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家長學會感同身受,和孩子共築「心世界」

2020-12-17 蘭蘭聊育兒

同事小雯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論是跟家人還是朋友進行交流,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從未有過眼神上的碰撞。明明就是要表揚孩子的乖巧,卻顯得自己在組織家庭大會,批評孩子一樣,而且孩子也總是獨自的待在角落,與周圍熱鬧的人群格格不入。

小雯也多次跟家人商討過這件事情,卻始終沒有商討出解決的辦法。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了內向、怕生、敏感的情況,這也表明了孩子的心理在逐步形成,只是未以積極陽光的方向去發展。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內心脆弱?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活就如同平靜的水面一樣,隨風漂泊,自由自在,可在這平靜的背後卻還有波濤洶浪,它會在不經意間讓你承受所有的痛與苦,沒有路可以選擇,一切都逃避不了,只能選擇承受,品味煎熬。

對於開明的父母來說,孩子人格的培養和性格的養成,遠大於成績的好壞,真真正正的成功不在於徒有虛名的榮譽本身。

1、 思維模式上的主觀能動性不足。

這世界上有兩種思維模式,一個是固定式思維,另一個叫成長型思維,它們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思維上的懶惰。內心脆弱的孩子往往在思維性格上比較懶,不願意接受改變,因為自己本身的目標不清晰,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遇到困難就逃避,稍微受到壓力就扛不住。

2、初衷與希望的不堅定。

孩子因為不清楚要做什麼,就會變得隨波逐流沒有方向。就以學習為例:簡單的題目做會了,就沾沾自喜;倘若題目再難一點點,孩子就會覺得困難而逃避。

3、性格天生的缺陷。

敏感,受到一點壓力情緒就變得不穩定。也是因為孩子自打出生第一天,父母就沒重視過這些細節問題,以至於慢慢地讓孩子不再樂觀。

由此可見,關愛孩子不僅是在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是要提供孩子在精神層面上的營養。才會滋養出內心富足且堅強的孩子。

內心過於脆弱的孩子,會對自己今後要走的道路造成什麼影響?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一書中指出:在問題足夠簡單時,大部分都可以搞定,而當問題逐漸變得複雜時,不同的人在解決複雜問題時會出現不同的思維模式,一部分人開始逃避解決這些問題並找藉口為自己開脫,有的甚至直接放棄解決這些問題,另一部人則認為困難是可以突破的,經過學習,努力,問題總能得到解決。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人做事不成功總在尋求外界的因素,是外界導致了我現在的結果,從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另一部分人,則是相信凡事都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的,哪怕你天生脆弱或者是天賦異稟,都沒有關係。

1、 變得優柔寡斷,患得患失。

長時間的懦弱不自信,致使孩子對美好事物的期待降低,甚至變為零,打心底的認為自己無法匹配這些美好的一切。但同時,這種心理也會促使孩子的佔有欲加強,害怕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

2、 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失去自己心中所願。

內心脆弱的孩子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自己不善言語,但對於周圍評價非常的敏感。哪怕是別人的無心之言,孩子也會因此糾結好久,慢慢失去自己的主見,不願意交談。

3、 孩子容易自卑,總是進行自我否定。

內心脆弱的孩子害怕別人的關注,哪怕自己成績好,也不敢向父母老師提出要求,喜歡自我消化所有委屈。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卻忽略了自己的優秀品質,以自己的不足去跟別人的優點進行比較,不斷的消極否定自己。

確實,成功的孩子離不開家長成功的教育,家長的親力親為積極主動,才能在孩子"不對勁兒"的早期看出端倪,變成大家所說的一樣:最好的教育便是同化孩子的思想。

家長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幫助孩子成為內心獨立且堅強的人呢?

