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元首竟同時是他國君主?英國澳大利亞兩國聯繫何以如此緊密?

2021-01-09 豫章大都督

文/豫章節度使

上一篇(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我們在法國封鎖英法通道,防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的背景下,分析了英法兩國持續千年的歷史恩怨。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澳大利亞做出不限制英國人入境的決定背後,有哪些歷史原因?

我們每天瀏覽國際新聞資訊時,常常會發現,澳大利亞政府的實際掌權人為其總理。但眾所周知,總理只是一國政府的首腦,而非國家元首。那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又是誰呢?在日常有關澳大利亞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偶爾會看見有一個職位名叫「澳大利亞總督」的官員出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事實上,時至今日,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在名義上仍然是英國君主,而這個「澳大利亞總督」,就是代表英國君主在澳大利亞行使國家元首職務的人。一國元首竟是他國君主?英澳兩國聯繫何以如此緊密?

英國與澳大利亞國旗

澳大利亞的英文單詞「Australia」,原意為「南方的大陸」這一名詞來源於17世紀發現這塊澳大利亞時,誤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然而實際上,早在6萬多年前,澳大利亞當地就有土著居民居住繁衍。然而,由於孤懸於南半球的汪洋大海之中,澳大利亞對外交通聯繫不便,當地土著與外界交流甚少,僅僅與北邊居住於印尼群島的居民有少量交流,因此,他們的文明程度極為落後,長期處於石器時代,僅僅依靠捕獵打漁為生,只懂得簡單的石器和木器製作。低下的生產力,造成澳大利亞土著在廣闊的大陸上分布極為稀疏,多數是數百人的規模,逐水草而居。數萬年來,澳洲土著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但這一切,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發生了變化。

圖中黑色為澳大利亞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託雷斯的船隊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所乘坐的船隻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這次,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荷蘭人將此地命名為「新荷蘭」。但真正讓古老而平靜的澳大利亞大陸發生變化的,是英國人的到來。18世紀,業已打敗西班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的英國海軍,縱橫世界各大洋無人能敵。英國的航海家們率領英國船隊到達了一個個此前未有人涉足的陸地和海洋。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詹姆斯·庫克船長

由於這塊大陸實在太過蠻荒偏僻,因此,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18世紀,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英國海軍在海外也開拓了大量殖民地,特別是在美洲新大陸,所開拓的土地面積數十倍於英國本土。但新大陸由於開發的緩慢滯後,需要大量先進勞動力來參與開發。但享受慣了工業革命帶來便利的英國人,不願離開本土,去往尚屬蠻荒的美洲新大陸。於是,為解決美洲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英國制定法案,將大量處刑的罪犯流放美洲去開發土地。這些罪犯到了美洲,既能開發建設當地,又可以減少國內罪犯數量,還能為英國在國際輿論上博得好名聲,如此一舉多得的買賣,英國人何樂而不為。

然而,隨著美洲大陸的建設開發,越來越多的北美居民開始要求更多權利和利益。這勢必造成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的衝突。1776年,英國北美十三州宣布獨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與英國打了長達八年的獨立戰爭。最終,在法國人的大力支持下(法國人要噁心英國人,報七年戰爭之仇,上一篇遺漏了英法這樁恩怨),美法聯軍取得勝利,英國被迫承認新生的美國獨立。就這樣,英國不能再將罪犯輸送到美洲去了。

北美獨立戰爭

外送罪犯的長期渠道突然中斷,英國監獄內很快就人滿為患。但1770年,庫克船長將英國米字旗插上澳大利亞大陸,又讓英國人找到了新的罪犯流放地。於是,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決定將大量罪犯流放新佔領的澳大利亞,來開發當地,鞏固統治。1788年1月18日,由英國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組成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雪梨,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雪梨」(Sydney)。從此,每年的1月26日就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截至1868年,英國向澳大利亞已經輸送了接近16萬名罪犯,依靠這些罪犯及其後代,今天的澳大利亞逐漸被建立起來。一定程度上來說,「澳大利亞」就是「英國罪犯及其後代們建立起來的國家」。從1770年起至今,英國人開發澳大利亞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這就是今日澳大利亞人宣稱自己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原因。

澳大利亞6大殖民區轉變為聯邦行政區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雪梨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島。1900年,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的結果是六個地方要求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當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該國第一部憲法。

