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圈,也許時常走在時尚圈的人經常聽說在西方時尚圈裡那個「呼風喚雨穿普拉達的女王—安娜.溫圖爾」《VOGUE》美版的主編,而在中國的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的時尚圈裡有著一位同樣不可撼動地位的女士,那就是中國時尚文化教母宋懷桂女士。
宋懷桂女士是第一位把中國模特帶上西方舞臺的策劃者,也是第一個入中國的法國服裝品牌皮爾·卡丹的中方首席代表,被喻為法國飲食文化和服裝文化的傳遞者和傳播者,也是著名的馬克西姆餐廳的老闆。
宋懷桂出身於傳統的禮教世家,18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也因此結識了來自加保利亞的留學生萬曼,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
在那個「大街上牽手會被視為耍流氓」保守的年代,這一段異國戀情最終還是被眾人知曉而受到社會和家庭的輿論,掀起了軒然大波。在各方阻止重壓之下,宋懷桂試著給總理寫了一封信請求特批,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而萬萬沒想到,總理大筆一揮批准了,成就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樁跨國涉外婚姻」。
據中國第一位職業模特貢海斌回憶第一次在北影廠見到宋懷桂的情景,一襲黑絲絨衣裳,紅色羊絨披肩,塗抹著鮮紅唇膏,十分感慨:「在北京城裡沒見過這麼講究的女人。」
當時的宋懷桂正在為皮爾·卡丹在中國的第一場公開時裝表演挑選模特。
皮爾·卡丹能在那個年代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宋懷桂功不可沒。在那個年代的中國,還沒真正意義上的時裝、模特,也沒有幾個人會每天把時間都花在穿衣打扮上。
作為皮爾·卡丹的中方代表人,為了把時尚理念和「美的復甦」帶進中國,籌備一場國際「時裝秀」,從零開始培養中國模特。隨著在北京飯店第一次公開時裝表演,宋懷桂成功把西方時尚文化帶進中國,這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時裝大秀」。
經過那次北京飯店走秀後,宋懷桂給模特們每一個人一人一支口紅,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的姑娘們在北京能買到的唯一的化妝品——雪花膏,木炭上眉,紅紙上唇色。
宋懷桂送給模特們的這隻口紅的意義可想而知了。
於1985年在皮爾·卡丹先生的贊助邀請下,宋懷桂帶著12位中國姑娘飛赴時尚之都—巴黎國際秀場,在方寸的T臺上走出國際,手舉國旗,穿過凱旋門,驚豔全世界,展現東方女性的時尚魅力。
法國《費加羅報》等8家權威報紙都在報導這一則事件。
也正是這一次的巴黎之行,扭轉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灰頭土臉,神情漠然,永遠穿著一套灰藍色立領的中山裝」。旗袍長裙包裹下的曲線身段,不輸金髮紅唇的法國大妞,盡顯東方之美。
凝聚了時尚的精華與色彩,為她的祖國增添一束彩色而亮麗的光。
宋懷桂對模特們說道:「你們和未來的中國人,都會變成這樣,這是生活之美。」
這是一場即將開始的時代巨變,中國人開始在審美層面有了自己的追求。
「有人說,做夢的人是瘋子,但我認為,沒夢的人,才是瘋子。」——宋懷桂
她一生精彩的動感,閃著光芒的生命軌跡,對宋懷桂而言,推動一種文化交流,一種生活方式,是她的夢想也是她的責任,活出了一個女人最美麗的樣子。
紀錄片《繆斯之旅》中紀念宋懷桂女士,演唱家蘇小明這樣感嘆道:「突然有一天知道宋太太離開的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就是那個時代結束了,再也不會有了。」