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布鞋手藝人帶動千餘鄉親走上致富路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5月31日上午,在河北順平縣伍郎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王秀平老人像往常一樣,搬出小馬扎,戴上老花鏡,坐在院子裡納鞋底。

「這是給家壯家做的活兒,像這樣一隻千層底,需要納2100針左右。」她一邊穿針引線,一邊跟記者閒聊,「我一天能納3隻鞋底,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掙1000元,年輕人幹活兒快,掙得更多,這可給我們這些貧困戶解決了大問題。」

老人口中的「家壯」叫劉家壯,這個年僅20歲的小夥子和父親劉五代一起經營著一家手工布鞋企業。清朝同治年間,劉家壯的高祖父劉老茂就開始手工製作布鞋,歷經五代,到他手裡已有140多年歷史。同時,他家的傳統手工布鞋製作工藝還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劉家壯家的產品已經達到20餘種,年產量20多萬雙,產品不僅銷售到北京、天津、廣州、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還出口韓國、俄羅斯,劉家成了縣裡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劉家壯和父親商量,自己家富了還不行,要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大家一塊幹,這樣企業也能越做越大。

近年來,父子二人把布鞋技藝傳授給周邊鄉鄰,並把納鞋底、包邊、納鞋幫等活兒下放到農村,一些貧困無業人員在家就能就業。

「我們在順平全縣4個鄉鎮設置了手工製作的採收點,貧困戶們不耽誤幹農活兒,每天都有幾十元的收入。」劉家壯說:「尤其是山裡的鄉親們,出去打工,家裡老人孩子沒人照顧,不出去,一家老小生活沒著落。現在好了,在家做些手工活兒就能養活一家人。」

今年疫情期間,由於工人們都是在家裡上班,因此布鞋的生產沒有耽誤。但布鞋的銷路成了大問題。劉家壯坦言,他家的布鞋一直走的是商場實體店的銷售渠道,疫情期間,實體店基本都關門了,布鞋生產出來賣不出去。

「最多的時候,布鞋積壓了1萬多雙。」劉家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也不能讓貧困戶停工,如果他們沒活兒了,日子更難。」

有一天,劉家壯在手機上看到主播帶貨的新聞時,他靈機一動,「為什麼我不試試呢?」

說幹就幹,他在多個電商直播平臺註冊了帳號。「剛開始也不習慣,硬著頭皮上唄!」他笑著說,很快他在網絡上就應對自如了。

「自從給老丈人送了這雙手工布鞋,他少收了5萬元彩禮。」「腳氣患者的福音到了,急尋1萬名腳氣患者。」劉家壯在直播賣鞋時金句不斷、風趣幽默,不少網友都很喜歡這個帥氣的「小哥哥」。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網上的訂單就來了。現在線上的布鞋銷量已經佔到了全部銷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總體的銷量還超過了去年同期。

然而在生活中,這個年輕人就是個「鞋痴」,平時少言寡語,他的世界裡除了鞋還是鞋。傳統的手工布鞋,人們又稱「老頭鞋」,顏色主要是黑色或灰色,款式也比較簡單。劉家壯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手工布鞋吸引年輕人?

為了更好地適應年輕人品味,不與現代潮流脫節,劉家壯和父親跑到浙江溫州、江蘇南京、廣東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各大商場,考察學習新式手工布鞋的流行趨勢,依託傳統布鞋文化,增添流行元素與時代特色。

回來之後,他們推出了多款手工布鞋。將小老虎、京劇臉譜、花朵等各種圖案彩繪到鞋面上,這些鞋一經推出,就受到不少年輕人的熱捧。劉家壯還設計了一款布鞋,將各種彩色的雲朵繪到鞋子上,取名「平步青雲」,也成了爆款。

