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胡頹子葉治哮喘特效

2021-03-04 資金扒

胡頹子葉,別名又叫胡頹葉、蒲頹葉、牛奶子葉。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緣,革質,上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具光澤。因其果實較為特別,故一般人看一次就能夠辨認。                                                                         

散生少數黑褐色鱗片;葉背面被銀白色星狀毛,並散有多數黑褐色或淺棕色鱗片,主脈在葉背面突出,密生黑褐色鱗片,葉片常向背面反卷,有時呈筒狀。葉柄粗短,長0.5~1釐米,灰黑色。質稍硬脆,氣微,味微澀。                                                                                           

治蜂、蛇咬傷:鮮胡頹葉搗爛絞汁和酒服,渣敷患處。(《泉州本草》)                                                                                          

治哮喘:福建胡頹子葉、千日紅葉各七錢,蚤休三錢。水煎兩次,將液混勻,濃縮成60毫升,每次服10~15毫升,一日兩次。

《本草綱目》說,胡頹子葉酸、澀、平。單味治療「肺虛短氣」有奇效。為何有奇效?為何對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都有幫助?書上說,這味胡頹子葉能治一切肺喘厲害的,是因為「大抵皆取其酸澀,收斂肺氣耗散之功爾」。如果哮喘到後期,虛不納氣的,《本草綱目》說,加入人參,名為清肺散。

