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
拉屎、放屁、撒尿
但人在江湖走,哪有任性遊
總得因各種事一忍再忍
一天難得有個屁意,卻被同事捏著鼻子怒問「你吃什麼了這麼臭?「
只好:「做人要厚道,聞就聞了,還想要配方?」
矇混過去~也不知對方尷尬還是自己尷尬
尿事和屎事更不用說,各種不適場景輪番轟炸,只能一忍再忍,求個海闊天空。
尿沒了,屎沒了,屁也不見了
那麼問題來了
它們都去哪裡了呢?
尿液是從膀胱這個水庫出來的,水庫的出口有尿道括約肌把守,大部分時間是嚴密封鎖,只有噓噓時才會開閘放水。當膀胱裡尿液量達到 150ml-250ml 時,尿意來了就會發送信號該開閘放水了,當坑位準備好,尿道括約肌開閘放水。
憋尿時,大腦就會阻止括約肌開閘,結果尿越積越多,膀胱像氣球一樣被脹大,當尿量達到一定程度,你卻依舊用意念死守的話,膀胱會因張力過大而產生憋脹感,這感覺就像把你的膀胱當成鑼來敲,直到你大腦繳械,尿道括約肌投降,最終尿液噴薄而出。
看到這,有人就會問了憋住的尿,最後不還是尿出來了嗎?
是的,尿是出來,可這是充盈性尿失禁啊。此外,憋住的尿是有可能去別處的!長期憋尿後果很嚴重:
膀胱是個能伸能縮的彈性器官,長期撐大膀胱會失去彈性,尿液總是排不乾淨,形成尿瀦留。
憋尿,尿液就無法擠進膀胱了而是擁堵在上遊的腎臟和輸尿管中,可能讓尿液回流進入腎臟,造成腎臟積水,甚至破壞腎臟功能。
日常排尿可以衝刷尿道,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可如果習慣性憋尿就增加尿路感染的可能。
總之,憋尿一時爽,膀胱火葬場。
腸子在不停地蠕動,胃腸道中積聚了多餘的氣體,就要排出來。要麼從嘴巴出來——打嗝,要麼通過菊花出來——放屁。
Ememmmm~聽著怎麼感覺嗝就是屁呢?是有那意思。
當屁沒有找到腸道迷宮的出口,會原路返回,隔一段時間就會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經過血液循環全身,屁中的部分物質會被肝臟代謝掉。剩下的物質則是會隨著肺部的呼吸排出體外,搖身一變成了嗝。
所以說,憋屁的人,別人說你說話像放屁,不是沒有道理的。總結而言就是,這屁,不是從上面出來,就是從下面出來……
屁有屁味,嗝也有味道,長期憋屁會造成口臭喔~
拉屎這事很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忍一時風平浪靜,忍久了容易出事,等到忙完再去廁所……辛苦掙扎一番後卻常會發現,屎沒了!
它去哪了呢?
屎在腸子裡都知道吧,活動場地主要在結腸和直腸,結腸負責形成糞便將糞便推向直腸,此時神經接受到屎來了的信號,發號施令,肛門外括約肌立刻舒張,便便們奮力奔跑衝破終點,一瀉而下。
然而,如果大腦突然判斷,時機不對,肛門外括約肌就會賣力收縮,中止這場盛大活動,這屎還是在腸道裡,你不放「我」出來,「我」就去歡迎「我」的結腸那,便便就在腸道簇擁下逐漸從直腸撤退回結腸,而在退回的過程中重新吸收其中的水分,讓憋回去的便便一點點變成缺水小塊塊。
後來即使你有屎意,硬邦邦堆在結腸的便便也挪不動腳,慢慢的,便秘就來了……
所有,有屎就拉,定時拉,不要憋。最後,衷心祝願各位都能心想shi成,shi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