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夫妻工具卡十四:家務活

2021-02-13 彥媽正面管教

        春節將至,幾分歡喜幾分愁。

        終於可以不用上班了,終於可以回家了!好想享受慵懶不用早起的時光:一縷陽光透過窗簾,愜意而滿足。

       可是,有多少人說:彥媽,你在做夢吧?!年年過年累得跟什麼似的,兩口子年年幹仗,還眯著眼睛看陽光?!我曾經發誓再也不回婆婆家了;有年我直接帶著孩子回自己家了;我不是選擇旅遊,清靜.

       細細問下原因:累、煩,幾乎全是家務活惹的禍。

       

      今天 ,我從一個70後女性的角度來說說家務活說說過年,歡迎男性、80後90後60後50後的朋友們參與討論、分享不同觀點哈。

        70後,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單位處於中堅的年齡。一年忙忙碌碌,好象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又恰逢年底,總結匯報、客戶維護等各項工作焦頭爛額,還非常要面子愛完美。大量的家務,一家老小新衣置辦、親戚們的禮物..孩子一學期辛苦,還想陪伴孩子旅旅遊.連請保潔都沒時間在家。什麼事都想做好、什麼角色都不想讓人說自己不好。

       一個人恨不得長出四隻手。好不容易,頭髮也沒整,衣服也沒來得及換,馬不停蹄回家過年。「某某,去把花葉擦一擦.」「噢,好。」」老婆,去幹點活。「「弟妹,你不熟悉。碗讓你嫂子刷,你坐著。」瞬間委屈爆表:我是你老婆,我一直沒閒著,我也想坐坐歇著,幹嘛都坐著只讓我幹?年前馬不停蹄已經夠上火窩心的了,還有一個鬧騰的孩子作業沒寫,再來這麼一句「不體諒」!火了:「誰樂意刷誰刷。」或者臉拉得老長,忍住涼水的刺痛,心裡把老公罵了一百遍,憑什麼讓我幹?!回家進門就開火,槓上了尤其處於生理期的女人們,特別地怨恨。

       有一年,70後的吐槽大會,版本各異,但糟心窩火是共同的:家務活引發了極大的情緒不滿。個別朋友甚至為過年值班不回家而慶幸、雀躍。也有個別笑眯眯地輕聲說:「俺不用,坐在炕上就行,太冷。」竟引來齊刷刷地豔羨掃射。

        家,是一個共同體。現在生活條件越來好、交通越來越便利,只要想回,一定是能回家的,哪怕是三兩天,一年總會有時間。不要心疼機票錢,或再為做家務而心煩。父母一年老去一年,子欲養而親不待。

       家務,我們換個角度,改變觀念,也許可以不再糟心。比如:

       1、世上沒有非如此不可的事情。累了,菜可以只做4個,不必過年非要十大盤八大碗,一頓做了頓頓剩。衣櫃可以等正月整;窗簾可以等十一洗、陽光明媚,還幹得快;生理期,跟愛人說一下,不舒服.一家人憋著委屈、不快做事,手在動心不和,哪來的萬事興?

        2、不要有角色期待。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清掃、做飯是女人的工作,男人也可以搭把手,享受一下家庭時光。不要以為有的兄弟姐妹一年只回來一次,事事盯著他們愛吃什麼哪裡不開心了,客客氣氣。身邊的愛人、孩子天天裡裡外外,跑腿忙活,他們更辛苦。他們更需要看見:「難得放假,歇一下吧。一年多虧了你。」人,累點花點都不疼,疼的是被忽視、沒有被關注被理解、被公平對待。

        3、將家務活變成好玩的事情,分工合作。列一份清單,哪些事情是緊急的、重要的、必須要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等等的。只說需要幹的,不命令不強求誰必須要做什麼。比如,我媽媽的這次搬家。四姐在群裡公布了新家保潔進度,周六搬。需要一個人呆在新家盯保潔進度,需要兩個人搬冰櫃,其餘的人搬點衣服、日常用品、各種米麵等父母決定要搬的物品。沒有感覺壓力或被「點名」的那種不舒服,大家自動歸位。女人搬輕點的衣物,男人和放假回來的外甥搬重物。三姐整理臥室我整理廚房,二姐樓上樓下搬運媽媽打包好的各種小包,四姐照顧上學的孩子並電話統籌其他事宜、安排酒店。搬個家,誰都累,真心累,尤其集中時間搬。但由於統籌得好,目標明確:早點安頓,能開火能睡覺,父母不上火就行。能不多一事是不多一事,簡單、快速就OK。只有尊重,沒有強迫,或者誰不幹就命令。結果,每個人反而挺長眼色,自動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累並內心喜悅著。偶爾還邊幹邊隔空開個玩笑、交流點感受,互相誇誇對方,精神上的愉悅帶來了行動上的輕鬆,好象也沒有多想:好累了,不行了,不想幹了..