首先,鼓勵和讚賞孩子,告訴孩子你這件事做得很棒。

我們大人都沒有想到能這樣處理,你是我們的驕傲。不斷地用言語和獎勵來表達自己的喜悅,這就會對孩子形成一種錯覺,我原來沒有那麼差,這樣做好像是對的,父母能夠看到我的努力因此而開心,我也很快樂等一正能量的反饋。孩子做事變得不再畏手畏腳,敢於擔當,跟家長的互動交流也就頻繁了起來。

其次,家長組織家庭活動的時候,要事先跟孩子商量好,徵詢意見。

作為家庭中的主要領導者,家長扮演的角色可是相當重要。家長可以抽出休息的時間跟孩子一起外出野炊、遊玩,前提就是,任何活動都要想著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決策能力,幫助孩子塑造人格。比如,由孩子確定遊玩的地點、行程、時長跟預算,把主動權交予孩子,哪怕是不合理之處也請家長耐心聽完,再跟孩子商量,確保孩子領導的積極性。

最後,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攜手前行,跟著孩子一起構建內心世界。

感同身受地去體諒孩子的所有一切,教育不是兩個對立面,而是處於對等面的雙方達成了某種共同的協議。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生活和工作已經夠叫人疲憊的了,而內心脆弱的孩子正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從而構成了不完善的精神世界。

