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非常羨慕小孩子,因為在孩子的眼裡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他們對於自己不喜歡不愛的東西就會勇敢的說不。
但是漸漸長大之後,我們就發現那些「不能」「不行」「不對」「不可以」的話卻難以說出口。生怕因為拒絕別人而得罪人,怕別人不開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在醫學上,「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這種討好性的人格,當拒絕別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是犯了天大的錯誤。而且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回復少了就絕對是敷衍,別人回復多了又怕別人嫌麻煩,斟酌好久才會措辭,生怕引起別人的不滿等等。
就是不管是大人,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在父母的眼裡這樣的孩子簡直就是別人口中的好孩子,聽話又懂事,殊不知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活的很辛苦!
為什麼孩子會有「討好型人格」?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都是父母害的
孩子長大之後之所以會成為討好性的人格,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對於父母的打罵是非常害怕的,如果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比較多,他們就會非常的害怕父母,慢慢的就會喪失安全感,就會採取討好父母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孩子們會放棄自己的性格,去迎合父母,做父母喜歡做的事情,想著父母覺得自己好了就不會打罵自己,所以就形成了討好性的人格,很多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是懂事了,但事實上並不會這樣。
那麼,該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有「討好型人格」呢?
1、是否有自卑的表現
如果孩子是討好性的人格,那麼他內心深處是非常自卑的,對什麼事情都非常的抗拒
他們非常缺乏自信,不敢大聲說話,生怕別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怕受到嘲笑,所以性格也會慢慢的比較內向,不愛說話,變得越來越自卑。
2、是否渴望別人的關愛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覺得自己被愛是一種奢望,為了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哪怕是自己受委屈,哪怕是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他們也會去做。
3、缺乏溝通能力
討好型人格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不善於與人溝通,如果是網購的話,他們會自己翻半天去看尺碼,看標註,也不願意去麻煩客服,即便是自己穿著不合身也懶得去換,因為他們不善於與人溝通在逃避,覺得麻煩別人是不好意思的,所以就將就著了。
那麼,家長該怎麼避免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呢?
1、給予鼓勵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家長朋友們不要拿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樣,所以說家長朋友們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時常的鼓勵和認可孩子。
2、給孩子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有了堅強的後盾。
父母是孩子前行的道路,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怎樣父母都會支持自己,認可自己,所以孩子們就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未來的風雨。
寄語: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非常愛孩子的,但是有一些父母卻將自己的愛明碼標價,孩子做了多少就會給多少愛,孩子考了多少分就會給孩子多少愛。
甚至有一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對不起自己的祈禱,擦黑孩子貪玩闖禍,對不起自己的期望,種種壓力以及負面情緒都壓在孩子的身上,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是錯,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其實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危害的,家長朋友們儘量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