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郎士元,名氣不大,卻是祖餞詩會上的明星

2020-12-21 醉東楓

送別,對於一個漂泊多年的人來說,傷感其中而又習慣其中。就像是一部被翻拍的電影,情節沒有一點變化,只是換了主角。但對於一個蝸居於柴米之中的人來說,仍不能忘卻,那場電影的幕布上,一隻又一隻揮動著的手掌。厚實的,細膩的,柔弱的,鏗鏘的,遙遠的,短暫的,一股腦都被雲彩帶走了,隱沒於晚霞之中,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等待天明,等待友人的歸來。

古人蘇軾曾經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與人之間卻總要面臨分別。當朋友要離開,送別就成了表達深厚友誼的首選。

送別是古詩詞中的永恆主題,送別詩表達著友誼,也凝聚了傷感與悽涼。

例如,李白在黃鶴樓目送其摯友孟浩然乘舟遠去時的傷感與寂寞,盡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滔滔東去的長江,是他無盡的傷感與思念,與摯友的離別,更使陽光三月的明媚陽光為之暗淡。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傷與無奈呀!

再如,「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雖然這句詩未指明要送別的人物,也未直揉其離愁別緒,但是,也正是因此,這首詩成了中外離別詩中的名句。對古人的追憶,正是對現實的寫照。駱賓王深知好友此行可能是「荊軻刺秦王」的翻版,卻把心中之悲傷化作悽冷的河水,這又是何等的憤慨與悲壯!

在浩如煙海的詩歌歷史中,大凡寫送別詩的都是出於友情的需要,然而專業寫送別詩,還寫得聞名天下的當屬唐代的郎士元。

郎士元,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郎士元與錢起齊名,詩名甚盛,世稱錢郎。他們專攻送別之作,是祖餞詩會上的明星。例如,郎士元的《送李將軍赴定州》就是當時比較著名的送別詩:

「雙旌漢飛將,萬裡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雲出塞多。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郎士元說,軍中大旗獵獵作響,漢家大將將要揮師出徵;看他橫刀立馬,氣吞萬裡如虎。關塞悠遠,春風難以企及,未到關前,就已經看不到春色了;關外,風卷沙塵,黃沙瀰漫如雲,遮天蔽日。軍中鼓聲,悲壯激越,直達遙遠的沙漠;戍臺烽火,阻隔著浩蕩的黃河。想到將軍所去之地,在那陰山之北;懾於將軍聲威,入侵的強敵已經求和。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將軍》,詩當作於作者任左拾遺時。

首聯「雙旌漢飛將,萬裡授橫戈。」兩句先是渲染氣氛「軍中大旗獵獵作響」,然後是交代離別的主角李將軍。

頷聯「春色臨關盡,黃雲出塞多」兩句寫李將軍要去的地方——塞外,那個地方非常荒涼,突出戍邊環境的艱辛。

頸聯「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兩句寫軍旅的豪壯,儘管塞外條件的艱苦,但將士們精神飽滿,士氣高漲。

尾聯「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兩句說道,因為將士們士氣高漲,李將軍你到了軍營帶領他們一起戰鬥,必定使得敵人聞風喪膽,未開戰敵人就已經投降求和了。

對於郎士元以及他的詩,高仲武(唐詩選家)在《中興間氣集》中曾經說:「二公(郎士元與錢起)無詩祖餞,時論鄙之。」當時的人出京作官,如果沒有錢、郎詩送別會很沒有面子。郎士元傳下來的詩中,題目中最多見的就是個「送」字。看上去朋友很多的樣子。

郎士元寫贈別詩估計和韓愈寫墓志銘差不多狀況,未必和被送之人有什麼深情厚誼。不過這位李將軍地位顯赫,又是去自己的家鄉定州,於是郎士元把對方大大地褒揚吹捧和鼓勵了一番。

郎士元,這個唐代大曆時代的詩人,很多人認為他之所以在送行詩上為人稱道,主要原因在於他掌握了一套寫作送行詩的結構模式,他把這種結構模式隨意調整而寫出應酬之作,在技巧上超越了他人;文章還指出,儘管如此,在對郎士元的評價中,古人也有過高之處,比如說他近於謝靈運或與錢起齊名,都有失公允。而郎士元詩作的弊端是很明顯的,如對仗不工,造句不精。因此,郎士元在大曆時代得與錢起齊名,純粹只是因為餞送詩而已。