簡言之,想要教育孩子修得正果,家長也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沒有誰是一無是處的,內心脆弱的孩子只是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願想,但是作為家長你得客觀地看待孩子所遇到的問題,該以怎樣的方法去幫助膽小怯弱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解我心理教育:青春期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心理都很脆弱,家長稍微話說重了,就眼淚在眼眶打轉,當然,這還算是輕的,有些孩子情緒無法克制的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許多青少年不同程度的都有「玻璃心」。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 孩子脆弱愛哭鬧,並不是所謂的「玻璃心」,可能和孩子性格有關係
    孩子的內心太過脆弱,在遇到一些小困難的時候,就會容易受到傷害,也會讓他們特別愛哭,其實這也是柔弱的表現,像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承受能力都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勇敢,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堅強的一面。比如說他們在和小朋友們共同參加比賽的時候,如果看到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那麼心裏面就會特別失落,不過從來不願意表現出來,也只是在無人的角落默默的流淚。
  • 孩子總是愛說謊騙人,家長應該怎麼辦?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感受
    他並沒有對小兒子批評、指責、下標籤,而是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說謊騙人也是一種自我表達,家長需要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感受。如果家長一味地指責孩子,反而使孩子逃避問題,那樣會離家長想解決問題的初心是越來越遠了。家長如何才能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感受呢?當孩子向家長隱瞞事實時,內心裡住著一個秘密,一定是不想讓家長知道。
  • 過去孩子常皮帶伺候也沒想不開,為啥現在孩子不打不罵卻脆弱了
    類似的事件屢見報端,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脆弱?有一位網友說,他小時候特別調皮,總惹事生非,父親扯下皮帶就是一頓暴揍,可他從來就沒有過輕生的念頭,他不明白現在的孩子父母不打不罵,為何卻變脆弱了。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到底是孩子有問題,還是父母有問題。
  • 孩子喜歡「抬槓」?家長可巧用「傾訴溝通」,培養孩子感恩能力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增,很多家長都在反映孩子的叛逆,說孩子越來越會抬槓了,說一句頂十句,都不知怎麼辦才好。朋友慧慧的孩子已經5年級了,最近聊天中,她總是對孩子有諸多抱怨。「7點半就要早讀,6點40還不起床,剛說他一句,他就譁譁譁地就開始反駁,最後怪到我身上來了。」「啊,怎麼會這樣?」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家長做好這4點,把嫉妒心變成正能量
    前段時間妹妹帶著孩子回老家,我們一起到公園遛彎,兩個孩子在公園裡背古詩,兩個孩子背的都很好。我先誇了妹妹家的孩子,因為這個事孩子和我鬥氣了一晚上,對我說:「明明我背得比她好,你為什麼先誇她不誇我?」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嫉妒之心不是成年人的特有,孩子也會有。
  • 孩子性格冷漠怎麼辦?內心有愛的孩子,離不開家長「愛」的澆灌
    波波的父母這才發現孩子對感情很冷漠,她最擔心的是孩子一旦形成這種冷漠的性格,很難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到日後的就業和生活。波波的表現是典型的「冷漠寶寶」,這種性格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發展起來的,這與長期以來孩子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緊密相關。
  • 孩子虛榮心強家長應該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們基本都生活在物質的社會裡面,小時候還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開始變得虛榮起來,喜歡和別人攀比,這時候家長就很無奈,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麼孩子虛榮心強怎麼辦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孩子自從懂事以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嫉妒心理開始有了明顯具體的表現。孩子最初的嫉妒心理會跟自己的母親有關,當自己的母親把目光轉向別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回有攻擊性的表現。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嫉妒心理的表現。
  • 孩子內向,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看到我的孩子每天都都活蹦亂跳、精力充沛,總愛問我:「你們孩子這樣性格真好,我的孩子很內向怎麼辦?」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孩子內向的問題。如何判斷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有專家致力於研究內向,分析結果告訴我們,內向孩子的優勢如下: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善於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孩子是內向型,家長要怎麼做?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家長這樣引導,就能培養出一個大氣的孩子
    今天這節課講解,當孩子嫉妒同學時,家長如何引導?在生活中很多大人都覺得,孩子的世界非常純真,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去妒忌、猜疑別人,事實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孩子他也會經歷各種挫折,也會對別人產生妒忌、猜疑之類的負面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 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 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滿篇大道理,而是父母無條件的撫慰。在孩子的世界中,小的只能容下父母兩個人,因此父母的任何舉動,都會激起孩子的反應。
  • 親子共讀繪本 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兒童文學博士周英(左)、國家二級諮詢師、兒童心理工作者湯淼(中)、兒童文學工作者柳漾(右)幫助孩子「全能感」過渡,家長是關鍵在為你朗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為主題的沙龍上5月23日下午在青島明閱島舉行為你朗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的沙龍。
  • 包貝爾生氣打女兒巴掌:培養孩子情商的最佳方法是感同身受
    看過他們節目的觀眾應該知道,餃子是包貝爾夫妻的第一個女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育兒問題,但他們最終找到了教育的訣竅,問題都迎刃而解。他們身體力行地落實了對孩子的情商教育,使孩子對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發自內心地為他人著想。父母在培養孩子情商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3點1.父母應該和孩子共同進行情商學習情商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都要學習的東西。
  • 家長每天和孩子共做一件事,孩子就會優秀起來
    一個孩子習慣的養成很重要,一個好的習慣可以陪伴他一生,讓他終生受益。女兒有個習慣,每天背誦一首古詩,這個習慣讓女兒學會了堅持,學會了自律。孩子的成長還是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督促,此次疫情對於我們來說不只是災難,其實她還是一次特殊的課堂。疫情之初我們就開始了空中課堂,我們家長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的態度。自從正月十七原定假期結束,我就告訴女兒,現在的每一天都不再是假期,你除了可以不穿校服,其他的都要和學校裡一樣。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家長學會這4招,輕鬆化解孩子的嫉妒情緒
    嫉妒並不是一個褒義詞,我們也要理性看待自家孩子,一發現問題立馬糾正。兒童心理專家:嫉妒是一種自然感情,每個人都會有嫉妒之心。雖說嫉妒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緒反應,但家長若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話,孩子經常帶有嫉妒反應情緒,會演變為人格的一部分。它帶來的後果往往是競爭、攻擊和對立。
  • 寶寶2歲後家長做到「3懶」,善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強大內心
    但是有的寶寶卻不行,吃飯也需要人喂,一有些什麼事情都要需求父母的幫助,不然就會放聲大哭,感覺非常的脆弱,有的家長問我,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同樣都是2歲,但是差距那麼大呢?寶寶2歲後家長做到「3懶」,善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強大內心1、懶得照顧孩子起居很多寶爸寶媽在照顧孩子日常起居方面可以說是不辭辛勞、無微不至,但是這樣卻限制住了寶寶的自理能力,有很多寶寶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也被家長代辦了。
  • 孩子很難跟父母做溝通,了解「內部語言」,幫家長走進孩子內心!
    那麼為什麼小時候乖巧聽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不服管教,出現封閉叛逆呢,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從一個生理到心理都完全依附家長的階段,發展成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人格的獨立個體,這其中轉變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具備科學的教育方法,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所難免。
  • 家長孩子共參與 西安高新區一企業向環衛工人捐贈愛心
    2月28日上午,陝西睿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雁塔區丈八街道辦環衛工人送去了除菌皂、橡皮手套、大米等防疫及生活物資,為他們送上關懷和愛心。據了解,本次活動方採取鼓勵孩子購買疫情科普讀物的方式籌集公益資金,有睿鼎愛心家長和孩子參與其中,共為丈八街道環衛工人送去了除菌皂100塊、橡皮手套100雙、毛巾100條、食用油100桶、大米100袋。陝西睿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少兒公益圖書館,提供0-12歲兒童的免費借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