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悲傷是人類所有感情的極致,只有在痛苦中詮釋痛苦的美麗

2020-12-08 一隻愛思考的丸子

王爾德作為19世紀唯美主義和頹廢派運動的先驅,在當時的文學界很受歡迎,可謂紅極一時。然而,這一切都在他與同性情人道格拉斯·波西的相遇和相愛而告終。

1895年,道格拉斯·波西的父親因為王爾德與兒子的不道德關係,起訴王爾德。王爾德本打算出國躲避風波,但由於情人道格拉斯與父親長期不和,所以想以此報復父親,極力慫恿王爾德上訴。在這場父子戰役中,王爾德淪為犧牲品,不僅被宣布破產,還被判刑兩年。

在監獄中,王爾德飽嘗人間苦果,幾近錐心之痛。但在一番思考後,他內心終於回歸平靜,方知生命是以悲苦而非欣悅為底色。他誠實地面對人生的苦難,上升到藝術層次的反思,在痛苦中看出幸福的偉大。

悲傷帶給王爾德一個全新的世界,過去他完全以享樂而活,把所有的悲傷和苦難拒之門外。在獄中經歷一系列的痛苦的折磨和掙扎後,他回想起母親晚年困頓時經常引用的詩行——

從未在悲傷中咀嚼過麵包,

從未在午夜時分

哭泣著等待黎明的人

是不了解你的——來自天國的力量。

王爾德曾經不理解也不承認詩句中的觀點,他不想在痛苦中咀嚼麵包,活在痛苦中等待更為痛苦黎明的到來。現在他終於明白苦難的力量,並且熱切地去擁抱它。

他認識到苦難才是最真實的存在,是人類感情體驗的極致,而藝術也只有在苦難中,才能尋找到其最高的表達形式,被發揮到極致。

入獄一年的時光他整日鬱鬱寡歡,消沉頹廢,但是現在他重新審視生活,我暫停自我折磨,對自己真心實意地說:「多美的一個開端啊,多麼精彩的一個開始啊!」

他不再害怕和恐懼,面對過去的榮譽、不幸、輕視、否認,王爾德以新的眼光看待,這種性格秉性的轉變帶給他喜悅。

王爾德詮釋了痛苦的含義,找到了蘊含在痛苦中的美麗,痛苦為王爾德打開了「美的大門」。他謙卑地接受它的來臨,從痛苦中體會愛和美,探索形上學的藝術真理。

相關焦點

  • 如果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麼比痛苦更痛苦的事情是什麼?
    最近一部臺灣電影賺足了大家的眼淚,沒錯我說的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是因為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也許了解了痛苦的來源後,我們可以找到擺脫一些痛苦的辦法。在佛家看來,人生來就是充滿痛苦的,哪怕是我們以為美好的愛情。
  • 痛苦到極致怎麼辦?體驗痛苦,然後探索痛苦並從中獲取益處
    ,我們會因為身體健康問題而痛苦,我們因為生活壓力而痛苦……總之,我們總會因為痛苦而痛苦,我們總會有無盡的痛苦,從小到大總是擺脫不了痛苦的魔咒,每個時段有每個時段的痛苦,甚至在成年以後,所有的痛苦都會齊聚一堂 但是痛苦又能怎麼樣?
  • 痛苦,悲傷,絕望——日本的病態美
    在觀看了大量的相關作品後,我覺得病態美是一種不自然的藝術,它把人性中的陰暗和對死亡的恐懼用不同形式展示了出來。淫亂,血腥和痛苦是病態美主要表現的方面。它把心底的邪惡,壓抑的欲望,變態的想法通通展示了出來,而且展示的越徹底,給人的震撼就越高。
  • 經典解釋王爾德:來自深淵之處的愛
    確實,愛情無疑是世上最無法拒絕的誘惑之一,英國詩人王爾德曾以一場忘我而刻骨銘心的不倫之愛,給我們證明了,擺脫這種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於它,乖乖地被愛情所降伏,甘願屈為感情的俘虜,轉身成了美麗的囚徒。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 跟孩子一起讀王爾德悽慘美麗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
