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

2020-12-23 把風景看遍

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

武漢、鄂州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一個世界

湖北武漢被譽為早點之都,武漢過早文化在全國都比較有名。其實,中國人口流動遷移,飲食文化融匯,一些菜系、早點、麵食可能是外地甚至外國的。

例如我在湖北武漢、鄂州經常吃到一種薄餅,這種餅子一些早點攤、小店常見。油重、皮薄、焦脆,帶蔥香,也可以有胡椒、咖喱。我有點喜歡這種鹹、香、鮮、辣,這種餅的特色就在於複合、醇厚的麻、辣和植物油的麻、香的混合,內中椒鹽、胡椒薄薄地塗抹,在外在的焦脆裡隱藏著一個詩意的麵食綿軟江湖和世界,需要靠你味蕾、牙齒、口腔去發現,靠你腸胃、食道去咀嚼、回味。

吃這種薄餅頂好是要剛出爐,帶著熱氣的。價格也極其便宜,大抵是一個大圓形,老闆用刀切割,在案頭砍剁,形成三角形或者多邊形的條款,這種切割和砍剁,看起來酣暢淋漓,甚至有時候,你不是去吃餅子,而是看老闆剁餅子。成語說大快朵頤,就是那是感覺吧。

莊子寫庖丁解牛,還有古代賣油翁故事,都是嫻熟達到了一種藝術,而剁餅子的老闆,麻利的一砍一削,也是一種爽快的刀工,一種刷辣的表演。我常覺得薄餅的味道,和案板、老闆的刀工有關,切割間和剁砍的力度、角度,決定成品餅子的椒鹽、香蔥發散和麵食蓬鬆細密。所謂同餅不同味,味同餅不同,甚至每一口味道不同,取決於你的心情,你的運氣,你的實踐,關乎老闆的服務,老闆的刀工、手法。

湖北這邊還有一種厚餅子,和薄餅子不同,厚餅子不是靠油來炸或者烙,而是烤,類似麵包,是一種土麵包,可以理解為烙餅、饃饃和西方化、法國麵包化。而薄餅我一直以為是湖北、武漢本土小吃,到了香港迪士尼,吃印度咖喱飯,覺得味道似乎有點熟悉,再看到也賣這種薄餅,官方標籤是印度飛餅,才恍然大悟,這東西來自印度,居然是印度美食。

為啥傳到湖北?無非武漢以前有英租界,有印度人,上海那邊以前也有印度人,他們製作、流傳的,演變到現在,被我誤會成湖北、武漢、鄂州小吃了。

印度飛餅的麵食白案講究薄,攤到極其薄,然後是用植物油來烙、炕外加一點炸,現在就是電烤爐,塗抹上油來煎烤,和韓國烤肉類似。飛餅為啥叫做飛餅,攤餅子,和拉麵一樣,可以在手上飛,和玩雜技一樣迴旋,或者印度大廚有這功夫,把一團面,兩隻手拉扯、迴旋,玩轉玩得飛起來,如果他們再噴出火,甚至冒出一條眼鏡蛇出來,我也不會詫異。

因為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度,但是在湖北、武漢,早點鋪的老闆一般是中規中矩的和面,攤大餅,很少看到餅子飛起來,因為飛得不好,飛出去了,可能一天就白忙活、白幹了。為了彌補行為藝術的不足,他們的功夫體現在拿刀剁餅子上,一把刀,飛快、爽快、麻利、刷辣的剁下去,砍下去、割下了,動感十足,自己和看客都一起興奮了、高興了,甚至忘了吃早點的本來目的。

一個餅子一個世界,一個餅子一個江湖,印度人用來飛的餅子,到了武漢成了剁,甚至剁成了一種藝術,一種文化,這或許是印度人想不到的。中國文化的包容、改造確實讓人嘆為觀止!

