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少藥物的價格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繼金銀花、板藍根、連花清瘟膠囊之後,維生素也加入了「漲價大軍」!
4月16日,據《中國證券報》報導,由於全球疫情蔓延影響供給端,導致多種維生素價格暴漲!
其中,維生素A的最大漲幅達77%!
維生素E的市場報價最大漲幅達63%!
維生素C的市場報價最大漲幅超50%!
尤其是維生素D3,呈「火箭式」漲價!
漲幅最高達268%!
那麼面對維生素價格暴漲,家長該怎麼給寶寶購買維生素?食補維生素靠譜嗎?接下來小康君就給各位寶媽奶爸們說道說道~
疫情期間
家長該怎麼給寶寶購買維生素?
(圖片來源:網絡)
此次維生素漲價風波,最大的影響莫過於畜牧業和保健品類的維生素。
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導致進口物流成本大幅上漲,糧價上漲,進而影響到維生素原料價格。
山東威海某營養保健食品負責人表示,受維生素原料價格上漲的因素,近期會對涉及維生素營養品的售價做出調整,整體漲幅約10%!
由於原料緊張、國內復工延遲等原因,我國藥用維生素產能釋放有限,供需矛盾加劇,可能也會造成藥用維生素產品銷售價格上漲。
截至目前,還沒有藥用維生素漲價的新聞報導。所以,如果你家寶寶吃的是保健品類的維生素,可能會面臨漲價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家長改餵寶寶吃OTC藥品的維生素。
提倡家長給寶寶吃藥用維生素,一方面是為了規避此次漲價風波;
另一方面是因為保健品的含量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審批標準、生產工藝、效果上都不如OTC藥品。
而且,任何國家對於藥品的監管都會比保健品要求的更加嚴格。所以醫生基本都會推薦寶寶吃具有OTC標識的藥品,而非保健品。
給寶寶「食補」維生素靠譜嗎?
(圖片來源:m.sohu.com)
「食補」維生素,這種方式僅起到預防的作用,對於中、重度缺乏維生素的寶寶,食補效果不佳,一般會建議藥補+食補的方式共同進行。
待寶寶所缺維生素糾正過來後,僅通過食補預防即可。
不過,只要寶寶飲食搭配合理、多樣化,大部分維生素是可以從食物中獲取的,所以一般不需要補充那麼多的維生素。
必須要補充的維生素只有維生素AD或D,推薦寶寶補充到2歲。
其他的維生素,比如鈣劑、鐵劑、鋅劑等,只有寶寶缺乏時才需要補充,待寶寶不再缺乏時需立即停止補充。
那麼,平常該怎麼給寶寶「食補」呢?
7種維生素,分分鐘「吃」回來!
維生素是人們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乏維生素A,則容易發生夜盲症和乾眼症;
缺乏維生素D,易導致寶寶缺鈣(2歲以內的寶寶,嚴重缺鈣易引發寶寶患佝僂病);
缺乏維生素B1就可能患肌肉痙攣或心臟功能紊亂等現象。
那麼家長平常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寶寶預防維生素缺乏症呢?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寶寶,建議這樣「食補」維生素:
維生素A:寶寶可以每周吃1~2次豬肝、雞肝,來補充所需維生素。蔬菜可以吃一些富含胡蘿蔔素的南瓜、木瓜、柑橘、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B2:可以適當吃點玉米、燕麥等粗糧,適當補充奶製品、蛋黃、牛肉、動物肝臟等。
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C的寶寶平時儘量多吃點青菜,還有橙子、獼猴桃等富含維C的水果。
維生素D: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建議每天攝入規定劑量的維生素AD或D。食物方面可食用蛋黃、母乳/奶粉/全脂牛奶、動物肝臟等。
維生素E:可以從豆類、粗糧以及食用油中獲取!
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的寶寶,可以在日常多吃綠葉蔬菜和魚類來預防。
最後,還有一個維生素需要家長們特別警惕!研究發現,80%的維生素軟糖不合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ConsumerLab網站通過研究50種不同品牌的維生素軟糖發現,80%都無法滿足膳食補充劑的標準。
還發現維生素軟糖其實無法為身體提供適當的營養,甚至還有量超標或不足、存在有嗆噎窒息的風險,以及含有多種人工添加劑的潛在危險。
所以各位寶媽奶爸們,儘量不要給寶寶服用這類維生素~
最後,別忘了分享文章和點「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