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會有「討好型人格」?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家長別不在意

2021-01-11 育兒小新知

有些時候我們非常羨慕小孩子,因為在孩子的眼裡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他們對於自己不喜歡不愛的東西就會勇敢的說不。

但是漸漸長大之後,我們就發現那些「不能」「不行」「不對」「不可以」的話卻難以說出口。生怕因為拒絕別人而得罪人,怕別人不開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在醫學上,「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這種討好性的人格,當拒絕別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是犯了天大的錯誤。而且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回復少了就絕對是敷衍,別人回復多了又怕別人嫌麻煩,斟酌好久才會措辭,生怕引起別人的不滿等等。

就是不管是大人,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在父母的眼裡這樣的孩子簡直就是別人口中的好孩子,聽話又懂事,殊不知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活的很辛苦!

為什麼孩子會有「討好型人格」?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都是父母害的

孩子長大之後之所以會成為討好性的人格,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對於父母的打罵是非常害怕的,如果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比較多,他們就會非常的害怕父母,慢慢的就會喪失安全感,就會採取討好父母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孩子們會放棄自己的性格,去迎合父母,做父母喜歡做的事情,想著父母覺得自己好了就不會打罵自己,所以就形成了討好性的人格,很多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是懂事了,但事實上並不會這樣。

那麼,該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有「討好型人格」呢?

1、是否有自卑的表現

如果孩子是討好性的人格,那麼他內心深處是非常自卑的,對什麼事情都非常的抗拒

他們非常缺乏自信,不敢大聲說話,生怕別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怕受到嘲笑,所以性格也會慢慢的比較內向,不愛說話,變得越來越自卑。

2、是否渴望別人的關愛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覺得自己被愛是一種奢望,為了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哪怕是自己受委屈,哪怕是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他們也會去做。

3、缺乏溝通能力

討好型人格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不善於與人溝通,如果是網購的話,他們會自己翻半天去看尺碼,看標註,也不願意去麻煩客服,即便是自己穿著不合身也懶得去換,因為他們不善於與人溝通在逃避,覺得麻煩別人是不好意思的,所以就將就著了。

那麼,家長該怎麼避免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呢?

1、給予鼓勵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家長朋友們不要拿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樣,所以說家長朋友們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時常的鼓勵和認可孩子。

2、給孩子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有了堅強的後盾。

父母是孩子前行的道路,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怎樣父母都會支持自己,認可自己,所以孩子們就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未來的風雨。

寄語: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非常愛孩子的,但是有一些父母卻將自己的愛明碼標價,孩子做了多少就會給多少愛,孩子考了多少分就會給孩子多少愛。

甚至有一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對不起自己的祈禱,擦黑孩子貪玩闖禍,對不起自己的期望,種種壓力以及負面情緒都壓在孩子的身上,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是錯,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其實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危害的,家長朋友們儘量要避免。

