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餅,種類比印度還全?

2020-12-21 騰訊網

馬來西亞的美食格局,就像這個多民族的文化大熔爐一樣,看似紛雜,實則有序。吃過濃墨重彩的馬來娘惹菜、體驗過懷舊的華人茶室,還有一支無法忽視的美食中堅,那就是印裔穆斯林賴以生存的「嘛嘛檔」(mamak stall)。

嘛嘛檔是什麼?

在泰米爾語中,「嘛嘛(mamak)」是「叔叔」的意思,後來被引申為印裔穆斯林的稱謂,而嘛嘛檔,就是匯聚了各種印度食物的排擋、飯館。

▲ 嘛嘛檔,大馬最接地氣的食肆

印度人出現在馬來半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今天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印度人,很多是英國殖民印度時輸送來的勞工,如今已成為僅次於馬來土著和華人的第三大族群。隨之要解決的,當然就是吃飯問題。

說來你也許不信,我對嘛嘛檔的感情比華人茶室還要深厚。雖然人人都誇讚大馬的廣東和福建味比國內還正,但作為華北平原來的人,跟閩、珠三角的口味天然存在不小的差異。淺嘗輒止還好,等到鄉愁出來作祟時,雲吞麵、福建面這等鹼水面,還不如印度飛餅來的可靠。

▲ 印度甩餅

畢竟,印度吃小麥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悠久,小麥的筋性也更符合北方人對韌性和嚼勁的要求。看到小黑哥遊刃有餘的摔打麵團、拉抻麵餅,烤爐裡飄出陣陣麥香。我就知道,犯了鄉愁的北方胃,這下算是來對了地方。

餅——嘛嘛檔之光

嘛嘛檔雖由印度移民創造,但經過長時間的融合,早已跨越了種族的藩籬,成為馬來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從街頭小店到規模稍大的排擋,食物的種類也從十幾到上百種不等。

初入嘛嘛檔的遊客如我,看到密密麻麻的菜單都會皺起眉頭。作為大馬最接地氣的食肆,嘛嘛檔的菜單通常不備註英文(甚至連菜單都沒有),讀起來跟天書沒什麼兩樣。這大概也是它讓很多中國遊客望而卻步的原因——反正華人餐廳多得是,不用為吃飯發愁。

可是,我對餅的渴望還是壓倒了一切。細細研究一番,嘛嘛檔的菜單其實也很有規律可循,大多是基於餅、飯、面的變種,區別只是配料不同而已。具體到餅子,只要掌握以下幾大門類,就能把嘛嘛檔變成你在馬來西亞的主食廚房。

餅 Roti

Roti是嘛嘛檔裡出現概率最高的單詞,沒有之一。在梵語中,Roti是「麵包」的意思,這裡也可以理解為「餅」的統稱。

▲ Roti是印巴最常見的主食,蘸咖喱、卷餅兩相宜

Roti是未經發酵的死面薄餅,口感有點像北京的春餅。既可以蘸咖喱醬汁,也可以「大餅卷一切」。這種餅流傳甚廣,墨西哥卷餅用的餅皮就與之類似。某種程度上說,Roti也承擔了餐具的職能,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印度煎餅 Roti canai

Roti canai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印度飛餅」。Canai是「扁平」的意思,你也可以叫它「印度煎餅」。

▲ 空口吃就很香軟的Roti canai,我的最愛

印度煎餅比單純的Roti多了些情趣,像手撕餅一樣層次分明、外酥內軟。從印度傳入新馬以後,變得比本土更加鬆軟潮溼。對我來說,空口吃就足夠香軟美味。此基礎上加入不同的配料,可以變幻出二三十種組合:洋蔥、雞蛋、芝士、黃油、香蕉、沙丁魚罐頭,甚至連炒麵都可以鋪到上面。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這樣一份原味餅只要人民幣2塊多。論物美價廉,沒有任何食肆能比過嘛嘛檔。

紙巾煎餅 Roti tisu

紙巾煎餅就是超薄的Roti。麵餅的直徑最長可以拉抻到將近一米,薄的透光。在鐵板上煎熟以後捲成圓錐,撒上白糖和煉乳作為甜品。

看到這個博眼球的巨大食物,就連印度人都會忍不住舉起相機——紙巾煎餅是印度移民的獨到發明,只在新馬一帶才有。

▲ 紙巾煎餅。麵團在印度人手裡的延展性也太驚人了!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馬來英文注重音譯而非拼寫,tisu即英文tissue(紙巾)的音譯。看到同音不同字的拼寫,不用擔心是錯別字,盡可以發揮自己的聯想。

