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具足這六種意思,行住坐臥都用得著(宣化上人)

2021-02-19 楞嚴咒專弘平臺

「薄伽梵」具足這六種意思

行住坐臥都用得著

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

(34)南無婆伽婆帝

(na mo po qie po di)

皈命世尊薄伽梵  無盡法寶妙湛然

十方賢聖同聚會  一心頂禮天中天

「薄伽梵」六義現在略略講一下。

「自在」就是沒有妄想,有妄想就不自在,就跑了,自就不在了。跑到什麼地方?你打什麼妄想就跑到什麼地方——打吃的妄想就跑到牛油麵包那裡;打穿的妄想就跑到花花綠綠的衣服那裡,也不自在了;打睡的妄想也不自在。

所以說「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

你什麼也不貪。也不向內求,也不向外求。不管向內求、向外求,求不到就是苦。有苦的人都不算富貴,都是窮人。有貪心便有苦。沒有貪心了,「到無求處便無憂」,無所求就是沒有憂了,沒有憂愁了。貪吃好的、住好的、睡好的,貪不到時便有煩惱。

不知你們有這個經驗沒有?若心裡著急了,口中便苦得不得了;好像吃了火炭一樣,像著火似的,用功也用不好。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這兩句話若能真明白,一生便受用不盡!說是這麼說,貪心絕不停止,所以憂愁總是有的,又怕這、又怕那。「有所恐懼,就不得其正。」這都是不自在!

佛什麼妄想也沒有,什麼雜念也不生,所以最自在!

「熾盛」就好像火旺盛時,有一種光明。這智慧的光明把所有的愚痴黑暗、無明煩惱都破了。若是什麼事情都不懂,就是無明黑暗;若是事情來了,能明了觀察,不被事所迷,就是熾盛。

「端嚴」,端就是端正,正即不偏。端然正坐,不向前仰後靠、左倚右斜。嚴就是時時刻刻不馬馬虎虎、不疏忽、不放逸、不隨隨便便。不是律己不嚴,自己原諒自己,給自己打圓場。

「名稱」的名是名譽,稱是稱讚。這名稱不是求來的,不是沽名釣譽。或特意對人好,讓人說你好,買得一個名,這是不對的。替人做事是一種服務,只問心無愧,這樣得到好名譽才是真的。不是做表面工夫給別人看。幫助他人要無所求,不要別人感謝你,對你說一句好話。

真名不是求來的!不是裝著老修行的樣子,以得到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便得其所哉了。以虛偽的心掛著招牌,所得的都是假的,所賣的貨都是假的。真的不需要那樣!只要實實在在做去,連一絲髮那麼細的夾雜心都沒有。絕對不圖虛名、好假好!你抱著假好,等死時,閻王爺會問你抱的是什麼?到那時你才知道虛名、假好是沒有用的。

「名者,實之賓也。」一個賓客而已。你有實,名自然跟著來。但也不可存這種心!應該不管人對我的評價如何,我是要往真的做,則你所得到的結果都會是正的。

「吉祥」,想要得到吉祥,就要沒有脾氣。凡有脾氣的人,都不是真吉祥!要像菩薩,時時都很慈祥快樂,不發脾氣,這就是吉祥!

「尊貴」即所行所事都要往真的做,不做沒價值的事。不真便沒有價值。

「薄伽梵」具足這六種意思。這六種意思都是很平常,並不是很神奇的;就是老老實實地去躬行實踐,不掛假面具去騙人。這是「薄伽梵」六義很淺顯的解釋。

無論講解什麼經典都要實用、合用,日用倫常、行住坐臥都用得著的。這六義,也是我們一天所行所作都用得著的。不要好高騖遠,或者講的辭句美一點就認為是好的。不論經典或咒義,明白了便要去做,華而無實是沒有用的。


第一句皈命世尊薄伽梵:世尊、薄伽梵皆佛,這是佛寶。

無盡法寶妙湛然:這是皈依法寶。法是清淨的,沒有自性的。只是個方法,沒有體性。你會用它,就明白了,就有智慧;若不明白,不會用它,就是愚痴。湛然常寂是寂靜的,不是有形有相的。

十方賢聖同聚會:這是僧寶,賢聖即僧寶。十方大德高僧,同聚會一起。

一心頂禮天中天:十方三寶共聚會一起,還是要禮敬一切諸佛。佛為天中天。

【編注】恭錄自《楞嚴咒句偈疏解》(宣化上人著述)