目前,劉家壯的手工布鞋產業已覆蓋順平縣36個貧困村、866戶貧困戶、1000多名工人,帶動農戶增收687萬元。製鞋廠被列為「河北省保定市扶貧龍頭企業」。

隨著網上訂單的不斷增加,劉家壯正謀劃著擴大生產,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洪園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小布鞋」走上脫貧路
    2020-09-15 07:12:35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甘肅臨夏縣整合資源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小布鞋」走上脫貧路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康勁 王偉偉 劉小燕
  • 山村玫瑰花萃取出玫瑰露,「花樣事業」助鄉親們踏上致富路
    山村玫瑰花萃取出玫瑰露,「花樣事業」助鄉親們踏上致富路 2020-08-10 0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葡萄園裡的致富路
    五年前出了名的貧困村變成了如今「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葡萄示範基地」,「小葡萄」帶動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張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位於蕭縣白土鎮張村,成立於2016年,由千餘名村民入股共同創辦,佔地約300畝,擁有240餘個葡萄種植大棚,培育的「陽光玫瑰」品種在2019年中國葡萄產業科技年會評比大賽中榮獲銀獎,並成功註冊「張村果緣」商標。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菏澤巨野:老布鞋「納」出致富新路,網銷過百萬
    「疫情期間,網店生意越來越好了,春節過後這段時間,老布鞋的銷售數量也在持續上升。」4月12日,巨野縣柳林鎮的崔莊村老布鞋「達人」,「90」後崔化雷對自己的老布鞋事業發展信心滿滿。與許多大學生一樣,同屬「90」後的崔化雷大學畢業後也有去大城市發展的願望。「好不容易跳出農門了,誰還願意回來啊!」大學畢業時,崔化雷就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去大城市裡工作。畢業後,崔化雷選擇了去「北漂」,然而現實與理想間的落差切實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 寧縣呂小平:中藥材種植走上致富路
    提起自己脫貧致富的經歷,寧縣新寧鎮黃山村村民呂小平這樣說,依靠中藥材種植產業,呂小平用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道路。今年61歲的呂小平,從2000年開始就摸索著種植生地、大黃等中藥材。剛開始,由於沒有技術、缺乏經驗,藥材種植面積較小,收益也不好,再加上他家裡孩子多,母親患有慢性疾病,常年需要治療,因此,2013年,呂小平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安徽懷遠: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赤松茸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19年,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德龍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了陳集鄉梨元村100林地,種植了經濟作物赤松茸等高效農業,實現林下經濟,帶動更多的鄰裡鄉親一同增收致富。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河南淅川「短中長」結合育產業助脫貧: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水,晶瑩剔透;山,疊翠流金。秋日裡的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庫區,景色宜人。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鄉親更富,今年2月正式脫貧摘帽。
  • 建製衣廠辦烹飪班她帶鄉親共致富
    本報訊(首席記者 杜慧 通訊員 劉書兵)「一家致富不算富,眾人致富才能奔上小康路。」這是平山縣溫塘鎮西黃泥村村民付麗會常說的一句話。付麗會今年42歲,她出生時,正是國家改革開放起步時期,上學期間親歷了人們從缺吃少穿到走向豐衣足食的幸福新生活。
  • 甘肅瓜州傳統老布鞋「重回視野」:一針一線「繡」傳承
    因現代工廠生產出的各類時尚潮流的鞋子,而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一雙老布鞋」,他們計劃將其重新帶回大街小巷,並通過開設網店等途徑,帶動鄉鄰致富。「兩個鞋眼間距一定要控制好,不然會影響最後產品的美觀度。」在瓜州縣沙河回族鄉街面一家不起眼的鞋店裡,丁永華邊低頭製作,邊強調著他對手工布鞋的要求。在他眼中,每一雙布鞋完工,都是一件「藝術品」,「必須要嚴格要求」。
  • 榆樹「花仙子」的綠色致富路
    從經營簡易花卉大棚到成立花木種植基地,從年出產花卉銷售7000棵到年花卉銷售50餘萬棵……1966年出生的朱亞波,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轉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與花結緣 帶動鄉鄰走上致富路在榆樹市弓棚鎮十三號村,朱亞波遠近聞名,她和她花花草草的故事,不僅讓自己致富了,還帶動了周邊多個農戶同發展棚膜產業。2005年開始,朱亞波開始賣盆花,逐漸發展到種植綠化用的花。
  • 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黑龍江黑加侖樹苗樹莓苗備受關注
    隋延軍樹苗生意現在越做越好,不少鄉親過來詢問如何種植,他都會熱情給予技術指導。穩定的客戶和鄉親的信任讓隋延軍種植黑加侖更有信心。他計劃來年加大種植面積,把漿果樹苗帶給更多需要的人,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記者:譚洋)——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種下油茶樹 走上致富路——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做優做大油茶業紀實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司馬光油茶園考察調研,實地察看油茶樹種植和掛果情況,詢問鄉親們家庭、務工和收入情況。「在油茶山上見到總書記,當時心情非常激動!我們正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把油茶產業做大做優做深,爭取帶動更多村民早日致富。」司馬光油茶園創辦人、河南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世法說。
  • 江蘇洪澤:紅辣椒種植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幾年來,大劉村村民通過種植塑料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還帶動30多位村民圓了小康夢。通訊員:王生標
  • 告別泥巴路 走上致富路
    「我們村的路修好了,水果收購商進村方便了。」河村村主任黃若景說,2011年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種植砂糖橘。那幾年,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種植的砂糖橘口感雖好,但只能用摩託車一筐一筐地拉到鎮上去賣,費時費力。近幾年,在中石化廣西石油梧州分公司駐村扶貧隊員的接力幫扶下,黃若景家門口通向果園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砂糖橘種植面積也從10多畝擴大到30多畝。
  • 四川瀘縣:小小「藤藤菜」助農走上致富路
    這一顆顆小小「藤藤菜」,正帶領著村民們走上致富之路。本地空心菜種苗大上市 各方紛紛來採購「鄉親們,使勁兒哦,把「藤藤菜」抬起來起稱重,你這剛好116斤。」這幾天,在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種植基地裡一片繁忙,來自各地的種植大戶正忙著採購村裡的空心菜種苗,農戶們也忙著把已採摘好的空心菜,稱重,裝車,不一會兒,一批近2000斤的空心菜種苗就已全部裝車。
  • 加克拉·火加合買提:愛心播撒文明 致富不忘鄉親
    多年來,加克拉·火加合買提和丈夫賽力汗·斯爾克巴依相互扶持、共同奮鬥,大力發展傳統的羊毛氈刺繡手工業,不僅繡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還帶領眾多鄉親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加克拉·火加合買提說,毛氈是哈薩克族的傳統手藝,辦合作社的初衷是想傳承我們的手藝,另外就是帶動我們本村的婦女一起致富。
  • 「能人」陳友平:拖著殘腿,帶領鄉親走出一條致富路
    (廖威 攝)水域面積達360畝的大塘水庫是56歲的陳友平的心血之一,作為一個殘疾人,陳友平身殘志堅,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成為了「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省自強模範」「湖南省百名陽光致富帶頭人」「株洲市勞動模範」「株洲市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株洲市吳運鐸創業獎」「2014年度優秀政協委員」「株洲市科普先進個人」「醴陵市文明先進個人」等。
  • 帶動千餘戶群眾致富
    2008年全王新從深圳回到家鄉廉江市良垌鎮,開墾荒地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先後創建良垌鎮興旺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良垌鎮祥瑞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廉江市興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三農綜合體」全產業鏈條,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經理人+產業鏈+網際網路」的方式,帶動1250多戶群眾及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4200元提高到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