相關焦點

  • 健康加油站:一味胡頹子葉治哮喘特效
    胡頹子葉,別名又叫胡頹葉、蒲頹葉、牛奶子葉。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
  • 每天學習一種中草藥--胡頹子葉
    葉互生,葉片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邊緣微反卷或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花白色或銀白色,被鱗片,花被筒圓形或漏鬥形,先端4裂。果實橢圓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花期9~12月,果期翌年4~6月。
  • 胡頹子盆景
    主要變種1.金邊胡頹子,葉緣呈深黃色,中部為綠色。2.玉邊胡頹子,葉緣呈黃白色,中央為綠色而有光澤;新葉時幾乎全部為黃色。葉腋開淡黃色小花,果實橢圓形呈紅色,而有銀白色鱗斑。3.金心胡頹子,葉狹小而有黃心及綠色邊緣。以上各變種均為觀葉與觀果之優良品種。
  • 治支氣管哮喘秘方(下)
    9.11 治哮靈  來源:王烈,《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地龍5克,麻黃2.5克,蘇子1.5克,射幹1克,側柏葉2克,黃芩2克,白鮮皮、劉寄奴、甘草、苦參、細辛各1克,平貝母2克,僵蠶1.5克,橘紅1克,冰片0.05克。
  • 治支氣管哮喘秘方(2)
    9.11 治哮靈  來源:王烈,《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地龍5克,麻黃2.5克,蘇子1.5克,射幹1克,側柏葉2克,黃芩2克,白鮮皮、劉寄奴、甘草、苦參、細辛各1克,平貝母2克,僵蠶1.5克,橘紅1克,冰片0.05克。
  • 無人不知道得一物,看一次就能夠辨認,治療哮喘的作用非常不錯
    胡頹子葉,別名又叫胡頹葉、蒲頹葉、牛奶子葉。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
  • 每日學一味中藥:合歡皮
    2回羽狀複葉,總葉柄基部及最頂一對羽片著生處各有1腺點;小葉10~30對,鐮狀長圓形,兩側極偏斜;託葉早落。頭狀花序於枝端排成圓錐花序;花冠漏鬥狀,5裂;雄蕊多數,花絲細長,上部淡紅色,基部連合。莢果扁平帶狀。花期6~7月,果期8~10月。【產地分布】生於山坡地或栽培。主產於湖北、河北、河南、陝西等地。
  • 每日學一味中藥:九龍藤
    葉互生,葉片紙質,長3~10釐米,寬2.5~6.5釐米,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漸變無毛或近無毛;基出脈5~7條。①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藤一至二兩,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②風溼性關節痛、腰腿痛:龍鬚藤鮮根60~90克,酒500毫升浸,每次服1杯,每日兩次;或幹根30克水煎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③治跌打損傷:龍鬚藤幹根、莖15~30克,水煎調酒服。
  • 祖傳特效治療哮喘、感冒咳嗽的秘方——薑糖橘餅茶
    因此望各位家人朋友樹立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祝您平安健康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猜你喜歡:哮喘的源頭,痰飲不化,久病傷及肺、心、脾、腎!
  • 每天學一味中藥,側柏葉!
    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及葉。扁柏葉、叢柏葉、柏葉。常綠喬木。樹皮薄,裂成長條狀;分枝密,小枝扁平,鱗形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球花生於上年短枝頂上。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小枝上,深綠色至黃綠色。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苦澀、微辛。性寒,味苦、澀。歸肺經、肝經、脾經。涼血止血、生發烏髮。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 盛行的胡頹子樹樁盆景和福建茶盆景
    盛行的胡頹子樹樁盆景和福建茶盆景胡頹子重慶稱牛奶子,胡頹子科常綠灌木。枝有刺。葉橢圓形狹長,邊緣稍波狀,被鱗毛。睌秋開花,花生於葉腋,下垂,銀白色。胡頹子少好樁產生,其葉偏大,葉色葉形欠佳,唯其果好而成特色。其形物競天成,可因材賦意在造型取勢上加強技藝處理而得到好作品。為盆景少見樹種。福建茶別名基及樹,紫草科基及樹屬,常綠灌木。葉互生,倒卵形,深綠色,有光澤。開小白花,果小圓形,成熟後紅色。木質疏鬆,皮灰白色,質厚。主要分布在嶺南與福建等地。
  • 胡頹子盆景的製作方法
    胡頹子是一種受人喜歡的盆景樹種,它的樹形優美,葉色美麗,花香濃鬱,果色豔麗。它也是做微型盆景的好材料,有極好的花、葉和果實。因為它的體積小,所以經常被用來製作中型、小型或微型盆景。它陳列在桌子上、幾個架子上和其他地方。它的樹枝是四季常綠的,它的花是乳白色,果實是紅色的,它非常漂亮。我們可以通過人工繁殖和在山野挖掘胡頹子來製作盆景。
  • 胡頹子盆景:它禿了,也變強了!山野小雜木,上盆是精品!
    這個「禿子」很有型適宜作為園藝觀賞的胡頹子品種很多,在原生觀賞樹木種裡,由於胡頹子科樹種其葉性有大小厚薄之分,皮性有光滑錦皮以及粗糙荒皮性之別,其樹幹具有荒古肌理扭曲隆起的線條,在諸多品種樹中,視為上品。
  • 每天一味中草藥 49:重樓,七葉一枝花,又名蚤休,能治蛇毒
    重樓能夠治蟲毒、蛇毒,為治療毒蛇咬傷的要藥,《本經》明確記載蚤休「去蛇毒」。清末民國名醫惲鐵樵就用重樓治療小兒驚癇,只用重樓一味藥,研製成方,名「縷金丹」,用於小兒驚風急救。重樓治療小兒驚風,還可參見章次公醫案。 現代也常用重樓治療腫瘤。 重樓的應用方法 重樓有小毒,中毒劑量60克,應用需謹慎。
  • 寧波男子喝曼陀羅種子泡的酒治哮喘 結果瞳孔散大進了ICU
    不久前,市民夏先生聽說用曼陀羅花種子泡酒可以治哮喘,就嘗試著喝了。沒想到喝下以後出現了一系列症狀,進了急診室。去年夏天,寧波也有醫院收治過因為吃曼陀羅花中毒的患者。醫生提醒,偏方不要輕信,不明功效的植物更是不能隨便吃。夏先生有哮喘病史,聽說曼陀羅可以止喘定痛,治療哮喘,他弄來一些曼陀羅種子泡酒,喝了下去。沒想到,喝了不久,就出現神志模糊、煩躁不安的情況。
  • 每天學一味中藥,沙棘!
    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成熟果實。酸棘、醋柳果、酸溜溜、達爾、沙棗。落葉灌木或喬木,高1~5米;具粗壯棘刺。枝幼時密被褐鏽色鱗片。葉互生,線性或線狀披針形,兩端鈍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葉柄極短。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短總狀花序腋生於頭年枝上;花小,淡黃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枚;雌花花被筒囊狀,頂端2裂。果肉質花被筒包圍,近球形,橙黃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於山坡、溝谷、河岸、草原及半乾旱沙丘上。主產於河北、河南、內蒙古等地。秋、冬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或蒸後乾燥。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毫米。
  • 一棵藥木,既可治流感哮喘,又可治肝胃氣痛,還可治狂犬咬傷
    幼枝、花軸、葉軸、葉柄及嫩葉下面脈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叢狀短毛及長毛,聞起來香香的。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枝擴展,多花。每朵花萼片5個,花瓣5片,白色,匙形,但非常小,長不超過5mm,開放時反展。花朵凋謝後立即結果。
  • 簡單幾招,教你胡頹子的盆栽技術
    胡頹子,屬胡頹子科常綠灌木,別名:半春子、甜棒槌、雀兒酥、羊奶果等。果熟時味甜可食。根、葉、果實均供藥用。其株形自然秀美,枝條柔軟、花香果紅,是較好的盆景素材,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胡頹子盆栽技術與養護技巧。
  • 了解過胡頹子盆景嗎
    了解過胡頹子盆景嗎,首先淺析種植物的常識。胡頹子別名半春子、羊奶子、盧都子、半合春,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樹幹褐色,小枝暗灰色,具褐色鱗片,常有棘刺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狹長形,兩端鈍圓,邊緣波狀翻卷,葉質厚,呈革質,葉面幼時具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
  • 過敏性哮喘偏方可斷根
    用於熱性哮喘。(2)驗方自療法川椒目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洋金花或葉加少量薄荷葉製成捲菸,點燃吸入。移山人參10克,蛤蚧1對(去頭足),煎湯服。本方治療支氣管哮喘有特效。生薑50克、白芥子15克,生薑搗爛絞汁,同白芥子加燒酒研和如糊,以紗布包棉球蘸藥糊,擦拭大椎、肺俞、羶中三個穴位,每穴擦拭10分鐘,以局部覺痛灼熱為度。或以紗布二層,剪成棋子般大小,沾藥液貼於這3個穴位1個小時左右,痛則取去,以不起皰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