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它的特殊性表現在很多方面,今天我只和大家談談民國的旗袍。
對中國服飾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民國之前,服飾是有制度規定的,從廣義上分民服和官服,官服不僅男人有,女人也有,誥命夫人的服裝就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很多細的制度我在這裡就不詳述了。到了民國時期完全打破了中國以前的服裝制度。從服裝上再也沒辦法區分官位等級了,旗袍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演變出來的一種中國女士服裝。民國時期大多數城市女性都穿旗袍,上至國母下到普通的女教師,女學生,明星,風塵女子都會穿旗袍,唯一的區別是在面料,風格和做工的不同。
民國時期的旗袍主要分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它們在款式上沒有太大區別,主要靠細節來區分,京派旗袍喜歡用繡片做滾邊,繡花的比重比較高,衣服整體比較寬鬆,多選用比較傳統的面料。海派旗袍多用普通的面料做滾邊,繡花的比重比較低,衣服整體比較修身,除了採用中國傳統的面料,比較多的人會選擇昂貴的進口蕾絲面料。
前面我說過民國時期大多數城市女性都穿旗袍,在款式上很大同小異,主要是靠面料,花色,做工等方面來區分各自的社會角色。一般的女性穿布旗袍,主要選用單色,格子和小碎花面料,主要是自己手工做或者媽媽給做,是一種質樸,知性的美;演藝明星,大家閨秀,大戶人家的太太,風月場上的女子多選用蕾絲,香雲紗,真絲,錦緞,金絲絨等面料。她們主要是在花紋顏色上有所區別,風月場上的女子比較多的會選豔麗的顏色和誇張的花紋,其她女性則會選擇低調的花紋和顏色。這類女子多會找專業的旗袍師傅做,而她們本人就自然地成為了自己旗袍的設計師,所以至今人們一提起旗袍,就會說旗袍師傅,很少有人提旗袍設計師。民國時期很少有職業旗袍設計師,但不代表旗袍不需要設計師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