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AFM》:首次提出一種高質量鈣鈦礦薄大規模製備的方法

2021-01-09 孜然學術

編輯推薦:本文介紹了利用冠醚與金屬離子的新型相互作用,在α相FACsPbI3的晶化過程中,利用冠醚與金屬離子的相互作用,實現了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的大規模製備。這種由冠醚輔助的簡易放大策略顯示出高效和高度穩定大面積PSC模塊應用的巨大前景。

混合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溶液工藝兼容性、可調帶隙、良好的載流子遷移率和高消光係數,被期望作為生產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的新材料。基於FACs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因其顯著的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溼度不穩定性和可擴展性製造困難仍然是阻礙其光伏應用的主要障礙。

近日,廈門大學尹君,吳炳輝和李晶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冠醚剪裁策略,以實現穩定、高質量的FACs基鈣鈦礦薄膜的可擴展製備。相關論文以題為「Crown EtherAssisted Growth and Scaling Up of FACsPbI3 Film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8760

實驗中,由於控制了晶體質量和改善了薄膜的表面狀態,在1000小時的存儲穩定性下,器件的最高效率達到了20.48%。此外,在16和100 cm2的總面積上,研究人員成功地製備了基於普通可伸縮葉片塗層膜的PSC組件,其總面積分別為16.7%和13.84%。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可擴展製備FACs基鈣鈦礦薄膜的晶化方法,必將推動高熱穩定和溼穩定的鈣鈦礦模塊走向工業化,這也顯示出在其他領域的潛在影響,如發光二極體、光電探測器和閃爍體。

為了闡明冠層是如何調控立方氮化硼薄膜生長的,採用原位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ATR-FTIR)監測鈣鈦礦前驅體向固體薄膜的演變。如圖1a、b所示,在不同的退火持續時間(使用紅外燈作為加熱源)下收集ATR-FTIR光譜的等高線圖,以比較有或沒有冠狀剪裁的動態變化。

圖1 冠層與Cs+和Pb2+金屬離子的相互作用。鈣鈦礦前驅體溶液a)不含和b)含冠層在不同退火時間下的ATR-FTIR光譜等值線圖。綠色和藍色的箭頭分別表示二甲基甲醯胺溶劑和鈣鈦礦薄膜。c) Cs 3d和d) Pb 4f XPS光譜的冠狀-FACsPbI3和FACsPbI3薄膜。

為了通過冠層剪裁來獲得對FACsPbI3膜的表面狀態的洞察,引入了掃描開爾文探針顯微鏡(SKPM)測試,來檢查具有或不具有冠層剪裁的鈣鈦礦膜的表面形態和表面狀態的變化。如圖2a–d所示,冠狀-FACsPbI3薄膜顯示出更光滑的表面,與對照FACsPbI3薄膜的39.7納米相比,均方根粗糙度更低,為26.9納米,平均表面接觸電勢(SP)也更高。

圖2 冠狀-FACsPbI3薄膜的表面狀態。由SKPM測量的a)冠狀-FACsPbI3和b) FACsPbI3薄膜的形貌圖像分別具有c,d)相應的表面接觸電勢圖案。e)在(c)和(d)中標記的行掃描上的速度值。f)冠狀-FACsPbI3和FACsPbI3薄膜的水接觸角。

圖3 冠狀-FACsPbI3基太陽電池的光伏性能。a)冠狀結構的J–V特徵,以及b)冠狀-FACsPbI3和基於FACsPbI3基PSCs的30個單元的分布。c)性能最佳的冠狀-FACsPbI3和FACsPbI3基PSC的IPCE頻譜和相應的集成短電流(Jsc)。d)在儲存條件下(25℃,相對溼度30%)冠狀-FACsPbI3和FACsPbI3 PSCs的溼度穩定性。

