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作為三大軸心國之一,它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世界範圍內領先的軍工產業。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就是日本的「鳳翔號」,而日本空軍使用的「F-35」戰機更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出赫赫威名。直到珍珠港事件後,美軍迅速加入太平洋戰場,美國與蘇聯現有的「霍克」,「伊16」等主力戰機都不是「零式」戰機的對手。此時「P-38」閃電式戰機以其優越的性能,肩負起對抗日軍「零式」戰機的重任。
「P-38」戰機出自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傳奇人物凱利·詹森之手,1936年美國就有建造雙發截擊機的設計要求。三年後德軍公布「Bf-109」表演視頻挑釁其他國家,同年首飛成功後。美國當局要求P-38進行批量生產,1941年大規模投入戰場。各大戰區都出現過它的身影,尤其在太平洋戰場更是成為日本空軍飛行員的噩夢。
「P-38」戰機赫赫戰功
「P-38」戰機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軍方正式把它編入飛行大隊。1941年首先在英格蘭戰場投入使用,1942 年到1944年期間陸續參與到北非和亞歐戰場,曾在蘇聯軍隊中短暫出現過。它航程遠、威力大的優點正適合對付日軍「零式」戰機,據統計在紐幾內亞戰役中,只王牌飛行員Richard -Bong少校就駕駛「P-38」戰機擊落40架日本戰機。同年美軍飛行員擊落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在太平洋戰場培養超百名王牌飛行員(駕駛「P-38」擊落5架敵機以上)
「復仇行動」一戰成名
「P-38」是如何成為日軍噩夢的,我們可以從擊落日軍司令這一事件分析。山本五十六被稱為日本海軍中的唯一天才將領,著名的轟炸「珍珠港行動」就是由他親手策劃實行的。此事之後他聲名更勝,甚至敢於違抗天皇的命令,如此猖狂卻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即將走入終點。
美國政府珍珠港時間後就秘密地把他列入暗殺名單之中,二戰時期軸心國戰敗的一大原因就是通信密碼被同盟國家破解,而山本也死於這一原因。1943年4月18日山口五十六坐飛機巡視部隊,美軍截獲這個消息後派出18架「P-38」戰機參與這次代號「復仇」的狙殺行動。
由18架飛機組成掩護梯隊,引開護衛山口五十六的六架「零式」戰機,其餘六架參與擊殺他和隨行官員所乘坐的兩架陸上攻擊機。最終只有16架飛機正常起飛,到達布幹維爾島上空保持無線電靜默,低空盤旋近兩個小時後,山本一行人終於出現。隨機米歇爾上校組織中隊爬上6000米高空引誘日本護衛機,調虎離山之計成功之後,4架「P-38」迅速靠近山本。在左右僚機的配合下對山本發起攻擊,「零式」戰機發現不妙兩架戰機火速來援,此時已經來不及,在「P-38」的聯合掃射下載著山本的飛機掉入大海。美軍迅速全世界範圍內發布公告,宣布山本五十六的隕落,極大地打擊日本海軍的士氣,這段戰鬥的細節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才被公布出來。
P-38的技術特點
首先機體結構方面「P-38」採用的雙尾撐結構能迅速平復機體異常的震動,重疊的支撐型結構使得炮彈擊穿它的油箱引燃的可能大大降低,「P-38」的中間短艙內分開裝載自封式主油箱是和發動機。它的優勢項目接近音速的俯衝,會使機體失去控制,同時由於機艙狹小並不保暖。
動力系統採用兩臺愛利遜「V1710-11」型液冷發動機,作為一種大型戰機,它選擇在功率上作出一定的犧牲,換取可以輕鬆扛起渦輪增壓器。兩臺發動機都向內旋轉以抵消轉矩,擺脫一般戰機依靠武器協調器桎梏,直接從中央短艙內的武器平臺發射彈。武器設備方面機頭安裝一門AN-M2「C」2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和四挺白朗寧0.5英寸機槍槍,機翼下還可攜帶1415千克炸彈或火箭彈。
世人眼中的「P-38」
無可厚非「P-38」是一款成功的戰機,在太平洋上的表現足以對得起傳奇二字。最讓人驚豔的是它生命力之強悍。它所採用的雙尾撐結構、發動機、油箱分別轉載大大提升它的生存能力,而且它結構重複部分多,便於修理和回收,甚至可以向其他飛機提供零件。是二戰飛行員最不願意面對的機型之一,稱得上傷敵800自損1000的典型代表。
同時缺點也十分明顯,機艙不保暖,經常有飛行員長時間駕駛「P-38」導致凍傷失去意識昏迷。渦輪部分尾凝經常被認為「BF-109」\「P-47D」暴露位置,發動機問題導致受損率高達90%,爆炸發生的還很快,幾乎沒有給飛行員留跳傘逃生的機會。作為二戰擊落日本戰機最多的飛機,它足以成為日軍噩夢,二戰中遊曳在太平洋戰場的雙體惡魔。
後續發展
美國參加太平洋戰局以來,飛機航程,維護等問題的出現,使軍方意識到艦載機在航母作戰中的重要性。麥克唐納飛機公司應美國海軍要求,迅速投入到單座雙發平直翼亞音速噴氣式艦載戰機製作中。1947年「XF2H-1」橫空出世更名為「F2H-1」綽號「女妖」,正式投入海軍服役。「F2H-1」投入使用較晚,沒有趕得上太平洋戰場,服役期間主要擔任偵查護航任務。但是作為美國海軍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它依然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也是繼「P-38」戰機後美軍最後裝備的單座雙發平直翼戰機,隨著超音速飛機的出現和「P-38」戰機一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幸運的是洛馬公司和五角大樓一致決定,將第五代艦載戰機「F-35」戰機命名為「閃電Ⅱ」,以紀念「P-38」閃電戰機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中的出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