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直立灌木,高3~4m。具刺,刺長20~40mm,深褐色;小枝密被鏽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後顯黑色,具光澤。葉互生,葉片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邊緣微反卷或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花白色或銀白色,被鱗片,花被筒圓形或漏鬥形,先端4裂。果實橢圓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花期9~12月,果期翌年4~6月。
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緣,革質,上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具光澤,散生少數黑褐色鱗片;葉背面被銀白色星狀毛,並散生多數黑褐色或淺棕色鱗片,主脈在葉背面突出,密生黑褐色鱗片,葉片常向背面反卷,有時成筒狀。質稍硬脆,氣微,味微澀。
來源:本品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選購貯藏:以葉大、色黃綠、上表面具光澤者為佳。置乾燥處。
性味歸經:酸,微溫。歸肺經。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止血,解毒。用於肺虛咳嗽,氣喘,咯血,吐血,癰疽。
用法用量: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燻洗。
①治一切肺喘劇甚者:蒲頹葉焙研為細末。米飲調服二錢匕,並服取瘥。(《中藏經》)
②治咳嗽:鮮胡頹子葉-兩。煎湯,加糖少許內服。(《泉州本草》)
③治肺結核咳血:鮮胡頹子葉八錢,冰糖五錢。開水衝燉,飯後服,日報二次。(《閩東本草》)
④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胡頹子葉、枇杷葉各五錢,水煎服;或胡頹子葉研粉,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錢半,酌加白糖或蜂蜜,開水衝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癰疽發背,金瘡出血:鮮胡頹葉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蜂、蛇咬傷:鮮胡頹葉搗爛絞汁和酒服,渣敷患處。(《泉州本草》)
(本公眾號圖片、內容為網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刪!)
歡迎廣大的中草藥種植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加入到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會的大家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博羅縣中草藥種植事業的輝煌!會員招募,請聯繫協會專職工作人員
132 8620 2223(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