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樹狀蕨類,主幹高達3-5m。深褐色或淺黑色,外皮堅硬,有老葉脫落後留下的痕跡。葉頂生呈樹冠狀;葉柄粗壯,長50-70cm,禾稈色至棕色,連同葉軸下密生短刺,基部密生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片大,紙質,橢圓形,長1.3-3m,寬60-70cm,三回羽狀分裂;羽片12-16對,互生,有柄;狹橢圓形,中部的長30-36cm,寬14-16cm;二回羽片16-18對,互生,近無柄;線狀披針形,長7-10cm,寬1-1.4cm;末回裂片15-20對,互生,披針形,長5-7mm,寬2-3mm,邊緣有鈍齒,背面有小鱗片;葉脈羽狀,側脈分叉。孢子囊群圓球形,生於側脈分叉處凸起的囊託上,囊群蓋圓球形,膜質,頂端開裂。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直徑6-1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常附有密集的不定根斷痕和大型葉柄痕,每一葉柄痕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4cm,下方有凹陷,邊緣有多數排列緊密的葉跡維管束,中間亦有葉跡維管束散在。質堅硬,斷面常中空,周圍的維管束排成摺疊狀,形成隆起的脊和縱溝。氣微,味苦、澀。
來源:本品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削去堅硬的外皮,曬乾。
性味歸經:微苦;平;歸腎;胃;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殺蟲。主風溼痺痛;腎虛腰痛;跌打損傷;小腸氣痛;風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癬;蛔蟲病;蟯蟲病及預防流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取鮮汁塗搽。
1、 治哮喘咳嗽:飛天蠄蟧、陳皮、豬肉煎湯服。
2、 治內傷吐血:飛天蠄蟧、豬精肉煎湯服。
3、 治骨痛、腹痛、風火牙痛:飛天蠄蟧,水煎衝酒服。
4、 治小腸氣痛:飛天蠄蟧、豬小肚,煎湯服。(1、方以下出自《嶺南採藥錄》)
5、 治腎虛腰痛:龍骨風、杜仲藤、續斷、紅牛膝、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6、 治癬症:龍骨風、鮮品乳汁,擦患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本公眾號圖片、內容為網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刪!)
歡迎廣大的中草藥種植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加入到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會的大家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博羅縣中草藥種植事業的輝煌!會員招募,請聯繫協會專職工作人員
132 8620 2223(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