米漿煎餅 Thosai/dosai/tosai

尋找紙巾煎餅的過程中,我們還意外結識了它的孿生兄弟:Thosai。我將紙巾煎餅的圖片展示給服務員,結果上來的並不是薄麵餅,而是長相差不多的米漿煎餅。

▲ 有我胳膊那麼長的米漿煎餅,有輕微的發酵酸味

Thosai的原料是經過發酵的米漿,吃起來味道略酸,很抓人味蕾。並且它也沒有紙巾煎餅那麼甜膩,即便什麼都不蘸,脆脆的掰著吃,也能吃掉一整張。這有點像一款打發時間的零食,跟紙巾煎餅一樣都不能當主食吃。

印度發麵餅 Naan

Naan是嘛嘛檔裡最扛餓的麵食。從發音也猜得出來,這是類似饢的麵餅。經過發酵,比Roti厚,質地也比較蓬鬆。

▲ Naan,相當於發麵餅

我非常喜歡新疆的饢,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用烤爐而非饢坑烤出來的Naan就差點意思。跟所有麵餅一樣,naan也可以加各種餡料,如果覺得原味比較單調,可以試試加了cheese的Naan,非常接近pizza的感覺。

▲ 加了芝士的cheese naan,真的很像pizza了!

印度餡餅 Murtabak/Martabak

在嘛嘛檔裡研究麵餅的過程很有意思,基本上都能跟北方的麵食對上號:春餅、煎餅、發麵餅、死麵餅,最後當然還少不了最受歡迎的餡餅。

▲ 印度餡餅,吃過念念不忘

嘛嘛檔為印裔穆斯林所開,餡餅裡塞得一般是羊肉或牛肉,配上大量的洋蔥,很像我在新疆伊寧吃過的牛肉餡餅,非常好吃。只不過,不是所有的嘛嘛檔都有Murtabak賣,想吃的話要找稍微大點的餐館。

拉茶 Teh Tarik

有吃就有喝,跟各種餅子最配的當屬大馬的國民飲料——拉茶。這種用兩個杯子將奶茶倒來倒去的手法,也是印度移民的發明,在新馬之外並不多見。奶茶被「拉」的次數越多,口感越絲滑好喝,原理跟香港的絲襪奶茶差不多。

▲ 拉茶,在新馬非常流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印裔也延續了印度人嗜甜的習慣。拉茶的甜度總讓人以為糖在這裡不要錢,所以點拉茶要學會最重要的一句話:Teh Tarik,kurang manis(拉茶少糖!)

嘛嘛檔,大馬的深夜食堂

喜歡嘛嘛檔,喜歡的不僅是能安撫鄉愁的食物,更是它自由開放的氛圍。拋開本土的馬來餐廳不說,餘下的美食市場基本由華人和印度人二分天下。食物的不同倒在其次,最有意思的是看兩個性格迥異的民族,如何在大馬包羅萬象的文化氛圍下各司其職、和諧共生。

經營時間最能說明問題。華人起早不貪黑,從天不亮到下午茶時段是生意最忙碌的時候。一過下午三、四點,茶室也就陸續收攤——接下來就輪到嘛嘛檔登場。

▲ 嘛嘛檔,就是大馬的深夜食堂

嘛嘛檔雖然24小時營業,但白天看起來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待傍晚暑熱一褪,就像國內夏天被點燃的燒烤攤一樣,變得人頭攢動起來。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在桌邊,本來就不寬的街道成了店鋪在室外的延伸。趕上有足球比賽的夜晚,這裡就像露天酒吧一樣熱鬧。

如果要拍大馬版的《深夜食堂》,嘛嘛檔應該是毫無爭議的故事發生地吧。

當然,二者最大的不同還是經營理念。華人精於算計,從落座點餐到吃完收盤,總有種被全程盯梢的緊張感,甚至多猶豫一下吃什麼,都有遭到老闆白眼的風險。對我這種社恐來說,每次跟華人老闆打交道,都免不了一番察言觀色。

而嘛嘛檔就隨性多了,完全是一副來去自由、悉聽尊便的姿態。哪怕你只點一杯水,也可以安生地看完一場球賽。小黑哥非但不會在你面前擦桌收盤,還會樂呵呵地坐在你旁邊一起看。

▲ 樂呵呵攤餅的小黑哥

至於買單,食客往往要追著老闆付錢,以至於好幾次我都懷疑,就這樣抹嘴走人,好像也不會有人在意。

印度人對時間觀念的淡然,以及骨子裡自由樂天的性格,也一脈相承到嘛嘛檔裡。在華人茶室吃飯,是一場等價交換的生意,但嘛嘛檔給人提供的是一種超越食物的生活方式。吃什麼似乎並不要緊,重要的是人們以自己最舒服且習慣的方式自處。在這一點上,嘛嘛檔就像四川的茶館、雲南的豆腐攤一樣讓人感到自在。