隨著殖民地和之後的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居於統治地位的澳洲白人,也就是英國人的後代,開始對當地土著民搞起種族隔離。比如,將公交車位置拿給白人坐,電影院裡白人和原住民的位置分開且好位置均是白人的,優越的社會資源優先分給白人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政府限定了澳洲土著居民的活動區域和時間,比如,土著人白天不得進入遊泳池,土著人不得與白人結婚,對違反規定的土著人澳大利亞政府可以直接抓捕等等。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帶有強烈種族歧視色彩的法案逐漸被廢除,白人和土著人也漸漸開始通婚,但當地原住民後代所受到的隱性歧視還是很嚴重,白人依舊在社會上保持著優越地位。

澳大利亞土著民

除此以外,當時對於土著人和白人所生的孩子,澳洲政府經常派人強行將他們從親生父母身邊搶走,把這些混血孩子送到指定地方,教他們學習英語和英國白人的文化禮儀,還讓他們強行改信基督教,以此慢慢消滅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文化信仰。通過種種措施,澳大利亞進一步鞏固了英國白人後代的統治地位,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民族享有澳大利亞的主流話語權,眾多澳大利亞人對他們的文化精神母國英國一直保有好感。

澳洲白人

1927年,澳大利亞將首都從雪梨遷往坎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獲得了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個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係法》,澳大利亞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可以說,澳大利亞從上到下,從國體政體到民眾日常生活,全都被打上了深深的英國烙印。英國的影響,全方位深入到澳大利亞各個角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澳大利亞騎兵

此外,由於澳大利亞人一直將英國視為自己的文化精神母國,因此,澳大利亞將自己的國家利益與英國利益高度綁定。一百多年來,澳大利亞為英國全球霸權利益多次甘當「馬前卒」和「炮灰」角色。從1899年至1902的英布戰爭,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到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多場影響英國國運的大戰中,澳大利亞每次都派出大量軍隊,跟著英國人遠徵南非、歐洲、太平洋等地。

究其原因,是因為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與英國一樣,對自身安全有著天然的強烈危機感,害怕附近的大陸國家和民族阻斷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渠道,妨礙他們獲取海外利益供養自身。面對一個與自己同文同種,建構了自己國家,且領土遍布各大洲的強大日不落帝國,澳大利亞天然就具有親近英國的需要和必要。同樣,隨著英國全球霸權在二戰後的衰落,澳大利亞逐漸放棄了唯英國馬首是瞻的外交戰略,開始緊跟同是英國人後代、同屬同文同種國家的美國的步伐,將美國利益視之為自己的利益,將保衛自己國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也許,跟著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內的「帶頭大哥」亦步亦趨,就是澳大利亞國家的宿命吧。

