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葉基生5~7片,葉片長圓形或窄橢圓形。花葶由葉鞘中抽出,穗狀花序圓柱狀,上部無花的苞片粉紅色或淡紅紫色,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綠色或綠白色;花萼筒綠白色;花冠管漏鬥形,淡黃色,喉部密生柔毛。蒴果球形,3瓣裂。花期8月。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江西、臺灣等地。
本品為不規則或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黃色。切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紋明顯,纖維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微苦、辛。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
採集加工: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洗淨,煮或蒸至透心,曬乾,除去鬚根。
選購貯藏:以切面色金黃、有蠟樣光澤者為佳。置陰涼乾燥處。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肝經。
現代研究:有抗心肌缺血、調脂、抗腫瘤、改善學習記憶、抗肺纖維化、抗肝腎損傷、調節免疫等作用。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痛經止痛。用於胸肋刺痛,胸痺心痛,痛經經閉,風溼肩臂疼痛,跌扑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用藥禁忌:血虛無氣滯血瘀者慎用,孕婦忌用。
①治心痛不可忍:薑黃(微炒)、當歸(切,焙)各一兩,木香、烏藥(微炒)各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茱萸醋湯調下。(《聖濟總錄》薑黃散)
②治九種心痛,發作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薑黃三分,檳榔半兩,乾漆(搗碎,炒令煙出)半兩,石灰(炒令黃色)一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薑黃散)
③治胃炎,膽道炎,腹脹悶,疼痛,嘔吐,黃疸:薑黃一錢五分,黃連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錢二分,廣鬱金一錢五分,綿菌陳一錢五分。水煎服。(《現代實用中藥》)
④治臂背痛,非風非痰:薑黃、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每服一兩,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藥。(《赤水玄珠》薑黃散)
⑤治室女月水滯澀,調順營氣:薑黃、丁香、當歸(切,焙)、芍藥各半兩。上四味,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經脈欲來,先服此藥,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薑黃散)
⑥治經水先期而至,血澀少,其色赤者:當歸、熟地、赤芍、川芎、薑黃、黃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醫宗金鑑》姜芩四物湯)
⑦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薑黃一兩,當歸一兩(挫,微炒),熟幹地黃一兩,艾葉一兩(微炒),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大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薑黃散)
⑧治產後腹痛:薑黃二分,沒藥一分。上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約人行五、七裡,再進一服。(《普濟方》薑黃散)
(本公眾號圖片、內容為網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刪!)
歡迎廣大的中草藥種植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加入到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會的大家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博羅縣中草藥種植事業的輝煌!會員招募,請聯繫協會專職工作人員
132 8620 2223(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