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裁,蘇聯持續四年的大清洗運動嚴重的損害了國家的正常運轉,以至於在蘇德戰爭前期蘇聯節節敗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蘇聯大清洗運動。
大清洗運動又被稱為蘇聯肅反運動,其是指在1934年至1938年期間爆發的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在這場長達四年的運動種,大批蘇聯領導人收到迫害,使得蘇聯各界失去了許多優秀骨幹,堪稱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
在列寧逝世後,史達林逐漸掌握了蘇聯大權,在史達林的強硬政策下,蘇聯的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大幅上升,甚至追趕上了美國。在這種形勢下,史達林的個人威望在東歐達到了頂峰 各種對於史達林的崇拜運動層出不群。但此時史達林還是擔心政權不穩,於是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專制政體。在精心謀劃下,蘇共十七大召開了。
1934年12月1日下午,年輕的蘇聯領導人基洛夫被暗殺了,於是大清洗運動拉開了帷幕。首先要知道基洛夫是蘇共十七大期間最受歡迎的領導人,而史達林據說在秘密的投票中甚至沒有當選中央委員,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了,因而基洛夫的被害迷霧縈繞。在基洛夫被害後,史達林立即指示嚴查案件,對前任黨政機關領導人進行了逮捕和審訊。在此期間,最出名的是第一次「莫斯科大審判」,在審判期間主要針對的是所謂的託洛茨基分子,在簡單的審訊下,被逮捕的官員很快被槍決了。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1937年到1938年間,堪稱蘇聯最黑暗的時代。史達林任命葉若夫為內政委員會委員,全權負責肅反運動,至此大清洗運動席捲蘇聯各行各業。在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史達林指出黨內還存在著所謂的託派、德派、日派分子需要清除,因此大批的黨政軍領導人遭到了迫害,有些甚至沒有審判就被槍決了。據統計,1923年4月蘇聯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後選舉產生的七名政治局委員中,除列寧外,史達林將其他五人(加米涅夫、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李可夫、託姆斯基)都置於死地。緊接著,史達林又將矛頭指向了軍隊。
1937年6月11日,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和一大批蘇聯軍事將領被清除,理由是可笑的叛國罪。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是蘇聯紅軍中最具才幹的一位將領,他的被害標誌著史達林在軍中權威地位的確立。當時德國蓋世太保深知史達林的猜忌心,於是便偽造了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投降的信息,之後引起了史達林的重視,於是元帥在秘密法庭中被處死了。不要以為這些證據是有效的,其實史達林並未依靠這些東西,而是藉機清除了政治對手,畢竟元帥的威望太過強大。
在圖哈切夫斯基被清除後,軍隊的清洗一發不可收拾。據了解,蘇聯最初授銜的五位元帥中的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夫就在此次運動中被害,更別提其他軍中高層了。在1938年開始的第三次莫斯科審判中,著名經濟戰線領導人布哈林和李可夫遭到了指控,隨即被害。在葉若夫的縱容下,大清洗運動變成了其打壓政敵的武器,甚至連史達林的大批親屬也遭到了清洗,運動一發不可收拾。
在貝利亞的提醒後,史達林認識到了運動過於嚴厲,之後運動變成了「清洗清洗者」的遊戲,儈子手進行了自相殘殺,不過持續時間不長。在之後的統計中發現大批的學者和專家遭到了迫害,有些地方的軍事工業甚至陷入了停頓狀態。而在軍隊中由於大量的優秀將領被處決導致蘇聯在戰爭前期節節敗退。同樣,大清洗也使得一些人得到了提升,其中就有之後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這場災難可以說耗盡了蘇聯多年的積累,導致蘇聯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經濟停滯不前。
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後,赫魯雪夫做了秘密報告對肅反運動進行了平反,同時也批評了對於史達林的個人崇拜。但實際上在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清洗運動也同樣再繼續,只不過是變成了爭權奪利等我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