〈楞嚴咒〉教誦音頻+易背誦卡

相關焦點

  • 宣化上人:薄伽梵是佛的一個別名|每天一段《藥師經》
    宣化上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薄伽梵」:這個薄伽梵,有六種的意思,你若願意知道,可以查一查《佛學辭典》,那裡邊講這個薄伽梵講得很詳細。薄伽梵是佛的一個別名,也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你若不懂得什麼叫薄伽梵,你就想:「喔!這也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它是梵語。」那麼這個薄伽梵,這是個「主成就」。你也有信心了,也想要聞,想要聽經,也有聽經的時候,但是沒人講經,我看你聽什麼、信什麼、聞什麼?沒有所聽,沒有所信,沒有所聞了,沒有一個時候了!你若沒有一個人講,你就有前邊那幾個信、聞、時,也都沒有用了!所以又要有一個說法的主。
  • 任何咒語出現「娑婆訶」(梭哈)都有六種意思
    《大悲咒》裡娑婆訶的六種意思。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
  • (宣化上人)
    究竟吃肉和不吃肉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宣化上人  開示於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二日佛當初住世,是主張人吃齋的肉裡頭含有一種濁氣,因為它是由一種很汙濁的東西生出來的,所以人吃了不容易持戒、不容易開智慧、不容易證得三昧;想持戒卻妄想紛飛,總是不守規矩,得不到定力,行住坐臥都不安。既然不能得定,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則任何問題都不會發生。
  • 三災因何起(宣化上人)
    現在談談三大災劫發生的原因──因為人有貪心,就發生火災;人有瞋心,就發生水災;人有痴心,就發生風災,所以三災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們人人都具足貪瞋痴三毒之心,這些心一天比一天的擴大,到了一定限度時,就形成大災劫來臨! 三災有次第發生,因為人有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的緣故。這七種感情漸次擴展,每一情發生一次災難。
  • 四禪天的境界丨八種解脫(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覺,就是七覺支,就是:(一)擇法覺支;擇,選擇、揀擇,就是揀擇這好法去做。(二)精進覺支;要去精進。(三)喜覺支。(四)除覺支。(五)舍覺支。(六)定覺支。(七)念覺支。七覺支,又叫七菩提分。
  • 高僧大德 ‖ 《人生要義》 禪七開示 - 借假修真(宣化上人)
    你教它不修行,它高興得不得了;你教它忍耐,它覺得很不容易;你教它發脾氣,它覺得很容易。再講一個簡單的譬喻,一般青年男女,你若叫他修道出家,他很不願意,你若叫他快點找對象,他則高興得不得了。佛性住在四大假合的身體內,像人在房子裡住一樣。人所住的房子,也需要土、木、水、火等造成。房子有什麼作用?是為了住人的,若沒人住,房子丟空便壞了。人到臨死時,佛性離開身體,這個身體便臭了、爛了,地水火風,各歸其所。
  • 人眼睛不好是什麼原因?念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眼睛就是代表人心的。人眼睛為什麼壞?就因為心壞。心若好,眼睛就好;心壞,眼睛就壞。所以美國人從小就教人看人的眼睛;中國人沒有這種睜著眼看人眼睛的習慣。上列這些有種種眼病,眼無光明的人,若能依法修持大悲法門,那眼疾也會好的。【恭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念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
  • 佛陀已經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具足六種神通,為什麼還要穿衣吃飯?
    但是總有人會問,已經覺悟的佛陀具足六種神通,為什麼還要穿衣吃飯呢?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個公案。唐朝有一位慧海禪師,第一次參訪馬祖道一禪師時,馬祖道一問他:「你來我這裡,有什麼事嗎?」慧海回答道:「我是為求佛法而來的。」馬祖道一說:「我這裡連一個物件也沒有,你跑到這裡求什麼佛法?
  • 頂有肉髻、胸有卍字、垂手過膝......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宣化上人)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宣化上人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是佛的名號。一切剎土,都是佛的法身所在處。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所在處,也是所不在處。佛的妙色身,是清淨的,也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身沒有殺、盜、淫三惡;口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沒有貪、瞋、痴三惡。佛連這十種的念頭也沒有。三業清淨之後,便得清淨妙色身。佛用神通力,而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妙色身。
  • 宣化上人:從頭髮的軟硬,如何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像佛一樣的頭髮,永遠離開八萬四千種的煩惱結習──結習就是一般人的小毛病。       人無大病,就有小病;沒有小病,就有毛病,這就是結習。       譬如人們在個人生活中,各有各的偏好,有的嗜好某種飲食和滋潤味,有的嗜好穿著、娛樂等。       總之,貪瞋痴慢疑都是眾生的結習,能夠永離這些壞習性,就永離了一切煩惱結習。
