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印象派(上)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我們要了解、看懂印象派,得先了解印象派的敵人——學院派,我們無論是看一件藝術品,還是行軍打仗,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的華為的紅軍、藍軍,「藍軍」扮演假想敵部隊,當戰爭來臨時,紅軍來抵禦藍軍的入侵,藍軍部隊作戰方法是:「出人意料」的,這就給紅軍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只有經常與他們「打交道」才不會打敗仗,強大的「藍軍部隊」使「紅軍部隊」在演習中不斷進步。嚴伯鈞公子在《西方藝術課》也一直強調「二元對立」,要想了解一個藝術流派或者藝術家,一定要找到他的對立面來看看。
陳丹青在讀完馬蕭《印象派的敵人》後,寫了一個序,在序中提到一個場景:在宣讀考題和比賽章程後,這些選手立即去獨立的隔間,在一天內必須完成草圖……他們不能中途更改構思,否則以作弊論處……選手幾乎是完全隔離的,自帶食物,並且只能睡在隔間之中,每天可以放風兩次,但全程皆在監督之下,不許與任何人交流(感覺跟我們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很相似)。以上場景,是兩百年前由法國美術學院為競選最高榮譽「羅馬獎」而設定的創作草圖考試規定。據馬蕭考證,法國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熱衷此道」,這是英雄的自信,也是19世紀法國畫家得以出類拔萃的門檻。……權威而齊整的法國繪畫史均在20世紀問世,此後我們被史家提醒過一萬次:19世紀無可置疑的法國大師先後是安格爾(古典主義)、德拉克洛瓦(浪漫主義)、庫爾貝(現實主義)、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以年資為排序的印象派諸位:馬奈、德加、塞尚……直到短命的修拉與梵谷。……這是歷史的常態:我們今天記住的大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十之六七曾經籍籍無聞,他們活著的年代尚有遠比他們更有名、更流行的同行。陳丹青老師表達的意思很明白,現在我們看來,印象派是繪畫藝術的一座高峰,但在印象派剛剛出道的那會,他們只是一群被嘲笑憑印象作畫的不入流的畫家,真正受歡迎的是那群沙龍畫家,學院派畫家。
豐子愷在其著作《如何看懂印象派》中指出:藝術家當初並不想樹立門派,或者把自己劃歸到某一個門派裡,是時代的精神和藝術家的個性造成了特定的畫風。一幅畫不僅可以是用來看的,也可以是用來體驗的。純粹的藝術家通過作品再現的是自然,不純粹的藝術家能通過作品再現藝術。
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直接向官方沙龍發起挑戰,這群畫家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莫裡索等,他們極力主張在戶外自然光線下,描繪身邊的真實生活。學院派在當時的藝術界是絕對的主流,任何人想從事藝術事業,唯一的途徑就是獲得學院派的認可,入選他們舉辦的官方藝術沙龍展,這樣才有機會出人頭地。「印象派」這個稱謂來自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當時有個雜誌記者看了《印象·日出》後,寫文章嘲笑這幅畫「如此粗糙,還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可能是憑印象畫出來的」,學院派也用「印象主義者」來諷刺莫奈,於是這些青年畫家乾脆就豎起「印象派」這個flag。自此,印象派畫家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展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印象派繪畫。
文藝復興以前(包括文藝復興這批畫家),藝術家離不開宮廷、貴族或者教會的供養,基本都是受人委託作畫,本質上是一個畫匠,跟工匠差不多。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就是因為達不到金主的要求,沒有完成交易,所以只好留在自己手裡。19世紀中後期,開始出現了一些自由藝術家,他們按照自己的理念作畫,再通過畫廊出售給喜歡的顧客,藝術創作的題材限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不管是文藝復興,還是巴洛克,印象派之前的藝術都追求畫得像,聚焦點在「形」上,畫家對素描、對構圖、對透視非常看重。印象派的繪畫理念是,「我們要追求真實,就不能遵循套路,我們應該走到自然中,對你看到的東西進行觀察」,所以印象派是非常推崇寫生的,寫生這件事就是在印象派之後才大力提倡的,之前的畫家都是憋在畫室裡找靈感。印象派追求的是「眼見為實」,他們只會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畫下來。
印象派繪畫之所以受到民眾的歡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從其繪畫素材看,大部分內容是妓畫和伎畫,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藝伎,女性、裸體、色情是其標誌性特徵。日本色情產業從古代起就很發達,當時的各大妓院就叫「風俗店」,老闆要張貼大量的廣告為自己攬客,廣告大部分就是充滿淫穢內容的春宮主題,大量描寫色情場面。浮世繪體現出一種「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在日本很受歡迎。
19世紀中期開始,歐洲開始從日本進口瓷器和茶葉,包裝用的紙上印的就是日本浮世繪。莫奈、德加等藝術家,非常喜歡浮世繪,覺得這種繪畫簡潔如漫畫,色彩和構圖都非常有表現力,比如葛飾北齋(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歐洲畫壇影響很大,他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的《神奈川沖浪裏》,巨大的浪花顯得富士山非常矮小,這種違反科學透視的構圖,深深影響了印象派畫家。他們開始研究浮世繪繪畫,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通過改變透視關係,給畫面帶來特殊的張力。印象派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還徹底改變了藝術規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