這大概也是同樣自由散漫的我,能與嘛嘛檔產生共鳴的原因。

- END -

文 | 西夏

圖 | 西夏&網絡

相關焦點

  • 美食製作|印度全麥餅 Chapati
    因為太喜歡吃拉所有就想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試試喔這個餅也可以用來包裹蔬菜沙拉吃,類似是墨西哥卷餅的
  • 海南雞飯,印度拋餅,椰漿飯…這些菜原來都來自這個地方
    印度加央拋餅 印度拋餅吃過不少,但加央風味的我還是第一次吃。加央醬是東南亞一帶流行的甜味醬料,經常和麵包呀餅呀搭配塗抹在一起。它看起來像是蔬菜汁一般綠綠的。 印度拋餅-咖喱雞 這個印度拋餅有點像國內的手抓餅,蔥香味十足,不過呢,它搭配了印度風味的醬料,馬來的Sambal醬和微辣的咖喱雞,我個人覺得呢這個餅不蘸醬最好吃。
  • 肉骨茶、咖喱湯、羊肉串、印度餅、龜苓膏、烤雞肉、椰漿飯——吃...
    肉骨茶的標準配置和典型吃法。 馬來西亞是熱帶氣候,雖然比國內的夏天舒適些,但街頭巷尾的冰飲還是很多的。
  • 世界各國的奶茶,印度最複雜,中國最豐富,馬來西亞用「拉」出來
    世界各國的奶茶,印度最複雜,中國最豐富,馬來西亞用「拉」出來如今的中國市場,奶茶已經飽和到不能再飽和的地步。在牛奶和茶水兩種飲料的結合下,愛好吃的人類又研發出了第三種飲料奶茶,這無疑讓飲料市場更加豐富多彩,而年輕人們在口渴的時候也多了幾種選擇。
  • 馬來西亞增加進口印度糖 解決棕櫚油爭端
    原標題:馬來西亞增加進口印度糖 解決棕櫚油爭端來源:雲南糖網 綜合外電報導吉隆坡(路透社):馬來西亞最大的製糖廠表示,將增加從印度的商品採購。該公司告訴路透社,馬來西亞MSM控股有限公司將在第一季度從印度購買13萬噸原糖,價值2億令吉(4,920萬美元)。該公司於2019年從印度購買了約88,000噸原糖。MSM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FGV Holdings的製糖部門,FGV Holdings是馬來西亞國有的聯邦土地開發局(Fedda)的子公司。
  • 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印度等於亞澳漲跌後幾位
    12月31日亞澳股市居於漲跌後幾位為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印度。最大跌幅: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漲跌,強勢下跌漲跌-1.33%。震蕩情況,大幅震蕩。盤中走勢,低開衝高后下行。多空,空方較大優勢。支撐,多方強勢支撐。相比最高、最低、收盤三者平均價格預計,上漲。
  • 可烙、可煎、可炸……果腹首選印度Chapati餅!
    同樣,印度的南方人愛吃米飯,印度北方則對麵餅情有獨鍾。印度北方的麵餅類食物品種繁多,而薄餅恰帕提(Chapati)則是最日常的一類主食。 炸餅 小編有一次在印度朋友家裡嘗到過恰帕提烙餅,全麥麵粉揉制的餅坯比較紮實,剛出鍋的恰帕提烙餅嘗起來口感沒那麼硬,稍稍放涼後吃起來會硬一點
  • 可烙、可煎、可炸...果腹首選印度Chapati餅!
    同樣,印度的南方人愛吃米飯,印度北方則對麵餅情有獨鍾。印度北方的麵餅類食物品種繁多,而薄餅恰帕提(Chapati)則是最日常的一類主食。 恰帕提是一種用全麥麵粉為原料的印度傳統麵餅,所需的原材料只有全麥麵粉和水,如此簡單的食材十分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習慣,這也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理由之一。
  • 馬來西亞、臺灣加權、印尼、泰國、印度等區域弱勢侵擾待何時
    9月23日亞澳股市居於漲跌後幾位為馬來西亞、臺灣加權、印尼、泰國、印度。最大跌幅:富時馬來西亞KLCI富時馬來西亞KLCI盤中走勢,低開低走。多空,空方稍佔優勢。漲跌後幾位:富時馬來西亞KLCI、臺灣加權、印尼雅加達綜合、泰國SET、印度孟買SENSEX盤中走勢,富時馬來西亞KLCI低開低走,臺灣加權、印尼雅加達綜合2家高開後下行,泰國SET、印度孟買SENSEX2家平盤震蕩。
  • 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臺灣加權等強勢支撐推動區域市場知多少
    10月12日亞澳股市獲得支撐前列為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臺灣加權、韓國。支撐前5位:印度孟買SENSEX、越南胡志明、富時馬來西亞KLCI、臺灣加權、韓國KOSPI震蕩情況,印度孟買SENSEX、越南胡志明2家大幅震蕩,富時馬來西亞KLCI、臺灣加權、韓國KOSPI等3家小幅震蕩。
  • 印度根本沒有咖喱?嘗試做道印度菜
    咖喱是由英國人從印度帶出去傳向各地,也有本地發展出來的特色咖喱,使用習慣遍布全世界。我們來介紹一下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出名的咖喱:1.泰國咖喱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2.馬來西亞咖喱馬來西亞咖喱一般會加入芭蕉葉,椰絲及椰漿等當地特產,味道偏辣。當地華人、馬來西亞人及印度人對咖哩的煮法都各盡不同,印度人的咖喱通常都不放椰漿,配料多是蔬菜、魚類等,這與印度人平常吃素有莫大的關係。
