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酒量和人的感情似乎成了正比,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不喝就是不給面子」。當然,你若是酒量如海,自然樂得多飲幾杯。如果你的酒量一般,喝酒就成了苦差事,生怕出糗又傷身。現在是冬天了,這馬上要過年,喝酒是必然少不了的。那麼,喝醉了怎麼解酒最快?
「多喝點茶水吧!」——許多人都會這樣回答。於是,在酒桌上,大家一邊喝酒一邊大量喝茶水,還以為能解酒。其實, 茶水並不能解酒,只能是稀釋一下酒精而已,效果非常有限。
因為酒精在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肝臟分泌產生的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後,也行若無事。事實上,現實中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比較多,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後產生噁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症狀。
這就是說,乙醛才是使人酒精中毒的罪魁,它刺激人體肥大細胞,使人面紅耳赤、頭暈頭痛、 傷及肝臟、心腦血管及腦神經系統。因此,不善飲酒,酒量在合理標準以下的人,即屬於乙醛脫氫酶數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
對於善飲酒的人,如果飲酒過多、過快,超過了兩種酶的分解能力,也會發生醉酒。喝酒後頭疼——酒精刺激血管擴張,腦組織中的酒精濃度是血液酒精濃度的10倍,所以醉酒後一定會頭痛無比。
明白了這些原理以後,我們再回到喝醉了怎麼解酒最快?什麼解酒最快的這類問題上來,歸其根本,我們需要做到兩方面:
第一、增強肝臟對酒精的分解能力
人體解酒靠的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是肝臟自身合成的,而這些酶的合成,需要消耗掉大量蛋白質的。因此,在去飲酒之前,一般吃點高蛋白的食物比較好,例如吃兩個雞蛋,喝點牛奶,豆漿等,這些高蛋白食品不僅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發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還能為肝臟合成酶提供充足的材料,使酒精能夠儘快得到分解。
除此之外,平時的飲食中也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 尤其是像雞蛋、豆腐、牛奶、魚、雞肉、芝麻、松子等「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是肝臟的最愛。這些食物中豐富的蛋白質就像肝臟的「維修工」,能起到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第二、解除酒精對大腦各個功能區域的影響。
這個也就是我們說的醒酒,那方法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了。比如喝點蜂蜜水就能有效減輕酒後頭痛症狀,因為蜂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減輕頭痛症狀,尤其是紅酒引起的頭痛。
也可以用食醋燒一碗酸湯,趁熱喝下;或者倒食醋一小杯徐徐服下。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於酒中的乙醇與食醋中的機酸在人體的胃腸內相遇而起醋化反應,降低乙醇濃度,從而減輕了酒精的毒性。
此外,B族維生素也很重要,尤其是煙酸。因為煙酸的體內活性形式是NAD+和NADH,乙醇去掉的氫離子需要交給NAD+變成NADH,所以NAD+少了乙醇變成乙醛的速度降低;而且,乙醛變乙酸的過程同樣需要NAD+,整個能量代謝都需要煙酸的參與傳遞氫離子。煙酸很容易得到,它主要存在於動物內臟、肌肉組織,水果、蛋黃中也有微量存在,是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之一。
最後,我要提醒一句:飲酒還是少些好,長期喝酒很容易導致脂肪肝,這樣血液中的脂肪也會隨之增多,然後就會產生脂肪栓子。當脂肪栓子滯留在骨小梁毛細血管內,就會堵住血管,這樣骨小梁就會得不到營養的供應,最終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
當然,並不是說喝酒一定會導致股骨頭壞死,有的人喝一輩子的酒都沒有發生股骨頭壞死,有的人喝很少的酒就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但是,這種個體性的差異並不能因此否定酒精對股骨頭的傷害。男人喝酒難以避免,但是酒量要放在刀口上,千萬別自己把自己喝壞了!
#解酒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