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和髖關節,練習本質真的不同

2020-12-22 燈塔瑜伽

眾所周知,肩關節和髖關節是身體中的球窩關節,言外之意,它可以360度的自如活動。但現實卻往往不盡人意。

如:手臂不能自如地伸向天空,而要靠胸腔的彎曲代償來達到。再比如:練了幾年,橫叉依然下不去。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本身的骨骼結構有關的,比如有些人的「球」被包裹得比較多,活動的範圍就會相應減小,當然,穩定性會相應增加,反之亦然。

結構決定功能,從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結構上來看,肩關節的「球」本身就是被包裹得比較淺的,所以註定肩關節的活動範圍會更大,穩定性會更弱,而身體需要達到平衡,就要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而不是一味的「開肩」。

確保肱骨頭在肩窩內(即當你把手臂完全伸出去後再拉回一點點大感覺),再做激活肩關節周邊肌肉的一切動作,才能充分保護、穩定肩關節,否則是得不償失。

髖關節相較於肩關節,股骨頭被包裹住的「球」相對較多,所以穩定性就比肩關節要強,因此髖關節是真正需要靈活的關節。當然,這也要先保證股骨頭在髖臼裡活動,而且要保證骨盆的穩定性,即固定一端活動另一端。

通常所說的開肩、開髖,指的就是增加肩和髖關節的靈活性,使之在屈曲、伸展、內旋、外旋、內收、外展等,六個方向上都能活動自如。增加血供、疏通經絡、帶動氣血的運行。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當然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體,所以一定要尊重天生的骨骼結構,在身體的平衡和穩定之間搭建橋梁,而非過度的追求「開」。

