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永春網"↑免費訂閱本刊
咱永春自主創辦的地方門戶網站!十年相伴,感謝有你!聯繫電話/個人微信:15559119555、18698350525 。 最近朋友圈瘋傳燙傷的麵粉敷法——「燙傷後將傷口處放進麵粉裡,十分鐘後取出,不會出現灼傷的紅印或水泡,且冷麵粉比常溫麵粉效果更佳!」不少網友表示,以後冰箱裡要備上麵粉,自己或家人意外燙傷就不愁了。但據專家後證實,這又是一則不折不扣的微信謠言。(據廈門日報報導)據一七四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張新合介紹,燙傷後敷麵粉的說法毫無道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他分析,燒傷及燙傷屬於熱力損傷,被燙傷後毛細血管擴張,組織壞死,血漿等液體滲出,因而會形成紅腫與水泡,這是一種自然反應。張主任解釋說,皮膚被燒傷或燙傷後,應該及時進行冷療帶走熱力,麵粉的儲熱量很小,無法有效吸收熱量,起不到冷療的作用。
另外,麵粉上的細菌還有可能感染傷口,且燙傷後因為有液體滲出,若傷口上敷了麵粉,有可能變成漿糊狀,粘在傷口上,給傷口的清洗和消毒帶來不便。所以說,這種方法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網友對於燙傷有各種偏方——牙膏塗抹、若為小面積燙傷,用藥棉沾透生薑汁敷患處,可立刻止痛、「用雞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調勻,塗敷在受傷處」、「小兒燙傷後,用黑豆25克加水煮濃汁,塗搽傷處」等。還有網友表示,肥皂水、酒精、白酒、煤油、植物油等,也可以用於浸泡或塗抹。
辣麼,這些偏方到底管不管用呢?
張主任說,對於其他偏方,如牙膏、蘆薈、酒精、白醋等,在醫學上也並不主張使用這些方法治療燙傷。「若是創面淺,用蘆薈、白醋等清洗傷口是可以的,但創面深就行不通了,加上這些物品本身為非無菌,也容易造成感染。
衝:「衝」是指燒燙傷後立即脫離熱源,用流動的冷水衝洗傷面,降低傷面溫度,減輕高溫進一步滲透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重。
脫:「脫」是很多人都易忽視的。如果是被開水燙傷,衣服上仍然有較高的水溫,不脫去衣服,相當於沒有脫離熱源,仍然會加重傷情。所以邊衝邊脫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泡:「泡」是指脫下衣服後要繼續把傷口泡在冷水中。泡冷水可持續降溫,避免起泡或加重病情。如果出現小水泡,注意不要弄破,由醫生處理。
包:「包」就是包裹傷面,送醫院之前一定要包裹傷面,例如裹上一塊乾淨的毛巾也可,切忌濫塗抹「藥膏」。
送:最後這個「送」就是指送醫就診,尋求醫生的救助。
燙傷可分為——一度燙傷(紅斑性,皮膚變紅,並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燙傷(水泡性,患處產生水泡),三度燙傷(壞死性,皮膚剝落)。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京萬紅、美寶潤溼燒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宜儘早送醫院治療。
燙傷的創面處理最為重要,先剃除傷區及其附近的毛髮,剪除過長的指甲。創面周圍健康皮膚用肥皂水及清水洗淨,再用0.1%新潔爾滅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創面用等滲鹽水清洗,去除創面上的異物、汙垢等。
保護小水泡勿損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針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汙染較重者,應剪除泡皮,創面用紗布輕輕輾開,上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紗布或薄層凡士林油紗布,外加多層脫脂紗布及棉墊,用繃帶均勻加壓包紮。燙傷還可採用包紮療法、暴露療法等。
燙傷常易並發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還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以上內容整合自廈門日報、寶寶樹、百度經驗)
▶永春街邊"舊手機換不鏽鋼臉盆"內藏驚天貓膩,看後一身冷汗.
.
▶【提醒】春節臨近,這六類微信紅包千萬別碰!
▶【擴散】注意了!看到有人拿這個,馬上報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閩南達人秀·永春站」報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