歡迎點讚轉發關注三連哦!我是豫章節度使,與我一道品茶說歷史,煮酒論英雄。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為何是英國女王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人們都不陌生。兩國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兩個發達國家,是世界移民的首選目的地。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國環境優美、經濟富裕,同為英語國家。最有意思的是,兩國竟然還是兄弟國家,連國家元首都是一個。
  • 為什麼英國女王也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元首?
    其實,英國女王不僅是英國元首,同時也是包括加拿大在內的53個成員國(包括屬地)的大英國協王國的國家元首。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1952年即位,1953年加冕,是目前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現在她以94歲高齡仍堅持著女王的工作。
  • 英女王除了是英國元首,為啥同時也是加拿大、紐西蘭等16國元首?
    伊莉莎白二世可不僅僅在英國發亮發熱,除了英國國家元首這一身份,她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6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國家元首。每個主權國家的國家元首都應該是有一位,讓外國人來當自個國家的元首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何在?
  • 英國女王是英國元首,為何她的安保費要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出
    現任英國女王為伊莉莎白二世,已經是94歲的高齡老人了,她的頭銜全稱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他領土和屬地女王,大英國協元首,國教(聖公會)的捍衛者伊莉莎白二世。」簡單來說,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倫三島、北愛爾蘭和英國其他殖民地的共同女王。
  • 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國在任總統才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君主
    世界上有些國家保留了君主制,比如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梵蒂岡、日本、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不丹、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約旦 、阿曼、巴林等等。
  • 莫迪參加大英國協峰會待遇有別他國,印度接棒英國主導大英國協?
    在英國女王宣布將把大英國協元首的頭銜讓給自己的兒子之際,英國還準備把對大英國協的領導權讓渡給印度?4月19日,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援引英國智庫發布的報告稱,在英國正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之際,印度等國或許能夠發揮領導作用,幫助大英國協改革。
  • 澳大利亞犯下7項「大錯」,如今3天2次向中國求和
    最近,一幅諷刺澳大利亞的漫畫使得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紛紛現身「站隊」,澳大利亞也成為了國際輿論的風暴中心。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更何況兩國在經濟上的聯繫高度密切。回顧過去,澳大利亞每每以維護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為由,損害他國利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 英國高校包機接中國留學生,澳大利亞「急」了?
    澳高校面臨種種困境澳大利亞的綜合教育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因為澳大利亞本土的人口並不多,所以其國家內部有很多的學生,都是外國留學生。這些外國留學生給澳大利亞教育界所創造的收入,佔到了其總體收入的30%。但受到疫情的影響,澳大利亞採取的封鎖政策,絕大部分的外國留學生都無法入境澳大利亞,導致澳大利亞教育界收入不斷下降。
  • 普魯士史上的最完美的君主,率普魯士以一敵三,卻淪為他國嫁衣!
    在普魯士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皇帝腓特烈二世,其個人特質像極了西方人所理想的那種君主 「哲人王」。喜愛哲學,並且開明,深得當時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厚愛,私交甚篤,多有書信往來。1740年,正值壯年的腓特烈一世從嚴父腓特烈一世手中接過了王位,成為了普魯士歷史上最具人格魅力的國王。
  • 同樣是君主立憲,為何泰國無人敢非議國王,英國卻有人要廢除王位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後,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那麼什麼是君主立憲呢?眾所周知,在幾千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經歷了君主專制這個過程,而君主立憲則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君主有地位,但卻沒有權力。
  • 繼續「脫英」,巴貝多決定取消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地位
    繼續「脫英」,巴貝多決定取消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地位。圖為伊莉莎白二世。#伊莉莎白二世#多個信源指,加勒比海島國家巴貝多(Barbados)政府於當地時間周三(9月16日)宣布,該國決定取消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國家元首地位
  • 擴增航班 義大利將成與中國航空聯繫最緊密的歐洲國家
    【歐洲時報戴勝編譯】中國與義大利近日籤署一項雙邊協議,確定兩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將增至現在的三倍。 義大利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部長Paola De Micheli表示,義大利將成為與中國航空聯繫最緊密的歐洲國家。義大利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
  • 日本和英國同屬島國,孤懸於大陸之外,同樣的心態不一樣未來
    此外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並且在國家體制上都實行君主立憲制,兩國從近代開始,一直都是世界強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們與大陸國家的關係,若即若離,渴望加入大陸,又不放棄自身的獨立性。2019年,當印度臨時決定退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後,日本隨即也選擇了放棄;就在上個月,英國終於成功脫離歐盟,結束了長達47年的歐盟成員資格。
  • 閒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作為君主立憲國的君主,女王在名義上的權力是很大的。再則,英國女王的頭銜很複雜,全稱是:「託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她的其他領土和領地的女王、大英國協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莉莎白二世。」這裡「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指我們通常簡稱的「英國」;「她的領土和領地」包括英國海外的殖民地(如百慕達、直布羅陀等)、領地.(如英屬南極、英屬印度洋領地等)以及承認女王為它們的元首的獨立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是領土大國,哪個國家地理環境更好?
    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公裡,排名世界第六位,人口約250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3.2人。其次,兩國都和英國有著密切的關係。加澳兩國曾經都是英國殖民地,現在都是大英國協國家,奉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官方語言都是英語,主要人口都為英裔,內政外交方針也都和英國基本一致,所以甚至可以說,它們就是一個國家。
  • 為什麼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幾個國家永遠跟隨美國?
    發展到今天,在世界各國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關係依舊密切,甚至可以說是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幾個國家依舊在跟隨美國,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五眼聯盟二戰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這五個國家的情報機構組成五眼聯盟。
  • 女王在英國政府中扮演什麼角色?
    作為1952年以來英國名義上的領袖--使她成為英國任職時間最長的君主--她的影響力在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但儘管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女王在英國政府中並沒有真正的權力。相反,隨著數百年來君主制的發展,她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象徵。
  • 中法兩國元首通話當晚,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一行訪問中國美院
    中法兩國元首通話當晚,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一行訪問中國美院 2020-12-10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駐澳公使:為何一國領導人會對中國普通青年畫家的作品有如此...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一周時間以來,一場「漫畫事件」在社交媒體上成為議論焦點,同時也讓中澳兩國之間的關係再遇波折。12月4日,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公使王晰寧當天表示,澳總理莫裡森對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那條推特圖文「反應過度」。他重申,若澳方想改善雙邊關係,就必須採取「切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