圖4 基於冠狀-FACsPbI3的PSC模塊的大規模製造。a)兩片代表性冠狀-FACsPbI3薄膜的數字圖像(4× 4 cm2 (16 cm2)和10 × 10 cm2 (100 cm2)面積)。b)基於冠狀-FACsPbI3的16和100 cm2面積PSC模塊的J–V特性。c) 100 cm2面積PSC模塊的照片。d)在儲存條件下(25℃,相對溼度30%),冠狀-FACsPbI3和FACsPbI3未封裝的PSC模塊(16 cm2面積)的PCE演化過程。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通過避免製備過程中的相變,證明了有目的的冠醚剪裁可以有效地操縱基於fac的鈣鈦礦膜的結晶過程,並且通過與Cs+和Pb2+的強相互作用鈍化膜表面以提高膜的防潮性。該研究對於推動高熱穩定和溼穩定的鈣鈦礦模塊的工業化歷程必將發揮積極的作用。(文:8 Mil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暨大《Small》:新方法!首次獲得一種高質量、大規模均勻鈣鈦礦薄膜!
    編輯推薦:本文提出了一種氣相陰離子交換策略,利用氣體注入循環實現大規模無機鈣鈦礦的精確相位和帶隙控制,產生了一些薄膜形貌中從未報導過的鈣鈦礦,如氯化銫。該研究為無機鈣鈦礦提供了一種新的、通用的氣相陰離子交換方法。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高能球磨法和傳統高溫固相法都是以固態物質為反應物,但高能球磨法不需高溫燒結就可獲得鈣鈦礦結構的多種複合氧化物,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分散度,是獲得高分散體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沉澱法沉澱法是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沉澱物,再經過濾、洗滌、乾燥及加熱分解,製備物質粉末的方法。製備鈣鈦礦結構類型複合氧化物,可以採用共沉澱法和均相沉澱法。
  •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組件  來源:能源學人  作者:Energist  2020/2/21 12:30:01  我要投稿  在過去幾年中,PSC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從≈9%急劇增加到25.2%,但是其穩定性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製備出高光電轉化效率,高穩定性的器件,是推動該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學人」作者:Energist)
  • 上海光機所鈣鈦礦微腔的高品質製備及單模雷射特性研究獲進展
    上海光機所鈣鈦礦微腔的高品質製備及單模雷射特性研究獲進展 2017-11-02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研人員提出椅式能帶結構調控無機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新策略
    為了提高無機鈣鈦礦電池光電性能以及環境穩定性,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椅式能帶結構的CsPbI3太陽電池,即在CsPbI3吸收層上表面製備CsPbI3量子點層,下表面製備苯基三甲基溴化銨(PMABr)薄層。CsPbI3量子點層能夠減少與CsPbI3微晶薄膜的晶格失配,並且作為空穴傳輸通道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
  • 鈦酸鈣(CaO-TiO2)耐火材料的製備合成方法
    CaTiO3粉體普遍使用的方法,通過TiO2和CaO或Ca(OH)2或CaCO3為原料,按一定的化學計量比,經過長時間的機械混合,在溫度較高(T>1300℃)、時間較長的環境下兩種原料發生固相擴散反應來製備CaTiO3,製備出的CaTiO3硬度高,形狀為塊狀結構,需要接下來進行破碎、研磨方可得到不同目數的粉狀CaTiO3。
  • 手性鈣鈦礦納米晶中基於雙光子吸收的上轉換圓偏振發光
    雙光子吸收(TPA)發光過程為實現新型UCPL提供了一種有趣的途徑。然而,真正的雙光子吸收上轉換圓偏振發光(TP-UCPL) 還沒有實現。這可能是由於有機分子的本徵雙光子吸收截面相對較小,直接限制了對TP-UCPL過程的研究。但全無機半導體納米結構表現出優異的TPA性能,為研究伴隨TPA的手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 幾種典型陶瓷納米纖維的性能及製備方法