在練習中,遇到牛面手、手扣手、手抓腳趾等動作時,可以先使用輔具,幫助身體逐步探尋自主啟動力量的感覺,以便在任何的練習中都是有控制的、安全的。

靈活和穩定之間的度,你會把握了嗎

相關焦點

  • 肩關節、髖關節體格檢查(視診、觸診、動診,體格檢查)
    主要觀察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主要檢查肩關節的前屈、外展、外旋、內旋活動度。檢查者立於患者背後,患者肩關節前屈90°屈肘90°,前臂保持水平,肩關節內旋出現疼痛為陽性。肱骨大結節和岡上肌腱向前內撞擊肩峰喙突喙肩韌帶形成的喙肩弓。患肩外展未到60度時疼痛較輕,被動外展至60-120度範圍時,疼痛較重,當上舉超過120度時,疼痛又減輕,且可自動繼續上舉。因而對60-120度這個範圍稱為"疼痛弧" ,疼痛弧試驗陽性,提示岡上肌肌腱炎。
  • 分享13套不同主題的瑜伽練習序列,自己練習和老師排課都用得上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組不同主題的瑜伽練習序列,不管是自己練習或者是排課都可以用到。這類瑜伽練習序列的分享比較多,大家也不一定要一成不變地按照他的順序來練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增減變動。特別是針對練習效果似乎總是不明顯的人,更需要多留意編排思路。第1套序列組合。這是一套靈活肩關節的練習室序列。動作都比較簡單,初學者也可以練習。
  •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哪些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哪些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hip joint)是處在股骨和髖骨之間的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的球窩關節,球窩關節的特點之一就是活動度大,因此髖關節是全身的關節中除了肩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關節。
  • 14套不同主題的瑜伽練習序列,練習的同時也學學人家的編排思路
    又來給大家整理分享不同主題的瑜伽練習序列了。這次給大家分享15套,總有幾套是你正需要的吧! 這是一套靈活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瑜伽訓練。 開肩開髖幾乎是瑜伽裡面永恆的熱門話題,這個系列把開肩和開髖的體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加強髖關節靈活性練習動作
    最近我們腰突訓練營中不少小夥伴們在做關於髖關節靈活性動作的時候都做不到位,很多小夥伴們由於工作久坐,引起各種疼痛,尤其是腰痛和肩頸不適的很多。時間久了,骨盆前傾,脊柱側彎等症狀接踵而至,甚至後面髖關節靈活性越來越差,導致腰痛加劇。
  • 髖關節太緊打不開?這6個瑜伽體式多練習,讓你輕鬆開髖
    開髖的好處髖即腹股溝部位,是軀幹和腿連接的部分。它有6個活動方向,分別是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對於不經常運動的人來說,這部分通常比較僵硬。而喜歡練瑜伽的人,可是從開髖當中受益不少。1、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幫助淋巴排毒,滋養內臟器官。
  • 很可能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要說上半身最為靈活的關節那應該就屬肩關節莫屬了,與之相對的下半身最為靈活的關節那就是髖關節了,它倆都是屬於球窩關節,在各個方向都有活動度,對於健身來說上肢動作運用最多的就是肩關節,下肢則是髖關節。,練後不拉伸等等,種種原因導致你髖關節活動受限。
  • 可能是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要說上半身最為靈活的關節那應該就屬肩關節莫屬了,與之相對的下半身最為靈活的關節那就是髖關節了,它倆都是屬於球窩關節,在各個方向都有活動度,對於健身來說上肢動作運用最多的就是肩關節,下肢則是髖關節。 下圖髖關節解剖圖,大家了解它在什麼位置,腦海中有一個印象。
  • 內附練習視頻 | 關於髖關節屈曲靈活性,老師這麼說
    而良好的髖關節屈曲靈活性可以提高運動表現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髖關節屈曲活動度的恢復也會讓速度、力量和爆發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實,「髖關節靈活性受限」可以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經常練瑜伽的人經常會拉伸臀屈肌,跑者則經常抱怨短步幅和這些肌肉的損傷……你的客戶可能會問你關於他們「髖關節靈活性受限」的問題。
  • 「肩關節-4」解析圓肩+矯正練習
    人不可能完全保持靜止,所以先通過某一動作來找到最適合且最不會受傷的姿勢,然後再要從不同的活動中矯正錯誤的姿勢。胸椎和肩胛骨也在這個姿勢下完全貼在地面,記得收下巴,躺著很容易忘記頸椎正確的位置。建議先練習90-90呼吸練習,因為呼吸的正確性也會影響姿勢。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圖片來源: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連接形成的滑膜關節、球窩關節,與肩關節一樣非常靈活,可以做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內旋和外旋6種運動,是我們跑、跳、走的重要關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退變、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退變、神經功能下降、急慢性損傷等因素會引起骨關節炎,嚴重時使人喪失運動功能。髖關節的疼痛是兒童和老人步態異常的首要原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發病率第2高的關節炎性疾病,它會導致比其它骨關節炎更嚴重的殘疾。
  • 分享1套完整的瑜伽自我練習課程,主題:拉伸大腿後側靈活髖關節
    給大家分享一組今天早上自己的練習序列,這套序列強度不大,難度適中。初學者也可以練習。練習主題:增強核心力量,強化屈髖肌群力量;靈活肩關節和髖關節,拉伸大腿前側和整個身體後側,也是下豎叉很好的練習序列。第二組呼吸:下犬式變體手推地,背部延展,保持背部和手臂在一條直線。彎曲雙膝,配合呼吸,依次踩動雙腳。更多的伸展腿後側,特別是小腿後側。
  • 五組練習穩定肩關節,緩解肩背痛
    作用是使肩胛關節內斂和旋內。肩胛下肌屬於肩袖肌群之一,和其它三塊肌肉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一起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並使肩關節產生活動。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前面,有著「獨當一面」的作用。含胸駝背會伴有肩胛骨前移(菱形肌延長),另外還會出現肱骨內旋(岡下肌、小圓肌會延長無力,肩胛下肌縮短)。
  • 「功能訓練」提升髖關節外旋能力的三個練習
    髖關節的外旋的重要作用如果想完成柔術動作的話,需要很多髖關節外旋的活動,和瑜伽、拉伸梨狀肌的動作有些類似。比如在你進行巴西柔術時,當進行防衛時,髖關節的外展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來受益,提升髖關節的外旋能力,以下是三種練習方法。
  • 過年在家幹活兒多,肩關節疼痛難忍,做這三個練習緩解肩周疼痛
    這樣判斷,她的胸椎段旋轉和肩膀移位狀況。如果有一側肩關節疼得厲害,意味著這側肩關節,尤其是盂肱關節位置不正。而盂肱關節不正,多因為肩胛骨和胸壁位置傾斜不正。岡上肌位於肩關節最上端,起於岡上窩,止於肱骨大結節。其作用是和其它肌肉一起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把肱骨頭固定在肩胛骨關節盂窩內,岡上肌收縮能夠使手臂外展,即手臂自體側抬起的動作。
  • 肩關節長期疼痛別總在肩上耗精力了,你需要在臀部上找找原因
    這側肩膀抬高並在紅圈的位置出現明顯的疼痛,並結合疼痛弧實驗,判斷是左側岡上肌受損引發的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當手臂外展至60——120度角度範圍時,肩關節疼痛加重,並無力繼續上舉。如此可以判斷練習者是岡上肌受損引起肩關節疼痛加重。這是因為,岡上肌腱被擠壓在肱骨頭與喙肩韌帶之間會引起劇痛。但是在60度以下,和120度以上時,則外展活動正常,且疼痛不明顯。岡上肌位於肩關節最上端,起於岡上窩,止於肱骨大結節。
  • 9個動態開髖動作,幫你打開腹股溝,靈活髖關節
    9個動態開髖動作,幫你打開腹股溝,靈活髖關節從來不運動的人在開始健身時,肯定會遇到這個問題:胯打不開。你也許不知道胯在哪裡,那就換一種說法,腹股溝和髖關節太緊張了影響開胯程度。所以能不能打開胯部,首先要看能不能打開腹股溝和髖部。今天為大家準備9個抬腿動作,簡單易學,都是打開雙腿的好方法。1、斜板支撐後抬腿在開始熱身練習前,先準備一個四角穩定高度適中的椅子。再準備一張瑜伽墊,將椅子擺在瑜伽墊的一端。站在椅子前面,手掌撐在椅子邊緣,腳步後退,腳趾觸地,背部和腿部在一條直線上。
  • 腰椎間盤突出症與髖關節疾病如何鑑別
    (6)從生活和工作環境上講:經常處於寒冷或潮溼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腰間盤突出症的條件。(7) 從女性的不同時期講:產前、產後為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期。(8) 先天性腰椎發育不良或畸形的人。(9) 職業運動員。
  • 第19期 | 基準、退階和進階(下)
    背闊肌和下斜方肌發力,把它提起來。有些舉重運動員會使用更偏向於硬拉的模式(較多髖關節運動,較少膝關節運動),這沒有問題。根據我們最近幾年的經驗,這個練習一直是一個關鍵的退階練習。在運動員能夠順利拿起最重的啞鈴之前,我們一直採用壺鈴或啞鈴相撲式硬拉作為我們主要的下肢練習。註:我們最後幾乎總要從壺鈴轉向啞鈴。因為我們最重的壺鈴為46公斤約100磅,而最重的啞鈴是120磅。
  • 髖關節骨盆位置和骨性標誌
    1、髖關節2、股骨頭1、髖關節是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屬於球窩關節,(肩關節也是球窩關節)在人體大腿根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