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的冰箱中囤滿了雪碧、可樂和各種果味飲料用來降溫,一瓶瓶下肚後,不僅錢包癟了,體重也控制不住了~
其實除了上述的這些「肥宅快樂水」,在家喝一碗綠豆湯也不錯,不僅經濟實惠、清涼爽口,還不容易長胖。
中醫認為巧用綠豆可以祛熱邪,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解暑的作用。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不過煮法不同,功效側重也有差異:
綠豆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三倍,而且蛋白質富含賴氨酸,再加上其含有的鞣質和黃酮類化合物,可與有機磷農藥及汞、砷、鉛等重金屬結合形成沉澱物,使之毒性降低,且沉澱物不易被胃腸道吸收,這就是其解毒能力的來源。
而只有煮開花,這些物質才能發揮更好的功效。
綠豆的消暑功效來源於綠豆皮,中醫也叫做「綠豆衣」,主要是其所含的多酚類物質發揮作用。
一般來說,綠豆煮的時間越短,多酚類物質含量越高,它的抗氧化活性也越高,解暑功能也非常好,因此若想消暑熱,綠豆無需煮開花。
綠豆除了直接煮湯,加點其它配料,能有不同的效果:
【材料】綠豆20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薏米提前一個晚上用清水浸泡;綠豆洗乾淨清水浸泡3小時以上。
2、將浸泡好的薏米和綠豆放入高壓鍋,水量儘量多一點。
3、蓋上鍋蓋,大火煮至上汽,調小火煮15分鐘,15分鐘後關火,等蒸汽自然放完。
4、將綠豆薏米湯盛出即可食用。
【功效】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腫之功效,適合糖尿病患者服用,且綠豆澱粉中的低聚糖對糖尿病患者空腹與餐後血糖的穩定有一定作用;薏米有清熱化溼健脾的功效,幫助消除體內堆積的水分。
如上消症狀明顯,比如經常口乾、口渴,綠豆和白薏仁的比例為2:1;如果下消症狀明顯,出現尿頻量多、腰腿酸痛,綠豆和白薏仁的比例為1:2。
【材料】綠豆100克、冬瓜100克、茯苓20克、冰糖、清水適量。
【做法】
1、綠豆洗淨後泡半小時,然後上火煮至開花。
2、放入切成小塊的冬瓜和茯苓,煮至冬瓜透明出鍋,調入少量冰糖。每天喝2~3次,每次喝1杯。
【功效】解暑利溼,特別適合夏季溼氣重時飲用,三伏天可常喝。但陽虛、怕冷人群不建議飲用。
【材料】綠豆100克、百合20克、冰糖適量。
【做法】綠豆先煮沸,再放入百合,煮至熟爛,再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百合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和綠豆搭配,清心除煩的功效更好,適合失眠多夢、心情抑鬱等人群作為日常膳食。
綠豆湯雖好,但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也不是人人都能喝的。
夏天炎熱,很多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喜歡把綠豆湯當飯來喝。
殊不知,綠豆湯空腹喝並不利於健康——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綠豆性甘涼,脾胃虛寒者空腹飲用會加重對脾胃造成的傷害,可導致腹瀉、(胃寒為症候)嘔吐、胃痛等症狀,脾胃虛弱者甚至可引發慢性胃炎,因此脾胃虛寒滑洩者忌之。
綠豆湯雖好喝,卻不能喝太多,綠豆中含有的低聚糖容易導致脹氣,且綠豆中含有澱粉、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不易消化,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易反酸人群更要少喝。
建議大家一周喝2-3次,每次一碗即可。
綠豆湯對某些藥物有解藥的作用,比如與溫補類的中藥人參、黃芪、附子、姜等一起服用,會與中藥裡的生物鹼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沉澱物,進而降低藥物的藥效,影響身體的恢復情況。
但若是患有中暑、咽喉腫痛、急性腮腺炎、口乾、口苦、泌尿系統感染等熱證、實證時以及在服清熱解毒類的中藥時喝點綠豆湯(150毫升),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能促進病情好轉。
① 體質寒涼人群,常伴有四肢冰涼、容易腹脹、大便稀溏、腰腿冷痛等現象,不宜喝綠豆湯。
② 老人、小孩、有胃病等脾胃虛弱人群也最好少吃。綠豆性涼、蛋白質多,脾胃虛弱的人消化功能比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掉綠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③ 經期女性不宜喝。經期女性的體質偏寒,喝了綠豆湯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引起腹痛,甚至加重痛經。
④ 孕婦不宜多喝。綠豆中含有的賴氨酸、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可有效防治妊娠水腫,是食療佳品。但性涼,孕婦不要多喝。
⑤ 痛風患者少喝,綠豆屬於中等嘌呤含量(每100克含50~100毫克嘌呤),痛風患者(特別是有關節炎症)最好少喝綠豆湯。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妥善處理,歡迎投稿,請發送至郵箱:xm6699@163.com,合作聯繫微信:veg520com
素食這麼好!我想逛一逛!
▼點擊「閱讀原文」👇
豐富又美好的素食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