    金句之王王爾德難得的幾篇童話故事,給人以震撼的感覺。他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堪稱完美世界的化身。孩子們讀他童話故事,感受的不僅僅是美,還有善良、忠貞和淡淡地悲傷。他那些富有魅力的童話故事,宛如一顆顆夜明珠,感染著孩子的心靈,點亮了孩子心中最美的那方淨土。
  • TED視頻演講:靈性開悟會終結人類所有的痛苦!
    你若再近距離地觀察這些原子,他們會逐漸消失,剩下的只有飄忽不定的能量。 137億年前,大爆炸發生時,宇宙中曾經所存在的一切,僅為這些極小的未分化的純粹的能量,我們就是能量,人的身體就是一個複雜的能量格局。
  • 王爾德的童話
    我還記得最初接觸到王爾德這個人是源自他的一句話:「心就是用來破碎的。」我當時對他一無所知,可是這句話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心。     我以前一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我喜歡一切脫離現實的東西,刻意與現實保持著距離,我喜歡發呆和做夢。     直到最近幾年,在現實中經歷了很多次碰壁和受傷,漸漸覺得人生的底色其實還挺悲涼的。
  • 《破碎人生》詮釋真正的痛:你以為你不愛她,其實只是痛苦來得慢
    妻子的父親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自己妻子又是一個美麗漂亮、聰慧得體的人。無論從哪裡看,戴維斯都是一個有著幸福生活的人,而且他的妻子非常愛他。但是妻子卻死於車禍,他表面麻木,似乎並不傷心,在投訴自動販賣機的時候認識了單親媽媽凱倫,兩個人互相治癒。這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簡介上說是治癒電影,但看完之後卻會被電影中的絕望氣息所影響。
  • 《美麗新世界》: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
    調皮的孩子也好,工作中的責難也好,情感的創傷也好,這一切的交織才構成了我們的人生。人人嚮往無憂無慮,嚮往純粹的,沒有絲毫痛苦的人生,期盼找到塵世中的烏託邦,到達新世界。如果人生沒有了痛苦,如果塵世間真的有烏託邦的存在,人的情感,人的軌跡,都被設定,人與人千篇一律,那麼這樣的人生是否就是你嚮往的呢?
  • 《王爾德的情人》:王爾德與他的神經質美少年
    只看這部電影並不覺得波西有多愛王爾德,與其說波西是王爾德的情人,倒不如說王爾德是波西的情人,在這段感情裡波西才是真正的操縱者。但波西並非進退自如,他一樣的離不開王爾德。《王爾德的情人》後來王爾德對羅比說:「波西愛我勝過任何人,以他能付出的所有,以及他容許自己被愛的最大限度。」
  • 鄭羽淇《灑脫人類》上線 解析戀愛的甜蜜與痛苦
    來源:新浪娛樂9月10日,Kiki鄭羽淇二專《羽淇那樣,不如這樣》中新歌《灑脫人類》上線,歌曲解析戀愛過程中甜蜜與痛苦。在鄭羽淇第二張個人專輯中,《灑脫人類》是一首態度鮮明的情歌,表達了她在現實中對於感情的複雜態度,既有甜蜜也有疼痛,有憤怒也有希望,最終希望所有人都能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戀愛經歷,更有勇氣去愛。《灑脫人類》由張天野作詞、林採欣譜曲,「不如換個思維 戒了舊情 做灑脫人類」,面對感情的隔閡與背叛,鄭羽淇更願意選擇做「灑脫人類」。
  • 王爾德《自深深處》:愛是讓自己快樂幸福的源泉,苦難自有其意義
    這是入獄之前的王爾德。而入獄破產後的王爾德,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出獄三年後王爾德因病離世)領悟到生命是以痛苦為底色而非歡悅。《自深深處》(又譯《深淵書簡》)是王爾德服刑於雷丁監獄時所寫,記錄了王爾德的情殤之路,真實的記錄了一代才子在面對自己命運中的苦難時的心路起伏。
  • 12月,思念舊愛,痛苦不斷,遇見新人,重獲新生,重新面對感情