相關焦點

  • 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而談到詩歌,我們誰也沒辦法繞過唐詩宋詞,唐代的詩歌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期。因此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聞雁》: 這首詩寥寥數語只描繪了些最簡單的意向,非常的精煉。這首詩中的"故園""渺""歸思""雁"等關鍵詞體現了詩人濃濃的鄉愁情感。
  • 冷門詩人科普:「大曆十大才子之首」錢起!
    錢起是中唐大曆(唐代宗年號)時期的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而且被公認為十才子之首。在唐代的科舉詩詞中,有兩首被譽為最佳,其中就有錢起的《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所創造的深杳詩境,悠長的韻味。
  • 詩人錢起寫詩標新立異,他這十首詩音律諧婉,寫景寫物尤其經典
    中國古代詩詞流派中,有一個流派叫「大曆十才子」,所謂「大曆十才子」,是唐代宗(唐朝第八位皇帝)大曆年間十位詩人所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錢起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兩人在當時詩名甚盛,據說錢起知道這個稱謂之後,很不屑地說:「郎士元安得與餘並稱也?」因為二人在當時頗具盛名,朝廷公卿出牧奉使,如果沒有錢、郎兩人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所以,我們今天看錢起的詩,其中有很多贈別詩,這些詩中充滿人情世故,惜別情意,就如同今天的送別信一樣。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才華橫溢,英年早逝,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唐代是詩的王朝,後人為了表達對唐代詩人的敬仰,給他們中的大成就者起了若干雅號。有詩仙,詩聖,詩佛,還有詩鬼。與前者相比,詩鬼這個名字顯得有些不雅,事實情況並非如此。詩鬼指的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李賀,尊稱為他為詩鬼有兩點原因,其一是說他英年早逝十分可惜,其二是說他才華橫溢,堪稱鬼才。李賀只活了27歲,他是皇室宗親,他的先祖曾經被封為鄭王。李賀出生時家世已經衰落,他父親早逝,他和寡母幼弟相依為命。李賀小時候很聰明,傳說他7歲就能寫詩,大文豪韓愈聽說了這個事情表示懷疑,於是親自前往察看。李賀當面作詩一首,讓韓愈心服口服。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事實上,除了愛好飲酒作詩之外,古代的詩人們也善於「以茶入詩」。相比酒文化的繁榮,茶葉在唐代之前還只是中國南方不太起眼的地方特產。8世紀中葉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茶園、茶商不斷增多,茶葉開始在各地推廣,並被文人墨客奉為會客的佳品。他們發現,茶不僅令人冷靜、清醒,而且有助於長時間地坐禪冥思。
  • 「郎」情幾多有出處,哪位詩人的自謂與「白馬王子」異曲同工?
    這是唐代詩人崔郊《贈婢詩》中的名句,凝練而生動地寫出了自己被豪門奪愛的悲劇。「蕭郎」是詩人的自謂,在古詩中這是一種習語,用來代指女子傾心的情郎,和西方童話中常用的「白馬王子」異曲同工。「蕭郎」的原型並不是真人,而是一位神話傳說中的多情仙人,名叫蕭史。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白孔雀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 唐代的「高考滿分作文」
    唐代科舉,設科繁多,其中常設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這些科又稱常科。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雖多,但方法卻只有五種,即口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學子在考試時寫的詩,就叫應試詩或試帖詩。
  • 唐代女冠詩人(1)
    女冠,就是女道士,唐代重道教,女子入道之風尤盛,看唐代某些公主的封號(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就知道,唐人對於道教是何等親近。
  • 唐代寫小孩的詩不多,但這個詩人卻以兒童詩聞名,一首詩妙趣橫生
    或許是因為這些詩人們都太注重自我情感的表達了。懷才不遇、思念故鄉、壯志未酬等,需要抒發的內容太多了,現實當中的孩子,往往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但凡事都有例外。唐代寫小孩的詩不多,但這個詩人卻以兒童詩聞名,他一共就留下了六七首古詩,其中一首堪稱是寫孩子的經典之作。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 中國古代詩人雅號由來
    因為過去一些詩人的稱譽是大眾給的,在民間流傳經久不息。而他們本人也不會因有些才氣到處標榜自己。況且,這些稱號也都是有來由的!我們經常看到古代詩人一些美號,什麼「詩仙」、「詩聖」「詩魔」之類,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是詩人自己本身起的名,而是他人給的。
  • 漢卿說:歷史上有哪些著名詩人來自山西?
    春秋戰國的分割點就是三家分晉就是發生在山西這片土地上,今天我們來說說在歷史上山西有哪些著名的詩人。詩中有禪的王維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在山西祁縣。唐朝著名的詩人,不僅精通詩書畫樂,更是參禪信道。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方面的研究更是被後人尊稱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 一位唐代詩人寫下一首詠柳詩,因為詩作太有名,而被人們傳唱千年
    當柳樹垂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會浮現出一首讚美柳樹的詩歌,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詠柳詩。我潛意識裡產生一個想法:對於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讀這首詠柳詩。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 唐代最痴情的情聖詩人
    大家好我是慢慢小編,今天和大家說的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本該是世間少有的情聖,後來卻因縱情聲色,被後人罵為渣男。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也曾經有過一個心酸的愛情故事。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河南新鄭官宦世家。之後為躲避戰爭,舉家遷往宿州符離。
  • 唐代馬球運動,何以「閃耀」唐朝盛世,備受唐朝詩人歌詠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馬球運動的倡導者,球技不凡,精於射球,同時對促進民間馬球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唐中宗李顯也酷愛馬球,帶領文武百官親臨梨園亭球場常常是坐無缺席;唐玄宗李隆基本身就是馬球健將並且還頗有名氣。即位之前,李隆基就曾帶隊與吐蕃在球場上對決,並且凱旋而歸;玄宗即位以後,對馬球的熱情有增無減。
  • 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五律和七律都非常好,後人稱他與詩聖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的說法。今天和大家讀許渾的10首著名詩歌。1、鹹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在唐代,說起渣男,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元稹。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來看一下唐代詩人徐凝筆下描寫的揚州月亮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是兩句非常有名的詩句,這兩句詩表達的是什麼呢?亦或說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呢?如果單從這兩句詩出發去賞析詩歌本身,去看詩人當時想到怎樣的思想,是不全面的,就會有失偏頗,也得不到作者創作詩歌的全部風貌。
  •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寫得妙趣橫生、閒情逸趣,值得一讀
    靈澈上人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詩僧,在雲門寺出家,和劉長卿,劉禹錫等交往甚密,互有詩相贈,享譽當時的詩壇。劉長卿會靈澈留下許多詩作,大多數都是送行詩,都表達了兩個人深厚的友情和惜別不舍之情。《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劉長卿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