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餐桌」菜單使用的扶貧地區食材展示(央廣網記者 唐奇雲 攝)
央廣網上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唐奇雲)昨天(18日)下午,「跨國企業在上海·理想餐桌行動」頒獎禮上公布了37個公益獎項,其中包括以上海十六個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為食材,由在滬中外名廚進行創意烹飪,形成的19個優秀扶貧公益菜單,一張連結中國西部廣袤田間和駐滬跨國企業的「理想餐桌」正式亮相。在中國構建的全社會共同參與、跨地區多元主體的扶貧體系中,在滬跨國企業扮演著非常活躍的角色,以創新實踐作出了積極的示範。
據介紹,凱悅、萬豪、雅高、泛太平洋等國際酒店集團的廚師們在此次行動過程中選取了產自西藏、新疆、雲南、貴州等地二十幾個區縣的五十餘種農副產品,以菜單形式向社會推廣,賦予了中國食材更多表現維度。而此次活動的協辦單位——上海農商銀行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上海地緣優勢與資源優勢,做細、做實、做深、做透「三農」金融工作。在雲南、西藏等經濟相對薄弱地區持續開展公益扶貧項目,為決戰脫貧攻堅盡應有之義。
「理想餐桌」繪畫比賽(央廣網記者 唐奇雲 攝)
經過兩個多月的評審,包括淮揚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曉燕、「艾格吃飽了」品牌創始人聞佳、美食及旅行作家地主陸、美食作家大怪等六位頂尖大廚和專業食評家組成的「理想餐桌評審團」,評選出了「理想餐桌」評委會大獎,並在活動現場公布了獲獎名單——上海和平飯店、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割烹藏雪以及寧波泛太平洋大酒店。
「這次我們從很多餐廳大廚這裡得到反饋,他們認為這些幫扶地區的農產品,甚至好於他們以前一直用的進口食材。除此之外,我們會覺得其實它的價格也有優勢,而且在種植、在飼養上是好過於那些大批量的工業化產品。」評委代表大怪向記者舉例道,「比如說雲南的葛根,我們平時可能都很忽視,但是它也是日本料理裡面經常用的食材。所以想這些幫扶地區的農產品,它不僅適合於做當地特色的菜餚,也適合做上海菜,也是做江浙菜,做粵菜,做西餐,做日食料理都是可以的。『理想餐桌』是都市人對於多元化口味的追求,也是幫扶地區脫貧致富的念想。」
據凱悅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餐飲區域總監吳國俊介紹,旗下五家酒店都參與了此次活動,會考慮將雲南梯田鴨納入集團供應鏈體系。吳國俊說:「梯田鴨正是我們在尋找的『中國好食材』。此次活動不但能讓扶貧地區優質的食材被更多人所欣賞,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廣袤的田間汲取更多營養,更好地滿足賓客不斷變化的餐飲需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服務科技領域的跨國企業昕諾飛和贏創工業集團在參與此次行動過程中更關注食材的源頭——田間和地頭。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工業集團支持舉辦了「理想餐桌」繪畫比賽。集團北亞區企業傳播總監李芳菲表示,理想餐桌不僅僅在於餐桌之上的美味佳餚,更在於從餐桌溯源到田間地頭,從產業鏈的源頭出發,通過精準飼養將動物營養、專業知識和數位化相結合,尋求能夠滿足人們可持續營養需求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推動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昕諾飛與上海柏悅酒店共同推出了素食公益菜單。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數字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及新興市場總經理魏謙哲認為,促進可持續生產高質量和高產量的農作物是昕諾飛對「中國理想餐桌」議題作出的努力。
直至12月31日,滬上市民皆可在參與的酒店及社會餐廳中品嘗到「理想餐桌」菜單。在上海600多家餐廳、咖啡店、酒店、4S店等生活方式地標,都可以找到「理想餐桌行動」的標誌,通過掃描餐牌二維碼的方式進入專題頁面,了解餐桌背後的溫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