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作為19世紀唯美主義和頹廢派運動的先驅,在當時的文學界很受歡迎,可謂紅極一時。然而,這一切都在他與同性情人道格拉斯·波西的相遇和相愛而告終。
1895年,道格拉斯·波西的父親因為王爾德與兒子的不道德關係,起訴王爾德。王爾德本打算出國躲避風波,但由於情人道格拉斯與父親長期不和,所以想以此報復父親,極力慫恿王爾德上訴。在這場父子戰役中,王爾德淪為犧牲品,不僅被宣布破產,還被判刑兩年。
在監獄中,王爾德飽嘗人間苦果,幾近錐心之痛。但在一番思考後,他內心終於回歸平靜,方知生命是以悲苦而非欣悅為底色。他誠實地面對人生的苦難,上升到藝術層次的反思,在痛苦中看出幸福的偉大。
悲傷帶給王爾德一個全新的世界,過去他完全以享樂而活,把所有的悲傷和苦難拒之門外。在獄中經歷一系列的痛苦的折磨和掙扎後,他回想起母親晚年困頓時經常引用的詩行——
從未在悲傷中咀嚼過麵包,
從未在午夜時分
哭泣著等待黎明的人
是不了解你的——來自天國的力量。
王爾德曾經不理解也不承認詩句中的觀點,他不想在痛苦中咀嚼麵包,活在痛苦中等待更為痛苦黎明的到來。現在他終於明白苦難的力量,並且熱切地去擁抱它。
他認識到苦難才是最真實的存在,是人類感情體驗的極致,而藝術也只有在苦難中,才能尋找到其最高的表達形式,被發揮到極致。
入獄一年的時光他整日鬱鬱寡歡,消沉頹廢,但是現在他重新審視生活,我暫停自我折磨,對自己真心實意地說:「多美的一個開端啊,多麼精彩的一個開始啊!」
他不再害怕和恐懼,面對過去的榮譽、不幸、輕視、否認,王爾德以新的眼光看待,這種性格秉性的轉變帶給他喜悅。
王爾德詮釋了痛苦的含義,找到了蘊含在痛苦中的美麗,痛苦為王爾德打開了「美的大門」。他謙卑地接受它的來臨,從痛苦中體會愛和美,探索形上學的藝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