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浮世繪展
展廳布置得很日式
七月初去南山博物館看了《浮世繪——最日本的表情》展覽,然鵝那天上午其實主要是去面試志願者的。從那天面試情況來看,據我觀察猜測,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基本上是成家之人以及退休人員。5人一組的面試,我是本組第二個發言,第一個說自己是深大的碩士,以前就是幹這個相關工作的,輪到我的時候瞬間嘴瓢,都這麼優秀了嗎,還想明年再衝下深博的說。11:30面試完跑去看《浮世繪》展,最日本的表情,個人覺得也是最日本的展,整個展廳都裝飾得很日本很江戶,看展的人裡有不少來打卡拍照的年輕人。
「浮世」最早出現在日本是佛教用語中,「浮世」即「現世」,指生死輪迴和入世的虛無縹緲;「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浮世繪初期原為肉筆繪,即手繪,後江戶時代的經濟發展,市民文化快速發展,需要量擴大,從而使肉筆浮世繪進入版畫浮世繪階段,作品大量印刷,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是被印刷次數最多的一幅作品。
《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的另一幅富嶽三十六景之一《凱風快晴》
下圖截出來的作品是東洲齋寫樂為當時劇院演員的特寫像,每個人物的表情很戲劇性,神態都很誇張。最下圖人物的左眼,江戶東京博物館的標誌就是取自這裡。
我先到博物館的時候,就進展廳隨意看了一下,當時有講解員在講解,主要是從當時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背景來深入講解,差不多到時間我就去負一樓面試了。完了回來逛第二遍的時候,遇到一個老師帶著十幾個學員來參觀,聽他們對話好像是個國畫老師,跟著這位老師蹭了一路的講解,主要講了畫作技巧以及東西方的影響。
浮世繪流傳到歐洲後,影響了當時印象派、後印象派的很多大藝術家,他們明確表示過很多的靈感來源於浮世繪。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梵谷,沒有浮世繪,梵谷可能就不再是那個梵谷。當後人把《神奈川衝涼裡》與《星夜》重合時,毫無違和感。
——莫奈《穿和服的女子》
——文森特·梵谷《唐基老爹》
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接觸浮世繪是前兩年在海賊王展上,有一塊區域展出的是浮世繪風格的一系列故事,當時看到真的是笑死我了,感覺我看了個假的海賊王。
疫情在家的時候,看了部動畫《怪化貓》,豆瓣上最贊短評深得我心,真的強推!
之前有看到過日本生物學期刊《Genes to Cells》的一些封面圖,將生物學符號與浮世繪相融合,也是很有趣。
浮世繪的展到9號就要閉站了,入口處每天會發送限量的明信片冊子。今天在博物館值班的時候,領取了一份浮世繪的明信片紀念冊,我都給蓋上了南山博物館的印章,有想換片的小夥伴可以私聊我喲,只有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