    金牛座在對待感情方面,金牛座的人很老實憨厚,對感情也很看重。兩人感覺感情是很單純的一件事,是永遠不會背叛對方的,所以在相處之前,他們會想很多事情,不合適的,絕對不會在一起,如果金牛座一旦開始認真地談戀愛,他們會很投入地對待對方。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評,幸福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今年的一部愛情片,據說去電影院要帶紙去,出來的人都已經淚流滿面了。不過我看這部電影時,確實被裡面的劇情稍加感動。但是覺得這劇情真的太狗血了,只能出現在電影中。電影講訴的是男主失去父親,而被母親拋棄,女主是再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雙親,他們走在了一起,但是男主已經患上了癌症,已經沒有辦法陪伴女主,希望女主能找到好的歸宿。
  • 如何走出失戀的痛苦
    1 收起所有和ta有關的物品收起所有和上一段感情有關的物品,如信件、歌曲、照片和紀念物。因為這些和回憶有關的事物會帶來想念,維持大腦中與浪漫激情相關的腦迴路,誘發我們對關係的渴望,不利於分手後的痊癒。2 暫時不要聯繫前任很多人想要通過聯繫前任來緩解痛苦,結果往往是重新激活了更多的痛苦。正如看到和前任有關的物品一樣,聯繫前任也會激活大腦中與親密關係相關的迴路,誘發對感情的渴望。頻頻回頭的人是走不遠的。
  • 張學友的歌曲《慢慢》唱出了許多人心中的悲傷和痛苦
    由《慢慢》演唱的歌曲,歌詞白進法,作曲吳慶隆、張學友於收錄在專輯《忘記你我做不到》中。如果你去看張學友演唱會,一定會鍾情營造的氣氛精緻而進步。張學友的聲音具有畫面感、舒適的低音和對真假聲音的巧妙轉換,所有的情緒都會立即釋放。
  • 有人痛苦會大哭,而哲學家會把痛苦寫成書
    你也為此感到痛苦嗎?也在這個時代迷失了應對痛苦的方向嗎?也不解這無意義的痛苦有何意義嗎?今天,讓我們重拾孔子的「仁」與「禮」,看清生命中的痛苦並非只是無盡的折磨,它也能喚醒我們的人性。孔子怒氣衝衝地說 :「我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他悲傷過度,又為誰呢?」這是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時刻之一 :孔聖人情緒失控了。
  • 所謂和平分手的背後,總是有一個人承受著所有的痛苦
    每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會伴隨著兩種結果,一種是步入婚姻,而另一種就是分手。步入婚姻的感情讓人祝福,而分手時不管是何種分手方式,都會讓人覺得痛苦。一段感情的開始是需要兩個人共同決定的,但一段感情的結束卻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
  • 人類為何需要「痛苦翻譯師」
    這本書成為了人們的「失戀聖經」,很多人追隨蘇菲卡爾對痛苦的求索,來紓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蘇菲卡爾本人也因為對痛苦的極致理解,獲得了包括哈蘇攝影獎在內的無數褒讚。多年以後,藝術家黃鶯翻開了這本書,正在疫情期間,每天從新聞中聽到無數壞消息的她,再次回想起藝術家的責任:用「出格」的方式,為大眾承擔和表達難以名狀的痛苦,並探索精神層面前進的方向。
  • 如何走出失去寵物後的痛苦?
    據我所知,許多寵物的主人都會面臨類似的事件,或許我們剛開始沒有辦法完全的接受這種喪失之痛,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分離』與『喪失』的認識,幫助自己以及他人來坦然的面對這類痛苦。喪失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現象,可以說成長與喪失一直相互依存。除了親人、事物的喪失,對於許多人來說,寵物的死亡、離開常常也是非常重要的客體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