文|蘇白傳媒 蘇白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爆款創造營#

相關焦點

  • 印度特產「牛糞餅」,五香咖喱味道齊全,網友:大開眼界
    提起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地方似乎一直以來都被一層神奇的面紗籠罩著,甚至讓人看不懂,如果真的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奇葩」一定是最合適的。去印度旅行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那裡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顛覆三觀的事情,比如大街上毫無遮擋的露天廁所,再比如當地人「奉牛為神」的信仰。
  • 馬來西亞的餅,種類比印度還全?
    今天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印度人,很多是英國殖民印度時輸送來的勞工,如今已成為僅次於馬來土著和華人的第三大族群。隨之要解決的,當然就是吃飯問題。 說來你也許不信,我對嘛嘛檔的感情比華人茶室還要深厚。雖然人人都誇讚大馬的廣東和福建味比國內還正,但作為華北平原來的人,跟閩、珠三角的口味天然存在不小的差異。
  • 在印度呆了20天瘦了5斤,你問我原因?來印度大叔的餅店吃就明白
    不過這減肥可不是一般的難,很多人減著減著的過程中就經受不住美食的誘惑,減肥的道路就這麼被中斷了。可是要是給你一個機會能減肥呢,你又想不想嘗試一番。最近聽朋友就說到了這麼一個趣事,因為朋友是在外貿公司工作的,每個一段時間就得去外國出差一趟,這幾天又剛好是他出差回來,沒想到回來的時候整個人那是大變樣啊。
  • 海南雞飯,印度拋餅,椰漿飯…這些菜原來都來自這個地方
    / 印度拋餅 /  印度加央拋餅 印度拋餅吃過不少,但加央風味的我還是第一次吃。加央醬是東南亞一帶流行的甜味醬料,經常和麵包呀餅呀搭配塗抹在一起。它看起來像是蔬菜汁一般綠綠的。 印度拋餅-咖喱雞 這個印度拋餅有點像國內的手抓餅,蔥香味十足,不過呢,它搭配了印度風味的醬料,馬來的Sambal醬和微辣的咖喱雞,我個人覺得呢這個餅不蘸醬最好吃。
  • 臺灣優群北海道雪米餅橫空出世 雪米餅界的Tiffany成網紅爆款
    萬聖節將至,網絡上掀起一股「米餅臉挑戰」的熱潮。網友們藉由雪米餅飽滿渾圓的形狀,結合各類主題,將身邊的雪米餅打造成各式各樣的新奇形象,其中不乏UFO、摩天輪、南瓜頭月亮、星球軌跡等主題雪米餅形象。網友們對「米餅臉挑戰」的熱情,讓人們找回了童年的記憶,也讓「雪米餅」這種零食再次在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中火速流行起來。網絡上各種別出心裁的雪米餅創意,也迅速帶火了五花八門的雪米餅品牌。在這些雪米餅的品牌中,臺灣優群北海道雪米餅以獨特的包裝和優質的口感及味道脫穎而出。
  • 中國吃貨最愛的芒果乾,原來產自印度,看清製作過程你還吃得下嗎
    中國吃貨最愛的芒果乾,原來產自印度,看清製作過程你還吃得下嗎如今芒果乾在我國是一種比較暢銷的水果乾,味道香甜,芒果香味濃鬱,很多年輕人都會把它當成一種休閒食品,看電視追劇的時候總喜歡邊吃邊看。然而中國吃貨最愛的芒果乾,原來產自於印度,看清楚他們的製作過程,你還吃得下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特別不講衛生的國家,在印度街頭隨處都能看到垃圾堆,即便是他們的首都城市也是如此。而且街道上大象,牛可以隨便亂走,沒有人看管。所以街道上經常會遇到這些動物的糞便,而且印度廁所比較少,印度人也經常會隨地大小便。所以印度人製作出來的食物總給人感覺不衛生。
  • 可烙、可煎、可炸……果腹首選印度Chapati餅!
    全文共計:1562字 | 預計閱讀:4分鐘 前不久,我們介紹了印度主食之一的米飯料理,其實地大物博的印度在主食的選擇上同我們中國人有著極為相似的飲食習慣
  • 可烙、可煎、可炸...果腹首選印度Chapati餅!
    前不久,我們介紹了印度主食之一的米飯料理,其實地大物博的印度在主食的選擇上同我們中國人有著極為相似的飲食習慣
  • 哪些餅類小吃比較受歡迎,這樣的生意才值得一試
    要做餅類的生意,雖然餅類的種類特別的多,不過並不是每一種餅類都適合消費者的口味,我們只有緊跟住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把握住消費者的胃,才能在餐飲行業立足下去。每一年有不少的餐飲店倒閉,也有不少的餐飲店像旭日一樣東升,把握住朝陽,也不能錯過美麗的夕陽,這樣才能紅極一時,卻不倒下。
  • 陸客赴臺購物首選:餅、茶、藥、精油