  • 宣化上人:犯邪淫罪,如生人間,要得這兩種果報
    即非己妻而用某種手段引誘他人妻,或用強暴凌辱他人妻,而達到性行為的滿足,這都是犯下了邪淫的罪惡。  古諺云:「萬惡淫為首,死路不可走」,意思是在萬般的罪惡中,以邪淫為罪魁禍首,我們千萬不要去犯邪淫的罪。犯此罪惡,是自找死路。  犯上這罪,死後墮三惡道中,受完一切罪報後,如生人間,要得兩種果報。
  • (宣化上人)
    粗的分上,身體要靠飲食;在細的分上,精神需要佛的靈性作為資糧。◎ 宣化上人 開示於萬佛聖城一九八三年五月人之所以下地獄,做餓鬼,轉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支配。人之所以成修羅、生天,或者做人,也不超出這六根的作用。乃至於人能成阿羅漢、闢支佛、菩薩、佛,都沒有離開這六根。
  • 宣化上人:修道人的關鍵,就在這兩關
    錢是世界上最不清潔的東西。一般人數錢時,多數用口水來數,口水中含有無量的細菌,而錢已不知經過多少人的口水,不知有多少種的細菌在傳染著,可見錢越數它就越不乾淨;但有人反而愛錢如命,這就是明知故犯。有些人為了貪錢,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足以證明錢的魔力是如何之大!。
  • 「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問:受戒的人,要守殺戒,可是家裡螞蟻一大堆,不小心都會踩到,天天犯戒,要怎樣消罪,請上人開示。宣化上人:我也是個小螞蟻,你先把我殺了。152.問:如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具足,那一念無明如何生起?宣化上人:既然沒有無明了,你就不會在這兒囉!154.
  • 修道人的關鍵,就在這兩關(宣化上人)
    錢是世界上最不清潔的東西。一般人數錢時,多數用口水來數,口水中含有無量的細菌,而錢已不知經過多少人的口水,不知有多少種的細菌在傳染著,可見錢越數它就越不乾淨;但有人反而愛錢如命,這就是明知故犯。有些人為了貪錢,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足以證明錢的魔力是如何之大!。
  • 從頭髮的軟硬,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願一切眾生得柔軟發。盡於鬢額而生發。願一切眾生得如卍(wàn)字發。螺文右旋發。願一切眾生得佛相發。永離一切煩惱結習。願一切眾生得光明發。其光普照十方世界。出家人一定不在乎頭髮的好壞,以為我們都已剃除了頭髮,好壞無關緊要;其實不然,我們雖不需要長發,但兩分長的頭髮還是有。能有紺青潤澤,柔軟密緻的短髮,也是頭部的莊嚴。佛是大沙門,他不也有一頭的右旋螺紋發嗎?當他在雪山入定時,不是還有鳥在他的頭髮中築巢孵小鳥嗎?菩薩發願是等念冤親,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像佛一樣的頭髮,永遠離開八萬四千種的煩惱結習──結習就是一般人的小毛病。
  • 這十種惡業,就是受醜陋果報的原因(宣化上人)
    有十種的惡業,使人相貌醜陋◎ 宣化上人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醜陋;有的身體非常健康,有的就很多的病痛?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十種的惡業,使人相貌醜陋:(一)好動忿怒。歡喜生一種忿心,就是二十種煩惱中的「忿」。怒,發脾氣,多數的女人容易發脾氣,雖然也有不發脾氣的,不過多數容易發脾氣。
  • 宣化上人: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如果被八種風一吹,心就動搖了,那是你的地基沒有打好。什麼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若有德行,脾氣也沒有了,無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學佛的人,要注重德行,不可做缺德的事,這就是修行的真諦。想要消除業障,必須要供養。供養可以培福培慧,要修道修德,不然的話,六度都沒有用處。六度是專為修道德而設的,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 人為什麼不能專心念觀世音菩薩?(宣化上人)
    就因為沒有都攝六根,沒有駕馭眼耳鼻舌身意六賊。宣化上人慈悲開示:念觀世音菩薩,不但口念得清清楚楚,而心裡也記得清清楚楚。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都在念觀世音菩薩。總而言之,都在念觀世音菩薩。這叫都攝六根,一門深入的境界。在〈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上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意是這樣的解釋:都攝六根,就是教我們把六根攝住,不散亂、聽使喚、依教奉行,將六賊(六根)變成六個護法。都攝就是令六賊守規矩,不許它作怪。把它們訓練柔順,非常聽話。
  • 這種衣袍,你穿一次,就消你一次的罪業(宣化上人)
    這種衣袍,你穿一次就要消你一次的罪業節選自《佔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其實,上人以前講過,我們每搭一次衣,就滅一次罪;所以即使居士搭的是縵衣,一樣是滅罪生福的。所以你們不要嫌夏天熱,也不要嫌麻煩,搭衣能夠幫助我們身心都得到清淨,而且莊嚴道場。這有很多好處的!我們拜佛可以滅罪增福。你看搭衣多方便,很 easy(容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