    將靜電紡絲法與溶膠-凝膠法結合是一種新型的製備ZrO2納米纖維的方法,此方法製備的ZrO2納米纖維直徑較細且為連續。鈦酸鋇(BaTiO3)是一種無鉛類壓電陶瓷,它是發現最早且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陶瓷材料,鈦酸鋇的晶體結構為ABO3型鈣鈦礦晶體結構,鈦酸鋇有兩種晶型,即四方晶系與立方晶系。兩種晶型在不同溫度下可以轉化,當溫度降至居裡溫度以下時,鈦酸鋇由立方晶系轉為四方晶系,在晶系轉變過程中存在相變潛熱,同時自發極化的跳躍與幾何尺寸的突變也在相變中產生。
  • 超靈敏且可重複使用的鈣鈦礦納米複合纖維紙,用於分辨單液滴檢測
    在這項研究中,通過微波和靜電紡絲法製備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鈣鈦礦型納米複合纖維紙,該試紙由高濃度固體聚合物纖維中原位生長的CsPbBr3量子點組成。RhoB用作樣本溶液,因為它是一種有害物質,但經常出現在印染廢水中或作為添加劑出現在食品中,並且傳統的檢測系統由於檢測靈敏度低,通常需要大量的樣本溶液(>1ml)才能濃縮達到更高濃度。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Cs4PbX6(X = Cl、Br、I)零維鈣鈦礦納米晶具有優異光學性能,在LED照明顯示、雷射和光電探測器等技術領域受到廣泛關注。但由於絕緣體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錳離子摻雜是調控鈣鈦礦納米晶光、電、磁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7786近年來,溶液法製備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引起了包括發光二極體在內的科學界的極大興趣。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丨Cell Press論文速遞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2018諾貝爾獎的九大預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會獲獎嗎?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於2018年10月2日公布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一年前,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首次推出了量子加密的視頻通話技術,而該通話技術是基於一種名為量子糾纏的量子現象。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很有可能會頒發給那些在量子糾纏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
  • 中科院:室溫下利用溶液處理製備柔性RRAM器件
    因此,人們非常關注柔性電阻隨機存取存儲器的製備。在各種製備方法中,溶液法在易於實施、成本效益和對不同底物的適應性方面顯示出優越性。然而,在靈活陣列管理的解決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關鍵的挑戰。考慮到材料的採用,特別是精心設計的有機材料,新興的鈣鈦礦和二維材料已經得到了較多的研究,但環境穩定性不是很理想或商業化產品的缺乏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
  • 京山輕機:鈣鈦礦有機顏料的變化主要是發電材料的變化對公司設備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京山輕機(000821)提問, 尊敬的董秘,你好:周末有媒體報導,鈣鈦礦光伏電池新方向:「古老的有機顏料」可同時提高效率和穩定性,鈣鈦礦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而與此同時
  • 氮化矽粉末常用的6種製備方法
    氮化矽粉體是氮化矽陶瓷及相關製品的主要原料,目前主要的製備方法有矽粉直接氮化法、碳熱還原法、熱分解法、溶膠凝膠法、化學氣相沉積及自蔓延法等。(1)矽粉直接氮化法矽粉直接氮化法是最早的製備氮化矽粉體所用的方法,目前仍然在國內廣泛的使用。
  • 一種鍍銀銅粉的製備方法-鍍銀,製備方法-表面處理行業-hc360慧聰網
    鍍銀銅粉的製備方法。該方法是在用銀氨溶液製備鍍銀銅粉時使用螯合萃取劑,其與生成的Cu2+形成螯型化合物並進入有機相中,防止[Cu(NH3)4]2+吸附於銅粉表面阻礙置換反應的繼續進行,可一次性製得具有常溫抗氧化能力的鍍銀銅粉。用本發明製得的鍍銀銅粉表面光滑、表層銀分布均勻,具有優良的抗氧化性和導電性,可廣泛應用於製備導電塗料、導電膠、導電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