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推薦閱讀
湘潭這個地方一腳踏三縣,每年吸引幾十萬人打卡!你去過嗎?- 全文1186字 閱讀約2分鐘 -
近幾年,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湘潭廣闊的山野間,湧現出了一批批現代農業的開拓者,利用資本和技術,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點燃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熱情。湘潭在線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甜上心頭」系列海報,將鏡頭瞄準投身水果種植產業的先進典型,以及成功「造血」脫貧的村民,講述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個個「甜蜜」故事。敬請關注。
編者按
初冬的一場冷空氣,讓氣溫下降了不少。湘潭縣石潭鎮列家橋村的亞華砂糖橘種植專業合作社,卻沒有一絲蕭瑟之意。綿延近200畝的橘園裡,青翠細密的橘葉間,一簇簇「小橘燈」次第點亮,漸漸有了星火燎原之勢。
這片橘園
是周紹根、陳亞芳夫婦
一手打理出來的
那是2015年
結束了在株洲經營20多年的生意
夫妻倆回鄉發展,目光投向了種植業
「砂糖橘年年賣得紅火,我們能不能種?」
有專家為他們支招:砂糖橘喜高溫、怕霜凍,只要在霜凍期用覆膜的方式保溫,湘潭地區完全適合種植。由於晝夜溫差大,果實比嶺南地區的更甜。
夫妻倆定了心,從廣西荔浦引進砂糖橘、清香橘樹苗,在當地流轉土地,成為了地道的「新農人」。
橘園2017年開始掛果,夫妻倆初嘗到了收穫的滋味。砂糖橘果肉爽脆,清甜化渣;清香橘的果皮是綠色的,自帶芬芳氣息,味道甘甜無酸。3秒剝皮,橘香滿溢,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橘子的產量逐年遞增,一轉眼就到了2020年的冬天。陳亞芳守在橘園裡,看著一樹樹沉甸甸的果實,心花怒放。陳亞芳估算,今年的年產量在40萬公斤左右。
這些橘子,都銷往了哪裡?
陳亞芳告訴我們,經過幾年的經營,加上當地政府的支持,市場逐漸打開,主要通過遊客採摘、定點銷售、電商平臺、企業採購4種途徑消化。
豐收的喜悅,感染了橘園裡的摘果大軍。他們在枝頭「咔嚓咔嚓」摘著果子,歡聲笑語飄得很遠很遠。64歲的許和平,就是其中一員。
家中因病致貧,許和平及兒媳婦成了頂梁柱。既要照顧家庭,又要貼補家用,家門口的橘園成了她的最佳選擇。
「剪枝、除草、摘果、覆膜,我樣樣來得。按每天80元的工錢算,一年掙萬把塊錢不是問題。」許和平對於這份工作,頗為珍惜。
在橘園裡,像許和平這樣的貧困戶,有20餘位。據陳亞芳介紹,另有75位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政府向橘園投入產業扶貧資金的方式,連續5年獲得分紅,實現了收入的增加。
最近這幾天,橘園可熱鬧了。一邊,橘園開園了,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一邊,亞華砂糖橘正在走綠色食品認證流程,水、土、果子需要取樣送檢。忙得有盼頭,忙得有希望,陳亞芳這一家子高興得很,「我要把亞華砂糖橘的品牌打得更加響亮,讓更多的村民獲益。」
來源:湘潭在線(ID:xtolcn)
策劃:葉漢民 丁玉潔
文字:丁玉潔
攝影:周漣渭
海報設計:劉雯
原標題:《甜上心頭 | 湘潭這個地方的砂糖橘大豐收,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