香?所以沒事,大家供香有好處,意生身多可憐啊,聞聞香,是有好處的,顯宗是這樣說的。 那密宗供香,我們供香的時候,都是念咒持咒,持咒的話你這個香氣是帶著咒力的,真有中陰身來聞到你這個香味沒準解脫了呢,所以說這是不同,顯宗和密宗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我們到寺院拜佛或者在自家佛堂禮佛都會習慣性地做供養,以積攢功德、消災解難。那究竟哪些東西可以供佛?哪些不可以呢?雖說供養重在發心,不在於形式,但我們的行為是內心的外化,形式當如理如法,才能表我們內心的恭敬。如果行為不得當、有冒犯,難免會折損功德。
  • 佛教的功德無處不在
    師父說;什麼是佛教?一法萬相,每個人的立場、認識、境界不同,自然每個人的對佛教的見解也一樣不同,任何人的認識當然也就沒有對錯。本人也是學識淺薄,初入佛門,全當自己寫一些妄想分別做個分享,望大德們見諒。三:堅信玄妙的得到,只要信仰佛教,一定能得到修行的境界,得到佛菩薩的果地,可以有六大神通,天上地下自由進出,心裡想什麼就能心想事成。四:堅信有個比皇宮更好的地方能去,那裡黃金比泥土多,房子都是七寶建造,吃不做飯,穿不縫衣。沒有一切苦,只有一切福,享無世福報。
  • 供香功德利益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與功德。
  • 供香、花、燈的正確做法
    【供香】供香供多少?或者燒一支香,或者燒三支香。如果你燒多了,佛門裡沒有這個規矩。供香是實物供,可是它表法表什麼呢?表戒律。一個修行人持戒持得清淨叫戒香,有時候身子裡邊會飄出香氣來,所以用香來表示戒。那麼供一支香有名堂的,叫一支清香,表示你持戒非常清淨,清香撲鼻。
  •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念珠的意義
    佛教的戒(禁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僧人和僧團的,另一方面是針對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業的興盛和佛教的根本教義得到弘揚為目的的。佛教自傳入中國後,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對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如何擺放佛堂的佛教用品
    【佛教節日免費結緣品】有觀世音菩薩像吊墜、念佛機、佛珠、念佛計數器、經書、佛像卡等,同時有金剛菩提、星月菩提、紫檀沉香佛珠、十八菩提子等
  • 佛教的布施有分三種,還有十項利益功德,你知道幾種?
    佛教文化布施有分三種,還有十項利益功德,你知道幾種?佛教文化自傳入中國以來,一直倡導自利利他。佛教文化中的布施思想中蘊涵了豐富的利他,助人為樂,為其慈善事業提供了價值基礎,同時也為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甚多利益的啟示。如尊重弱勢人群、慈善不分階層、關注心靈成長等。
  • 佛教:家裡設佛堂,注意這幾點,功德圓滿!
    許多信眾應該都喜歡到寺院裡拜佛供養做功德,以日日精進修行,不退轉菩提心。然而,在家信眾如果天天要做功課,這樣頻繁來往寺院,會顯得比較麻煩,有時也會因為距離遠而耽擱許多事。如此,在自家設置佛堂就顯得尤為必要。既方便燻修,別人來家中看到莊嚴的佛菩薩寶像也可以從中得到法益。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香,香代表「戒定真香」,告誡大眾要持戒精進。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與光明。「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佛前供水果,應知的3點「禁忌」,幫助大家積攢功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