相關焦點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像這位母親所說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不少父母都在為自己家孩子這種不顧自己討好別人的行為發愁,下面這篇文章將從根源分析寶寶的「討好型人格」,並且給你解決的方法。#育兒有方法#
  • 孩子總說「對不起」,就是「討好型人格」?家長要把握好教育契機
    文丨蹦蹦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有沒有因為孩子老是喜歡說"對不起"而感到困擾過?經常可以看到有家長在朋友圈吐槽"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懦弱了,不是他的錯,他也要和別人道歉,簡直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典範,我都替他感到委屈"。
  • 別再可憐「討好型人格」:有多討好,就有多自私
    [2]一旦覺得自己符合「討好型人格」的說法,不願承認接受,甚至覺得好卑微啊,有種羞恥感。其實,我們都誤解了「討好型人格」。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其實最接近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布萊恩·利特爾在《突破天性》一書中提出的比喻——「洋蔥型人格」,學名叫「高自我監控型」人格。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孩子被罵後的兩種反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1、默默承受如果面對父母的責罵,孩子不哭不鬧、悶不吭聲,可能是心裡受了傷,他們不去爭辯,只是想封閉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父母置之不理,任由其發展下去,他們會性格自卑、冷漠,長大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嚴重影響到人際和婚姻
  • 李玫瑾:父母脾氣暴躁易怒,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影響一生
    反之,如果家裡有家暴、或者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對父母的臉色或者情緒就會非常的敏感,生怕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惹父母生氣,每天都是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樣子。楊爍的兒子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之前一檔綜藝節目中楊爍教育兒子的方式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 孩子出現這3種跡象時,說明他是「討好型人格」,家長要引起重視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希望孩子乖一點、懂事一點。殊不知,太過懂事的孩子在社會上是會吃虧的。網友A:我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當別人要求我幫忙時,我不好意思拒絕,若是拒絕了,就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一樣,心裡內疚不已,而別人拒絕我時,我的內心卻很平淡。網友B:在和別人聊天時,我會極盡所能去說一些有趣的事情,來代表我很有趣。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上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結果遲遲沒有看見她家孩子,我以為她家孩子不在家,可是問了才知道,孩子在知道家裡要來人後,就說要回房睡覺,讓誰也別打擾他。後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孩子看見我,也是眼神閃躲,沒怎麼打招呼,吃完飯就開溜了。朋友說,她家孩子這樣已經能有一段時間,估計是太害羞、太內向了。但是,我卻看出,孩子這是「逃避型人格」。
  •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不想害娃就收手
    有的父母會感覺孩子這樣是好事,甚至還會沾沾自喜。卻不知,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的。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經常吼孩子、吵罵孩子有關,孩子年紀小,對來自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很多時候他們是害怕的,如果父母總是吼孩子、無端責罵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會逼迫自己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去討父母歡心。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但是如果過度內向家長不進行處理的話,這只會使孩子的性格漸漸的演變成迴避型人格,而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學習上,更會給孩子帶來麻煩和影響,成為他們進步的阻礙。什麼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其實指的就是在社交方面存在問題能力不足,而且對負面的評價非常敏感的一類人。
  • 孩子「小心眼」愛計較,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
    如果同桌不小心把小青的作業本撕破了,小青會在心裡默默記恨同桌。自由活動的時候,小青會霸佔著自己喜歡的羽毛球,不讓其他同學玩。小青容易「想太多」,「愛計較」,其實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一、「偏執型人格」與孩子小心眼有什麼關係?偏執型人格的特點之一就是敏感多思,愛計較。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 家庭教育聯盟公益微課堂 | 孩子,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我們家長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幾乎沒有人會主動地認為,一個經常忤逆父母意願,不聽管教,行為不知規矩的人是「好孩子」。這是因為我們普遍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世界上最乖的寶寶,也最具有可塑性,實際上,這已經是把孩子往討好型人格路上逼的過程了。
  • 你知道討好型人格嗎?討好型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
    如果有,我覺得你特別會欣賞他,對吧,畢竟這世界好人沒多少了但你有想過他為什麼這樣般帶人,如果是你一直這樣,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很虧,以為好心有好報這句話不是那麼準的所以,對於別人的事,即使他不情願他也不會拒絕,而別人拒絕自己卻總是輕描淡寫,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討好型人格心理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看過一個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叫一一,就是一個典型的內向的孩子。
  • 沒自我的「討好型人格」內心是敏感和痛苦的,如何應對才好呢?
    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把人們溝通、互動的模式分成了五種類型,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打岔型、超理智型、表裡一致型,以上的五種類型既是溝通的模式也是人格的特徵,我更願意把這些作為人格分類,前面我講過了「指責型人格」心理解析「指責型人格」以及應對的四個建議,下面我們來談一談「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及應對和自助的辦法。
  •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漂亮,長大「殘了」?這些因素,家長別不在意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是有些孩子小時候長得粉嘟嘟的,特別可愛,長大之後不僅沒有變好看,而且與小時候的樣子大不相同,人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通常會說一句:「唉,這孩子長殘了。」人們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為什麼有的人越長越醜呢?原來和這些因素有關,家長可別不在意1、遺傳因素不可控在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肉嘟嘟的都比較可愛,也看不出來隨誰。
  • 孩子怕被拒而委曲求全?跟討好人格說不,教會孩子放下比堅持重要
    好吧,最後以媽媽陪玩陪瘋結束,或者媽媽陪著過去溝通才能解決,有時會被吭嘰的很焦躁,控制不住發脾氣,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作祟,覺得自己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不勇敢、不大方、不自信,這點事情都解決不了!不禁火冒三丈,乾脆帶回家好了。
  • 心理學:討好型人格,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有時候活得很彆扭,一方面內心抗拒討好別人,但是卻還是違背本心不得不去迎合別人。 討好型人格,一般有4個表現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4個表現特徵也可以解答為什麼「老好人」很難真正快樂,因為他們太委屈自己了。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02分析:小花孩子的這種性格特點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他和內向有著一些差別,迴避型人格會喜歡逃避問題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分辨孩子是否是「迴避型人格」。這樣的內向家長不妨採取的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嘗試,讓他們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會有更多的成就感。內向無需太過擔心,最令人擔心的是由內向轉化成為迴避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自救指南:別總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01、此「討好」,非彼「討好」討好型人格並不只是在行為上進行討好,取悅別人,更會在性格上、情緒上產生一種「病態」,限制自身的發展。2、情感抑制:情感層面的討好特質,指當面臨情緒波動時,會有意識地抑制該情緒表達的行為。他們常常會為了和諧,刻意、執意隱藏、偽裝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