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富有四海,說一不二,但有些問題依然會讓他們非常困擾,就比如立嗣。我國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立嗣歷來立嫡立長,只有清代主張立賢,清代以前,很多朝代都是嫡長子繼位,但也有些君王會面對長子不成器,或是格外喜愛幼子的問題。這樣一來,立長吧,心有不甘,立幼子,滿朝文武就會馬上跳出來反對,實在令皇帝們頭疼不已。
明成祖朱棣晚年,同樣面臨了這樣的兩難,當時的太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體格柔弱,朱棣可能是個外貌協會,非常不喜歡長子。他喜歡的是次子朱高煦,這個二兒子生的孔武有力,當年隨自己靖難,立下了大功,朱棣覺得還是二兒子像自己,就有了廢長立幼的打算。但廢長立幼,事關重大,還是要徵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當他向大臣們拋出這個問題時,滿朝文武馬上瘋了一樣的反對自己,朱棣非常無奈,又找到了自己非常信任的大臣解縉。
當朱棣對解縉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解縉想了想,並未表態支持誰,只是說了三個字:好聖孫!好聖孫指的是太子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幼年的朱瞻基深得祖父朱棣的寵愛和賞識,如果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制,那麼明朝的帝位遲早會落到自己的愛孫頭上。朱棣聽了解縉的話,笑了笑,只好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解縉是朱棣非常寵信的大臣,朱棣曾說過「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但解縉最終還是死在了他的老闆手裡。怎麼回事呢?
只怪解縉太聰明,並且恃才傲物,常有不恭之語。這些朱棣都能忍,處罰解縉也只是貶官了事,但解縉最不該做的就是和太子朱高熾走的太近。他用一句好聖孫,幫朱高熾穩定了太子位,然後就該和太子保持距離,因為皇帝尚在,你就投靠太子,這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但解縉偏不在意,經常登門拜訪朱高熾。這樣一來,就觸到了朱棣的逆鱗。最終解縉被下獄問罪,下獄之後,朱棣好像從此忘了他的存在,解縉在監獄中一住就是五年,直到有一天,錦衣衛指揮拿著監獄要犯的名單去給朱棣看,詢問如何處理。朱棣看了看名單,一個扎眼的名字又映入了眼帘,然後朱棣隨口說了一句:「解縉還在啊。」
錦衣衛指揮聽了皇帝的話,頓時心領神會,回到監獄後,就去請解縉喝酒,解縉不知其中緣故,只顧著開懷痛飲,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人已經在雪地裡幫他掘好了一個大坑。酒過三巡,解縉醉倒在地,幾個錦衣衛走進牢門,將其拖出,埋進了雪中,一代才子,就這樣送了卿卿性命,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解縉是個大才子,曾經很受寵信,但最後又死在了信任自己的老闆手中,只能說他智商太高,情商太低,中國人做事歷來講究一個度,這個度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需要每個人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