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隧道
6月22日0時18分,建(個)元高速公路尼格隧道右幅完成最後的掘進任務順利貫通,至此,這條被業界認定地質情況最為複雜的隧道,攻克了國內高速公路隧道最高地溫88.8℃難關,實現了雙幅貫通,現場參建人員歡呼雀躍,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巖體最高溫
有毒有害氣體檢測
最高水溫
尼格隧道是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關鍵性節點工程,位於箇舊市賈沙鄉。隧道左幅長3351米,右幅長度3366米。該項目自2018年6月正式建設,整整歷時兩年。尼格隧道途徑溫泉徑流區,洞內巖溫最高可達88.8度,水溫最高達63.4度,空氣溫最高達56.4度,加上有毒氣體,施工難度之大為國內罕見。
尼格隧道洞內鋼筋制安
「我們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太熱了只能穿著褲衩幹活,隔半個小時就拉起水管從頭到腳衝一下水。熱得受不了時,就走到外面的休息室休息下,幾乎每天都要喝5公斤水才能避免中暑脫水。即使這樣,一個班也只能支撐2小時。」建個元高速12標EPC項目部經理鍾錚介紹。
多臂鑿巖機施工現場
多臂鑿巖機施工現場
為保證隧道施工安全,雲南省交通廳、電建集團及高校專家多次到現場進行查看並反覆研討,針對隧道湧水、高地溫、有毒有害氣體等難題,確立了「1+6+8」的施工方案,即通過接力抽排措施解決高溫水及湧水問題;通過引進多臂鑽替換傳統人工作業、設置20噸製冰系統製冰、增加軸流風機加強通風、引進耐高溫雷管替換傳統雷管、掌子面附近設計空調房輪流降溫、霧炮機噴淋灑水6項措施改善隧道內高溫施工環境;通過配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四合一氣體檢測儀、壓縮氧氣自救器等8項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和防護設備保證施工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
有毒氣體檢測
尼格隧道全景施工圖
「歷經750多天日夜奮戰,實現了尼格隧道零偏差安全貫通。這是雲南省交通建設領域和電建集團成功戰勝異常惡劣環境的一次成功探索,極大地鼓舞了電建人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道路上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信心。同時也為國內乃至世界基建行業在高溫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施工中提供了良好的工藝及技術經驗借鑑。」中電建路橋集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楊松興奮地說。
記者:楊會國 通訊員:劉小慶 文/圖
責編:普薇 實習編輯:趙婧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