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元撿漏,賣了2.8億,增值30萬倍!收藏大王仇焱之

2020-12-13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仇焱之(1908-1980),江蘇太倉人,上世紀超級大古董商。13歲跟隨上海大古董商朱鶴亭學藝;民國34年結識英國古董商厄寶德,為其在滬辦理古玩出口託運業務;民國35年以200萬法幣獨資開設「仇焱之文玩會」;民國38年赴港發展,帶動了香港的文藝風尚。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深刻雋永的收藏事跡。他的收藏品味與格調,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標杆。

上海灘風雲人物

仇焱之13歲於上海一家古玩店當學徒,掌柜是人稱朱二爺的朱鶴亭。朱二爺是個小心眼的人,做生意總怕吃虧上當,脾氣還有點怪怪的,但對古陶瓷鑑定十分擅長。仇焱之在他的調教下,勤學敏悟,練就了一雙辨別古陶瓷的「慧眼」。此後,他開始自立門戶,買貨不把價錢壓得太低,賣貨時也不用假貨蒙人,得到了同行和中外收藏家的信任。

清乾隆 青花春耕圖雙福如意大抱月瓶 六字篆書 仇焱之舊藏

仇焱之和他的師傅不一樣,他初期學古陶瓷的鑑定和買賣,後來專攻明清瓷器收藏。因其家學淵厚,仇焱之有著獨特的古書畫鑑賞天賦,故十分注重對古陶瓷的畫工紋飾與造型的研究,這在圈內可謂標新立異。古往今來,古玩鑑賞界就存在「玩畫不屑瓷」、「鑑瓷不研畫」的弊端。而仇焱之如此高屋建瓴的「鑑瓷觀」,沿及今日,在鑑瓷界仍乃先卓。

1946年仇焱之古玩同業公會入會表

上世紀40年代初,仇焱之憑藉其手眼獨出,成為了上海灘商賈雲集的十裡洋場中的風雲人物。

800元撿漏宣德大碗

明宣德 撒藍釉大碗 1980年香港蘇富比仇焱之專場拍品 成交價370萬港幣 趙叢衍競得

抗戰期間,仇焱之在北平收藏了一隻宣德雪花藍大碗。這隻大碗原先為晚清時期一位鹽運使所有。鹽運使曾經家財萬貫,買了不少的古董,可惜後來家境破落,孫子成了大菸鬼。有一次菸癮犯了,便抄起廚房裡一隻盛黃醬的大腕,直奔古玩鋪。古玩鋪的老闆、夥計都跟這位敗家子很熟悉,因為他以前拿來的東西隨便哪樣都值倆錢,所以也沒仔細看就給了5塊袁大頭,把碗留下了。

他們將碗洗乾淨一看,發現壁厚身沉,藍釉飄白花,感覺又蠢又笨,看不出是件好東西,便以50塊現大洋倒給了天津的一位古玩商。過了些日子,這位古玩商又以500塊現大洋把這隻藍釉大碗賣回到北平琉璃廠古玩鋪。再後來,被仇焱之以800塊現大洋的價錢買回上海。

據說仇焱之力排眾議,非常看好這件藍釉飄白花大碗,認為是明代宣德年間的官窯孤品,在1949年移居海外時,這隻碗是他隨身攜帶的幾件重器之一,足見他的重視程度。

香港蘇富比1980-1984《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拍賣圖錄

幾十年後的1980年11月,蘇富比在中國香港舉辦了仇焱之藏品拍賣專場,這隻碗以370萬港元成功落槌拍出,震驚收藏界。這隻碗的名字叫做「明宣德雪花藍釉碗」。

1000港幣撿漏雞缸杯

40年代晚期,仇焱之赴香港發展,與敏求精舍的創始人胡惠春、徐伯郊等人成為第一批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10餘年間,他在這個彈丸之地,銜泥築巢般地收藏了眾多歷代官窯瓷器。

50年代,仇焱之在香港用1000元港幣買下了一隻別人都以為是假貨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被譽為收藏界「揀漏」的典範。

據趙汝珍著《古玩指南》記載:「明成化窯鬥彩雞缸杯,現存僅三隻。」成化鬥彩瓷器,基本上都是官窯產品,在明代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萬曆《野獲編》說:「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的《成窯雞缸歌注》:「成窯酒杯,各式不一,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瑩潔而質堅,雞缸,上畫牡丹、下畫子母雞,躍躍欲動。」可見其精美程度。

仇焱之孫子,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國仕

1980年12月,倫敦蘇富比舉辦了第二場仇焱之藏品專拍,成化鬥彩雞缸杯以528萬港元成交,打破了當時中國瓷器藝術品的世界記錄。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左邊是買家劉益謙。