    淘一淘,原來臺灣也有「俗密」(閩南話:便宜東西)好貨。旅行社就教你不妨淘些糕餅、茶葉、精油和藥品。  大陸居民遊臺灣,回來該帶點什麼呢?根據來自旅行社導遊的印象統計,臺灣的糕餅糖果、茶葉、精油和藥品成為普通旅遊者的首選。
  • 咖喱啊,餅啊
    我們在印度朋友阿本家觀摩他母親制餅,小麥粉加水揉成團,用木棍擀成圓片後直接放在煤氣爐的明火上,麵餅迅速膨脹,河豚一樣的餅身帶著幾處被火烤焦的地方。拿到手裡撕開,熱氣小拳頭一樣擊打手指掌心。閒逛時我們在一家飯館外看另一種類似饢餅的製作,麵團拍扁後往爐壁上貼,出品乾脆噴香。
  • 自製「番茄水果餅」:做法簡單,不僅味道好,營養也好
    自製「番茄水果餅」:做法簡單,不僅味道好,營養也好小孩子不喜歡吃東西這是比較常見的問題,這種情況會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不利影響,所以家長們就挖空心思的千方百計的做出孩子們喜歡的食物,希望孩子能夠多吃一些東西。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各地餅的由來
    其餅製作精細,系用上白麵粉加入的酵而,揉合發酵,然後酌加食用純鹼揉勻,搓條分成面劑,逐個擀成長條片,抹香油、胡椒鹽、經卷簡、搓、繞、成型烘製而成。餅邊呈現纏繞細絲,中間點粘芝麻,色形美觀,外酥內軟,食之昧美爽口。如撕開包進油條或其它菜類進食,則更為適口。然而,這一名美味美的美食,卻出產在漢孝子董永故裡一湖北孝感市。孝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是舉世聞名漢孝子董水的故鄉。
  • 美食製作|印度全麥餅 Chapati
    因為太喜歡吃拉所有就想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試試喔這個餅也可以用來包裹蔬菜沙拉吃,類似是墨西哥卷餅的
  • 吃下這個餅,心中充滿陽光
    四十幾年的老店佳德糕餅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無添加防腐劑,並且現做現賣,因此保質期很短。保存期限:40天2006年榮獲臺北第一屆原味鳳梨酥冠軍2008年榮獲臺灣100大觀光特產風雲獎保存期限:15天2007年榮獲臺北第二屆創意鳳梨酥冠軍2008年榮獲臺北十大伴手禮-臺北必買名品
  • 尋味湖南傳統法餅(泡餅)
    尋味湖南傳統法餅(泡餅):技術匠心|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法餅亦叫發餅、泡餅,乃是溯源湘地之餅;後延伸湖北、四川、重慶、滇貴;與東北的光頭餅有同工異曲之藝。印象裡的法餅,圓圓的、厚厚的、軟軟的、帶有酒香,吃起來還有點粘牙,不是什麼特定的節日要吃的食物,本身也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和很多食物一樣歷史悠久卻又默默無聞。如今,還有人記得它嗎?想要將法餅做好,秘密武器就是甜酒。據說,兩百年前法餅的創始人唐氏就是因為不小心將甜酒倒進了麵粉裡,為了不浪費索性將它揉成麵餅再烘烤,結果大出所料。意外的美食就這樣誕生了。
  • 鄭西純正印度餐廳,竟成留學生心頭好!咖喱角、奶油雞、印度奶茶...原來咖喱也能被做出不同的味道!
    走進店裡,門口就是收銀臺,牆面做成了舊舊的紅磚牆的樣子,兩邊的牆上掛了幾幅很有印度風格的畫,另一面牆上則掛滿了很多照片。咖喱角(samosa)一個看起來像菜餃的小吃。「角」的意思是指它是三角形的,它在印度的受歡迎程度,完全可以比得上油條之於我們。
  • 你吃過老婆餅、老公餅嗎?
    像白煮蟹和醋,烤鴨和甜醬,原來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東西,而偏偏有註定的緣分,像佳人和才子,結成了天造地設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屬。」 到好利來買麵包時我總會帶回一盒老婆餅,一個個薄薄的小圓餅,金黃外皮裡包裹著半透明的、水晶般的色質糯米。
  • 肉骨茶、咖喱湯、羊肉串、印度餅、龜苓膏、烤雞肉、椰漿飯——吃...
    羊肉湯,肉不少,湯的味道有點怪。 馬來西亞是熱帶氣候,雖然比國內的夏天舒適些,但街頭巷尾的冰飲還是很多的。
  • 當牛肉遇上餅,罩他!
    餅是新烙熟的餅,熱熱騰騰,柔柔軟軟,外面焦香,裡面一層一層的。大餅慢慢撕成一片片,特別提示:一定要手撕成片,不規則的撕開,絕對不能用刀切,切出來的餅又僵又硬,口感會差很多!放在一個大的笊籬上,餅上再擺上切的細細的蔥白(小蔥下來的季節,也可以擺上綠油油的小蔥段),然後用燉牛肉的老湯,一遍遍澆上去,直到蔥熟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