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特別想點蠟燭,夏天根本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燭光一亮,至少眼睛看著暖和點了。
說說比較了解全線風格的一些蠟燭品牌吧,大致講講它們的品牌風格和品牌氣質,也說說有記憶點的單顆蠟燭。
沒有Diptyque,也沒有Jo Malone,沒有那些已經有了香水線,再輕輕鬆鬆把香水的味道移植到蠟燭上的傢伙。那些味道你大概也熟悉了。
就只有單純的蠟燭品牌,或者單獨設計了蠟燭氣味的認真的品牌們。按照印象中價位來排序,挺俗挺討厭的有點,但好像略微有些邏輯感了。
1. Cire Trudon
植物蠟
Cire Trudon是最貴的蠟燭之一,但它在外觀與香味上的質感,也確實足以匹配它的價位。
Cire Trudon有非常悠久的歷史,1643年成立之後一直供應蠟燭,幾十年後成為法國王室的蠟燭供應商。當時的Cire Trudon很會處理蜂蠟,以潔白的蠟而聞名,所以才有了「蜂蜜味為上帝和國王服務」這句格言。
Cire Trudon是值得玩味的蠟燭。每支蠟燭被賦予特殊的意義,品牌歷史、香味層次與香材質感都使它有了非凡的史詩感。它的各種香型,鮮少令我失望,即使不對個人喜好,但仍然能體會到其中值得欣賞的部分。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Solis Rex/凡爾賽宮的木地板
這支是Cire Trudon知名度最高的蠟燭之一。
Cire Trudon此前為凡爾賽宮提供蠟燭,所以他們對這座宮殿以及它的地板,應該十分熟悉了。這一支論氣味確實十分精湛,能聞到高級的松蠟,裡面的木頭也是被做成地板的木頭,有著被人悉心打理的精巧,題材上十分大氣。同時Cire Trudon又很注重細節,在裡面有意無意留下了明顯的類似尤加利的氣味。此前看過一本精美的書,《凡爾賽宮室內裝飾圖集》,提到法蘭西王室生活的隱秘。說凡爾賽宮洗手間不多,很多貴族酣飲之後便隨地解決,有時宮殿內的氣味並不好聞,不知道這是不是Solis Rex的靈感來源之一。
Gabriel
迄今最喜歡的一支Cire Trudon的蠟燭,也是我個人認為很適合品牌入門的一支,木香與慄子美食感完美結合。同其它美食調一樣溫馨,但又勝在質感高級。
2. Buly 1803
植物蠟
Buly的調香極為精湛,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
它的身體護理普遍是輕鬆的氣味,如橙花,如玫瑰,如清新的蘇格蘭地衣,到了蠟燭這裡卻性情大變,面目極為深邃。甚至可以這樣說,Cire Trudon這樣積澱深厚的品牌也會出一些較為輕鬆的花香果香,而Buly卻始終是哲學般深沉的氣味。
香味質感極好,一聞就知道十分捨得用材,料足且料好。我覺得它很像香水中遺世獨立的冷傲小眾,致力於描繪自己心目中的香味世界,並不刻意迎合大眾對可愛氣味的喜好。
我覺得它們有時候太過於深邃,以至於很難得到理解它們的人。一旦得到,兩者是互相空前的成全。
3. L:A Bruket
有機大豆蠟
L:A Bruket是北歐式粗獷的一個絕好代表。
這種粗獷,倒不是說品質上的粗放、不用心,而是它有一種很野蠻很生動的原始力量。
比如它的黑橡木,Black Oak。裡面聞不到任何帶有討巧性質的柔和,木頭燒的漆黑,煙燻味掩蓋了大部分的蠟燭場景。別的木頭,至少也是清冽的,具有禪意的,甚至帶點溫暖的甜味,燒起來很有家居的溫馨。可黑橡木完全就是森林的悲壯和無聲。
再如香菜。L:A Bruket要做香菜這個味道本身就匪夷所思了。Malin +Goetz也有香菜沐浴,但草本味不濃。L:A Bruket要再執著一點,已經有了草本氣息。草木固然令人愉悅,但香菜的矛盾點也實在太多。好在這支還是含蓄一些,並沒有重點刻畫那種有爭議的尖銳香氣。
L:A Bruket的蠟燭香型目前並不很多,目前也只有黑橡木、香菜、西柚和菸草這幾個。連Cire Trudon的西柚都難以同平價蠟燭的西柚拉開差距,我很好奇L:A Bruket會如何演繹。
4. Carriere Freres
植物蠟
Carriere Freres是真正的植物學家。創始人沉迷於植物,整個品牌的蠟燭也承繼了這種精神,專做植物,也只有植物,真正滿足植物愛好者。
他們把植物分類為花香、果香、草本和木質調,然後表現單一植物本來的氣味。大多數時候可以「望文生義」,比如甜瓜、薰衣草、玫瑰,名字是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其中最豐富最精彩的莫過於番茄。但在橙花和雪松上,多少有些遺憾,前者皂感太重,後者粉感太強。
所以是植物,但不是每一個都完全還原植物,也有自己的特殊理解。