2014年7月19日,這隻雞缸杯被上海藏家劉益謙以超過2.8億港元的成交價,從香港蘇富比帶回上海。

全套明代瓷器換一筆架

仇焱之收藏之富,可以從他為得到一件建文年款的瓷器所付出的代價上窺見一斑。

仇焱之舊藏

「建文」為明代朱元璋之孫朱允炆繼承皇位的年號,建文帝僅在位四年,即被其叔朱棣(明成祖永樂帝)奪位。由於建文皇帝在位日短,所燒制的瓷器有限,而有年款的瓷器則更屬鳳毛麟角,至民國年間,收藏界公認為真品的「建文」年瓷器,只有此瓷筆架。這個筆架輾轉流傳,到民國年間,由收藏家譚敬收藏。

仇焱之專收明代瓷器時,除了建文年號,將明代所有年號的瓷器都收齊了,因此,得不到這個瓷筆架,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覺得珍貴,仇焱之為了了卻心願,竟然以只缺「建文」年款的全套明代瓷器,換得了這個瓷筆架!

傾盡所囊「收養」中國瓷器

仇焱之著《抗希齋珍鹹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譜》

繁忙的收藏之餘,仇焱之始終筆耕不輟,於1950年相繼出版了《抗希齋珍藏明全代景德鎮名瓷影譜》、《齋珍藏曆代名瓷影譜》,成為國外專業人士研究中國官窯瓷器最有價值的書目之一。

宋 官窯牡丹花型洗 1980倫敦蘇富比仇焱之專場33萬英鎊成交,2018年香港蘇富比再次復出拍賣,以8100萬港幣成交

備受世人仰慕的是:仇焱之超人一等的「眼力」和流利的英語,亦為其遊刃於古玩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明成化鬥彩花鳥紋高足杯 1980年香港蘇富比仇焱之專場拍品

在闖蕩歐美諸國期間,仇焱之發覺當年大量被八國聯軍劫擄去的中國藝術品,許多已絕跡於其後裔或舊貨市場。有些後裔對先輩掠奪而來的中國藝術品毫無欣賞或收藏意識,竟用永宣青花碗盤盛放雜亂物品。仇焱之目睹種種暴殄天物的荒誕事實,便萌生了從「掠奪者」和僻市陋店中買回祖物的使命感。

南宋龍泉鳳耳瓶

但無奈的是,儘管他傾盡所囊,也僅是杯水車薪,沒有能力全部「收養」這些中國瓷器。為了不使中國陶瓷再度顛沛流離,仇焱之當時想出的權宜之計,只能是為這些流失他鄉的中國瓷器找一個「善待的婆家」。同時,為提升西方藏界對中國瓷器的賞識水平,仇焱之除苦心積慮撰稿之外,還不懈奔波遊說於歐美各大博物館、基金會、知名收藏團體和富商之間。

元龍泉印麒麟稜口盤

聞名遐邇的大衛·珀西瓦爾爵士、瑞典國王古斯塔烏·阿道爾夫、烏爾渥斯的女繼承人——芭芭拉·哈頓和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陶瓷精品中,有許多都是通過仇焱之昔日的牽線搭橋或「捐贈」之物。

移居瑞士度餘生

古玩行中有一句俗話:「賣者不發財,藏者發大財」。被譽為「全球五大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的仇焱之,其經歷充分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坂本五郎氏與仇焱之於瑞士日內瓦

功成名就後,仇焱之移居瑞士,許多天涯故交亦紛至沓來,其富麗雅致的別墅,儼然成了中西方古玩家、藝術人遊歷歐洲諸國的根據地。摯友張大千等人每次到瑞士,都以仇宅為己家,或繪畫博弈,或賞瓷彈戲,或相攜共遊。

作為一位瓷器收藏家,仇焱之可以稱得上是一流的瓷器收藏大家,而作為古玩商,仇焱之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收藏家有其個人獨特的佔有欲,古玩商也有其個人獨特的生意經。而仇焱之卻能把稀世國寶級藏品捐贈給國內外的博物館,造福社會。雖然他早已加入瑞士國籍,還與外國人一起成立了收藏機構——玫茵堂,但他一直秉持著自己是中國人的信念。

1970年代仇焱之在瑞士日內瓦家中

1980年,仇焱之病逝於瑞士,所有收藏由子孫交給蘇富比拍賣公司在我國香港、倫敦拍賣,在世人心中留下了高品位、高格調、高境界的收藏家形象。

(圖文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九門網,只為藏友謀福利!