        4、鼓勵是做家務活的萬能膠、金鑰匙。在這裡,重點說下我老媽。搬家,她其實蠻累的,提前好幾天打包,更有離開老屋的不舍、到新環境的陌生忐忑不知所措,內心是煩燥的、焦慮的,用她的話是「說不出來的滋味,難受。」可是她隨時都會看到他人:「哎呀,傑從小沒遭這個罪啊,收拾一下午的廚房,收拾得真乾淨。四兒啊,這個飯店的菜真好吃,人家每個菜都做得挺好。在三樓不要緊,我慢慢扶著樓梯上..你們每個人都辛苦了..噯呀,多虧聽你們的,沒聽你爸的,你看下這個大雪,可怎麼搬啊?多虧孩子說早早搬..那個燈呀,多虧正兒,看到燈罩有灰,跟他爸爸拿下來,刷刷安上。正兒,都挨個看看,你說姥姥還以為燈咋不亮呢,多虧你和你爸啊.."我媽不僅時時留意每個孩子和外甥們做了什麼,付出的哪怕是一點點,總是及時鼓勵、以她特有的方式表達,而且還會非常幸福地、充滿感激地告訴家裡其他人,讓聽到的人感覺很溫暖,也為媽媽從心洋溢的幸福和滿足而快樂、感覺特別有價值。我父親有時會低聲笑:「你媽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幹部,適合幹政工。她越這樣說,你們越願意幹。」

       是啊,我們的一點點付出、做的一點點小事,媽媽就如此滿足、開心和喜歡,我們就一定會更加努力,想事、做事、多做事,家務活不再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也不會象媽媽以前說的大家背著老怨和老曲幹了。

       夫妻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其實有多少大事、有多少不可調和的矛盾?差的就是我們的觀念、說話的技巧。累了,可以說出我們的感受,而不是憋在心裡抱怨而對方卻不知。不管什麼事情,一家人一起討論和分擔,就會更容易和諧與尊重。無論男人或女人,老人或小孩。無論平時在身邊的子女還是久未回家的遊子。不要因為太熟而不講究語言與說話方式 ,不要因為不常往來就格外客氣。越是熟悉的、身邊的人越需要鼓勵。

        放下角色期待,摒棄頭腦中的限制性信念,不偏執不期待完美。尊重情形,決定自己該做什麼,相信我們每個家庭都會和和美美、快樂過大年!加油,親愛的們

彥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家長講師、解密青春期養育家長講師、三級心理諮詢師

每周二晚7:00-8:30,解密青春期養育家長微課進行中.

每周四晚7:00-8:30,11歲以下家長正面管教微課進行中......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關注