或許是選取了特定植物也或者是Carriere Freres的表現手法使然,我覺得他們的蠟燭有一種手繪般的溫情。你一看也是植物,但又比真正的植物多了一些
Carriere Freres的蠟燭天生具有很強的文藝性。瓷質有著柔和的潔白,瓶身與包裝紙盒上的植物手繪有著天然的田野趣味。把它們放在書架上,能和書本的氣場相互融合。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鈴蘭
不是我偏愛鈴蘭,而是鈴蘭確確實實值得被喜愛,它的白色花香裡蘊藏著令人心碎的純潔。蠟燭裡,Carriere Freres這支還原的太好,我覺得它多少可以向沒有聞過真正鈴蘭的人表明,這種花香有多可愛。
Ebony
這是個很容易被忽視的香型,但在逛店時,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幾乎是我心目中的完美木質。有許多木香,要麼偏向松柏,要麼有些香甜或渾濁,真正以「木頭」這個集合形象而示人的,我認為這支做得十分出色。
5. P.F.Candle
有機大豆蠟
P.F. Candle有過我至今最喜歡的蠟燭之一,愛爾蘭威士忌。是醇厚的蜂蜜,可以提供秋冬的慰藉。
可惜停產了,也可惜它並不是P.F.Candle Co的典型風格。
P.F.Candle老家在洛杉磯,這裡陽光充足,城市氣氛也更熱情,這些性格也都很自然地反映到蠟燭上,使得它們聞起來有種無憂無慮的快樂,並不著眼高級感。P.F.Candle有果香,香香甜甜很單純;當然不是只有果香,只是這些非果香裡,也是一脈相承的單純快樂。
它後來有個盆栽一樣的系列,主題是各種花香。立意與層次比常規線要稍高一些,只是可惜沒有延續下去。
6. Rosy Rings
Rosy Rings同樣給人以單純、快樂、溫馨家居之感,只是在調香主題與蠟燭外觀上,有著明顯的田園感。
他們把各種植物葉子和花瓣加入到蠟裡,做成蠟燭或者香片,這一點確實使Rosy Rings有別於其它。當然個頭也大,當年特意轉運了一個蠟燭回來,運費比蠟燭還貴。現在類似風格的香氛越來越多,Rosy Rings看起來沒有那麼特別了,但放到很多年前,仍然還是很有新意的做法。
Rosy Rings非常偏愛使用果香,如杏、李子、蘋果等,這也是它田園感重的由來之一,我記得創始人最早出名的一個香型就是「蘋果派」或類似氣味。與此同時,果香是很難給人以高級感的,它親切、甜軟、溫情,卻始終少了一點深刻。
每個蠟燭都有自己的使命吧。
7. Aquiesse
大豆蠟、椰蠟
同樣是日常可親的家居感,Aquiesse又和P.F.Candle跟Rosy Rings是不同的風格。
它確實在很大限度上符合大眾口味,大多是和和氣氣的花香果香。就算不喜歡,大概率也很難會讓人覺得難聞。有時你可能會覺得過於溫情討巧了些,缺乏個性,但卻是穩妥而安全的選擇,尤其是很難在店裡實際聞到蠟燭的時候。
譬如說P.F. Candle是略微時髦與潮流的可愛,Rosy Rings是田園感、鄉村蘋果派一樣的可愛,那Aquiesse是安全的可愛。
尤其它提供了可以嘗味的小小裝。蠟燭跟香水一樣,嘗試不同氣味本身既是一種試錯,也是一種學習。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French oak currant/法國橡木醋慄
店裡聞過之後買回來的蠟燭,燒起來的印象也果然是一致的溫柔。溫柔不比其它鮮明的性格,它溫溫吞吞,是很難形容的。要說缺點,大概也是溫柔,因為難以留下深刻而極端的好與惡。
8. Neom 丨 Buckley & Phillips
大豆蠟、椰蠟、蜂蠟等植物蠟
把這兩個品牌放在一起,也是因為他們都是比較典型的芳療系蠟燭,直接使用精油調配,也對環境和身體友好更多。
它們與這篇文章裡其它的蠟燭風格都差異極大,因為直接是用天然精油配製的,有一種極其直白而質樸的植物氣息。
這種植物的氣味與Carriere Freres那種試圖構建出我們尋常認知裡的植物還不一樣。精油雖然來源絕對天然、絕對純粹,有時卻跟我們熟悉的植物不一樣,可能會加重土壤感、尖銳感和綠絨絨的小刺。
聞上去你會覺得它們跟大地有更密切的聯繫。
Neom就是最典型的芳療系蠟燭。
Buckley & Phllips則大致有兩條線。
它有一個黑罐的simply系列,有些參差不齊,像檸檬草、玫瑰就很出色,根植於真實植物。琥珀這支雖然有別於傳統的琥珀感,卻出乎意料的好聞,每次拐角遇到了它都要頓一下,聞一聞。
但海風這種普遍容易出現災難的主題就失之自然。
棕色玻璃瓶身的精油系列卻自然而舒緩。精油的搭配、配比不同,會出現相異的風格。在這個基礎上,Buckley & Phillips的精油系列更柔和,更容易親近一些。
9. Handhandhand
大豆蠟
這些年來國內崛起了很多有想法有設計的品牌,審美好,也有紮實的理念。較之同價位的一些國外品牌,無論是外觀還是香味的質感,其實並不遜色,有時還更優,是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注的。