收藏新時代,一步一精彩!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相關焦點

  • 他是馬未都口中的「撿漏大王」,1000元買的瓷杯,轉手賣了2.8億
    但隨著近十幾年來古玩市場的火爆,馬未都和觀復博物館名氣逐漸大了起來,很多喜愛文物和收藏的人都稱呼他為「收藏大家」、「撿漏大王」。對於這兩個稱呼,馬未都從未當真,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收藏大家」、「撿漏大王」這樣的榮譽稱號,只有民國時期的著名古董商仇炎之先生當之無愧。
  • 1000港元撿漏,60多年後增值近30萬倍!收藏大王是這樣煉成的!
    仇焱之在他的調教下,勤學敏悟,練就了一雙辨別古陶瓷的「慧眼」。此後,他開始自立門戶,買貨不把價錢壓得太低,賣貨時也不用假貨蒙人,得到了同行和中外收藏家的信任。 800元撿漏宣德大碗 明宣德
  • 收藏家花1000元撿漏「御用酒杯」,歷經4次轉手,最後拍出約2.8億
    在古董界撿漏的案例其實是非常多的,單單在著名古董鑑賞專家馬未都的身上就有許多,不過古董撿漏這樣的事情如今是幾乎很少發生了,換做以前的確是非常可能,現在由於這個行業過於的火熱,為此導致行業魚龍混雜,所以你想要撿漏,估計概率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
  • 收藏家地攤買酒杯,拍出近3億天價,創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仇焱之仔細端詳了這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會兒,便覺得與它有緣,就用1000港幣把它買了回去。誰也沒有想到,這對被仇焱之從地攤上買回去的酒杯,竟然在日後能夠拍出近3億的價錢。如果知道是這樣的話,估計商販當時怎麼也不會同意用1000港幣買走這酒杯吧。
  • 撿漏中撿漏!一堆花3元買的破紙,每天漲4千倍,32年後翻4800萬倍
    撿漏中撿漏!一堆花3元買的廢紙,每天漲301倍,32年後翻480萬倍1980年4月23日,家住在山東煙臺市一個名叫李世年的中學老師,在偶然的一次機會意外的以常人意想不到的超低價格收購了一批清代大師的古畫,從而一夜暴富的故事在當地文物收藏圈一時傳為了撿漏的佳話,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 馬未都:收藏大家是如何撿漏?40元也能出「奇蹟」!
    撿漏,比中彩票概率還要低的偶然事件,真的是很罕見。但是馬未都,在收藏界可是人盡皆知的撿漏王,他撿漏的寶物每一件都是珍品,而且價值都能翻個上萬倍。今天小編就整理了馬未都撿漏的其中物件寶物,新手必學!一:明末螭龍耳水仙盆。
  • 1、2、5分紙幣市價暴漲3萬倍!你擁有幾枚?
    1949年9月19-28日,香港「海遼」號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衝破國民黨的海上封鎖,歷經8天9夜,從香港輾轉海外開回中國大連港。 一分紙幣「金卡車」、二分紙幣「藍飛機」和五分紙幣「翡翠船」構成了一套天上飛、地上跑、水裡遊的人民幣文化藝術品。
  • 轉賣名畫狂賺2億,這位潮商大佬撿漏有心得,被列為全球十大藝術收藏...
    據悉,一度成為在世最貴藝術家的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其1966年巨作《水花》(The Splash)本月將於倫敦上拍,估價達2,000萬- 3000萬英鎊(約合1.8億- 2.7億人民幣)。 據近日《彭博社》報導,此畫賣家乃香港富商劉鑾雄。
  • 拍賣會如何「撿漏」?這些撿漏技巧,你一定要了解!
    「撿漏」是古玩界的行話,意思是用極其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但凡玩收藏的人,都有一顆想要「撿漏」的心,希望憑藉著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學識,能撿個天大的便宜。
  • 1000萬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哪裡去了?玫茵堂頂級中國瓷器精品圖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 眾多流失文物中,瓷器佔比尤重。流失海外的瓷器,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是令人驚嘆的。有人認為,頂級的中國瓷器珍藏,都在歐洲的「老收藏」中。
  • 「拖鞋大王」深耕拖鞋界7年,憑一雙拖鞋賣到2個億,出口多個國家
    雖然王雪飛才剛過三十歲,但他已經在拖鞋這個細分領域裡深耕了7年,品牌年銷售額一路從幾百萬發展為2個億,產品出口多個國家,有網友甚至給了他一個稱號「拖鞋大王」!樸西的品牌理念和思路很純粹,只賣拖鞋,精緻而又耐用的拖鞋。