相關焦點

  • 【正面管教】夫妻關係工具卡,情人節讓你們的關係更加親密
    婚姻專家會說,每對夫妻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適用所有人的法則。情感作家說,這是一個現實而殘酷的時代,沒有什麼美滿的婚姻可言。民政局數字說,這就是個離婚率高居不下的時代,沒有誰再願意為誰去改變。 可是,可是,我們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 【正面管教工具卡之大師智慧篇】30、擁抱 –簡.尼爾森 中英文對照
  • 《正面管教》譯者張宏武:正面管教是一門關於鼓勵的藝術
    《正面管教》源於美國教育專家簡·尼爾森1981年出版的著作
  • 正面管教介紹
    一、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PD)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倡導父母通過營造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氛圍,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是一個根植於阿德勒心理學,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兒童指導模型的家庭教育體系;更是一套專業的父母培訓體系。
  • 【青藍大理遊學】自然教育+正面管教-親子冬令營
    2、 通過此次親子活動、學習和運用「正面管教」工具,通過有效的活動陪伴、親子協作,達到彼此接納與尊重,家長隨時在活動中覺察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改善親子關係、促進親子和諧。3、 通過有序的團隊生活,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團隊合作與友愛互助。4、 戶外生存能力鍛鍊,挑戰自我、磨鍊意志,懂得自我接納、成長與提升。
  • 好書推薦丨《正面管教》系列書籍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與實踐,正面管教已發展出一系列成熟的家長、講師培訓圖書,音像,工具卡等,並細化為針對不同兒童的年齡段和特殊人群書籍,如零到三歲,三到六歲,十幾歲孩子,單親家庭,繼父母家庭,特殊兒童家庭和關於寵物等。在簡尼爾森博士和正面管教協會同仁的努力下,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正在不斷完善和創新中,如網上社區,在線課程,ipad應用等等,幫助家長深入學習和運用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Day2:正面管教才是好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正面管教?如何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嚴厲型」管教會讓孩子變得反叛或盲目順從,「嬌縱型」管教方式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依賴,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那麼如果既不想嚴厲,也不想嬌縱,該怎麼辦呢? 還是以早餐為例,讓我們來看看正面管教型媽媽的做法: 在早餐開始之前,孩子自己穿上衣服、收拾好床鋪,然後來到廚房。他主動幫著媽媽做家務——擺碗筷、烤吐司、炒雞蛋等等。(這也是正面管教的結果,後面將告訴你這是如何做到的。)第一步:由於今天的早餐是穀類食物,媽媽給了孩子一個有限制的選擇:「你是要吃小麥圈,還是吃麥脆?」
  • 關於《正面管教》中的重點總結
    最近,在媽媽群裡很大熱的一本書-《正面管教》,如果你家恰好有孩子,而沒時間細細讀完這本書的話,你可以看看我總結出來的這些點,相信你會對自己和孩子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一、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誤的。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服管教?很多家長們都在糾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忘了關注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要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自然要先明白孩子為什麼會不服管教。原因一:家長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很不服氣。為了能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幫忙做做家務,就會選擇用物質獎勵來誘惑孩子,比如說孩子每次做家務就能獲得多少零花錢。假如家長一直用這樣的辦法,那麼隨著要求的提高,孩子也會希望得到更多的獎勵,當獎勵沒辦法讓孩子滿意的時候,他就會完全不聽家長的安排。「正面管教」會有怎樣的效果?
  • 什麼才是真正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作者簡 尼爾森提倡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 《正面管教》最需要持證上崗的是父母
    《正面管教》這本神書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了。作者是美國傑出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她是7個孩子的媽媽,18個孩子的奶奶和外婆。《正面管教》自1981年第一次出版以來,成為了美國教育孩子的黃金教科書,後來被翻譯成了16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了近千萬冊。現在,我們可以在100多個國家看到關於「正面管教」的培訓班,網上的付費課程也不在少數。
  • 《正面管教》——父母的愛是真的,傷害也是真的!
    陳喬恩說:「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害怕一說話,她就會打我。」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的育兒經典《正面管教》認為:「要鼓勵行為(或努力),而不是行為者。」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在「十點聽書會員」上線,掃下圖二維碼收聽,只需30分鐘,幫你高效掌握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 不寵不苛,女孩正面管教的要訣
    百依百順、要星星不給月亮,父母沒有原則的溺愛,會把女孩寵得霸道蠻橫、自私自利、不守規矩、不顧他人的感受;而嚴苛管教出來的女孩,則會膽小怕事、缺乏主見、自我壓抑、敏感自卑。事實上,不寵溺、不嚴苛,正面管教出來的女孩,性格更開朗,做事更積極,更有責任感,更獨立,更堅強。
  • 95後夫妻不能返城上班,宅在老家太無聊,玩套圈遊戲分配家務活
    這兩天,在河南許昌襄城縣農村,一對年輕夫妻因無法趕到城市上班,在家裡自製了一個鐵圈,然後擺上寫有各種各樣內容的字條和水杯,以套圈遊戲的方式,來調節枯燥、煩悶的生活狀態。為了儘可能讓村民做好防護措施,從大年初二開始,夫妻二人生活的村莊,就實行了「封路」政策,除了禁止外人進村,本地人外出或回家,也要進行嚴格的登記。
  • 心理學:美國家長普遍都「正面管教」孩子,培養獨立人格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緣起美國的育兒體系。該體系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礎進行改良,旨在幫所有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發展全面人格,而這其中的核心就是讓對方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 「他還是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正面管教」這個角度來說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1.正面管教,源於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正面管教的主要理念是,家長對孩子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其宗旨是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這也是阿德勒提倡的教育理念。
  • 正面管教講座乾貨:從管理孩子到管理自己
    當你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時,最常使用的管教方法是嘮叨、說教、懲罰、賄賂還是弄明白「問題」背後的原因?        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家庭中所面臨的育兒問題,究其原因是家長不懂得怎麼跟孩子相處,不知道孩子需要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正面管教理念,或許會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另一種思路。
  • 陪讀媽媽賠上性命,正面管教避免悲劇重演
    如何管教孩子,這的確是一個千古難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白巖松說過:不是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大行當。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管呢?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Jane Nelsen)的《正面管教》一書,幫助許多父母學會了運用正確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
  • 和善而堅定 | 有智慧的《正面管教》
    2020年11月19日,我們有幸請來了樊登讀書會的房薇老師來與我們共同分享親子時光之《正面管教》。房薇老師通過沉浸體驗式的學習分享,鼓勵參與者將心放到這裡,將自己的感情代入角色,在建立了情感基礎的前提下再去翻閱書籍,會有更加深刻的別樣感受。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難在溝通與解決,也難在正視它,敢於揭開它。
  • 《正面管教》預告|請讓孩子在溫柔且堅定的愛中成長
    總而言之,《正面管教》一書傳遞的是一種科學而理性的教育方法:在和善而堅定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及各種社會技能,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為了更好地讓書友們理解書中關於「正面管教」的方法,在接下來一周的共讀裡,我們將書中的內容分成七個部分與你一起閱讀:第一個部分  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  和善而堅定的管教孩子 (第1章)第二個部分  正面管教的「幾個概念」(第2章)第三個部分  「小」問題背後的秘密  (第3章-第4章)第四個部分   孩子不應成為「接受指令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