其中出色者有handhandhand。
關注它的時候還只有寥寥幾個香型,覺得橡皮粉的調色很雅致,味道也特別,說是伯爵紅茶味,就先買了一個。
後來在店裡逛到,幾個味道聞下來,覺得很有新意,不是千篇一律的花果甜香。味道偏淡是真,但整體風格跟瓶身給人的印象一致,是文藝和內斂的。它沒有尖銳的氣味,也不是圓潤討巧的果香,香味傳遞出來的氣質舒緩,是莫蘭迪色系的。
之後就看到他們有了更多的香型,如鼠尾草、蜂糖玫瑰和風燥柑橘等,瓶身一如既往的具有時間凝滯的藝術感。鼠尾草只要不難聞,遇到了就一定會買下,春日一樣的青色令眼睛出奇清新。
很高興看到國內有這麼多有想法的人,賦予蠟燭更多的玩法和可能性。
10. Tatine
大豆蠟
Tatine是我覺得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個蠟燭品牌,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溫和而有態度,像游離於城市與田野之間的詩歌。
它的蠟燭其實主題蠻小眾,並不是常見的花香果香,而喜歡春日草地、月夜的白霧、春雨之後的街區,類似這樣需要一些想像的場景,所以並不是單一的或者可以辨別出來的香味。
除了野蜂蜜。我用它來填補P.F.Candle的愛爾蘭威士忌給我留下的空虛,都是一樣醇厚的蜂蜜,Tatine少了一點點甜。
正因為是詩歌一樣的場景,所以幾乎沒有尖銳的氣味,整體都平衡得像一副充滿藝術感的小畫,聞過的每一支都給我留下了好感。
每一支。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Kensingtons Garden
盛情讚美肯辛頓花園,無比豐盛而美好的白花花園。選取每一種白花最可愛的部分,是真正的花香禮讚。
11. Apotheke
有機大豆蠟
用一個詞形容Apotheke的風格,就是溫柔。
聞了一遍它主流的幾個香味,個個如此。它不是玫瑰或蜜瓜那種單一的氣味,不是重現花果,而在於營造一種柔和的氣氛。香味的質感也不錯,沒有特別突兀或特別個性化的味道,整體都是溫和的,盲入也不容易出錯。
一個十分典型的日系品牌。它的外在與內在,以及不同的系列的香味給人的感覺都很一致,就是日本女性一貫給人的印象,可能有點刻板,但乾乾淨淨,微笑而隨和。
像春日溫順的紫藤。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Paradise
店裡聞過之後買回來的蠟燭,燒起來的印象也果然是一致的溫柔。溫柔不比其它鮮明的性格,它溫溫吞吞,是很難形容的。如果真的有缺點,大概也是溫柔,因為難以留下深刻而極端的好與惡。
12. Bath and Body Works
植物蠟
Bath and Body Works幾乎可以當做美國旅遊的土特產了。實實在在的國民品牌,專做沐浴、身體護理和相應的香氛,每個城市有無數店鋪,大老遠就能聞到店裡傳出來的香味。
門店花花綠綠很鮮豔,遇到了確實忍不住總要進去逛一圈。
整體風格確實有點嬌俏,偏向俏皮的小性感。仔細聞一聞,也能挑出很多不錯的氣味,畢竟基數實在太大了,每年還有前僕後繼的新氣味。
它在花香果香上有點媚了,但美食調上著實出色,香味質感明顯好出一大截,而且選擇又豐富,很少有哪個蠟燭品牌有這樣集中的蛋糕和甜點味。
它也有各種餅乾、糕點類的蠟燭,像家裡烘焙香甜小點心一樣滿足,也像住在童話裡的餅乾屋裡,高熱量真的能帶來寒冷天氣的安全感。
不過另一方面,一過冬天這些小蛋糕小點心很容易被束之高閣。濃度太高,夏天聞了是折磨。
Bath & Body Works的蠟燭絕對是性價比的優選了。三芯的大號蠟燭,遇上折扣能以很好的價格拿下來,而且能燒很長很長時間。更何況有些味道相當不賴,比如下面的London Calling,念念不忘了好幾年。
丨印象深刻的蠟燭
Landon Calling
檸檬紅茶味,特別純正。徹底燒完了之後,發現停產了,抱著空瓶子聞。官網上有很多同好,呼籲讓它重新回歸,希望有一天能成真。
我喜歡Cire Trudon或Buly的深刻,但也有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宏大敘事。就簡簡單單一支可愛單純的小氣味,燭光搖曳已經足夠讓人感到平靜生活之不易與內心的感激。
對了,最近還在觀察一個叫Plum & Ashby的蠟燭,有著十分倔強而真實的植物感。它還不要選那些圓潤的植物,非得是渾身帶刺不高興的植物。等再觀察一下。
世上那麼多稀奇古怪的蠟燭,你會有什麼想分享的?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她:
@Ann_Tearose
公眾號: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