  • 劉益謙雞缸杯從1000港元到2.8億背後貓膩-—古玩評估(風塵擺渡)
    7、劉益謙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5億港元的價格竟得,加上佣金為2.81億港元。仇炎之手上1000港元的雞缸杯,總共歷經5次轉手,8次流拍,到劉益謙手上的時候變成了2.8億港元;每一次的轉手、流拍,都是在為這隻雞缸杯做宣傳和曝光。
  • 「服裝大王」倒下!曾年賣30億,如今負債300億,5000員工被迫失業
    作為中國第一代個體戶代表,從「電器大王」到「逃犯」,再到年產30億的集團老總,莊吉創始人鄭元忠的創業故事充滿了艱苦、豪情、膽大以及隨形勢而動。那麼,曾經的明星企業家和明星企業為何走到如今這地步的呢?壹鄭元忠1952年8月出生於溫州樂清柳市的一個農村,家中兄弟姐妹7人,依靠土地吃飯的年代,並不能夠給鄭充分的成長空間。敢幹敢闖膽子大,不安於現狀是鄭元忠性格的突出特點。初中畢業後他就開始自食其力,鄭元忠跟隨同村的鄉親,出外打工。
  • Smell|Ta的嗅覺竟然是人類的1000萬倍?
    而狗狗的鼻子裡有許多皺褶,因此它鼻子裡的表面積就增加了許多,狗狗的嗅覺細胞在鼻腔上所佔的面積約150平方釐米,在這個手帕大小的範圍內存在著約2億2000萬個嗅覺細胞。憑藉這麼多的嗅覺細胞,狗狗的嗅覺能力是人類的100萬倍甚至1000萬倍,分辨氣味的能力超過人類1000多倍,可以分辨出大約2萬種不同的氣味,經過專門訓練的優秀警犬能辨別10萬種以上的不同氣味。
  • 億萬富豪發家史:從草根開出租到玩收藏,2.8億元買回「小茶杯」
    30多年前,一個初中學歷的年輕人在馬路上開出租,沒有人會想到日後他成了億萬富豪,豪擲2.8億,買回來一個「小茶杯」。杯子拿到手,他倒上茶,吸了口茶杯的「仙氣」。這小茶杯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當然不是餵雞的,是明朝皇帝和妃子用來喝茶的。600多年的古董了。
  • ...名畫狂賺2億,這位潮商大佬撿漏有心得,被列為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
    據悉,一度成為在世最貴藝術家的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其1966年巨作《水花》(The Splash)本月將於倫敦上拍,估價達2,000萬- 3000萬英鎊(約合1.8億- 2.7億人民幣)。據近日《彭博社》報導,此畫賣家乃香港富商劉鑾雄。
  • 古玩市場奇聞:路邊花5元買塊破布,50年後價格瘋漲,賣了3.08億
    收藏從沒有過期之說,只要能夠收藏到真正的寶物,它的價值就能夠隨著時間而增長,有了時間和文化底蘊的沉澱,古董的價值才更高。在收藏界有一位很著名的撿漏大王,他就是收藏家馬未都。很多人整天混跡在古玩市場卻撿不到寶貝,但是馬未都就很不一樣,他自己曾說有段時間基本天天都有收穫,所以馬未都在古玩界被稱為撿漏大王。
  • 投資狂賺2萬倍!身家650億,被稱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今被立案調查
    90年代初,受到電視毀滅性打擊,全國幾十家收音機廠商都在降價求生,高端品牌又長期被國外壟斷,但德生從二者之間找到了一個舒適區間:首先,以當時的消費水平,普通消費者很難支付百元以上的外國貨;其次,我國幅員遼闊,電視機徹底顛覆收音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再次,在一個夕陽行業裡創業,競爭者也相對較少。德生收音機主打價格合理、性能穩定、外觀美觀、售後服務有保證的特點。
  •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不僅僅是他,還有眾多國內的首富,每一個在創業過程中都經歷了各種辛酸苦楚,最終創造出了巨額財富之後卻又要擔心另一個問題,如何讓財富繼續增值。我國臺灣首富王永慶從一個賣米的小販變成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商界神話。出身貧苦1917年,王永慶出生於臺灣市臺北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他們一家原本是福建泉州的一戶專門種茶賣茶的茶農。
  • 狂賺3萬倍!海康威視副董事長出手 累計套現200億
    (原標題:狂賺3萬倍!圖片來源:海康威視官網自10月下旬股價加速上行以來,周五海康威視收漲2.06%,報49.11元/股;盤中最高漲逾3%至49.63元/股。收盤價及盤中最高價均創出了上市10年半以來的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