  • 印度將對從中國及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徵收40%的關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印度電力部長RK Singh表示,政府將對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徵收高達40%的關稅,以抑制進口,這是該國爭取實現自給自足目標行動計劃之一。
  • 印度特產「牛糞餅」,五香咖喱味道齊全,網友:大開眼界
    提起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地方似乎一直以來都被一層神奇的面紗籠罩著,甚至讓人看不懂,如果真的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奇葩」一定是最合適的。去印度旅行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那裡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顛覆三觀的事情,比如大街上毫無遮擋的露天廁所,再比如當地人「奉牛為神」的信仰。
  • 馬來西亞人口:馬來人佔7成,華人比例下降至2成多,也有印度裔
    如今馬來人約佔馬來西亞人口一多半,在東馬(沙拉越和沙巴)的居民人數中則佔1/8強。相較於馬來西亞華人和馬來西亞印度裔,本世紀60年代以前,80%的馬來人生活在農村地區,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馬來人以務農為主,種植水稻、橡膠、椰子、咖啡、金雞納樹和油棕等作物,印度裔:大部分是近代殖民時期移入,已落地生根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當時正處在英國殖民時期。
  • 馬來西亞拒購光輝戰機!印度抱怨中方背後使壞,殲10多次炫耀性能
    馬來西亞採購戰機時,印度的LCA同中方的殲-10CE、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機以及美制F-18戰機同臺競技。在競標結果還沒有出來時,印度媒體就宣稱馬來西亞對這款戰機很滿意,可能會採購30架,結果馬來西亞拒絕購買印度的光輝戰機。之後斯裡蘭卡採購戰機項目上,LCA同樣沒有拿到訂單。印度認為其在斯裡蘭卡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訂單是很有希望的的,但是依然失敗。
  • 馬來西亞吉隆坡雪蘭莪窮遊適合學生黨
    一般馬來西亞的籤證比較好過,不用擔心機票酒店訂購了籤證沒通過。籤證一般2天就過了,保險起見,可以預訂提交籤證一周後機票。籤證有效期30天,意味機票當天起可在馬來西亞待30天。機票選購:亞航(AirAisa)相對較便宜,但是沒有免費餐食,也沒有免費毛毯,需要自備,飛機上空調溫度特別低,需要準備長袖外套。
  • 尊重華裔前業主 馬來西亞一間印度餐廳供奉地主公
    中國僑網2月2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走進馬來西亞檳島喬治市的小印度,在唐人街和大街交界處的一家角頭間有一家印度餐廳,這是西利安那達峇灣(Sri Ananda Bahwan)位於小印度的分店,也是該集團全馬十多家分店中,唯一一家有供奉華人信仰神明的分店。
  • 獨具特色的印度美食
    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衝突的導火索。
  • 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
    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武漢、鄂州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一個世界湖北武漢被譽為早點之都,武漢過早文化在全國都比較有名。而薄餅我一直以為是湖北、武漢本土小吃,到了香港迪士尼,吃印度咖喱飯,覺得味道似乎有點熟悉,再看到也賣這種薄餅,官方標籤是印度飛餅,才恍然大悟,這東西來自印度,居然是印度美食。為啥傳到湖北?無非武漢以前有英租界,有印度人,上海那邊以前也有印度人,他們製作、流傳的,演變到現在,被我誤會成湖北、武漢、鄂州小吃了。
  • 在印度呆了20天瘦了5斤,你問我原因?來印度大叔的餅店吃就明白
    朋友這次去到的是印度,當小妖聽到印度的時候就覺得這次不是去出差而是去受苦的,因為平常就聽別人說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來著,只要是到了印度就沒有找到你能吃的東西,更別說是能吃的飽了,朋友這次在印度帶了20天,整個人就瘦了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